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1208

主题

武汉

武昌蛇山

[复制链接] 查看:5773 | 回复:67
发表于 2015-5-13 17:49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p=26, null, left]蛇山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长江南岸边。蛇山又名黄鹄(hú)山,绵亘蜿蜒,形如伏蛇,头临大江,尾插闹市。与汉阳龟山隔江相望,武汉长江大桥的南岸和汉阳龟山的北岸为一桥飞架的南北交点。蛇山长约1790米,海拔85米,宽约25—30米,山上古迹甚多,名胜也不少,均呈斜陡长狭形,形势十分险恶。
  在长约2公里的山上,历代建有众多的名胜古迹,驰名的楼阁亭台有20多处,历代名人崔颢孟浩然、李白、王维、陆游等10多人,均先后登临游赏,吟诗作赋,留下“寒花媚幽石,疏林带高阁”,“桃桦深处暖云浮,隔树红妆倚翠楼”等名句。
  三国时期,蛇山称江夏山,又名紫竹岭。北魏时称黄鹤山,宋朝称石城山元朝时称长寿山明朝时被誉为金华山和灵山。其间,以蛇山为山名,是南宋诗人陆游的《入蜀记》中“缭绕为伏蛇……”故后世称蛇山者为多;至清乾隆《江夏县志》已有蛇山之名。1909年《湖北省城内外详图》正式标名为蛇山。
  早在公元223 年,三国时筑夏口城于其上,历代不断扩建,名区 胜景甚多。驰多的楼阁在黄鹤楼、八极楼、白云楼、留云阁一览亭 等达20多处,故有“鄂之神皋奥区”的美称。历代名人如崔颢、孟浩 然、李白、白居易、王维、陆游等,均先后登临游赏,行吟作歌,留 下佳作颇多。现存胜迹可供参观游览的有:在蛇山之巅的黄鹤楼;在 长江大桥引桥东头的胜象宝塔;在蛇山南麓的陈友谅墓;在蛇山中部 顶端的岳武穆遗像亭,简称岳飞亭;在蛇山南腰处的抱冰堂;在蛇山 尾部武昌大东门外的长春观,以及许多重要的石刻碑刻等。
  其名胜古迹数不胜数,现存除黄鹤楼外,尚有白云楼、八极楼、静春台、奇章台斗姥阁、留云阁、西夹阁、仙枣亭、石照亭、压云庄、一览亭等二十多处。飞檐崇脊,危耸半空;金碧辉煌,且大都与道教神话传说有关。蛇山尾部的长春观,建于元代,是此山的道教中心,其他另有胜象宝塔、抱冰堂、涌月台、岳飞亭、黄兴铜像及历代名士的许多重要碑刻题记等。
  亿万年前,武汉地区虽多次海陆交替,惟蛇山未受任何影响,它起伏自若,呈狭长形,屹立于武昌城中,山中各朝代据考证均有其遗迹,可惜至今多数已不复存在了。1924年为纪念武昌起义,将原有蛇山公元改建为首义公园,此为武汉三镇最早的公园(比中山公园早三年)。
  蛇山头枕大江,尾过小东门。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223年,东吴筑口城于蛇山上,以御外敌,。辛亥武昌首义,起义军首破中和门(即起义门),1912年,为纪念武昌起义改中和门为起义门,当时起义军率先占领蛇山,在蛇山架炮猛轰清兵,为首义成功开辟了道路。
  蛇山虽不大,但名胜古迹甚多,自晋代以后,历代不断扩建,寺庙宫祠、亭台楼阁、山石秀丽,绿荫陪衬,历代名人均攀登此山观赏并写歌赋诗。写有“寒光媚幽石,疏林带音阁”、“桃花深处云浮,隔书红妆倚翠楼”名句佳作。此后由于天灾人祸,景观大多废毁,许多遗址不复存在。至1924年——1984年,蛇山由首义公园管辖,经多年兴建修缮有黄鹤楼、白云阁落雁轩,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胜像宝塔、槌冰堂、古州城遗址,陈友谅墓等文物名胜亦在此山,陈友谅是元朝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并自立为帝。陈于1363年与朱元璋决战失败后,中箭身亡,葬于蛇山。在首义公园成立槌冰堂是张之洞之门生为纪念张之洞而集资兴建。解放后,为满足劳动人民的文化生活需要,人民政府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大力扶持古建筑文化不断修葺增建使蛇山景观不断添新,使蛇山昔日之辉煌再现,游人缅怀历代英豪,莫不为之赞叹不已,人们堪称武昌蛇山实为江城之一大古迹和景观,并为武汉人民仰慕之圣地。
  在长约2公里的山上,历代建有众多的名胜古迹,驰名的楼阁亭台有20多处,历代名人崔颢、孟浩然、李白、王维、陆游等10多人,均先后登临游赏,吟诗作赋,留下“寒花媚幽石,疏林带高阁”,“桃桦深处暖云浮,隔树红妆倚翠楼”等名句。三国时期,蛇山称江夏山,又名紫竹岭。北魏时称黄鹤山,宋朝称石城山,元朝时称长寿山,明朝时被誉为金华山和灵山。其间,以蛇山为山名,是南宋诗人陆游的《入蜀记》中“缭绕为伏蛇……”故后世称蛇山者为多;至清乾隆《江夏县志》已有蛇山之名。1909年《湖北省城内外详图》正式标名为蛇山。在公元223年,三国时筑夏口城于其上,历代不断扩建,名区胜景甚多。驰多的楼阁在黄鹤楼、八极楼、白云楼、留云阁、一览亭等达20多处,故有“鄂之神皋奥区”的美称。历代名人如崔颢、孟浩然、李白、白居易、王维、陆游等,均先后登临游赏,行吟作歌,留下佳作颇多。现存胜迹可供参观游览的有:在蛇山之巅的黄鹤楼;在长江大桥引桥东头的胜象宝塔;在蛇山南麓的陈友谅墓;在蛇山中部顶端的岳武穆遗像亭,简称岳飞亭;在蛇山南腰处的抱冰堂;在蛇山尾部武昌大东门外的长春观,以及许多重要的石刻碑刻等。
  其名胜古迹数不胜数,现存除黄鹤楼外,尚有白云楼、八极楼、静春台、奇章台、斗姥阁、留云阁、西夹阁、仙枣亭、石照亭、压云庄、一览亭等二十多处。飞檐崇脊,危耸半空;金碧辉煌,且大都与道教及神话传说有关。蛇山尾部的长春观,建于元代,是此山的道教中心,其他另有胜象宝塔、抱冰堂、涌月台、岳飞亭、黄兴铜像及历代名士的许多重要碑刻题记等。亿万年前,武汉地区虽多次海陆交替,惟蛇山未受任何影响,它起伏自若,呈狭长形,屹立于武昌城中,山中各朝代据考证均有其遗迹,可惜至今多数已不复存在了。


[p=26, null, left]1924年为纪念武昌起义,将原有蛇山公园改建为首义公园,此为武汉三镇最早的公园(比中山公园早三年)。


[p=26, null, left]  蛇山头枕大江,尾过小东门。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223年,东吴筑口城于蛇山上,以御外敌,。辛亥武昌首义,起义军首破中和门(即起义门),1912年,为纪念武昌起义改中和门为起义门,当时起义军率先占领蛇山,在蛇山架炮猛轰清兵,为首义成功开辟了道路。 蛇山虽不大,但名胜古迹甚多,自晋代以后,历代不断扩建,寺庙宫祠、亭台楼阁、山石秀丽,绿荫陪衬,历代名人均攀登此山观赏并写歌赋诗。写有“寒光媚幽石,疏林带音阁”、“桃花深处暖云浮,隔书红妆倚翠楼”名句佳作。此后由于天灾人祸,景观大多废毁,许多遗址不复存在。至1924年——1984年,蛇山由首义公园管辖,经多年兴建修缮有黄鹤楼、白云阁、落雁轩,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胜像宝塔、槌冰堂、古州城遗址,陈友谅墓等文物名胜亦在此山,陈友谅是元朝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并自立为帝。陈于1363年与朱元璋决战失败后,中箭身亡,葬于蛇山。在首义公园成立槌冰堂是张之洞之门生为纪念张之洞而集资兴建。解放后,为满足劳动人民的文化生活需要,人民政府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大力扶持古建筑文化不断修葺增建使蛇山景观不断添新,使蛇山昔日之辉煌再现,游人缅怀历代英豪,莫不为之赞叹不已,人们堪称武昌蛇山实为江城之一大古迹和景观,并为武汉人民仰慕之圣地。
  蛇山挺拔秀丽,名胜古迹颇多,为历代游览胜地之一。宋代陆游《入蜀记》云:“州城东隅石城山,山缭绕如伏蛇”,故有“蛇山”之名。蛇山头倚长江,与龟山夹江对峙,形成“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的奇特景观,这道景致也使得武汉迥异于国内其他大城市,而独具城市多山多水的山水园林特色。三国时,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孙权至江夏(今武昌),依山筑城(尚有遗址可辨),并在黄鹄矶头建成黄鹤楼。自此江夏古城风貌更为壮丽,黄鹤楼也誉为千古绝景。此后,历代人士在山上陆续修建了园林建筑。至清代,该山除有寺庙、宫殿和塔外,驰名的亭、台、楼、阁、池、泉、名胜古迹及以其形成 武汉蛇山揽虹亭的景点有黄鹤楼、白云楼、楚观楼斗姥楼(即南楼,又名钟彭楼)、北榭、大士阁留云亭望江亭(旧名十盘亭)、仙枣亭、压云亭、一览亭、搁笔亭(初名太白亭)、石镜亭(即石照亭)、万寿亭、静春台、涌月台、方朔读书台、摩崖方丈、白塔(图8-1)、费祎洞、小罗浮及古碑长廊等。清末至民国初,在司门口与武昌路两地各凿通一个山洞,俗称新、旧鼓楼洞,从此方便了蛇山南北的交通。还有为纪念湖广总督张之洞,由湖北各界集资在蛇山相继修建的抱冰堂、十桂堂奥略楼(图8-2)、张公祠抱膝亭等,并有为纪念八仙过海之一的吕纯阳在黄鹤楼遗址建造的纯阳搂(又名警钟楼)(图8-3)。
  辛亥革命以后,在纪念辛亥首义的红楼(即湖北军政府旧址)建有孙中山铜像中山纪念碑、黄兴铜像。此外还有大汉陈友谅墓。历代文人墨客登山赏景、吟诗作赋者甚多。自唐至清,仅赞叹蛇山和黄鹤楼的诗词,已整理成册者就有500余首,其中以崔颢之《黄鹤楼》最受后人传诵,实为千古不朽的名作。蛇山又称黄鹄山,即黄鹤山。是武汉市名胜古迹较多的三山之一。绵亘蜿蜒,形似伏蛇,头临大江,尾插东城,与汉阳龟山对岸相峙,为古代军事要塞。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筑夏口城于其上,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立县于此,历代不断扩建,名区胜迹甚多。除署寺宫祠外,驰名的楼阁亭台有黄鹤楼、白云楼、八极楼、静春台、奇章台、斗老阁、留云阁、西爽亭、仙枣亭、石照亭、压云亭、一览亭等达20多处,故有“鄂之神皋奥区”的美称。历代名人如崔颢、孟浩然、李白、白居易、贾岛、王维、范成大、陆游、陈孚杨慎张居正潘丰等,均先后登临游赏,行吟作歌,留有“寒花媚幽石,疏林带高阁”、“桃花深处暖云浮,隔树红妆倚翠楼”等名句。现存胜迹有:黄鹤楼、胜象宝塔、陈友谅墓、岳武穆遗像亭、抱冰堂、涌月台和近年修复的南楼(白云楼)及许多重要的石刻碑刻等。
  蛇山历尽沧桑,至武汉解放时已遍体鳞伤,沟壑纵横,碉堡耸立,荆棘满山,名胜古迹多已湮没,幸存者衰败不堪,成为山石毕露的童山。解放后,从1950年起,中共武汉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年年发动群众植树造林,种有侧柏樟树湿地松桂花等,80年代已绿满全山,有的已蔚然成林。为修建长江大桥,1955年开始将西端的黄兴铜像、胜像宝塔陆续迁至司门口附近;禹碑、古碑、涌月台等陆续移至首义公园内;抱膝亭、奥略楼等则因腐朽而拆除。从此,蛇山山体西止司门口,在长江大桥东头北侧的雪松林带中保留一块未挖完的山石。上刻有“蛇山头”3字(图8-4);西端桥基墙上刻有“黄鹤楼遗址”。黄鹤楼于1981年10月破土动工重建,1985年建成开放,成立黄鹤楼公园。蛇山以武昌路为界,西为黄鹤楼公园,东为首义公园。山下的防空工事,从司门口至小东门已被利用为商店、旅社、餐馆和医院,开放营业。近年来,蛇山显山透绿的工程正在加速推进,大东门蛇山东麓首批94户、8500平方米建筑的拆迁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古楼洞、长春观、湖北教育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四个相关节点的拆迁也在陆续启动。素有江城“文化之根”、“城市脊梁”美誉的蛇山,在遭遇了一段时间尴尬和沉默后,正式走向城市建设中心大舞台。一个武汉标志性的、文化及生态景观丰富的城市公园正作为一个开敞的美丽空间掀起盖头……
  家住武昌长湖南村的安可捷老人家里珍藏着一份1909年武昌省城街市图,图上标明,阅马场一带非常开阔,而整个蛇山只有山脚下的两三个书院,没有其他的建筑,山上除了石头就是树木。在老人的回忆中,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蛇山上依旧是郁郁葱葱,就是二十年前,蛇山上也没有现在这么多杂乱无章的房子,一到夏天,上山乘凉的人一批接着一批。就是这短短十几年间,各个单位纷纷上山“割地”,现在想上个山,路都难得找到一条。听说蛇山周围在搞大工程,安可捷老人最近有事没事都爱上那一带逛逛,他告诉笔者说:湖北剧场后头先贤街一带的拆迁动作真是快,现在站在老省检察院门口可以笔打笔直看黄鹤楼,视线里头一点障碍都没有;听说首义广场要连在一起,早就该这样的;听说蛇山要显山透绿,我举双手赞成!是的,武汉人不会忘记这座风韵独具又承载了太多历史沧桑的宝山。早在2003年10月底的一次专题会议上,武汉市就提出将重点美化龟、蛇两山。尤其是蛇山,要拆除所有环山建筑,使黄鹤楼、红楼、首义广场等景观亮出来,让这里成为城市的 蛇山大花园。2005年4月,龟蛇“两山”综合整治工程的大幕拉开,武汉市市长李宪生展望两大特色景区建设(以黄鹤楼、首义文化园为核心的蛇山景区和以琴台月湖为中心的龟山景区)时说:“两件事,争取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想透,做好”。据武汉市城市规划咨询服务中心高工熊向宁介绍,现在包括长春观公园在内的蛇山整体规划方案已编制完成。在这个方案里,蛇山被分为三大景区:一是以黄鹤楼为中心,以传统中国园林风格为特色的黄鹤楼人文景观区;二是以弘扬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为主题,以抱冰堂为主景点的历史民俗景区;三是以长春观主题公园景观区为中心,以植物造景为特色的园林绿化休闲区。除红楼、省图、龙华寺三处保留单位外,蛇山控制保护区内的其他建筑,将分期分批进行拆迁改造。近期将打通原首义公园、大东门南北两侧和古楼洞四处望山视廊。对现有省图书馆和辛亥革命纪念馆两处视线进行完善,拆除周边的破旧建筑,用于绿化建设。而随着长春观主题公园的动工兴建,长春观东侧破损山体已经修复,2.6万株竹子早已栽植到位,郁郁葱葱了。


武昌蛇山
5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5-13 18:09 2 只看该作者
武昌蛇山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5-13 18:09 3 只看该作者
武昌蛇山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5-13 18:09 4 只看该作者
武昌蛇山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5-13 18:09 5 只看该作者
武昌蛇山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5-13 18:09 6 只看该作者
武昌蛇山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5-13 18:09 7 只看该作者
武昌蛇山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5-13 18:09 8 只看该作者
武昌蛇山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5-13 18:09 9 只看该作者
武昌蛇山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5-13 18:09 10 只看该作者
武昌蛇山

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