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5992

主题

山东

骑游传统古村落之——西三都河,抗日烈士浩气长存

[复制链接] 查看:8445 | 回复:42
发表于 2015-6-13 20:36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清风bd4ni 于 2015-6-13 20:39 编辑

三都河战役

 1943年8月,国民党山东保安独立第1旅,因收编伪军阎茂文团,致使该旅与驻即墨日军矛盾激化。9月初,日军秘密调集驻潍县、青岛、莱阳等地的部队,向该部驻地三都河运动。当时独立第一旅的兵力部署为:旅部及新编阎茂文的第四团及训练大队驻三都河据点,第二团驻守东三都河一带,第三团防守柘家庄一带,第一团驻莱阳待命,准备增援各处。9月6日夜12时,日伪军形成对三都河的包围。7日4时发起进攻。战斗开始,日军炮兵猛轰三都河的防御阵地,同时,出动6架日军飞机轮番轰炸。接着独立一旅的第二、三两个团与日伪军展开激战。拂晓,6架飞机一边轰炸独立一旅指挥所,一边扫射圩外阵地,许多防御工事先后被摧毁。下午3时许,独立一旅外围各团伤亡惨重,失去战斗能力。唯二团三营,凭借东三都河的优势地形屡创日伪军,日军指挥官则集中兵力对该部进行攻击。日暮,三营渐渐不支,遂向北突围。经过一日血战,保安独立第一旅团长孙仁九、营长江崇杰、孙秀山等相继阵亡。8日,独立一旅驻三都河外围兵力被完全击溃。日伪军则集中炮火狂轰滥炸三都河据点。晚9时,守军向南突围,日军攻进三都河据点。是役,保安第一旅伤亡1500多人,日伪军伤亡亦逾千人。
3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6-13 20:38 2 只看该作者

三都河血战

文/纪秩尚

    经过战争洗礼的人心似乎是相通的。无独有偶,约十年前我去台湾访问,见到当年随父亲一起参加三都河血战的抗日英雄后,谈的最多的也是那些已经作古的先烈……

  胶东敌后的战场态势

  胶东半岛,由于与日本隔海相望,无险可守,所以抗战开始不久,就变成了敌后。因指挥台儿庄血战而闻名中外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认为敌强我弱明显,抗战难以速决,故十分重视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笔者父亲纪淑和,当时就任五战区济南总指挥部第十纵队司令,驻守即墨,负责抗击驻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的日军。

  与此同时,由孙殿武、隋永胥等领导的五战区济南总指挥部第二纵队,也在即墨一带活动。后来,上述两个纵队合编为山东省保安独立第一旅,下辖三个团,共5400多人,隋永胥开始为旅长,纪淑和为副旅长。胶东抗日规模最大,也最惨烈的三都河血战,就是由这个旅代旅长纪淑和(隋永胥因故不在)在后无援兵的孤立情况下,与日寇殊死奋战,最终歼灭拥有大炮和飞机支授的日伪军千逾人,自己也伤亡1500人的一次战役。除三都河血战外,这支抗日劲旅还进行了洪山口伏击战、灵山袭击战等50多次大小战斗。

  三都河血战发生在1943年夏末,这是中国抗日战争,亦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德、意、日法西斯军队在欧洲、非洲和东南亚等地连连得手,如入无人之境,而在中国战场,以汪精卫为首的汉奸卖国集团,打出“曲线救国”的旗号,蛊惑人心。一时间,前线无战事,敌后多变节。但是,做汉奸、当亡国奴的滋味,并不好受,与日寇共事,无异于与狼共舞。是年八月,青岛伪军阎茂文团,连同另一个团的伪军,即被父亲所在的山东保一旅晓以大义,策反成功。

  这在当时,强烈震动了日本侵略当局。因为当时日寇的侵略重点,正放在东南亚,战线拉长,兵力紧张,故对中国战场则采取以战养战,“用支那人、打支那人”的战略。青岛日军见一下被挖走了装备着全部日式武器(这在当时堪称精良装备)的两个团伪军,而且又是在各地纷纷收编敌后中国军队的大形势下发生的,顿时恼羞成怒,扬言:如不立即把人枪如数送还,便要血洗保一旅大本营——三都河。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三都河防地位于山东即墨县城城北(今莱西县境内)距青岛仅一百多华里,是当时伸向青岛日军的一把尖刀,日寇早想拔除。但迫于三都河防地工事完备,而且日军兵力不足,强打硬攻势必伤亡惨重,于是,一直采取威逼利诱、招降纳叛的手段,甚至将我年过七旬的祖父抓进宪兵队做人质,逼我父亲率部投降。遭我父亲纪淑和严辞拒绝,说:“大敌当前,国难当头,忠孝不能两全。”其他不少军官的家属也不同程度遭受过威胁、迫害,有的家破人亡,有的逃往他乡。我祖父因系晚清举人,又是著名的清官,被捕后,得到青岛各界贤达多方奔走,联名作保,但日寇始终不肯放人。后来,我方抓获了日本谍报官,才被互换回来。

  由于上述原因,在打与不打的抉择上,父亲是坚决主战派,他希望以此振奋胶东抗日军民的抗战精神,何况,如将反正过来的伪军交出,他们必死无疑,那可是二千多条中国人的性命啊!主张暂避锋芒,转移他乡的虽然是少数,但也似乎不无道理。他们认为,在大反攻没有到来之前,谁先打,谁就会将敌人的矛头吸引到自己身上来,猛虎还怕群狼呢!何况敌人的装备比我们强得多,又占有交通线,援兵可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开来。但最后,还是主战的一派占了上风。

  撰写此文之前,我曾向父亲在大陆及台湾的旧部问及此事。他们分析说,促成最后决定打的因素大概有三:其一,当时保一旅的高级军官多为学生出身。如我父亲,先上燕京大学,后投笔从戎,进了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因不满蒋、冯、阎中原大战,中国人打中国人,死伤几十万,被爷爷叫回老家青岛去做中学校长。抗日烽火燃起,才又重着戎装。又例如参谋长金公略,是黄埔四期出身;政治部主任孙平野,是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生。这种书生型军人,往往只会打仗,思想单纯,对政治考虑较少。其二,是觉得如果把两个团的反正伪军交出去,有丧天良,毕竟同是炎黄子孙;再说以后谁还敢弃暗投明?其三,是当地老百姓平时待部队恩重如山。如果敌人一来就拔腿转移,那不真成了“游而不击”了?旅长隋永胥虽也是大学生出身,但相比之下,就显得精于世故。他托辞家里有事,由父亲纪淑和代旅长,并嘱最亲信的一团保存实力。

  据父亲旧部回忆,上述这些小动作,当时并没有磨去多少纪代旅长要打好这一仗的决心和热情。他见上层军官意见基本统一了,就去下级军官和兵士中间做动员。他深知这将是他依靠的中坚力量。保一旅有一批东北流亡的爱国志士和学生,抗日的斗志最高。像三团三营长刘振东,大战之前,父亲将他升为团附兼三营长,又把自己的随从副官王云峰,升任连长,下部队带兵。

  翻开八年抗战大事记,以及各种版本的国共抗日将领生卒年谱,你会诧异地发现:1943年夏末,绝大部分的中国战场是相当沉寂的。也正是这种沉寂,才使日寇敢于从远离青岛数百里的潍县、莱阳等地调兵遣将;才敢于将胶济铁路沿线守备的日军,抽调得每个据点只留一个小队,甚至一个班,其余全靠伪军充数,以便集中更多的日军,直扑三都河。敌人不仅凶残,而且狡猾,鉴于反正了两团伪军的教训,他们觉得只剩下可靠的“皇军”才不会发生战场倒戈的事。上述两个情况,无疑大大增强了来犯敌人的战斗力,进而大大加重了三都河我军的压力。

  它预示着这场血战将异常激烈悲壮。而这种悲壮,使得20年前,当全国政协及中央有关部门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而出版的《华夏壮歌——抗战一事》(胡耀邦题书名,聂帅等一批老革命家题辞)一书中,有关胶东战场的“一事”,仅收入了“三都河血战”这一篇文章。

  三都河喋血御强敌

  关于三都河血战,《即墨县志》、《即墨文史资料》和台湾的《齐鲁会刊》都曾拿出相当的篇幅加以记述。然而,包括我自己十年前所写的回忆文章(发表在《人民政协报》),经后来走访新发现的当事人,就会发现,都有挂一漏万的地方。尤其是发生在战壕里、连队里、火线上的感人情景,非亲历者不能补述,也编撰不出来。

  例如,据当时人回忆,在兵力部署上,父亲十分注重外围工事的修筑,以三都河为核心,两翼展开,这样,既可以分散敌人的功击力,又可以形成三足鼎立式的交叉火力,若冲锋的敌人不多,两翼我军还可以短促出击,合围全歼来犯之敌。

  又例如,著名的日本三八大盖枪,射击精确、故障少,但因口径小、子弹威力弱,又被戏称为“朋友枪”(意思是不真打)。然而,保一旅神枪连长王早(后牺牲)却用缴获的三八枪,专打日寇的机枪射手,连续打哑了十几个火力点,敌人戴着钢盔照样脑袋开花,使该连所守阵地,岿然不动,王早连长的这手绝活,据行家介绍,关键是要将子弹射线,在穿透敌人钢盔的刹那,与钢盔的切线呈垂直方向,只有这样,像口径小、杀伤力弱的三八枪子弹,才可能打破钢盔。(使用国产的汉阳造步枪,口径虽大些,但精确性欠佳)

  应该说,三都河血战的序幕,是两团伪军的弃暗投明;真正战斗的展开,则是以粉碎敌人突袭开始的。青岛敌军为抢头功,以雪丢了两个团人枪的耻辱,不待各地援兵全部到齐,就于凌晨四时突然发起冲锋,想靠突袭,弥补兵力不足,速战速决。然而,敌人低诂了我军严阵以待的布防和战斗力,朦胧的夜色,也没帮上什么忙。突袭的敌军,正好被父亲采取的“核心外围结合,大胆伸开两翼”的布署给合围“包了饺子”。

  敌人被迫改为强攻后,兵力不足的弱点便越来越明显:或攻击点单一,顾此失彼,正好进入我交叉火力网中;或缺乏第二、第三冲锋梯队的纵深配置。只要你顶住第一波,就算打垮了敌人的一次冲锋。无奈,日军只好凭借武器优势,依靠空军的六架飞机结队轮番轰炸,但我军此时已士气大振,越战越勇,没有高射炮,就纷纷抄起刚缴获的歪把子机枪,乃至端起步枪朝飞机射击,形成密集的防空网,使敌机不敢再低空轰炸、扫射,准确性自然也就谈不上了。

  第二天,穷凶极恶的敌人从胶东各据点抽调的援兵陆续到齐,大小火炮也增加到百余门。大概连指挥官也换了,因为彻底改变了头一天盲目猛打猛冲的战法,而针对我军的布防特点,首先集中炮火,摧毁三都河外围工事,斩断“伸开的两翼”。正当外围吃紧,急需援军时,反正的那两团伪军知道此时举手投降也是死路一条,便要求也参加战斗。他们的日式装备,在当时堪称精良,自然是平添了一支生力军。

  战斗到第二天下午,父亲与旅部及各团主官(一团长孙河佩,二团长隋子玉,三团长管明齐)发现敌人的进攻点越来越多,超过了青岛全部日军的数倍。这说明,敌人各地援兵是在没有遇到兄弟友军阻击下,迅速扑来的,而我军,在利用有利地形大量杀伤敌人之后,一没有援兵到来;二没有友军从敌背后侧击(这时,如有一支友军利用保一旅索制大量敌人的大好机会,横扫敌后空虚的据点,定能大有所获,甚至可改变胶东抗日局势)那么,继续死守,已无意义,不如趁敌援军刚到,彼此还不熟悉,结合部空隙必多的机会,大胆穿插出击,捅他几刀,以迫敌撤围回防。

  敌人没想到我军会如此迅速灵活地改变战术。两天来,我军扩大外围的积极战术,已令敌人感到遇上的是一支训练有素、指挥有方的支那劲旅,只好重整部队,准备来天再战。那知,次日拂晓,浓重的晨雾还没从尸横遍野的战场撤去,我军便以营为单位,突然分路从掩体、战壕、围墙中冲杀出来。别看前天敌人的突击没有奏效,而这次我军的突围却一下子打乱了敌人的阵脚。

  保一旅的中下级军官大多是枪法好,又不怕死的疆场猛虎。这次行动,营长、连长大多冲在最前头。二团营长江崇杰在身中数弹的情况下,仍顽强持枪冲击,直到壮烈牺牲。随父亲突围的团附兼营长刘振东,惯使双枪,只见他手里的两支快慢机驳壳枪时而点射、时而连发,为部队杀出一条血路,自己却付出年轻的生命。父亲的坐骑是匹枣红色的高头战马,在冲杀中,仿佛一面旗帜……天色渐明,敌人很快注意到这个目标,一阵扫射过来,击中战马,父亲的腰间和前胸也各中一弹,但打的位置很巧:击中腰间的那颗,正打在护身用的小手枪上;落在前胸的那颗,则被衣兜里的铜元挡住了。在枪林弹雨中,旅部参谋孙澜波和刚升任连长的原副官王云峰始终不离父亲左右。

  部队分路突围后,迅速集结,如愿以偿地迫使敌人撤兵回防空虚的各个据点。此役共歼敌一千多人,若加上两团反正的伪军,则达到三千人以上,大大改换了保一旅的武器装备,大振了胶东抗日军民的声威。父亲因指挥作战有功,升任该旅少将旅长。

  抗日烈士浩气长存

  三都河收复后,父亲即率部下在昔日战场建立了“抗日烈士浩气长存”的纪念碑。可惜的是,这座建立于抗战烽火中的烈士碑,却毁于和平的年代。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文章到此,三都河血战至今幸存者的战功、事迹只字未提——这并非笔者的疏忽,而是他们不让写。是的,在这悲喜交集的时刻……仿佛幸存本身,就已经超脱了当年的一切恩恩怨怨。其胸怀之坦荡,纵日换星移,世事沧桑,也改变不了:他们曾无愧地作过中华民族的脊梁……




3人点评 收起
  • 15964290011 我爷爷叫吴家起,他就是这次战役的幸存者,当时被枪打穿了喉咙,昏了过去,命大活了下来。他当年应该是一个排长。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2019-9-13 21:11
  • 蔻蔻年华 “三都河血战至今幸存者的战功、事迹只字未提——这并非笔者的疏忽,而是他们不让写。” 深有感触!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是这样的。现在不一样了 2015-6-14 14:16
  • 蔻蔻年华 中国人输在不团结 2015-6-14 14:15
发表于 2015-6-13 20:39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风bd4ni 于 2015-6-13 21:17 编辑

灵山,原名零山,又名灵芝山,均因其形而得名,后因香火之盛,称之为"灵山",素以"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仙山圣母"而闻名遐迩。整个山由三个山包自东而西排列而成。灵山坐落在即墨城北10公里处灵山镇之南。海拔154.6米,东经127°27',北纬36°32'。204国道沿山脚下穿过,是青烟、青石两条公路干线之间的制高点,又是城北屏障。 灵山山上山下,树木葱茏,风景秀丽,实为旅游胜地。晴日,登望海石,东南而望可观大海;阴霾天气,山顶云缭雾绕,聚而不散,称作"灵山戴帽"。春秋时节,百鸟翔集,盘旋欢叫,时有全身赤红的"火狐狸"穿跃林间。 灵山不惟自然风光秀丽,且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庙宇建筑别具一格,且规模宏大壮观。更有许多灵山圣母的传说穿插其间。

灵山庙宇相传创建于周元王5年,即公元前471年,唐朝及明朝万历年间,经过了两次大的修复。自清朝道光、咸丰年之后已毁败,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复重修复扩大至今日规模。修复后的灵山庙宇计有圣母殿、眼光殿、疹痘殿、送生殿、催生殿、百子殿、泰山老母殿、无生殿、龙王殿、耳光殿、三神总殿、十八只手殿,以圣母殿最大也最富丽堂皇。
骑游传统古村落之——西三都河,抗日烈士浩气长存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6-13 20:39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风bd4ni 于 2015-6-13 21:06 编辑

莱阳到灵山约70公里,回头到西三都河约15公里,中间到华山镇午餐。出三都河后上龙青高速,莱西出口下,回家。全程约140公里。2015年3月15日,骑游凤凰古村的第二天,再次出游,拜访抗日名城西三都河村骑游传统古村落之——西三都河,抗日烈士浩气长存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6-13 20:39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风bd4ni 于 2015-6-13 21:09 编辑

出发、路上
骑游传统古村落之——西三都河,抗日烈士浩气长存

骑游传统古村落之——西三都河,抗日烈士浩气长存



发表于 2015-6-13 20:39 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风bd4ni 于 2015-6-13 21:14 编辑

隆重推出我们家领导,雨荷大人。参加骑行半年时间,头天刚骑行凤凰村120公里,今天再次骑行140公里,女汉子有没有。
骑游传统古村落之——西三都河,抗日烈士浩气长存

20141026,雨荷大人首秀,顶6级大风骑行栖霞,日行百公里
骑游传统古村落之——西三都河,抗日烈士浩气长存

骑游传统古村落之——西三都河,抗日烈士浩气长存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6-13 20:40 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风bd4ni 于 2015-6-13 21:19 编辑

11点到达灵山骑游传统古村落之——西三都河,抗日烈士浩气长存

骑游传统古村落之——西三都河,抗日烈士浩气长存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6-13 20:40 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风bd4ni 于 2015-6-13 21:24 编辑

灵山上上下下各种大小庙宇有几十个,进去要10块钱。感觉有点怪怪的说不出来的感觉,我只能呵呵了。骑游传统古村落之——西三都河,抗日烈士浩气长存

骑游传统古村落之——西三都河,抗日烈士浩气长存

骑游传统古村落之——西三都河,抗日烈士浩气长存



发表于 2015-6-13 20:40 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风bd4ni 于 2015-6-13 21:26 编辑

山不高,只有100来米,车子放在庙宇门口,上去转了一圈骑游传统古村落之——西三都河,抗日烈士浩气长存

骑游传统古村落之——西三都河,抗日烈士浩气长存



发表于 2015-6-13 20:40 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风bd4ni 于 2015-6-13 21:27 编辑

离开灵山,10公里前去华山镇午餐骑游传统古村落之——西三都河,抗日烈士浩气长存

骑游传统古村落之——西三都河,抗日烈士浩气长存



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