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端1 于 2015-5-5 07:08 编辑 “坝美”,是壮语的音译,意为“森林中的洞口”。是云南省广南县的一个村庄,距离省会昆明450公里,村子四面环山,不通公路,也不通电,只有从一条流经溶洞的暗河乘小船才能进出村庄。由于地处偏僻,与世隔绝,村里的人们基本上还沿用着300多年前的耕作方式,种田用的是木犁木耙,浇田灌溉用的是古老的木制水车,自种棉花自纺布,碾米磨面用水磨或石磨。没有电,壮乡人就用沼气来点灯,用木柴烧火做饭。 去年8月,相约几个驴友,赶到坝美,急切的想见识人们口中的三明三暗、一个与外界隔绝的世外桃源。当我们赶到洞口,却得来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消息:因雨季,水位增高,船只不能过山洞。我们站在洞口,只能想象着里面的另一番景象了。
由于临近春节,旅游淡季,游人不多。门票100元,含29元的马车、船票。顺着小河岸边的一条石板小路,乘壮家人特有的马车直达洞口外的小码头。远远看去,洞口并不宽大,形状像一片倒垂的柳叶,波光粼粼的河水从溶洞中缓缓流淌出来,一排排的猪槽船静静地停靠岸边等待客人的到来。我们登上了一艘猪槽船。船慢慢进入洞中,不时还要遇上几艘从溶洞里面出来的小船,突然感觉小船在洞子里显得极其渺小,这才发现,其实这个洞是相当的大。 船刚进里面,光线逐渐暗下来,渐渐的眼前什么也看不见了。船工凭着高超而熟练的技艺,在黑暗继续缓慢的划行,让人心里产生一种莫名的胆怯和恐惧,走了一段,我屏住呼吸,等待着传说里的“三明三暗”的第一“明”,此刻,漆黑的洞内,突然从头顶上射出一束光线,在黑暗中,显得特别明亮,抬眼看看,原来是一个巨型溶洞里,有一个露天的小洞,阳光从这个小洞里,直射下来,给黑暗的溶洞里一缕光亮,借着光线,看看周围的岩石,都是些巨型溶岩,湿漉漉的溶岩上滴答着水珠。很快,随着船只的前行,又经历了两次一样的黑暗——光明——黑暗——光明。此刻的我,兴奋、新奇、激动.......第一次感受黑暗、明亮的瞬间转换,第一次经历这么奇特的自然景观,内心一阵狂跳。难怪那么多游人蜂拥而至,要来坝美感受这种在别的景点感受不到的奇观。 最后一“明”,快到出去的洞口了,水面上泛着光亮,越往前走,水面越宽。远远看见一条小河上架着一条小桥,两边种植着竹子。我们上岸,站在小桥上,放眼望去,一个呈狭长形的坝子,东高西低,四面环山,就像一个小巧、美丽、天然的盆景,又似一颗碧绿的珍珠。一条小河穿过整个村庄,哗哗的流水声,犹如一曲悠远的歌声,一直在耳畔萦绕。坝里绿树郁郁苍苍,尤其是村落中的那几棵大榕树,把整个坝美村裹成一团油绿,榕树的根茎都露在地面,大气、壮观,我们在根茎间来回攀爬、玩耍,那种快乐是想融进坝美村几百年来,在树下,一个抽烟的老人和一群顽皮嬉闹的孩子纳凉、讲故事、小鸡在旁悠闲的觅食、牛儿在河边喝着清水的那一番田园风光里,感受那种我从没有感受,只能在课本里才可以读到的世外桃源般惬意的生活和经历...... 因刚刚下过雨,云雾在远山的腰间舞蹈,唯美中带着羞涩、清新中透着优雅,金黄色的油菜花,开得正旺,黄橙橙的色彩铺就一地,山边的村寨,是红砖修砌的小楼,小楼里炊烟袅袅升起,整个村寨,安静、祥和、自然.....对于坝美村的人们来说,自己的家仿佛就是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源。 坝美游的特点是不走回头路,旅游线路穿过整个村寨,走路、坐马车,来到小河的上游,出坝美和进坝美是一样的,坐猪槽船,经过的溶洞里的钟乳石属于巨型家族,远比建水“燕子洞”里的钟乳石还要大得多。 当我挥手告别坝美村的时候,内心有一丝惆怅,在我心里和想象的“世外桃源”有些落差,我梦想着,能在坝美寻找到几百年前的一些历史和古迹,曾经在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里表现的社会生活的现状、建筑、人文等,像“桃花源记”、“聊斋”、“镜花缘”、以及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里的片段或一些过去的痕迹,甚至想寻得“水浒传”里的,农舍、农具、风俗、民俗、服饰等,但我发现,里面的村落和外面的一样,曾经的过往,被时光、岁月早就吹拂的没有了踪迹。 坝美之行,让我明白:一个人、一个地域、一个村庄,离不开社会,社会不管发展得快与慢,社会上的一切事物都会随之发展,一个所谓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是相对概念,而非绝对,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之中,想寻找过去原滋原味的东西,是一种妄想。 (上图片80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