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4511

主题

新乡

……福建土楼……

[复制链接] 查看:3537 | 回复:63
发表于 2015-2-19 22:10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馬大姐 于 2015-2-19 23:09 编辑

中国南部核秘密调查报告调查地区:中国福建省南靖县
在300平方公里范围里,发现有1300多座各种类型的土楼,是客家人居住的地方,有方、有圆、方、伞型等形状,每座占地1000平方米左右,一般为3-5层,高13-20米,最大土楼直径74米,墙厚1.5-2米,每楼可住100-150人。

这种建筑物最早的距今已600余年,十分坚固,可防风防潮,防震,防盗窃,宜于居住。

客家土楼外观奇特,主要为圆形,方形,从高角度俯视,往往被认为有特殊用途的建筑,产生误解……

超级间谍之中国行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中央情报局间谍卫星K-H22对中国地区进行拍照侦察,惊讶地发现在中国福建省的西南地区里分布着很多的不明大型建筑,或圆或方,与洲际导弹发射筒极为相似。于是,便暗中派遣两位美国人到中国的福建省进行秘密考察。
1985年12月18日,福建省漳州市文联接待处接待了来自美国的客人贝克和苏蔓珠夫妇。他们要求到漳州90公里的南靖西北部看看。 19日中午,天高云淡,林密水深,公路下面出现一座巨大圆型建筑物,大约有20米高,直径50余米,象一朵盛开的蘑菇,贝克的眼睛一亮,问:“这是什么?”然后喊着司机停车。

司机说:“这是客家土楼。”当车子越往山里走,土楼就越来越多。来到了田螺坑,眼前排列着5座大型客家土楼:中间一座方形土楼,四周四座圆形土楼,它们象一朵梅花开放在绿色山野之中。

贝克惊讶之余连忙拍下照片,然后送回美国中央情报局。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那些所谓的“导弹发射基地”实际上是客家典型的民居——土楼
13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5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2-19 22:25 2 只看该作者
盖世土楼的诞生

土楼的建造过程繁琐,首先必须请风水师傅来选址,选址有很多禁忌如厕所、神庙、战地等不吉利的地方,都不可选用,然后还要寻找龙脉,察沙,还要观水。选定以后就开始准备材料和制造工具,然后才请工匠,开地基,所有的建筑过程都是靠人力去完成的。一座盖世土楼完成后,可防风,防潮,防震,防盗窃。据资料记载,闽西南共发生过7次震级为1.1-4.5级的地震,其中1918年发生的大地震,历时20分钟,土楼始终巍然屹立。
   开地基
   在风水先生择定的吉日吉时,根据风水先生定的方位确定正门门栏的位置。随后在用罗盘定出土楼的中轴线,由此向外延伸。定好位置,就要举行开光仪式,然后才可开始放样及开挖基槽。
   打石脚
   既挖地基槽,其深度要根据基地的土质而定。地下的楼基和地面上的墙脚基本同宽,但从下到上都会有一点收分,即墙脚下大上下。墙脚的高度一般高至门楣。在有洪水的地方,则要砌到最高的洪水位上。
   建行墙
   墙脚砌好之后,就开始夯筑土墙了,此民间俗称“行墙”。行墙时,先上好墙筛(即用竹片或木棍作为“钢筋”),接着倒入拌好的墙土,上满一墙筛时,就开始夯墙。

土楼之风水谜思

也许,在这之前你会觉得风水是迷信之说,但只要身在土楼,您就能感觉风水无处不在。
   厚实的土墙据说兼具防潮、防风、防火和防地震等保护作用,还有防御外敌的作用。其实,土楼之内还暗藏许多玄机:他们的祖先为祈求天人合一,家族大团圆,造出了暗合八卦阵式的风水屋,楼里的房间依乾坤卦象划分,以同姓乡亲围居其中,最能风生水起。

土楼解构

土楼形状有圆有方,大多以四层为上限。而且土楼没每层都有特定用途。所以,每个土楼的居住单位。应该是垂直由上至下划分,才能称为一户人家。土楼的主要结构有地基、墙脚、墙壁和屋顶四个部分,内部则以有水井的天井为中心。兴建土楼的材料是就地取材的泥巴、竹片等。而人手亦只是土楼主人、乡间木匠和泥匠三数人。工具也只有泥锄、铁铲、绳索、木尺等。在没有建筑师、测量师和机器的协助下,土楼可能是一建就花上三、四十年,或两代人的时间才能落成。
   三楼:客房,外嫁女返娘家时只可以住在这层。一些土楼居民会将丢空的三楼出租给游客,简陋的一个床铺,每晚约十至二十元人民币不等。
   二楼:这一层是仓库,正好解释了二楼不设窗户的理由,储存粮草杂物和农具。仓库门栏特别高,居民购买力说是为了防潮和防老鼠。
   一楼:这是厨房灶头和饭厅的所在地,鸡鸭都直接在厨房门前饲养。到水井打水也很方便。

土楼的形成,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开拓精神和为适应生存环境改变而勇于拼搏的优越精神。充分体现“穷家难舍,故土难离”的高尚情操,这看似保守的思想内涵,实际反映的是人们对土地的眷恋,也是他们民族团结和谐的写照。
    正门:拱形的大门是土楼唯一的出口。每座土楼的正门都写着土楼的名称,名字的意义都是遵照祖先给予后代的祖训而起的。
   了望台:部分土楼顶层设有木制的楼台,这些楼台都是悬卦于外墙。当敌人要攻打围城时,此了望台也富有防御作用。
   水井:土楼中庭两旁都设有水井,居民对两口水井的称呼有很多,分别按东西、阴阳、日月来命名,都是按乾坤八卦的方位开凿。两口井中,通常只有一口井作饮用水。
   祠堂:圆形天井中央设有方行的祠堂,有大堂直入就到达用作供奉楼内住客的历代老祖宗,同时也是读书、观星及办红白事的多功能公共场所。
    楼梯:一般的土楼都设有三至五道楼梯,贯通各层供居民上下通行。不过,却不是每个楼都有扶手。木制的楼梯和回廊地板虽然老旧,却出奇地没有想象中的霉味和湿气,相信都是选用陈年优质木制作而成的。

檐蓬瓦片:土楼的每层回廊都设有檐蓬,铺有瓦片,用来晾衣服、晒农作物等等。

传声洞在正门旁边就有一个传声洞,每一个传声洞如一条弯曲的小隧道,从外墙通到内墙里面。由于典型的土楼,一楼和二楼都没有窗口,里面的住户要分辨外来的人是敌或友,就只有靠这个传声洞来辨认。

门闩:每个正门都有一把门闩,在木门后边有一个可以刚刚好塞如入门栓的小洞口。
   泄沙漏水孔: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天才脑袋,土楼厚实的围墙,很难攻破。唯一的弱点就是正门口的木门,可以用火烧。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仗。古人在正门口的上方,建设了一个泄沙漏水孔,有人想用火烧城门时,他们就在二楼浇水放沙,把火扑灭。
   梳窗:土楼里的每间房间都有两个小窗口,向楼外的窗口叫做“伸头窗”,窗台上宽下窄可以藏身其中;而面向回廊的称为“梳窗”,一条条直立式梳齿形窗栏,拉上梳窗可保私隐。
   泥墙:据说泥墙所用的泥巴加入了糯米粉、红糖和蛋清,以加强泥巴的粘稠度。
   天井:无论是方形、圆形、半月形等形状,土楼的房子都是围着中央的天井而建的,所以土楼不但采光度高、通风,因此楼层通爽。

窗口:典型土楼的窗口,都是从三楼开起。细小的窗口具有防御作用。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2-19 22:28 3 只看该作者
……福建土楼……


田螺坑土楼:
地处书洋镇上坂村,分为“步云楼”、“和昌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文昌楼”等五座大型土楼。总占地面积4617.7平方米,建筑面积6357.6平方米。

步云楼,始建于明代叶,方楼居中,3层78间,占地面积906平方米,建筑面积1311平方米;

振昌楼,建于1930年,圆形,位于步云楼西向,3层78间,占地面积962平方米,建筑面积1222平方米;

瑞云楼,建于1936年,圆形,位于步云楼东南向,3层78间,占地面积892平方米,建筑面积1167平方米;

和昌楼,建于1953年,圆形,位于步云楼东向,3层66间,占地面积865平方米,建筑面积1141平方米;

文昌楼,建于1966年,椭圆形,位于步云楼西南向,3层96间,占地面积922.7平方米,建筑面积1516.6平方米。
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2-19 22:29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馬大姐 于 2015-2-19 22:38 编辑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有闽西、闽南的永定、南靖一带。早在1900多年前,中原一带历经变乱,举族南迁的客家人,几经辗转,来到闽西南一带的山区,为避免外来冲击,他们不得不恃山经营,聚族而居。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厚重封闭的土楼。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加上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这些大大小小的土楼奏出的便是一曲气势恢宏、古风沉郁的旋律。土楼主要分圆楼、方楼、五凤楼三种。五凤楼主要分布在永定县一带,历史最悠久,是一种中原四合院式民居在福建特定环境下衍变的产物。“三堂两落”的五凤楼保持了明确的中轴线和规整、内向的传统布局。两侧横屋是四合院厢房的加高,后进的正房变成高大的主楼,这种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和谐统一的建筑构思,既显示了封建宗法制的尊严和古朴庄重的艺术风格,又体现了土楼与中原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方楼是从五凤楼中演变出来的一种,加强了防卫性,建筑构造趋于简单,因而成了客家人广泛采用的住宅。现存方楼数量最多,仅永定一县就有方楼4000余座。福建土楼中最为奇特壮观的要数圆楼。居高俯视,它依山傍水,环环相连,如神工造就一般,令人叹为观止。外国友人将其形象地喻为“地下冒出的巨大‘蘑菇’,天上降下的飞碟。”与高楼相比,圆楼对风的阻力要小得多,抗震能力要强得多,可获得最好的通风和采光,任何一个房间都是圆周上的普通一点,严格的平等有利于家庭内部的分配和均衡。
……福建土楼……


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2-19 22:43 5 只看该作者
最大的圆楼是永定县大竹乡高头村的“承启楼”,直径达73米,全楼三圈四层,共400个房间,住60余户,400余人。永定县的“如升楼”怕是圆楼中最小的了,共12层12间房,住6户人家。最古老的圆楼要数华安县沙建乡的“齐天楼”,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此楼大门朝南曰“生门”,嫁娶由此进,西门曰“死门”,殡葬由此出,是一奇特风俗。云霄县深土乡东平村,当地人称之为“八卦堡”,整个村子由五圈圆环构成,中心是完整的圆楼,外围四圈断断续续按八卦阵布局,环绕四周,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向心力与凝聚力在客家人中潜移默化的影响。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2-19 22:53 6 只看该作者
振成楼
      振成楼,是客家土楼中的土楼王子,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中南部,由洪坑林氏21世林鸿超兄弟等人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造。俗称八卦楼,以富丽堂皇、内部空间设计精致多变而著称。其局部建筑风格及大门、内墙、祖堂、花墙等所用的颜色,大胆采用了西方建筑美学所强调的多样统一原则,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界,堪称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筑的杰作。该楼坐北朝南,占地约5000平方米,由两环同心圆楼组合而成。外环土木结构,高4层,直径57.2米,内通廊式。
  圆楼中有清澈的水井两口,位与八卦中的阴阳两极。水是生命的来源,这是无论身处何处的中国人都不会忽略的,所以在土楼里被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东边的阳极水井叫聪明井,这口井的井水饮用后据说会让人变得聪慧。西边阴极的水井叫美容井,据说女人了之后会变得美丽贤淑,奇特的是这两口井相距不过30米,却水质、水温、水位各不相同。两口井在日常供应着全楼人的生活用水、在土楼处于防御时期还要担负着防御敌人火攻的重任,却也能一直绰绰有余,堪称奇迹。我们不能不感叹八卦的神奇的力量。
  土楼的中心叫做祖堂,供着祖先的牌位,这里是楼中最重要的位置。所有重要的的家族事宜都在这里决定处理;贵客到来的时候,主人也会把宾客迎接到此隆重招待。土楼处于防御时期,这里就是中心指挥场所了。
  振成楼的功能格局是这样的,楼外墙高二十多公尺高,分四层,有防御的功能;一楼做厨房;二楼就是全部是粮仓,储存各类粮食跟干菜;三、四楼是卧房。楼的每层均有四十四个房间,按照八卦方位建造成辐射状的八个等分,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这样一座建筑兼有可住可守的功能,呈现出相当高的科学技术水平。振成楼被称为“土楼王子”确实不负其名。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居住在闽南的客家人,有着祖传的勤劳美德。他们吃的食物不求奢侈,穿的衣服不求精美;他们具有和祖先一样的思想--把每一分钱都储存起来,盖一座属于自己,宏大的圆楼。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2-19 22:59 7 只看该作者

环极楼:防震巨堡
环极楼坐落于南中村。创建人是苏卜臣,于清康熙癸酉年(1693年)建成这座土木结构、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大圆寨。全楼四层,高约20米,楼的直径43.20米,周长130米,底层墙厚1.70米,墙顶0.9米;第一层32间(作厨房与餐厅),并设有一个较大的门厅与正厅、第二层34间(作贮仓),第三、四层各34间。楼的内环建有二厅十室(作待客之用)与男女浴室各二间。楼内走廊宽1.56,楼外檐廊宽1.82米。楼门高2.96米,宽3.4米,加钉了铁皮。楼的内外各有水井一口。楼外附属建筑还有卧室16间、马房8间、碓磨房6间。环极楼现住有21户,116人。苏卜臣裔孙在本乡有400余人,不少在南洋,其中侨居缅甸较多。
取名"环极楼",有一种说法是:北极星又称北辰星,居子位向午方,常居其位而不见移,为天体众星之主。有人做诗说:"有水必趋东,无星不拱北",意思是众星拱绕北极而旋转。这座楼坐北壬子向丙午之位,所以取名"环极楼";还有一种说法是:环即圆,"圆(环)"乃吉词,"环极",即愿其吉祥(圆好)至极。
环极楼最大的特点是抗震性能特强,300年来历经多次地震,据县志记载,1918年2月13日(民国七年农历正月初三日)永定发生7级大地震,附近田里的泥浆水喷起几丈高,楼顶的砖瓦几乎全被震落了,余震数次,共计十余分钟,环极楼正门上方第三、四层厚墙被震裂,裂口近20厘米,长近3米一尺多宽。可是地震过后,由于圆楼的向心力和架构的牵引作用,裂缝竟奇迹般地慢慢合拢,仅留下一条细长的裂痕,而整个楼体安然无恙、巍然屹立。有的日本朋友参观后说:"这样的楼建在我们东京那就太好了!" 在环极楼的中心点上,用力跺脚或放声呼唤、歌唱,可以听到十分明显的回声,好像北京天坛的回音壁。
环极楼还有一个很特别之处:楼内部中心环无祠堂之设,而是空旷的院落。这在永定众多土楼中是绝无仅有的。这在重礼循纲的封建社会是不可思议的。环极楼因此又被称为"忤逆楼"。人们在感叹环极楼的建筑艺术时,也不无敬佩建筑师的富有创造性的反叛精神。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2-19 23:04 8 只看该作者
遗经楼:最大的方楼
遗经楼位于高陂镇上洋村,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方形土楼。外墙东西宽136米,南北长76米,占地10336平方米。其后座主楼高17米5层,是永定现有土楼中最高的楼房。主楼左右两端分别垂直连着一座四层的楼房,并与主楼平行的四层前楼紧紧相接,围成一个巨大的方楼,如此环绕形成一个大"口"字。里面又有一组小"口"字形建筑,形成一个独特的"回"字形整体造型。真是"门中有门,楼中有楼,重重叠叠",当地人都称它为"大楼厦"。 中间为祖堂。前楼一左一右建有两所学堂,楼内子女可以在楼内就读,学堂中间是个石坪,前建有大门楼,大门高6米宽4米。在主楼后面有花园一座、鱼塘一口以及碓房、牛舍等附设建筑。遗经楼共有280个房间。
遗经楼是目前所知方形土楼中最为庞大者,共有房间二百六十七间,51个大小厅堂,占地五公顷,建筑面积四千余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规整,条理井然 ,费时七十多年,经三代人努力方建成。当地人形容其大说:一个人从太阳升起即开始开窗,开到中午下楼吃饭,然后上楼关窗,直到太阳下山才关完最后一扇窗。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2-19 23:07 9 只看该作者
福裕楼:府第式土楼
福裕楼位于湖坑镇洪坑村,是永定府第式土楼的杰出代表,富丽堂皇。公元1880年开始兴建,耗资十多万光洋,经历三年时间才建成,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 该楼由楼主三兄弟(林仲山、林仁山、林德山)的朋友汀州知府张星炳设计。其结构特点:在主楼的中轴线上前低后高,两座横屋,高低有序,主次分明。楼前有三个大门,在主楼和横屋之间有小门相隔,外观连成一体、内则分为三大单元。楼门坪和围墙用当地河卵石铺砌,做工十分精细与大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十分和谐。外形像三座山,隐含楼主三兄弟"三山"之意。楼名也是张星炳题写。
清末,楼主林氏三兄弟,经营条丝烟和烟刀生意,产品销往日本、东南亚各国发了大财,富甲永定。他们还捐巨资兴办"日新学堂"。日新学堂也是由张星炳设计,是一所典雅富丽、中西合璧的学堂。这个学堂办起后,培育了不少人才,名气远扬,许多外乡人都来"日新学堂"读书。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福裕楼"里人才辈出。
黎元洪任总统时,林逊之(林仁山之子,振成楼的设计制造者)为中央议员,其书画、对联也很出名,"振成楼"对联几乎全是林逊之一手之作。林逊之的弟弟林亮之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担任闽候、惠安、宁化县县长。解放前任永定中学校长多年。解放初期被评为开明人士。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2-19 23:15 10 只看该作者
裕昌楼:"东倒西歪楼"
裕昌楼一般被人叫做东倒西歪楼、歪歪斜斜楼,顾名思义,它是歪斜的,不过这从外观上看不出来。当你一脚踏进楼门,猛然看到全楼回廊的支柱左倾右斜,最大的倾角达到15度,似乎只要一阵风吹过来,它们就会轰隆一声倒下,这时你心里不由一紧,也许就要抽腿往楼外跑了。其实,600多年来,裕昌楼就是这样,有惊无险,风雨不动安如山。
裕昌楼始建于元朝中期(1308-1338年间),为刘、罗、张、唐、范五姓合建,高5层,每层54个房间。全楼分成五大单元,每一单元有一部楼梯,5个家族各居一个单元。后半楼的每家每户的一楼灶间,都有一口清洌水旺的井,拿起水桶伸手即可打水。天井中心还建了一座单层小圆楼,作为祖堂,前面用河卵石铺成一个大圆圈,根据金木水火土等分五格,形状各异,煞是好看。楼是五姓人家合建的,木匠师傅和泥水师傅便由五姓人家轮流供饭。一个寒流袭来的夜晚,刚供完一轮饭的人家以为没事了,早早就吹灯睡觉,轮到供饭的那一户人家以为是明天一大早的事,天一黑也钻进被窝了。两家没有交接好,这就苦了夜晚加班的木匠师傅,天寒地冻,饥肠辘辘,以为主人家该送来热气腾腾的点心,谁知老半天不见动静,越等越失望。也不知是饿得神思恍惚还是有意作弄,木匠师傅这一晚上做出的榫子都不合规范,榫眼太大而榫头太小,不过主人没有发现,立柱上梁之后一时也没有出现异常。
据说,裕昌楼原本是建了7层,屋瓦尚未完全盖好,一群外村人到楼后山上扫墓,放了3声响铳和一大串鞭炮,开始烧纸钱,这时一阵山风吹未,把烧着的纸钱吹到七楼的杉木柱上。大家一阵紧急扑救,很快把火扑灭了,不过裕昌楼人却觉得新楼还没住人就先过火,不大吉利,就把七楼连同六楼一起拆除,在五楼重新钉桷盖瓦。不久,大家发现二楼以上的回廊支柱开始倾斜,似乎有倒塌的危险,不由人心惶惶。这一天傍晚,一只老虎突然闯进楼里,这个不速之客像巡视大员一样,在一楼回廊走了一圈,又爬上二楼,在回廊上走了一圈,从后窗跳到楼后的山坡,撑起前脚坐在山坡上,目光温存地看着裕昌楼,轻轻地吼叫了一声。山大王的这一声轻吼,全楼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刘姓人说,这一声是叫"好",对裕昌楼的落成表示祝贺。其余四姓人却认为,老虎入楼不是好事,有了第一次肯定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将来凶多吉少。不久,四姓人家就把各自的单元贱价卖给刘姓人,迁往他乡或者漂洋过海到南洋去了。刘姓人得到整座土楼后,对摇摇欲坠的梁柱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柱子虽然倾斜,但由于梁柱相互牵引,整体合力没有受到破坏,大楼是不会倒塌的。于是他们便在楼内安居乐业,六百多年来繁衍生息,人才辈出,有明清的进士,更有现代的大学教授和厅级干部,至今还有一百多人住在楼里。
想来真有意思,木匠师傅本意是要捉弄一下楼主,谁知歪打正着,无意中使裕昌楼扬名远近,几百年来为人啧啧称奇。在闽西南土楼乡村,像裕昌楼这样歪而不倒的土楼是绝无仅有的,不仅成为有趣的人文景观,也算得上建筑学的一个小小奇迹。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