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4693

主题

新乡

龙浴寺-龙口-上白云-白云寺-龙浴寺环线行

[复制链接] 查看:10970 | 回复:84
发表于 2015-1-12 08:49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大江大潮 于 2015-1-14 14:19 编辑

龙浴寺-龙口-上白云-白云寺-龙浴寺环线行

徒步随记

作者:有凤来仪

从没有这样毫不做准备的出行,仅仅是老同事一句:“还来得及,你去吗?我们绕过了险处。”几秒钟的迟疑后,我就回复:“试试吧!”随即报名参加了活动,成为这次徒步团队的最后一名加入者,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是在狭小的空间憋屈得太久?是被耳边的喧嚣淹没了太久?还是心底那份对亲近自然的渴望蛰伏得太久只等待一声春雷唤醒?渴望战胜了我对八九个小时徒步的一点恐惧和成为团队包袱的一点担忧,只是晚上的梦里还是走错了路跟不上队的故事。

第二天六点二十,老同事小元和一个老同事的老公小苑便来接我了。六点 五十,十个人集合完毕,出发。小苑开车极稳,有些晕车的我没有什么不适。一路听着他们聊以前徒步的故事,很快就到了龙浴寺上面的一个平台,停了车。


大自然早已敞开了怀抱,静等着我们来临。路上便看到太阳探头,莫不是群山派出迎接我们的使者?我们都迫不及待要停车和它相会。小苑说,到了正好,不耽误。果然如他所说,停车之后,太阳刚刚跳出云海。站在山上,遥望东方刚刚升起的红日,内心有说不出惊喜。东边的天空,一片绚烂,像化了浓妆的新娘。我们赞叹着,欣赏着,纷纷拿出相机、手机拍照。我的手机电池不行了,又忘了带充电宝,本来想着不拍照,到时候分享队友们的照片。可是,对于美,真怕它消逝得太快。拍下来,是不是就暂时成为了自己的呢?我无法用语言描述那种美,只有赶快拍下来,才觉得自己可以多拥有一会儿。

一开始行动,我们就面临着考验,不,应该说是一次自我挑战,挑战自己的体力、耐力、意志力。群山虽然威严,但也慈爱。怎么会故意为难来亲近它的朋友们呢?连续的坡不停地爬上去,一会儿腿就酸得很。平时上五楼还气喘的我,现在更是呼哧呼哧觉得气不够用。小元说,开始都这样累,熬过这一段你就不感觉腿那么酸了,边说边给我锯了根“登山杖”。拄着果然好多了。有几个开始热了,开始减衣服。我不看时间,也不问距离,只顾埋头向上爬。腿已经适应,也许是麻木,只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和快速的心跳声。就在这时,有人高呼:“到了!”我们终于爬完了坡,走上平缓的山路。刚刚的爬坡用时46分钟。同来的八个是同行,一个脱口而出“一堂课的时间”。大山给我们上了第一堂课:必须要有充足的体力、耐力、信心,还要踏实走稳每一步,才能顺利达标。

走平缓的路,对于老驴来说,是没有挑战和刺激性的,有人渐觉乏味。而大山是一本内涵丰富的书,里面的景致绝不雷同。刚登上平台仰望,我首先被天空的蓝吸引,这是怎样的一种蓝?那么纯粹,那么透明,那么澄澈,该用怎样的心情才能调出来这样汪汪的蓝?要是用它来做纱巾,做长裙,该是多么醉人啊!我真舍不得把目光移开,小元不停地提醒:“别卖野眼!”我才一次次收回目光,跟上大家的脚步。

悬崖绝壁像打开放着的书页,等待我们阅读,也同时阅读着我们。我们这群脚步匆匆的行者,怎能读懂大山亿万年的沧桑?大山却丝毫也不嘲笑它怀里这些幼稚的孩子,它只那么沉静的、慈爱的、包容的悦纳着我们。

峰回路转,前面突然出现一片更奇妙的景观。不知是不是太阳变的魔术,北边的群山竟然出现了几种颜色,苍苍的褐色,淡淡的土黄,翠翠的蓝,深深的灰,一段一个颜色,而东边更加神奇,好像突然出现了一片茫茫的大海,小岛隐隐露出海面。我禁不住惊呼起来!队友们说,那茫茫海样的是雾霭,那小岛样的是浮出来的山顶,我们平时就生活在那片雾霭中。我还是兴奋,那我们现在岂不是超脱了?大家忙着拍照,我也贪婪地一遍遍欣赏。

四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一个寺庙,里面可以做饭给我们吃。做饭还需要一会儿时间,我们就趁着这一会儿时间去看“孙悟空变的小庙”(远看白色的,俩窗户像两只眼睛,队友戏称孙悟空变的)。又是一路攀登,上去后发现那小庙那么白得耀眼的原因,原来是贴了白色瓷砖,醒目固然醒目了,但总觉得不大对头。不够古朴,不够神圣,不够味道。是达摩祖师庙,大家说都要磕头求三招两式的。我以前本不拜庙的,今年因为女儿要参加高考,也不管什么菩萨了,也进去拜了一拜。心诚则灵,希望女儿高考顺利。

午饭是白菜捞面条。主人说酱油没有了,大家说那就原色吧。这样的水煮白菜似的,还有那样的干面条,就算吃饭不怎么讲究的我以前也是想也不愿想的。我肚子早已咕咕叫了,但我忍着只吃了队友的几个小桔子和一个大枣,为了能吃得下那午饭。高山流水带了十袋腌制的小鱼,发给每人一袋,还带了带鱼罐头跟大家分享。因为饥饿,也因为这调味的小鱼,还有大家暖融融的氛围,面条吃着也挺好吃,白菜软软的也不错,我很快就吃饱了,又用队友老马的充电宝给手机充上电。
   
下午走了好久的峡谷,在大小石头间穿行向下。冬天的大山本该是一片清寂的,但因为今年冬天一直比较暖和,今天的温度竟然有十四五度,没有一丝风,太阳暖暖的照着,几乎感觉不到是冬天。山间干枯的小草,也难以让你产生萧瑟凄冷的感觉。偶尔还有泉水的声音淙淙地响,尽管水很小,也给大山增添了生机。我们十个人一直保持着适度的距离,没有人掉队。我的腿脚开始不舒服,我有点担心最后的路程。

走出峡谷,来到大水渠上。队长说,还有五公里!不会吧,还有那么远?虽然渠的堤面近一米宽,十分平整,可我的脚却疼得厉害,脚掌已经不想着地。君未在后面说“迈开大步走”,可我迈不开了。我想起来小人鱼给王子跳舞的感觉,那是怎样的刺痛?我这算不了什么,坚持吧!

这时左边出现了一座寺院,大家说是白云寺,于是我们决定去白云寺看看。十几岁的时候曾经来过,除了挠痒树和上山时被踩掉小拇指甲给我留下了印象,其它都不记得了。门前是几株几百年树龄的老银杏树,可惜是冬天,只能看到它粗壮的树干。走进寺院,拜了各路神仙,但觉暗香袭来,大家闻香而去。原来是一棵开黄花的树。队长说是梅花,我们都觉得不像以前图上看到的梅花。我使劲嗅嗅它的香气,便在队友的呼唤中离开了。因为两个朋友还要赶晚自习,我们的时间不允许我们过多停留。

大渠好像绵延无边,我走得几近绝望,干脆什么也不想,只管向前迈步。一个农妇的出现帮了我们。她指给我们一条近路,要爬坡。大家一致同意,我也是,爬坡脚还不那么疼。终于胜利在望了!龙浴寺到了!我们的车就停在那上面的平台上。几个朋友去看龙浴寺,还有袁世凯的什么遗迹,我已经累得不想动弹了。为了保存体力,我靠在石阶上休息了一会儿。

最后的二百米不过是一段平整的山路,几十级台阶,一鼓作气登了上去。小苑打开车门,我就坐了上去,啊,第一次感觉坐在车里这么舒服!

西山是通红的夕阳,我们沐着朝阳而至,踏着夕阳而归。真是来也美好,去也美好。透过车窗,我用手机拍下夕阳的面容,镜头竟然没有虚。真给力!

周日上午去看女儿,说起在白云寺看到的花。女儿说他们学校也有,单单这树没有挂牌子,她不知道名字。我们在这棵树下合影,边走边聊。我说这花不够黄,不是金灿灿的。女儿大声反驳:“就是金灿灿的,你观察了没有?”我说那棵花心是红色的,你们这里面也是黄色的。打开照片给她看,她边看边说:“你看!山上那棵花心是红色的,还有花瓣是单层,我们学校的是双层,山上的花瓣是半拢的,我们这个是完全舒展,而且向外弯的,山上的花瓣是尖的,我们学校是这样的。”她边说边比划,并问我看懂没有。

我懂了,我当时哪里有仔细观察。我的整个阅读都是潦草的,十分潦草。晚上看到朋友们上传的照片,各个景点各个角度拍摄的都有,美不胜收。而我把精力大都用在了行走和追赶上了,哪里能欣赏到如此多的美景?生活不也如此,一味地忙着前行和追赶,就忽略了路途中的风景。








6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6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12 08:49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江大潮 于 2015-1-28 16:28 编辑

龙浴寺-龙口-上白云-白云寺-龙浴寺环线行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 我热爱生命,喜爱生命里的每一个清晨,每每看到那一轮红日冉冉升起,身体里沉寂已久的血液便随之奔涌、沸腾。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12 08:49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江大潮 于 2015-1-28 16:23 编辑

龙浴寺-龙口-上白云-白云寺-龙浴寺环线行
南水北调河亮如银线,在枯枝间泛着白光。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12 08:49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江大潮 于 2015-1-28 16:23 编辑

龙浴寺-龙口-上白云-白云寺-龙浴寺环线行
龙浴寺-龙口-上白云-白云寺-龙浴寺环线行

龙浴寺-龙口-上白云-白云寺-龙浴寺环线行

2015.1.10,早晨7点30分,我们就赶到了宝上路半山腰的龙浴寺停车场,一行十人束装就道,踏上行程。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12 08:49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江大潮 于 2015-1-16 14:01 编辑

龙浴寺-龙口-上白云-白云寺-龙浴寺环线行
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攀登,我们到达了龙口。龙口,传说中的真正的风水宝地。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12 08:49 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江大潮 于 2015-1-13 15:05 编辑

龙浴寺-龙口-上白云-白云寺-龙浴寺环线行
龙口检查站乃袁氏山庄改建,袁世凯被解除军政大权来辉县隐居时,在薄壁镇兴云山上所建别墅。别墅不大,等同普通山民宅院。现存留房屋3座,石木结构。
发表于 2015-1-12 08:49 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江大潮 于 2015-1-12 10:11 编辑

龙浴寺-龙口-上白云-白云寺-龙浴寺环线行

袁到辉县,应该在1909年初,先安置西关居住。尽管不得已来此隐居,韬光养晦,袁暗地里仍关心政事,等待时机复出。不过,心中的郁闷还是有的。于是便将心情寄托山水,常到百泉、薄壁山、白云寺等处散心。一次,他来到兴云山上,见此处风景绝佳,地势险要,上有龙风口,下有龙峪寺,大为高兴,便出资将方圆二十里山地买下。

买下兴云山后,袁立即召集随从和管家,在一座山坡上建造别墅,用红石板修筑通往别墅的道路,修葺坐落于一巨泉旁的龙峪寺,等待翌年初夏后即来居住。

所修道路,龙峪寺以下,可通马车,红石板铺面,旁栽牙石,白灰勾缝。龙峪寺至别墅,行走在深谷绝壁中,陡峭,稍窄,袁每次坐轿而上。

发表于 2015-1-12 08:49 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江大潮 于 2015-1-28 16:32 编辑

龙浴寺-龙口-上白云-白云寺-龙浴寺环线行

沿绝壁之上的小路缓缓而行,在我感觉,是一件最惬意的事情,漫长的山路仿佛一蹴而就,不就达摩祖师殿遥遥在望。
发表于 2015-1-12 08:49 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江大潮 于 2015-1-12 10:14 编辑

龙浴寺-龙口-上白云-白云寺-龙浴寺环线行
小梯上端入口,看看让人有点腿软呀。
发表于 2015-1-12 08:49 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江大潮 于 2015-1-12 10:18 编辑

龙浴寺-龙口-上白云-白云寺-龙浴寺环线行
白云红日入目低,五湖四海皆在望。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