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6551

主题

海南

[转]热贡被艺术选择的土地

[复制链接] 查看:2021 | 回复:0
发表于 2009-7-17 06:23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热贡被艺术选择的土地


                 □ 龙仁青《中国国家地理》
2006年第03期






看着“香巴拉之战”的壁画,我忽然突发奇想,或许这不是一幅描述传说中的战争的壁画,或许它描述了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一场真实的战争场面。因为历史上这里曾是战事不断、相互争夺的一个地方。马成俊先生在他主编的《神秘的热贡文化》一书中认为,热贡地区北有滔滔黄河,南为广袤大草原,中游隆务河潺潺流过,依山傍水,形成了既宜农又宜牧的地方气候。按他的说法,这种既适于农作物生长,又适于牲畜驯养的土地,正是带给它战争灾难的最大原因——大自然对这片山水过分宠爱,赐予它太多的物产,导致许多人把贪婪的手伸向了这里。
从历史记载的只字片言中,我们看到这里曾几易其主,可以想象,每一次易主,都是一次血雨腥风的战争的结果:两汉时期,先零羌、烧当羌等羌人经略此地,及至宋代,这里成为政权的地盘,到元时,这里又成为蒙古族统治的地方。与此同时,蒙古人和汉人先后入主热贡,紧接着,游牧于青海湖一带的一部分藏族迁居这里……
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那些历史的过往也已经隐没在岁月的风尘之中。但炮火和烽烟依然在人们心头留下了烙印。这是我从吾屯村走到不远处的年都乎村后一个最大的感受。走在去往年都乎村的路上,有许多骑着摩托车的村民超过我的车,一路呼啸着驶入了这个依然保留着厚重的城门的村落。在村口,我还看到一个正在打手机的红衣僧人,这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了现代文明在这个古老村落散发出的那种时尚而有些冰冷的气息。
年都乎村坐落在隆务河西岸。如果说吾屯上下庄是以绘制唐卡为主要工艺制作的村落,那么年都乎村的优势则是他们的堆绣制作。而令我感到吃惊的,并不是这里的堆绣艺人高超的堆绣制作手艺,而是年都乎这个土族村落的结构布局。起先是古老的城门吸引了我,接着我发现了它的秘密!这个村落的每一个巷道都窄小而又曲折,随便走进一条巷道,迎面看到的是许许多多可以选择的方向,巷道与巷道之间四通八达而又指向模糊,如果没有人带路,走入这些巷道的陌生人几乎不可能走出来,也就是说,年都乎村的村巷是一个巨大的迷宫。相反,村里所有人家的房屋,屋顶却是连成一片的,只要上了一户人家的屋顶,就可到达所有人家的屋顶!显然,这是为了防御和击退外来的侵略者而精心设计的,我似乎看到了年都乎的先民们有条不紊、紧张有序地穿梭于屋顶与巷道之间,把入侵的外敌打得晕头转向的场面。
年都乎村的人们深信,他们的祖先是被皇帝派到这里来守边的!而同样的说法,我们在吾屯村也听到了,他们认为他们的祖先同样是皇帝派来的,“我们是来这里屯田的,我们的老家在江南!”他们说。有关在这里屯田的历史,在各种史料中有明确记载。《循化志》载:“明初立河州卫,分兵屯田。贵德共十屯,而保安有其四。”这里所说的保安,指的就是今天的热贡河谷地区。更加有趣的是,在《循化志》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屯兵之初,皆自内地拔往,非番人也,姑今有曰吾屯者,其先盖江南人,余也有河州人。历年既久,衣服言语,渐染夷风。其人自认为土人,而官亦目之番民矣。”在隆务河谷地区,还有人说,他们的祖先信仰伊斯兰教,这种说法同样不是空穴来风。马成俊先生经过研究认为,早在13世纪初叶,蒙古族征服了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广大地区,当地穆斯林被编入“探马赤军”,当时的热贡地区也有“探马赤军”驻防。


热贡,这片肥沃的土地,在不断的战事和屯兵中,确切地说,在不断的占有和掠夺中,先后有蒙古族、汉族、藏族以及穆斯林民族等进入这里,他们在强大的统治集团左右下,为着贪婪和私欲而来,不经意间,他们却把各自的文化带到了这里,并且和当地的文化融合在了一起,这为热贡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为热贡艺术独特风格的形成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热贡,由于她的富饶美丽,给她带来了战火的灼痛,而战火同时也给她带来了五彩纷呈的文化的融合。
或许,我们依然可以从今天的热贡艺术中看到这种文化大融合的影子,比如在堆绣艺术品中蕴含的那种江南刺绣的精细和柔美,比如在雕塑作品中,我们不断看到的与内地完全不同的二郎神的形象……

宗教洗礼的胜境

穿行在隆务河谷的一个个村庄,和煦的微风中用来煨桑的柏香在燃烧中散发出奇异的芬芳。刚刚看完寺院大殿里有些破损但神韵依旧的壁画,走出大门,就看到一位土族老人穿着融合了藏族服装特色的土族长袍虔诚地转经,顷刻间,我有一种穿行在历史之中的感觉。
每每说起热贡地区的历史,这里的人们就会说,这里是“兵家相争之地”,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战争,可是当问到这里到底发生过什么样的战争,有没有一次在历史上确有记载的战事的时候,谁都不能回答。为此,我也查阅了一些资料,除了只字片言笼统的说法以外,依然没有看到一些具体事例的详细记录,这是为什么呢?
年都乎村宛如战地工事般的村落布局足以证明这里当年战争的激烈,可是这里的人们却没有从祖先那里得到一星半点关于战争的记忆。离年都乎村不远的郭麻日村和尕沙日村以跳“莫合则”(军舞)而驰名,当问及他们为什么要跳军舞时,他们的回答是为了庆祝胜利。青海省文化厅研究员曹娅丽经过多年研究认为,“莫合则”是这里的人们为了欢庆停战而跳的——吐蕃军队与唐军交战多年,各有胜负,最后唐军因气候和供给等诸多原因不战而退,“莫合则”就是庆祝这场战争的停止而跳的。
也就是说,在关于战争的记忆中,他们的祖先几乎忘记了所有与战火、与流血有关的事情,而仅仅记住了这样一次算不上胜利的胜利。恍然间,我似乎明白了他们的苦衷:他们饱受战争给他们带来的痛苦,所以他们把战争从记忆中抹去了,他们甚至对自己的后代守口如瓶,只是把这样一种庆祝停战、感念和平的舞蹈流传了下来。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