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286

主题

河北

穿越红螺三险

[复制链接] 查看:13730 | 回复:265
发表于 2015-3-27 09:20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天之澜 于 2015-3-27 09:26 编辑

穿越红螺三险
      

   红螺三险位于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西北,是明清时期房山八景之一。因山体呈螺旋式上升,分三层像个海螺,每层悬崖下有盘道,所以称红螺三险。三险穿越路线在北京周边十大户外夺命路线位列第十位,被称为是勇敢者的游戏——红螺三险。这次穿越活动是欢乐户外联盟十五人和沧州户外探险联盟十几人联合组织的,路线是:泗马沟村---宝金山--红螺三险---不掩门--棺材山--涞沥水村。全程穿越20公里,累计上升1500米,难度中等偏上,用了9个多小时。

      321日早8点,一行三十余人整理行装后,泗马沟村前一条小山路开始登山,天气晴朗碧空如洗,山上的野桃花刚刚盛开,为空旷的山谷增添了无限生机。从山脚下到宝金山顶的自由石,我们用了一个多小时。从出发点直接上升,考验着每一个驴友,脚跟的筋一次又一次的拉紧,山坡上的小路几乎是沿着山脊直线上升,抬头仰望,渴望的山峰总是在跋涉中变换着位置和角度,最好的办法就是埋头看路,走稳每一步。旁边就是深沟,虽然灌木丛生,但也有着跌落滑倒的危险。群里的领队和收队都很负责,不断地给落在后边的队员鼓励打气,沟坎山石的每一次跨越都有他们细致到位的提醒和帮扶。
      从自由石驴友集体合影后,然后一路的下撤,依稀可见用山石砌成的古道,到沟底后踩着乱石向西北顺沟而行。至大沟分叉之处,向右边的沟口走,爬巨石而上,走不多远便见一巨大的岩石卡住山沟,在大石的左边与沟壁岩石间尚留有一洞缝,仅容一人可通过。据说这就是云会门,不过忙于赶路,我没有看见巨石上方石刻的“云会门”三个字。过云会门便进入红螺三险的下险了,一路要沿沟盘旋而上,直至一座残缺的宝瓶形状砖塔旁。在这样的深山里,在这个险峻的山坡上,竟然有高僧的墓塔,令人肃然起敬。佛教里的墓塔只有那些有德行有名望的僧人才可拥有,可见此处曾是高人的修行之地。塔的右侧有一片平台,据说是龙王堂,石壁上面有一个裂开的龛洞。龛洞的左侧是一条瀑布悬崖,这也就是幽兰山谷山坳的尽头了。      返回墓塔处在往上攀一阵,就进入了中险,中险有很多路段是在崖壁上行走,一侧是陡峭的崖壁,一侧是深不可测的山谷,谷里和小路边都是茂密的灌木,景色险峻而秀美。路上还有手腕粗的藤蔓,有的地方还可以拽着藤蔓一荡而过。沿着曲折的山路逐渐上升,发现了一个宽阔的洞口,人可直立行走而入。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所提及的放出红光的红螺洞。红螺洞,长约十几米,宽23米,高低不等,内分两叉,中间是像钟乳的石头。据说这一带山古称幽岚山,又称红螺山。传说,从前这一带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有位老僧来到海边饥困万分,便在海边睡着了。梦里见到海中有一巨大的海螺放着耀眼的红光,半边天都被映红了。老僧正惊诧的时候,天崩地裂,海水突然退去,巨大的红螺倒扣在地上成了红螺山,山上的洞有红光放出。于是,老僧便在此开山建寺。再往前行走一段后,当来到头顶有一处突然横身过来的巨石的地方就到了极乐寺,极乐寺是三险中主要的一处遗迹。极乐寺建在崖壁上的一处平台,平台上的大殿早已坍塌,在院落里并立的两块汉白玉石碑很是醒目,两碑的规格相同。两碑立于明万历二十二年五月,东边一碑为重修极乐寺碑,详载了该寺所处的位置及重修的起因,捐资发起人太监的姓名及职位。西边一块为功德碑,记录了其他捐资物料人的官职、姓名等等。从该寺的规制及所立碑的文字来看,中险极乐寺在当时是相当有名气的.
      过了极乐寺向左行走,路愈来愈难行,就到了上险天梯了,要大家一个个慢慢爬上去,难怪那里围着十几个人呢。来自北京的个五六十岁的老年登山也在那里经过,真佩服他们的勇气。天梯入口处有两米见方的石台,旁边就是悬崖。悬崖边生长着一棵生命力极强的桃树,挂满了鲜花,等待的间隙,大家小心翼翼的攀着树干,相互拍照留念。这里是红螺三险最危险的地方,据说年年都出事。史料记载,这里原来是木梯,梯旁有铁链做防护。后来木梯几经腐烂,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变成了现在的石梯。天梯分两部分,下边部分是十几米的石梯,两侧峭壁,下面悬崖。过了上面横着得巨大石板,还有一段,宽几十公分的路,两侧都是悬崖,再往上爬过一个两米多高的峭壁,天梯才算过完了。爬天梯的时候,我们有名女驴友爬到半腰时,有点胆小不敢前行,她下面还有三四个正在继续爬行的队员,如果她出一点意外,那么下面几个也要被砸落坠入深渊,面临如此的危险,上面的大米领队及时去搭把手拽住她,沧州联盟领队狮子赶紧下了绳索,大家拽着绳索,安全多了,顺利过完了天梯。过完天梯还有很多遗迹,一直往前,直到过了朝阳洞才算走完了三险。回顾走过的这三险,红螺三险的上中下三险就像一个大海螺一直是盘旋着上升而红螺洞也像极了海螺的形状,一个大口,而另一个口非常小,连接着极乐寺墙壁,洞内部也像是海螺的结构,红螺三险的得名应于此有关。
      过了三险,又要从山腰下撤到山谷后再继续爬升,中午时分,大家又累又饿,行至67号电力铁塔处才用餐。用餐时间,四名新驴友因为体力原因,决定不走环穿了,领队七剑带领他们提前下撤到来利水村。我们其余十人,简单路餐后又向着68号铁塔处的不俺门行进。不俺其实就是山的一个大裂缝,像永远敞开的一座大门,所以称谓“不俺门”。过了不俺门,映入眼前的山体风格迥异,风景份外不同,像极了张家界的峰林风光,耸起的山体中间,有一层层的梯田相连,过一段时间山绿了,那真是一幅美轮美奂的风景画。欣赏着美丽的风景,走下一层层梯田,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杏黄村。说是村,其实就有一户许姓人家,还是从保定雄县移民过来的,已经20多年了。我们见到了他,很热情的一个汉子,在这里养着几百头猪和鸡羊,过着田园式的生活,美哉啊。很多驴友把这段穿越路线分两天走,第一天住宿在他家,就是为了杀鸡炖羊喝酒,在山间腐败一把,好好的享受深山老林静逸的生活。难怪我们离开村子的时候,许老汉说我就是这里的皇帝老子呢,我想,过去的皇帝也没有他这样的悠闲啊!
      从杏黄出来后追赶上了等着我们的沧州户外的驴友们,接下来要爬的九口鞍是全程中最长最大的一个坡,大家一鼓作气爬了上去,都累得够呛。九口鞍是一个垭口,可以通往四面八方。站在这里可以一览四周山体的景色,那乌黑挺拔的群山仿佛就是一幅幅重彩的水墨画。站在垭口向东张望,清晰可见很有名气的景点棺材山。棺材山,顾名思义,外形怪异,远观真如一口巨棺横卧于群峰之间。想来当地村民觉得棺材山这个名字不符合老祖宗传下来的风水学说,所以改了个谐音,巧取升官发财之意,又因为从山下某一个角度看去,山势变化,外观貌似一顶古代官帽,又取了个更加隐晦的名号,叫官帽山。从九口鞍上拍照后,我们开始沿左侧的路前行,路非常好记,基本上就是见路口向左,过了棺材山三岔口,我们没有向右去棺材山玩,因为时间来不及了。继续向左经大断崖南侧穿过一片草甸子从上往下走。下午五点四十,我们顺利下到了今天的终点站,山脚下的来利水村停车场,结束了全天的穿越      这次穿越红螺三险,徒步周口店这人类起源最古老的地方,深深的感知了京西深山里远古先民们遗留的印迹,那印迹斑斑驳驳,触人深省。残缺的屋顶早已遗失,空框的小窗洞穿风雨。石碾、台阶、房前硕大的古树地上遗落的瓦片,山风卷起的厚厚落叶,手抚残垣断壁,那些层层码放的石块,所有这些,都能使你清晰的想象那个远古岁月的沧桑变故。如果时间也能够穿越,你不想看看这里炊烟袅袅,听到木鱼声声吗?
   
19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6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3-27 09:20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天之澜 于 2015-3-27 09:26 编辑

穿越红螺三险

这次借用的一张路线图,整个活动的环穿路线图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3-27 09:20 3 只看该作者
穿越红螺三险

8点一行30人泗马沟村前小路开始上山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3-27 09:20 4 只看该作者
穿越红螺三险

开始的山路一路上升,很累人,几个新手有些不适应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3-27 09:20 5 只看该作者
穿越红螺三险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3-27 09:20 6 只看该作者
穿越红螺三险

山上盛开了野桃花,大家都是爱花的人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3-27 09:20 7 只看该作者
穿越红螺三险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3-27 09:20 8 只看该作者
穿越红螺三险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3-27 09:20 9 只看该作者
穿越红螺三险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3-27 09:20 10 只看该作者
穿越红螺三险

蓝天救援队的指示牌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