搜索

38828

主题

青岛

[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复制链接] 查看:4083 | 回复:37
发表于 2014-11-21 11:47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望崂头 于 2014-11-26 09:35 编辑

八年抗战期间,活跃在崂山山林里的抗日武装,曾经在崂山建立了修械所,土法上马自制了大批简易枪械,来解决游击队的武器装备问题。

李先良在他的抗战回忆录中写道:“白云洞在华岩寺西北隅的山顶之上,蔚竹庵的东北山岗之巅,其景色奇特,为崂山中又一特殊仙境。白云洞在抗战初期,我游击部队常在此处制造枪械,后来为敌人察觉,于二十八年三月扫荡崂山的时候,包围搜索,翻出旋床及其它制械工具器物,敌人即把殿宇一齐放火焚毁,并惨杀道士六人、火夫二人,使这个白云洞也涂上血迹。”

“自从在白云洞的修械所被敌人焚毁后,为了选择一个安全而固定的地方,使敌人无法到达,于是把它设在海拔一千公尺接近崂山之顶的山腰深处猿猱难攀的洞里,工厂里制枪的材料,如钢铁、煤炭、工人的粮食,均须一包一桶捆在肩上,手攀悬崖,脚踏危石,气喘汗流地搬上绝顶去供给,像这样竟爬了三、四年之久,其艰苦真是令人难以想象,这种笨拙的做法,聪明人也许觉得可笑,可是幸而采用了这种笨拙方法,补充了我们半数的武器,坚持到最后,争取到胜利!”

李先良的回忆录,真实的记录了抗战修械所,从白云洞被迫转移到接近崂顶附近山洞的变迁。但对于这个山洞的具体位置,却没有更详细的说明。

时光距离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当年的经历者和知情者,基本都已经不在人世。而一些能作为物证的东西,在经历这漫长的岁月后,能够幸存下来的,恐怕也寥寥无几。为了寻到大山深处的这个修械所山洞,确认并探明其具体位置,驴友中爱好文史的人们,对此作了大量的探索和信息搜集工作,逐渐的把目标聚焦在现在称为“虔女峰”的这片地方。海拔千米的虔女峰,紧邻被称为崂顶的巨峰,站在峰顶石壁下南望,巨峰的雄姿就展现在眼前。周围二三十里没有人烟,战争时期深山里没有公路,走那些盘旋弯曲的羊肠小道来这里,的确极为困难。就是在大搞旅游的今天,人们步行来这里,也是汗流浃背,相当的不容易。

记得曾在2009年开春,我跟着战歌带领的队伍来这里,观看他探索到虔女峰内的一处大山洞。那次活动,跟着队伍走的我,只是对山体内部,大洞套小洞,洞连洞的景象感兴趣,其他东西都没很在意,但却对洞口迎门的大石头半腰,有处人工凿刻的圆孔洞有印象,这好像是进出山洞的一处通道,当时一个驴友把登山杖头插在孔洞中,大伙一个个借力攀上石头,才进入山洞内。初次进入洞内,大家也都好奇,都尽量多转几个洞窟,没有去分析一些遗留的人工痕迹。

最近几年,我虽然也观赏过一些有名字的山洞,但对于找到修械所山洞位置的事情,一直记挂在心头。大河东一带的村民提供的一些线索,也指向这个位置,有人并且告诉说,只要进了修械所洞口,就会看到洞口旁边有个打铁用的铁墩,但这只是个传说。他本人没到过山洞,更没见过值钱的铁墩。

今春我和好友歪歪鱼来这里,想进入被战歌称为“虔女肚子”的这处山洞,以便深入的探索考察。但羊肠小道的山路太难走,一路耗时太多,虽然到了山峰下,时间关系却没法多呆,只好匆匆下山,什么也没看到。十几天后,又和亮泉、舰队二人结伴来到这里,却因多年后的模糊印象,导致方向错误,乱钻了一顿,也没有进入那处大山洞。后来战歌在网上看到我们活动经过的照片,感到我们找的地方不太对路,于是不怕路程的艰辛,决定带领我再走一次,一起分析这是否就是修械所的山洞。

我们乘坐第一班去巨峰的景区车,将近八点来到景区大门,开始步行上山。9点赶到自然碑,十点来到五峰仙馆,十点半我们就站到虔女峰南的石壁下。

据战歌讲,当年这一带全是杂树乱枝,他和七月流火两人,沿着石壁下面,挥刀开辟出一条小路,才看到这个山洞。这一次,战歌依旧的头驴本色,继续在前面挥刀开路,我们一行三人很顺当的找到了山洞洞口。狭窄的洞口较为隐蔽,宽度只能容一人进入,刚进入洞内,迎面就是一处一人多高的岩石挡住去路。这处稍微倾斜的应门巨石半腰,有个直径约三公分,深度十公分左右,人工凿刻的圆孔洞。我们分析这个孔洞,就是特意为人们方便进出洞窟而制作的,否则想爬进这个山洞是相当困难。战歌从背包里拿出特意准备好的一段木棒插进孔洞,我们踏着木棒,很容易的就攀上这个大石头。

来到大石头的上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有相当规模,底部是乱石的洞窟大厅。这个洞厅宽度约有三米半,长度大约在六米左右,目测一下,高度也在五到六米。不得不说,这个洞厅的光线是非常的明亮,此等规模的大山洞,在崂山是很少见的。山洞左侧的岩壁下,有人工用乱石垒砌的踏脚台,旁边的大石头上,还有一处人工凿刻的孔洞。踩着踏脚的那处石堆,可以爬到崖壁上方,这里是洞厅通往峰顶的唯一的通道。沿着这个通道,需要再穿过几处石洞,就可以来到山体上方外面的一处较为平缓地方,这里能看到西面的虔女峰主峰。由这个平缓处还可以进入附近的几个小山洞,我们看到这里也有一些陈旧的人工痕迹,有的小洞内,地面用大石头铺的很平整,有的小洞窟较深,底下放有专门的踏脚石。在一个好像一个石笋般的小洞口旁边,还有一处需要伏下身子,才能钻过去的一个透亮的大窟窿。战歌和山驴两人钻了过去,外面可以连接到主峰下方的一处比较高的平台上。我因为腿部有点扭伤,就没有钻过去,只在外面给站在上方平台的他们拍了几张照。

根据这个山洞内的众多陈旧的人工痕迹,结合附近那些房屋基础来分析,我们认为这个山洞,无疑就是李先良说的修械所山洞。至于附近那些房屋遗址,则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

旧社会,食不裹腹的人们,是不会无缘无故的,来到这荒无人烟的地方,耗费功夫凿刻孔洞,制成进出通道,便于人们上下这个啥也没有的荒凉山洞。

这里有的小山洞很干燥,里面也进行过平整,适合住人或者存放东西。另外,崂顶周边一带,也再没看到有这种光线和亮度,非常适合人们进行生产加工的大山洞了。

至于传说的铁墩子问题,当年的抗战军民能发挥聪明才智,把旋床、铁墩等生产工具运到这山峰来,但后来这处修械所又一次被日军毁掉后,这些东西是否还会继续留存都是疑问。即便当年留下了铁墩,等战争结束后,附近贫困的村民,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呵呵,这种动能还是会有的。

据有关资料记载,因为铁路经常被破坏,铁轨被运进山内作为生产原料。恼羞的日寇在1943年6月,集中了三千多人进山扫荡,这处修械所就是他们的主要目标之一。日寇在这里搜出三台旋床,并抓获一个技工,修械所内的生产物资在时隔四年后,又一次被日军彻底毁灭。抗日武装后来也无意再恢复这个据点,自此,这处山洞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逐渐的被世人忘却。

                                            2014年11月20日

[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狭窄的洞口
[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应门石上的圆孔洞[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插入木棒






6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6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11-21 11:51 2 只看该作者

望崂头 发表于 2014-11-21 11:47 八年抗战期间,活跃在崂山山林里的抗日武装,曾经在崂山建立了修械所,土法上马自制了大批简易枪械,来解决游击 ... ...

[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又一处圆孔洞[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发表于 2014-11-21 11:52 3 只看该作者
[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往下看洞口[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发表于 2014-11-21 11:54 4 只看该作者
[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俯瞰洞厅
[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峰顶还有多个洞口[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东面的峰顶




发表于 2014-11-21 11:55 5 只看该作者
[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继续探索[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发表于 2014-11-21 11:56 6 只看该作者
[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被人工平整的石头
[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发表于 2014-11-21 11:57 7 只看该作者
[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人工痕迹[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虔女主峰
[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发表于 2014-11-21 11:58 8 只看该作者
[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巨峰雄姿


发表于 2014-11-21 11:59 9 只看该作者
[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铁索桥[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人工痕迹
发表于 2014-11-21 12:00 10 只看该作者
[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洞厅全貌
[崂山考察]    抗战修械所山洞的探索考察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