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926

主题

跟着爸爸的记忆去东北(准备7月中旬出发,希望大家提供帮助

[复制链接] 查看:5069 | 回复:23
发表于 2009-6-15 05:48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骆驼刺0909 于 2009-6-15 06:27 编辑

       那时候(1968年),爸爸妈妈,是知识青年,他们毕业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去了东北支援国家建设,来自于五湖四海的他们,毕业以后就踏上了北上的火车。如今,他们已经白发苍苍,在东北的日子成了他们记忆中的珍藏。
     那段记忆中,当然也有我的故事,于是我在爸爸的念叨中,开始收集关于当年的回忆,想和爸爸一起去东北,去加格达奇,去当时的林海公社,去他曾经生活过的幸福村。
    记忆中的线索:加格达奇,林海公社,幸福村。
     于是我开始上网搜索关于这一切的一切,为了能沿着记忆走一次。

发表于 2009-6-15 06:24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骆驼刺0909 于 2009-6-16 19:26 编辑

线索一:在网络上搜索到的关于加格达奇的资料

加格达奇(是鄂伦春语:意为,有樟子松的地方)区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驻地,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山脉的东南坡,加格达奇是黑龙江省的一块飞地,四周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23°45′至124°26,北纬50°09′至50°35′是全国十大最冷城市之一。南、西面和鄂伦春自旗毗邻,东、北面与松岭区接壤。总面积158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15213公顷,农业用地面积6512公顷,水域面积1476公顷.嫩江水系较大的一条河——甘河,由西向东在境内通过,区段长55公里。加格达奇地处大兴安岭余脉,山势平缓,起伏不大,属低山丘陵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丘陵分布在城区的周围,大部分平川分布在甘河南北两岸。平均海拔为472。平均年气温为-1.2,无霜期为85天至13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494.8毫米,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分明,冬长夏短。冬季气候寒冷,被称为“高寒禁区”。加格达奇素有“林海明珠”、“新兴林城”和“万里兴安第一城”之称。是中共大兴安岭地区委员会、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林业部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大兴安岭军分区和哈尔滨铁路局加格达奇办事处所在地。是大兴安岭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全区设有卫东、红旗、曙光、东山、长虹、光明共6个社区,下辖16个居民委员会。有加北和白桦2个乡,下辖8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5.6万人,主要是汉族,还有回、满、壮、白、锡伯、蒙古、朝鲜、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俄罗斯、柯尔克孜等1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5912人。

线索二:关于林海公社的资料

    我在网络上搜索着关于林海公社的资料,却发现了下面这段文字,原来从前的林海公社,已经于1981年更名为加北公社,1984年更名为“加北乡”。

加北乡隶属加格达奇区管辖。位于加格达奇区境北部,东、北与松岭区毗邻,西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相连。乡政府驻地南距市区6公里。“加北”,原是嫩林线铁路加格达奇北侧第一个工区车站的站名。19653月,从安达县三发公社迁来的部分农民于此开荒建屯,定名林海人民公社,隶属大兴安岭特区管辖。1981年改称加北公社,隶属加格达奇区管辖。19846月,政社分开,改为加北乡。加北乡辖区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属城郊乡。全乡总面积458平方公里,大部分为林地,乡管已垦耕地14万亩,主要种植蔬菜。境内山产品丰富,除猴头、木耳、蘑菇、榛子外,还有黄芪、贝母等中草药材。乡办工业有综合加工厂、铁木加工厂等。全乡共辖加北、五一、幸福3个村,总人口约6500人,其中满、蒙古,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2%。乡政府驻地加北村。

线索三:关于林海公社的资料:
幸福村是加格达奇区加北乡的一个行政村,全村有七个自然屯,五个居民小组,全村有农户826户,农业人口2972人,其中贫因户共计309户,(其中特困户48户)、1075人,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37%,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37%,耕地面积3539亩,全部是旱田,村民人均占有耕地1.2亩,人均产粮5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973元,有草原4万亩,由于我村处于高寒地区,无霜期仅为90天左右,平均降水量494.8mm,年均降雪45.1天,年均降雪日长达145.9天,年平均气温-1.2°C,年均日照时数为2493.4小时,年有效积温仅为19002100°C,海拔300500。我村耕地均属山坡地,土层薄,大约在1015厘米,耕层15厘米以下,多为黄粘土、石块,内涝洼地,真是旱年地板结难抓苗,涝年内洼没产量,又由于村内集体经济极其薄弱,水土流失治理没能跟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特别严重,个别地块因表土流失、碎石裸露满地,已无法耕种,近年来冰雹、涝灾、持续干旱等不利于农业生产气候频繁发生已成为全村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我村地处偏远山区,信息较闭塞,95%以上的农户仍以传统的生产模式(土豆、白菜、粮豆)年复一年耕种,结构单一,而粮食平均亩产也仅为100公斤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极低,公益事业几乎滞发,贫困户,特困户住房条件极差,土房、草房所占比例很大,个别户生活要靠民政救济,村无卫生所,村民大小病灾需到城里医院,村内路况极差,经济发展缓慢。近300户农民整体素质、科技市场意识不强。
   
       当我最后搜索到幸福村的资料的时候,我沉默了,原来幸福村并不幸福,难道那里的人们至今还在吃着土豆、白菜和“大茬子”么?在爸爸的记忆里,他刚刚到幸福村的时候,那里的农民给他吃过“粘豆包”我猜想那里面的馅,一定是粮豆做的吧?爸爸说,刚到那里第一天的时候,当地的农民给了他们一顿:“粘豆包”吃,后来的“粘豆包”就是用他们的双手创造的劳动力换来的了。爸爸和他的南京林业学校的校友们是相应国家当时的号召去东北的林场工作的,在火车上,接到了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于是他们没有到林场工作,就到了幸福村接受再教育了。
      我凭着小时候对加格达奇的记忆,想象着爸爸那时候的生活,可是我真的想像不到什么,只有一些关于雪的记忆,在上面的介绍里,我知道了那里的农业状况至今没有改善,土地依旧贫瘠,气候依然寒冷,一年一种一收,单一的粮食作物,是一个贫困的村落,我突然有了想为这个村子做点什么的想法,我能做什么呢,这个问题要等我继续了解了以后,再做决定。





发表于 2009-6-15 06:24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骆驼刺0909 于 2009-6-16 19:25 编辑

发表于 2009-6-15 06:24 4 只看该作者
线索三
发表于 2009-6-15 06:25 5 只看该作者
准备一
发表于 2009-6-15 06:25 6 只看该作者
准备二
发表于 2009-6-15 06:25 7 只看该作者
准备三
发表于 2009-6-15 06:25 8 只看该作者
出发一
发表于 2009-6-15 06:25 9 只看该作者
出发二
发表于 2009-6-15 06:25 10 只看该作者
出发三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