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6067

主题

山东

骑行记:宋代北京——大名府骑行记

[复制链接] 查看:5072 | 回复:46
发表于 2015-1-30 19:59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骑行记:宋代北京——大名府骑行记


大名府(宋代北京大名府,今邯郸市大名县)

大名府,或称北京大名府,旧址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的东南部。

大名县文化灿烂,人文荟萃,历史上曾几度繁荣昌盛,益满中国古今大地。境内现有五礼记碑、狄仁杰祠堂碑、马文操神道碑、朱熹写经碑、万堤古墓群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和宋代大名府遗址、直隶七师校址等,为发展大名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4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30 20:01 2 只看该作者
骑行记:宋代北京——大名府骑行记

大名府故城位于河北省大名县城东6公里大街乡一带。
大名府城始建于唐僖宗中和(881年—884年)年间,为魏博节度使乐彦桢就西城外旧堤筑罗城,周长80里。
至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对大名城廊进行了增修,改名为北京。当时主要是增修了内城和外城,修内城为宫城。宫城南有三门:中为“顺预门”、东为“省风门”、西 为“展义门”;东有东安门;西有西安门。至明洪武三十四年(1401年),漳、卫两河同时发大水,水位漫溢城墙,城沦于水中,淤泥土一丈多深,此城遂成为废墟。而后又迁修于艾家口,即今大名城。
发表于 2015-1-30 20:02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快乐肥鱼 于 2015-1-30 20:10 编辑

骑行记:宋代北京——大名府骑行记

这就是获仁杰大老爷的祠堂。

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十月二十二日,契丹孙万荣大举南下,河北震动,起用彭泽令狄仁杰为魏州(治所在今大街村一带,唐后期改为大名府)刺史。

前任刺史独孤思庄畏惧契丹,尽驱百姓入城,修缮守备。狄仁杰认为契丹大军距离魏州还远,即便是契丹军攻城,自有办法对付,不必劳烦百姓,将所有百姓遣返回乡。

孙万荣闻风退兵,魏州民心得安,避免了一场兵祸。 武周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离开魏州。

狄仁杰担任魏州刺史在州不过一年而已,因其德政为魏州民众所感怀,神功二年(698年),魏州官吏、民众在城西南(今孔庄村西北)为狄仁杰立生祠,建庙廊,塑其像,永享魏州民众的供奉。

唐初,由于朝廷严格控制为地方官立碑建祠,故而生祠为数不多,且生祠的建立要经过严格的申报和审批手续,而非民间可以随意设立。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30 20:02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快乐肥鱼 于 2015-1-30 20:11 编辑

骑行记:宋代北京——大名府骑行记

在唐代的生祠中,狄仁杰魏州生祠最负盛名。魏州百姓感激狄仁杰使魏州避免了一场兵祸而立生祠,是出于狄仁杰对魏州的“仁”,但是,狄仁杰祠堂却因其次子狄景晖不仁而被毁。


发表于 2015-1-30 20:02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快乐肥鱼 于 2015-1-30 20:11 编辑

骑行记:宋代北京——大名府骑行记

狄仁杰教子无方,因其次子景晖在魏州司功参军任上贪暴,殃及狄仁杰,致使魏州民众愤而毁坏狄仁杰神像、祠堂。 虽然因狄景晖导致狄仁杰祠堂被毁,但魏州民众对狄仁杰的功德并未忘怀,唐开元十年(722年)十一月,狄仁杰祠堂得以重修,李邕撰《唐魏州刺史狄仁杰生祠碑》,由张廷硅书。
发表于 2015-1-30 20:02 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快乐肥鱼 于 2015-1-30 20:20 编辑

骑行记:宋代北京——大名府骑行记

狄仁杰祠堂碑高4.46米,宽1.46米,厚0.46米。 青石质,顶雕蟠龙,每遇阴晦,似有黑龙绕盘其上,俗称“黑龙碑”。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30 20:02 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快乐肥鱼 于 2015-1-30 20:17 编辑

骑行记:宋代北京——大名府骑行记

第二站:
五礼记碑俗称五礼碑坐落在河北邯郸市大名县城东3公里石刻博物馆内(原立于大名县大街乡双台村)。

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此碑形体庞大,为石灰石质结构,自下而上,由基石、龟趺、碑身、碑额四个部分累叠而成,通高11.95米,宽3.04米,厚1.13米,重140.3吨。据考证为我国现存最高、最大的碑。
发表于 2015-1-30 20:02 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快乐肥鱼 于 2015-1-30 20:19 编辑

骑行记:宋代北京——大名府骑行记

这通碑原是唐碑,为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奉唐文宗之命为魏博节度使何进滔撰写的德政碑,立于唐开成五年(840年)。

北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宋徽宗修编《五礼新仪》,诏谕大名府梁子美为《五礼新仪》立碑刻记,梁子美为讨好皇上,毁何进滔德政碑,以其石改刻《五礼新仪》。

碑首精雕八条巨龙,碑额阳面正中为宋徽宗篆额“御制大观五礼之记”双行八字,简称“五礼记碑”。
发表于 2015-1-30 20:02 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快乐肥鱼 于 2015-1-30 20:20 编辑

骑行记:宋代北京——大名府骑行记

碑身两侧为柳公权墨迹,碑阴刻唐“何进滔德政碑”,碑文改刻为“御制五礼记碑文”,因而称“唐宋碑”。

梁磨碑时,可能是因碑楼掩盖,两侧柳公权写的字才保留下来。历经千年的侵蚀,这些剩下不多的字迹,仍可辨出刚劲秀丽的柳体风格。
发表于 2015-1-30 20:02 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快乐肥鱼 于 2015-1-30 20:26 编辑

骑行记:宋代北京——大名府骑行记

石刻博物馆

这里有很多传说:

书生化碑宋朝时候,当地有位叫殷勤的老人,黎明时分拾粪村外,遇背着书箱赶路的书生向他问路。“往南京去,怎么走呀?”“向南走。

”殷勤不经意答道。“天亮,我能走到吗?”书生又问。殷勤瞟他一眼,睹气道“走到了”!书生听后走了,殷勤继续拾粪。

随后,又有一个书生问路,仍是那些话,当问到“天明我能走到了么?”这句话时,殷勤有些不耐烦了,气呼呼地说:“你一百年、一千年也走不了!”情急之下,把  “到”   说成   “了”。

此话一书,这个书生便化成一块大石碑,立在殷勤面前。殷勤吃了一吓,恍然大悟,倒身便拜。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