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汪尕四 于 2015-4-3 21:51 编辑
地理位置优越。红古区区位独特,地处甘肃省中部、兰州市西南部,位于东经102°50′~102°54′,北纬36°19′40″~36°21′,是内地通往青海、西藏的咽喉要道。东西长达53.7公里,南北最宽处24公里,境内北高南低,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带状地形。东接兰州市西固区达川乡,西临大通河,南濒湟水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和甘肃省永靖县隔河相望,北部黄土山岭与永登县接壤,具有“承东启西”的经济地理优势。 区位优势独特。红古交通便利,处在兰州、西宁两大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东至甘肃省城兰州市区108公里,西至青海省西宁市107公里,兰青高速、109国道、兰青铁路穿境而过,海石湾火车站是青藏铁路公司二等车站,处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活跃带上。正在兴建的兰新铁路将构成红古通往各地的快速通道,红古“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气候环境温和。区内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半季风气候,地势平缓,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是夏季避暑休闲的胜地。海拔1580~2462米,年平均气温7.1~9.1℃,年日照时数在2610~2350小时之间,年降水量290~360㎜,相对无霜期160~173天。 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有煤炭、石油、天然气、坩土、页岩、石英石等矿产,素有“八宝川”之称。窑街、海石煤田探明地质贮量达4亿吨,位居全省第3位 文化产业方兴未艾,红古区是闻名的马家窑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亚洲第一龙──马门溪龙的故乡,境内发掘的马门溪龙化石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恐龙化石之一。马家窑文化、恐龙文化开发焕发出勃勃生机,蕴藏着无限商机。 |
本帖最后由 汪尕四 于 2015-4-3 21:49 编辑 风景名胜 永宁寺遗址 位于平安乡张家寺村“寺洼”果园以北,座北朝南。四周是高达7米的土堡,底宽2.5米,顶宽1.5米。铸铁钟两口(大钟口径4尺,小钟口径2.6尺)。藏文大经24部,小经24部,每部大经重60斤,小经重20斤。寺东槐树处(原名叫“塌方湾”)有五座方形砖塔,塔高1.8米。清顺治年间焚毁,后重修。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毁于兵燹,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又重修。清同治四年(1865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又毁于兵燹,仅存寺前照碑。民国7年(1918年)北大殿原址上修了三间经堂,其规模远不如以前,这次重修改名为“张家寺”。在明、清时期,曾与皋兰“石洞寺”、夏“拉卜楞寺”为三大佛教圣地。 |
本帖最后由 汪尕四 于 2015-4-3 22:28 编辑 马家窑文化 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 1 红古区已公布的马家窑文化遗址共33处,其实远不止这些,应在在50处以上。 2 窑街镇 遗址最密集,盗掘的也最严重,目前基本上所有的马家窑文化古墓被盗掘空了,只在沙窝附近的坪台上存有少量辛店文化墓葬。 3 海事湾镇 可考的遗址共5处:享堂峡口(马家窑类型,马厂类型) 下海石(半山,马厂,辛店) 海石二台 (马厂,辛店) 宗家台(马厂) 王家台(半山,马厂,辛店) 其中下海石遗址最大 4 旋子村 山城台(马厂) 李家台(马厂) 马家台(马家窑,马厂,齐家) 下旋子(马家窑) 普格台(马家窑,半山,马厂,辛店,齐家) 其中只有马家台遗址保存最好,山城台墓群于15年前被倒空(主谋是旋子村村民马戴),李家台是古人居住遗址(所以保存较好),下旋子遗址早年被民和县人盗掘过,后于2008年进行了考古发掘, 普格台遗址面积最大,其中墓葬区位于遗址最东的一个山嘴上,为马厂,齐家,辛店的公墓区, 5 红古城和新庄台 以马厂,马家窑为主, 兰州市红古区文化馆 黑陶简介 |
本帖最后由 汪尕四 于 2015-4-3 22:07 编辑 窑街塔儿遗址 位于大砂村以西(现红古区建筑公司预制厂厂内)。原窑街塔儿矗立在一个小古树林中,是昔日八堡川里遐迩闻名的一处古迹,建于何年不详,无从考证。 窑街塔儿.下方上圆,实芯砖塔。塔体通高约8米。其中塔座高5米(塔座边宽4米),圆顶高3米。塔体外涂白灰,塔尖为黑瓷。塔基占地总面积达2亩。地形呈弯月状。塔林有小叶银白杨古树近30棵,其中有2—3人合抱之木18棵,犹如金刚耸立,人称“十八罗汉”。林中小径幽静,古木参天,鸟声啁啾,塔林相映,浑然一体,和谐自然。林外渠水淙淙。清澈见底,盛夏之际,蛙声一片,游人至此,避暑纳凉。居高凭眺,林绿塔白,河水环绕,山峰怀抱,景色壮观。据该村韩尚书、包国魂老人追述,民国20年前,大砂村属连城鲁土司土户。每逢农历4月25日,10 余户人家请来连城西寺喇嘛,在塔儿前诵经念佛,祈求消除雹灾,保佑庄稼、瓜菜青苗。可惜这一古迹没有保留下来,在1958年全部被毁,现已荡然无存。对此,一些花甲老人们记忆犹新,怀古凭吊,还称该址“塔儿底下”。从当时砍伐下来的树龄上看,有人推算此塔大约有600— 700年历史。 图片均来自百度搜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