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01727

主题

BP杂誌轻量化手册

[复制链接] 查看:3632 | 回复:4
发表于 2009-7-11 12:58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V7_ 于 2009-7-11 13:01 编辑

BP杂誌轻量化手册

好像07年的了,转来大家参考参考

感谢台湾驴友豪哥的翻译啊{:4_119:}


轻量化手册三之一

.只带一半的重量,却可得到双倍乐趣,如果你背的轻一点而且有聪明的计画,你可以走的更远、吃的好而且每天旅程结束时你都会觉得非常舒服。这是BP杂誌2007年十一月号介绍轻量化手册的标题,明白的道出了轻量化的好处。在这个专题中BP以五篇文章来介绍轻量化,第一部份是实行轻量化登山健行者的故事,第二是如何计画行程,第三是轻量化技巧,第四是轻量化菜单和炊具,最后一部份则是轻量化的装备推荐。其中第一部份篇幅太长,小弟翻译起来太花时间,第二部份则是因為行程是依美国的登山健行环境為计画依据,对台湾本地来说并不合用,比较具参考性的观念我会最后再提出,而先以第三至第五部份来翻译和大家分享(看了本篇请一定要看其他二篇文章)。
------------------------------------------------------------------------------
轻量化技巧:成功或是失败的关键
The skills:Ultralight or Bust
以下的十个步骤可以让你的背包基本重量可以少於15磅(6.8kg)。要实行轻量化有点像是婚姻:它有很多的要求需要你不变的承诺(坚持),金钱只是其中的一小部份。参考下列的步骤,可以让你一天走上十五哩(24公里)仍然感觉舒适。
------------------------------------------------------------------------------

步骤一:质疑每件事(Question everything)
唯一让轻量化有成效的方法就是丢掉你原本的装备清单,因為装备清单往往会让你带了你不需要的东西,虽然这样做(少带装备)很难,但是做这个改变你至少可以减轻五磅(2.2kg)的重量。你的下次行程,从删除你不需要的东西而只携带你将面对状况所不可或缺的装备开始,有所疑虑的,就不要带了。
------------------------------------------------------------------------------

步骤二:所有装备都要秤重(Weight it all)
这样做你将看清楚那些装备的重量会让你大吃一惊(像是滤水器或是急求器材)还有一些小东西,单独时重量很轻,加在一起就吓人了。带一个豪华的装备(例如一个舒适的睡垫),却忽视它双倍的重量和体积,如此每样装备都多出一点重量,累积下来也是很可观。举例来说,用刮鬍刀片取代小刀,因為小刀大部份只有在医疗用途时才派的上用场。
------------------------------------------------------------------------------

步骤三:重新思考遮蔽所(Rethink shelter)
认真轻量化的人(英语教学,轻量化的人英文:ULer)携带不含营钉营绳重量在一磅(453g)以下的天幕tarps(这部份在第三篇装备部份会介绍)。如果你需要一个三季帐,可以考虑超轻量的款式(如Big Anges Seedhouse SL2)。或者使用外帐加地布做快速搭设。
------------------------------------------------------------------------------

步骤四:改变你的睡眠系统(Change your bedding)
旧的想法认為:你该选择一颗足以应付你会遇上最低温度的睡袋。新的想法:把焦点放在睡袋和人的中间部份。如果天气变冷,穿上更多衣服睡觉(把保暖层穿上还蛮有用的)。你也可以在不牺牲做舒适的情况下减轻睡垫的重量:使用半身长度的睡垫,并在脚的部份用背包垫在下面。
------------------------------------------------------------------------------

步骤五:减轻服装的重量(Layer down)
另一句老话:记得携带额外的衣服。当然,这是為了你的舒适和安全,但是在七月携带厚重的羽毛衣就有点夸张,请依天气预报来选择适当的服装。三季的行程中,你的防水防风层应该轻於 一磅(453g)以下,而其中最轻的款式仅仅只有8盎司(226g)。打包一件中等重量(mid-weight)的长袖排汗衣、一件化纤的T恤、轻量的短裤和登山裤、一件轻量(283 -340g )的羽毛衣、二双袜子和内衣、两顶帽子(遮阳和保暖各一),(也许)还有轻量的手套和雨裤。*(註)
------------------------------------------------------------------------------

步骤六:改变你的菜单(Improve your diet)
在夏天你真的需要热食或热饮吗?即使是最轻量的炉子也会增加一些重量,特别是你还得携带燃料和炊具。把炉炊具留家裡,以花生酱、起司、墨西哥玉米薄饼、乾燥水果等一样可以满足营养和提供热量。另外,你是不是总是带了太多的食物,即便是最偏远的健行路线在一天内也可以到达有公路的地方,但是人没食物吃要一个星期才会饿死。另外,想想上一次你断粮是什麼时候的事情了?*(註)
------------------------------------------------------------------------------

步骤七:捨弃地图(Ditch the map)
健行不带等高线地图(或是路线指南)并不是在每个地方都是明智的,但在标示明显的路径而且没有迷路顾虑的行程是可以考虑的做法。如果你一定要带地图,把不需要的部份裁剪掉。*(註)
------------------------------------------------------------------------------

步骤八:用一个小容量的背包(Downsize your pack)
最有效率的背包装填量应该是大约3000 cubic inches(约50L),这样的背包就可以不需要沉重的背负系统。轻量化的背包大致上有一个样本,包括轻量的肩腰带和背负系统,重量应该在6盎司(170g)到2磅(907g)之间,舒适背负重量最高达25磅(11.3kg)。
------------------------------------------------------------------------------

步骤九:少些药品(The less medicine)
你急救部份的装备重量应该少於8盎司(226g)。原文以下是一些药名,怕翻的不对,就此略过,大意就是不用带太多就是了。
------------------------------------------------------------------------------

步骤十:喝光你的水瓶(Empty your bottles)
传统的观念是你必需随时携带著二罐三公升的水,但这可能是你所携带最重的东西了。有机会就喝水,在很多的健行路线,你很少需要带超过 一升水。检查行程中水源之间的距离,并且在水壶中加到足够你走到下一个水源的水量就好了,当你到达水源时再大喝一顿。不要携带净水器而以轻量的净水药片来取代。
------------------------------------------------------------------------------

*註:因為国情和气候环境的不同,上面所提到的轻量化步骤仅是提供参考,并不一定适用於台湾的登山健行活动(尤其是地图的部份)。另外由於小弟英文能力有限,翻的不好或是有错误的地方尚请大家不吝指正。
------------------------------------------------------------------------------

结语:
就像一开头就说的,金钱只是轻量化的一小部份而已,用钱能改变的事好解决,难处理的是在於我们是不是能重新审视和检讨既有的观念和装备。以上面的步骤做个开头,让我们重新想想适合自己的轻量化观念,在捨与得之间找到自己的平衡点。如果你不是要做到很极度的轻量化,做到上述一些步骤你就可以让自己轻量一点也多一些舒适。以我自己来说,我是从减少装备和用容量比较小的背包这二部份著手,目前成效尚可,但是得到不少心得。套句周星驰的台词:「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轻量化」,轻量化视个人的需求和方法,没有绝对的规则和要求,上述可以做的到的部份欢迎参考实行,做不到的就当做吸收知识就好了。
发表于 2009-7-11 12:59 2 只看该作者
做一个轻量化的美食家:Be An Ultralight Gourmet
虽然这篇的标题提到了美食,但是这篇文章关於美食的部份一开始是一篇很长的叙述,后面则有食谱(就是在2007年11月号的BP内82页和84页的部份),内容超出本人英文能力(虽然有线上翻译的帮助但是还是觉得翻的词不达意),希望有英文高手可以帮忙翻译一下造福大家,先在此致上十二万分感谢!美食的部份的翻不通,就从简单有图片的部份来介绍给大家,内容当然是败家推荐啦。

------------------------------------------------------------------------------

超轻量炊具:
下列的五件组的炊煮用具总重量只有13.3盎司(377g),但却可以做出满足美食家口味的美食。

Antigravity Gear Caldera Kitchen
这个酒精炉系统包括一切轻量化该有的条件,绝对的简洁、极轻的重量还有一个非常巧妙的收纳方式。它用一个很小的酒精燃烧器(由隐藏於百事可乐铝罐中的V-8罐製成),燃料是酒精药片或酒精。而让这个系统独一无二的原因是它将各部份结合為一体:铝製的挡风板环绕成一个坚固的圆锥形,足以稳固的支撑一个三杯容量的铝罐架在上面,让它可以有效的接受酒精炉產生的热能(请参考下图),在五天的行程中,测试者用掉的燃料少於16盎司(453g)。煮沸时间平均為八分鐘(原文并未提到水量是多少,我想应该是一公升)。它可以收在一个一夸脱大小的塑胶收纳袋中,这个袋子还可以做為保暖用途。经过实测,它的重量不到10盎司(283g)。



▲挡风板架上罐子的样子


▲用收纳袋收起来的样子



▲炉子全部包括相关配件组合

------------------------------------------------------------------------------

FBC Fabric Cozies
这个小袋子材质是Mylar和polyester,重量只有1.5盎司(42g),尺寸是刚好可以容纳一个一夸脱的容器,用起来就像一个行动烤炉。只要把热水加入袋中,十分鐘内脱水肉品就可以食用了。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东西,原厂描述的用法如文后。在回应中有美国网友的详细使用说明,一看就明白了,可以去参考参考。


▲保暖袋的样子



▲保温袋实际大小比例

Jetboil Jetset Spoon
市面上有如此多的汤匙和叉匙,但是这个三件的叉匙组可是自成一格。它的手把够长,让你伸入密封袋中挖东西吃的时候也不会沾到手,每一件对摺起来都只有5英吋(12公分)长。三件组包括一个叉子、一个汤匙和一个小煎铲,要价不到二十美元。



▲餐具折叠前



▲折叠后

------------------------------------------------------------------------------

Fozzil Thinkflat Bowl
这是一件非常巧妙的装备,打包时是平面的,但是把四个角上扣上,它就变成了一个碗。除了可以当成碗用,它还薄的可以切乳酪,此外它还可以当做坐垫,只是在用来吃饭前要洗一下。



▲二件式个人组



▲二人份的餐具

32oz Gatorate bottle(900cc的开特力空瓶)
不要再带你的来劲水瓶(Nalgene bottle)了,用一个900cc容量的开特力的空瓶来取代它。这个罐子空重只有0.11盎司(3g),比一个来劲水瓶少了2盎司(56g)。而且开特力空罐最少可以使用三个月,最后你还可以把它拿去资源回收。*(註)

------------------------------------------------------------------------------

补充:Fabric Cozies的使用方法介绍:
使用这个保温袋很简单:把一夸脱容量的冷冻袋(freezer bag)放入其中(我想是不是指调理包),加入水,搅拌好,把冷冻袋密封好,然后把保温袋关闭靠著东西让它直立著,接下来就让食物施展魔法了。
保温袋平均重量只有1又1/4盎司(约40克),但在最冷的天气中,它也可以為你提供热食。材质由可机洗和透气织物製成,它可以保温或保冷。即使是在8月,你行程的第一天也可以使用它来携带三明治,并帮助它保冷。(在非常炎热的天气下,你可以把一些冰块在进一个夹鍊袋中,在它融化之后,你就会有水喝)。
外部的尺寸约為17X25X1.2公分。重量介於40至42公克间,因表布材料而有所不同。每个保温袋都有缝製闭口,并可以整个捲起来。外层材料是棉,麻织品是一种聚酯薄膜/中空聚织物。尺寸和重量都近似手工艺品,一个一个的车缝製成。我们还有很多的顏色和表布样式可选择。
清理:
把上端的开口关闭,和同顏色的衣服一起机洗,之后直接风乾,这个保温袋乾的很快,你也可以用烘乾机,只需要数分鐘就可烘乾。
这整篇看完还是有点不知所以然,如果有人了解这个保温袋的实际的用法,欢迎提出分享。

------------------------------------------------------------------------------

*註:开特力运动饮料在台湾现在不好找,今年有和我去过郡大山的伙伴可能有看到我有带二瓶去喝。在台北的朋友如果有兴趣可以到北投区中央北路三段198号的赋锦食品购买(有人说Costco有卖,但我有找过好几间都没看到)。另外一个重点是开特力的内容物对牙齿不太好,不要喝太多。

------------------------------------------------------------------------------


结语:
看完上面的文章,大家一定要再看回应中网友的说明,大家就能明白為什麼BP杂誌要如此搭配这组炉炊具了。它利用适合烧热水的酒精炉配合加入热水就可食用的脱水食物,真的可说是绝配啊!有志做到极度轻量化的人可以好好参考一下。在这篇的内容中,我对那组酒精炉非常有兴趣,看起来的整体感非常好。而且近年来酒精炉似乎有愈来愈多人使用的趋势,只是不知道在台湾使用效率如何?明年如果有机会真想弄一组来试试看。这样的炊具组重量实在轻的吓人,如果你有使用上述器材的经验,期待你和大家分享。
发表于 2009-7-11 12:59 3 只看该作者
做一个轻量化的美食家:Be An Ultralight Gourmet
虽然这篇的标题提到了美食,但是这篇文章关於美食的部份一开始是一篇很长的叙述,后面则有食谱(就是在2007年11月号的BP内82页和84页的部份),内容超出本人英文能力(虽然有线上翻译的帮助但是还是觉得翻的词不达意),希望有英文高手可以帮忙翻译一下造福大家,先在此致上十二万分感谢!美食的部份的翻不通,就从简单有图片的部份来介绍给大家,内容当然是败家推荐啦。

------------------------------------------------------------------------------

超轻量炊具:
下列的五件组的炊煮用具总重量只有13.3盎司(377g),但却可以做出满足美食家口味的美食。

Antigravity Gear Caldera Kitchen
这个酒精炉系统包括一切轻量化该有的条件,绝对的简洁、极轻的重量还有一个非常巧妙的收纳方式。它用一个很小的酒精燃烧器(由隐藏於百事可乐铝罐中的V-8罐製成),燃料是酒精药片或酒精。而让这个系统独一无二的原因是它将各部份结合為一体:铝製的挡风板环绕成一个坚固的圆锥形,足以稳固的支撑一个三杯容量的铝罐架在上面,让它可以有效的接受酒精炉產生的热能(请参考下图),在五天的行程中,测试者用掉的燃料少於16盎司(453g)。煮沸时间平均為八分鐘(原文并未提到水量是多少,我想应该是一公升)。它可以收在一个一夸脱大小的塑胶收纳袋中,这个袋子还可以做為保暖用途。经过实测,它的重量不到10盎司(283g)。



▲挡风板架上罐子的样子


▲用收纳袋收起来的样子



▲炉子全部包括相关配件组合

------------------------------------------------------------------------------

FBC Fabric Cozies
这个小袋子材质是Mylar和polyester,重量只有1.5盎司(42g),尺寸是刚好可以容纳一个一夸脱的容器,用起来就像一个行动烤炉。只要把热水加入袋中,十分鐘内脱水肉品就可以食用了。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东西,原厂描述的用法如文后。在回应中有美国网友的详细使用说明,一看就明白了,可以去参考参考。


▲保暖袋的样子



▲保温袋实际大小比例

Jetboil Jetset Spoon
市面上有如此多的汤匙和叉匙,但是这个三件的叉匙组可是自成一格。它的手把够长,让你伸入密封袋中挖东西吃的时候也不会沾到手,每一件对摺起来都只有5英吋(12公分)长。三件组包括一个叉子、一个汤匙和一个小煎铲,要价不到二十美元。



▲餐具折叠前



▲折叠后

------------------------------------------------------------------------------

Fozzil Thinkflat Bowl
这是一件非常巧妙的装备,打包时是平面的,但是把四个角上扣上,它就变成了一个碗。除了可以当成碗用,它还薄的可以切乳酪,此外它还可以当做坐垫,只是在用来吃饭前要洗一下。



▲二件式个人组



▲二人份的餐具

32oz Gatorate bottle(900cc的开特力空瓶)
不要再带你的来劲水瓶(Nalgene bottle)了,用一个900cc容量的开特力的空瓶来取代它。这个罐子空重只有0.11盎司(3g),比一个来劲水瓶少了2盎司(56g)。而且开特力空罐最少可以使用三个月,最后你还可以把它拿去资源回收。*(註)

------------------------------------------------------------------------------

补充:Fabric Cozies的使用方法介绍:
使用这个保温袋很简单:把一夸脱容量的冷冻袋(freezer bag)放入其中(我想是不是指调理包),加入水,搅拌好,把冷冻袋密封好,然后把保温袋关闭靠著东西让它直立著,接下来就让食物施展魔法了。
保温袋平均重量只有1又1/4盎司(约40克),但在最冷的天气中,它也可以為你提供热食。材质由可机洗和透气织物製成,它可以保温或保冷。即使是在8月,你行程的第一天也可以使用它来携带三明治,并帮助它保冷。(在非常炎热的天气下,你可以把一些冰块在进一个夹鍊袋中,在它融化之后,你就会有水喝)。
外部的尺寸约為17X25X1.2公分。重量介於40至42公克间,因表布材料而有所不同。每个保温袋都有缝製闭口,并可以整个捲起来。外层材料是棉,麻织品是一种聚酯薄膜/中空聚织物。尺寸和重量都近似手工艺品,一个一个的车缝製成。我们还有很多的顏色和表布样式可选择。
清理:
把上端的开口关闭,和同顏色的衣服一起机洗,之后直接风乾,这个保温袋乾的很快,你也可以用烘乾机,只需要数分鐘就可烘乾。
这整篇看完还是有点不知所以然,如果有人了解这个保温袋的实际的用法,欢迎提出分享。

------------------------------------------------------------------------------

*註:开特力运动饮料在台湾现在不好找,今年有和我去过郡大山的伙伴可能有看到我有带二瓶去喝。在台北的朋友如果有兴趣可以到北投区中央北路三段198号的赋锦食品购买(有人说Costco有卖,但我有找过好几间都没看到)。另外一个重点是开特力的内容物对牙齿不太好,不要喝太多。

------------------------------------------------------------------------------


结语:
看完上面的文章,大家一定要再看回应中网友的说明,大家就能明白為什麼BP杂誌要如此搭配这组炉炊具了。它利用适合烧热水的酒精炉配合加入热水就可食用的脱水食物,真的可说是绝配啊!有志做到极度轻量化的人可以好好参考一下。在这篇的内容中,我对那组酒精炉非常有兴趣,看起来的整体感非常好。而且近年来酒精炉似乎有愈来愈多人使用的趋势,只是不知道在台湾使用效率如何?明年如果有机会真想弄一组来试试看。这样的炊具组重量实在轻的吓人,如果你有使用上述器材的经验,期待你和大家分享。
发表于 2009-7-11 13:00 4 只看该作者
轻量化装备:The Gear
让你的装备清单中少掉数磅的重量

------------------------------------------------------------------------------

Golite Jam2


容量:51L
重量:620g(M号)
材质:210D mid-weight 抗撕裂、防泼水和抗UV尼龙布
售价:100美元
男女生款各有二个尺寸
背著任何背包一天走上18个小时,你可以预期你的肩腰会有多酸痛,但是背Jam2不会。测试者使用男款和女款背包背负超过22磅(9.9kg)的重量,他们说它的舒适性令人印象深刻。这原因来自它简单的背板和宽而薄的腰带(它的腰带从照片看就是二条一般的宽带子而已)可以有效的分散背负的重量。背包有个大前袋,侧面则有网状的口袋。背包的特殊设计原厂称為PacKompacktor(原厂是写成ComPACKtot系统*註),最小可以把背包容量压缩到20L,让你的背包在没有装填满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保持稳定。以它51L的容量要装下四天行程的食物和装备是毫无问题,只是测试者希望它的腰带上可以多加个口袋。

小企鹅的使用分享:
这一次带了jam2去测试一下感想。
刚好出发前,golite创办人来也台湾晃晃。还蛮自信的一位登山老板。
(以下讨论皆假定背负重量不超过 十公斤 。应该非常容易达到,golite建议这颗最高14公斤。)
jam2这颗,他的屁股看起来的感觉会特别大,他的创办人解释是為了更好的包覆你的髖骨,同样的ion特别长也是因為这个因素。
所以他的两条腰带小布条,看来很没力,但实际的支撑效果,超出我的想像。肩膀几乎没有吃力的感觉。
而前袋也不仅仅只是个装饰袋而已,内部空间也足够大,让我行进粮,外套、整个a4大小的入园入山证都能完整放入。只是水袋的空间略小了一点,因為我还是习惯使用camelbak的水袋,或许他本来的水袋设计就不是放这型的水袋。但在耐用性的考量之下,我还是继续使用这颗水袋。
比较可惜的是,主袋上方的扩充空间,只要一使用这个区域,由於他没上方的肩带稳定带,所以会感觉比较向后面跑,打包位置改变一下会有影响。
而我个人偏好泡棉式的睡垫,就无法收进背包内部。只能用垂直外掛在外面,z-lite是刚刚好可以放在侧边而不会有任何影响。可惜的是,r-ridge这个就比较难放了。

你还可以参考:国外使用者的评论

------------------------------------------------------------------------------

ULA Conduit
容量:50L
重量:566克
售价:125美元
这个无背板的帆布背包可以满足轻量化的哲学:一物应该多用。你可以把你的泡棉睡垫对折后塞入它夹层的当做背板用。有二位测试者称讚它极简化的设计─它没有顶袋而是採用收捲方式的开口─另外它的外侧有网状袋子、大容量的腰带口袋和一个使用方便的主袋。轻量化的肩腰带可以负重25至30磅(11-13kg)的重量。

------------------------------------------------------------------------------

Gossamer Gear SpinnTwinn Tarp


尺寸:365X 198cm
重量:226克
售价:135美元
做个算数:包括收纳袋和附上的六枝鈦合金营钉,这个完全防水覆硅尼龙材质的天幕才仅仅11盎司(311g) 重,然而它可以轻鬆的容纳二个人和所有装备,挤一点也可以给三个人用。天幕的四个边上有十个固定点,依天候状况你可以做抗风或通风型式的搭设。

------------------------------------------------------------------------------

MHW Phantom 32


重量:600克(R号)
售价:245美元
超轻量的木乃伊型睡袋通常都是重量轻但保暖度不足,但这颗不是。男性和女性的测试者都发现这颗填充800FP羽绒的睡袋即使是在深秋都一样能带给他们温暖。填充的羽绒膨胀能力非常好,而且经过潮湿的夜晚后,在阳光的曝晒下会立即乾燥。另外,它有女性专用的款式可供选择。
个人使用心得:
这个睡袋我已经用了三年,重量轻、收纳体积小,个人是相当满意它的表现。我本身是比较不怕冷的体质,而且我都是有搭配宿袋使用,就实际使用经验来说,在台湾三季使用是足以应付。详细的使用心得我会再写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
你还可以参考:国外使用者的评论

------------------------------------------------------------------------------

Big Agnes Insulated Air Core Pad


重量:640克(有七种尺寸)
售价:65美元
极端的轻量化者也许会嘲笑这个豪华的睡垫,但是我们相信有了它,你就不用浪费太多精神在因為睡垫太薄而睡不著了。这个睡垫保暖度佳(因為管壁内侧有保暖材质),而且收纳起来只有一个一升水瓶大小。
个人使用心得:
这个睡垫好友哈士奇有一个,有一次把它抢过来睡了一晚,躺上去的感觉只有一个─真的很爽吔!因為它的充气后高度很高,睡上去真的很舒服,我们都笑称这根本是适合带去游泳的海滩垫。只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就是睡著睡著如果翻个身或动一动很容易就滑了下来,这点应该也和它的外型有点关係。再来,这颗睡垫并不是自动充气,根据我问哈士奇的实用结果,要把它吹到饱是有一点费力。另外在它的管壁内侧还有绒毛的保暖材质,相信在保暖能力上应该没什麼问题。这睡垫在台湾可以在城X绿洲买到,价格还算合理。
你还可以参考:国外使用者的评论
原文的最后还有推荐Bear Vault BV400这项装备,这是防熊罐,台湾应该用不到了,所以就此省略。

------------------------------------------------------------------------------

*註
ComPACKtor系统可以让你的golite背包使用上更為灵活,透过两个固定扣,就可以缩小你背包的容量。如何使用:把背包空著的部份,用二个固定扣收捲起来。就在一瞬间,你就有个小容量背包了。

------------------------------------------------------------------------------

结语:
以上装备推荐并不代表本站立场,使用心得还期待大家一起来分享。就如同网友小企鹅所言,轻量化的器材有些是很有针对性的,除非你要做到一定程度的轻量化不然也不一定适合使用它(装备也不一定适合给其他非轻量化用途使用),一切都还是要视个人的需求和方法,所以我把它称之為:「轻量化的个人化」,个人化的意义在於每个人对轻量的要求和方法都有所不同不能以同一套标準来要求实行。每个人都可以透过检视自己的观念和装备(请参考第一篇的十个步骤),考量本身的需求和条件,达到符合(适合)自己要求的轻量化(不过要需要考量到队友的需求和配合)。
经过这三篇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一定都能有所收获,最后来句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勉励:「轻量尚未成功,同志一起努力」。

山行者豪哥 2007/10/14
{:4_108:}
发表于 2009-7-11 20:08 5 只看该作者
很专业的介绍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