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01694

主题

小谈泸沽湖东线装备

[复制链接] 查看:8064 | 回复:47
发表于 2009-10-25 22:34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先做一个互联

不要停止我的户外 泸沽湖东线的京沪人生

作为一名装备爱好者,不得不给这次出行所带装备一一点评。由于篇幅很大,大家需要耐心等待!

我们五个人在机场托运物品时发现我们带了91.5公斤的装备。

我和小胖所带的装备超过了30公斤。
我是去测试装备的?还是去旅行的?

出行前特地买了一件kawa家的冲锋衣来抵御高海拔的严酷环境,果然这件衣服在八天的穿越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他的作用,已经纳入我最喜欢的装备之列,下面会用较重的篇幅来说这件冲锋衣在这次旅行中的作用,其次是pata家的内衣,C1、C3、C4各司其职,把排汗与保暖的功能淋漓尽致的展现着。已经服役了近四年的Vasque登山鞋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可能还会在江浙一带的旅行中再次服役,老了应该让它歇歇了。kawa家的棉衣从旅行的开始到旅行的结束一直担任着中间保暖层的作用。O2的芒果M4旅行中一直存放我的相机,容量正好一头一机身。虽然用了K2的驮袋,骡子帮我们分担了很多重量,不过我们还是背了一个小花包,Vapor KI是我们家装备中利用率最高的,撑满估计有50多升,缩小可以到20多升,70D的卡杜拉面料有一定防水功能,在这次旅行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淡总的一些装备,包括了三顶帐篷,分别是钻石、风云和隧道帐;淡淡寂寞的羽绒睡袋让我们每天晚上都出汗;超轻小椅子让我们户外休闲品质提升了不少;TAR的蛋槽提供了舒适的睡眠环境。让我想想我们还带了什么,对了BD和LEKI登山杖在旅途中帮我们非常多的忙,在泥泞的下山路上全靠双仗的左右逢源,不至于弄的一身泥......听我讲述我的装备故事吧

超轻外壳 风雨无阻走稻城

在出发之前我还在犹豫是不是要购置一件冲锋衣,我发现我的衣柜里居然没有一件冲锋衣,在我家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选购了kawa家的alpine jacket,要了一个暗红色,比较靓骚的颜色。事后想想连续三天的阴雨没有这件衣服还真不行,单一件pata的guide jacket估计顶不住,毕竟这件pata的经典产品没有帽子。具体的细节介绍可以参见之前写的《我爱小众品牌 Kawadgarbo Alpine Jacket冲锋衣评测 》,这里我主要讲一下我和我家领导在这次穿越中对这款冲锋衣的实际体验评价。



防水性与防水恢复性

这次的旅行没有去太白那么好运气,遇到了几天下雨,之前在家里也测试了riri的拉链以及HB2面料的防水性,但毕竟没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觉不出什么来。10月3日和二叔分别之后山里雾气很重,湿度估计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那天需要翻越好几个垭口;出发前心里默默的想着老天爷可别下雨哦。绵绵细雨在我们翻越雀儿山垭口之后开始下了,在傍晚十分达到了顶峰,最终我们放弃了在沼泽地前的露营区,而是在山上的一个小木屋里安顿下来。因为雨是时下时停,将近下了近一个小时,起先雨点打在面料上都是滑落下去,持续的中雨把面料全部打湿,我那时候担心会不会透了,但是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而且内层也没有结露。转进了木屋把衣服晾在一边,我也没有看时间,反正穿出去走一圈的时候衣服已经干了。

第二天走沼泽地就开始下小雨了,不停的在下。直到我们到那天的露营地一个高山牧场的时候雨势达到了中雨级别,kawa的这件冲锋衣湿了干干了又湿,重复着重复的重复,让我能够保持一个干爽的体感,估计pata的内衣也起到了不少作用。

透气性

有人会用蒸汽来测试面料的透气性,而我比较喜欢实际来测。出发第一天比较轻松,因此我穿的是pata家的guide,内衣是C3,一路上出了不少汗,第二天正式开始徒步了,换上了alpine jacket。可能和个人体质有关,在徒步的时候我把全身拉链都拉开,保证了风能够顺利循环,这天包括后面那几天都有干爽的体感;同伴是一件欧洲知名品牌的GTX softshell面料软壳,也是把拉链全部拉开,穿的内衣也是一个牌子的,这家伙大汗淋漓。个人觉得透气性除了和面料本身有关之外和衣服的设计也有关,更重要的是个人的体质,我还算一个出汗量很大的人,这次的徒步感觉和以往真的有所不同,也许是高海拔地区,也许是装备搭配的比较完美。

充分利用

这件衣服的帽子设计的不错,在那篇文章中我已经介绍过“Alpine的一体式头套的帽檐微硬设计我还是很喜欢的,在雨中这就是一个小屋檐。有时候带上帽子会阻碍了视野,帽子并不会跟着你的头转动而转动,这款Alpine通过对前沿和后沿的调整(它有两股橡皮筋可以前后和左右进行拉动),保证帽子紧贴头部。这样一来头部在转动时不易阻挡视线,二来在大风中帽子不易刮落。”这次的雨中行和风中行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在夏洛多吉垭口上我们逗留了一点时间,那个垭口我们翻越的时候风巨大,估计神山有点想把我们吹到亚丁的感觉,横向和纵向的橡皮筋拉紧,活动自如!

另外一个细节设计就是右臂上的口袋了,有人说不知道放什么,这次我们的红景天就都放在这个小口袋里,拿取非常方便,另外还放了一点零钱,当然是纸币。

袖子袖口设计

袖子根据人体工程设计,有一个弧度。袖口这里的魔术贴有两个功能,1.收紧后防风防雨,2.放开后透气。几天穿下来袖口也是最脏的。

不对称拉链的便捷

曾经在磨坊上发过我介绍这件衣服,有个哥们回复说不对称拉链设计虽然在拉起来的时候考虑的非常周到,但是拉下一半的时候,不对称多的一边会啪啦啪啦的翻动,走起来非常不舒服;可能在其他衣服上有这个毛病,在alpine jacket标准版上没有这个问题,取决于80D面料非常有质感。

衣服的舒适度问题

一直以来都是选择软壳作为我的最外层,主要是这么考虑的:1.我不用去极端的环境,2.软壳舒适度比冲锋衣高,3.软壳也有一定的防水性。kawa的这件冲锋衣用了两相的弹性面料,在舒适度上有所提升,如果选择轻量版的话是四相的弹力面料,应该舒适度会提升更多。打消了我之前觉得冲锋衣穿着不舒服的顾虑,毕竟一件600多克的衣服穿着也不会感觉沉重。

清洗方便 干的很快

八天的天堂生活回来之后衣服夹着多种味道,不得不清洗;在kawa的官网上找到了清洗的方法,非常简单,用中性的洗衣粉,放到洗衣机里清洗,最后一步不要脱水就行了,放在阴凉处吹干即可。我是中午11点把衣服晾出去的,下午3点左右摸了一下基本上已经干了。

小小的遗憾

一天在牛棚里烤火的时候,我领导的衣服被火星击中,留下了一个小小的焦痕,洗干净之后仔细一看应该是一个焦炭瑕疵,没有穿透,那叫一个心疼啊!回来之后联系了厂家,过几天把衣服拿去维修,估计补一块吧。

刚才和我家胖子想了大半天在找这件衣服的缺点,居然没有发现,可能这13天的旅行体验太短暂了吧,我们会继续更新这件衣服的体验报告的。



第二天一大清早就换上了这件冲锋衣,徒步的时候喜欢把腋下的拉链拉开......



雨势越来越大


起初雨点打在衣服上形成了小水珠,只要斗一下,水滴就全部下来了。



帽子上的水也是越来越多


雨越来越大之后,衣服就被浸透了,不过好在这衣服干的非常快。衣服内部一直保持着干爽的状态。 多用途 O2强氧M4腰包

关注强氧是他们家申请专利的背负系统,不过那款包应该是06年的产品了吧,想问玫瑰要一个居然他自己都没有了,传说那个机械式的背负系统不太牢靠,很想试试。

这次旅行带了两个腰包,一个是D2.8,主要放点证件什么的,一个就是芒果M4,主要放一部单反,单反是问朋友借的,因此没有第一时间买那款色包。宾得K200机身不算小巧,放在芒果M4中刚刚好。我和我家胖子就背着这个腰包走了全程。

芒果M4除了能够记在腰上,同时提供了一条背带,这样可以减少对腰的负重了,宾得K200+镜头估计也有1000克左右吧,这样的设计让重量分散在两个部位上要好很多了。

容量够大,用途广泛是芒果M4的最大特点,我现在如果不背包的话就带着这个腰包。

还有一点如果你出行没有枕头的话这款腰包完全能够满足你。



小花包绽放光芒

带了两个小花包,到冲古寺就需要自己背包了,背驮袋有点吃力,所以带了两个背包,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Ozone一直放在驮袋里,本来以为会磨坏的,自己做的20D的保护罩看起来有点弱不禁风,它八天的马背生活下来一点都没有磨损出乎我的意料了。

今天要说的是另外一款,我和我老婆都非常喜欢的vapor ki,ki在花岗岩背包中代表着转为女性设计的。采用了70D的卡杜拉面料以及防水的海绵背负,在这次中雨中得到了考验。肩带全部湿透,背负依然干爽,侧袋湿了,包的整体没有透水,这点我是非常满意的,从来也没有让小花吃那么多的“苦头”。这次它在神山面前绽放出它的价值。


用的不是帐篷 是寂寞

早在去太白之前就向淡总入了两款睡袋,分别是700克和1100克,这次旅行继续使用。至少我们八天的行程中只感觉热了,没感觉到冷过。如果说不足之处,我想淡总应该把印logo的水平提升一个档次,这次走泸沽湖是第二次使用这个睡袋,我的那款700克的LOGO已经全部脱落了。



言归正传,在出发前向淡总申请了三款帐篷,分别是风云、钻石和隧道帐,我们这次一行五人,正好够用。真实的户外体验能够让更多的想买这款产品的朋友们有一个参考,我们就是这群吃螃蟹的人;当然也要感谢淡总给予的支持,这三款帐篷在这次旅行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


风云和隧道帐



路边搭建钻石(一室一厅)

稳定的风云,接近完美的钻石,有待改进的隧道帐

风云是一款四季帐,完全能够满足各种季节的气候变化,它的设计结构稳固;第一次搭建的时候用了不少时间,搭建完毕之后它有如一个城堡一样坚固。内部空间很大,左右两侧都有门厅,方便堆放背包等物品。内帐的透气性不错。

钻石是一款三季帐,它的最大特点是有一个巨大的门厅,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在空旷营地的话它将是一座豪华的行宫,如果在狭小营地的话它的门厅变成鸡肋,还好这次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搭建行宫是一件非常便捷的事情,一个人也可以完成。入夜之后厅里面就堆放了我们这次出行大大小小的物品,很安全。

隧道帐也是一款三季帐,这款帐篷最大的特点是轻,据我所知应该只有1.5公斤左右,而且搭建也很方便。内部空间是三个帐篷最大的,也没有之前所担心的不能自立要打很多风绳很不便的顾虑。之前也学习了如何涂胶的方法,这个帐篷的胶就是我自己涂的,因此也最为看好这款帐篷的发挥。

这次旅行中有三天是阴雨连绵的,那几天晚上都下大雨,这也是对帐篷的一种考验,我罗列出四个气候特征以及在这四个气候特征的情况下三款帐篷的发挥,给大家做参考。

1.湿度很大的牧场草甸。

这是第一天的露营地,加利嘴村附近的牧场。这片牧场的特点是早晚湿度很大,无风。

A.钻石:一早醒来看到外帐结露很严重,不过没有影响到内帐,由于门厅过于底了,在出帐篷之时会蹭到门厅的顶部以至于带来一场“倾盆大雨”,需要小心翼翼的出门,不然门厅里面的东西都遭殃了。用了自己平时用的地席,全都湿了,帐篷底部没有受到影响。内帐左右两侧结露,导致了睡袋左右两侧受潮。












B.风云:结露是必然的结果,由于前一天风绳没有拉紧,有几处外帐和内帐黏在了一起,露水自然影响到了内帐,据用这个帐篷的哥们说,睡袋的某个部位很潮湿。大体无碍,透气性也不错,哥们用1100克睡袋,到了半夜被热醒了。



C.隧道帐:虽然是我亲手涂胶的,本来想自己住的,后来一哥们自告奋勇的说他们俩住,事后觉得很对不住他们的;由于第一次使用隧道帐,没有啥经验,搭建完毕之后没有把所有的风绳都拉紧;山坳里也没有啥风,结露非常严重,一直往下滴,折腾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起床,我去参观了一下,用四个字来 说吧:惨不忍睹。


















我们是在3500米左右的地方露营的,因为湿度大,结露是必然的,无风也是帐篷结露严重的另外一个条件,三款帐篷中钻石和风云表现出色,而隧道帐另我们哭笑不得。

2.一个下雨的夜晚

第二天一路前行,在一处公路边露营,别把公路想象成柏油马路哦,其实就是一条可以通行摩托车的烂泥路。搭建的时候还没有下雨,其中一个朋友已经有明显且严重的高原反应,海拔是3500米,风不是很大。

大约在凌晨1点左右开始下雨,持续了将近4-5个小时。

A.钻石:那天晚上我还是住钻石,我们把风绳全部拉紧,把气窗也全部打开着,心想通气通风之后结露会少一点;但没有想到晚上下了一场大雨,用雷雨交加来形容是不为过的。那天晚上我醒了四-五次,担心帐篷会顶不住大雨;一晚过后,仅仅在天窗这里漏了几滴水下来,其他没有大碍。厅中的物品安然无恙。

B.风云:吸取了第一天的经验,经历了一晚的大雨,帐中的哥们悠哉悠哉的睡了一晚,据他所说,睡袋还是那个部位受潮了,在天窗这里有点漏水。总体而言是不错的。

C.隧道帐:还是这两个哥们住,又是一个不眠夜,哥们最后用冲锋衣遮着脸睡了,其他也不管了。据说情况是很不乐观的。之后住这个帐篷的俩哥们因为其中一个姐姐高反严重而下撤了。

3.又一个暴雨的夜晚

与前面不同的是我们在搭建帐篷的时候就开始下雨了,到了傍晚十分雨势加大,要比前一个夜晚的雨还要大。那时候我们只有三个人了,因此只用了钻石和风云。

A.钻石:搭建完毕之后就发现外帐开始漏水了,问题出在天窗这里的压胶,水一滴滴的滴在了内帐上,情急之下我和胖子决定自己修补一下帐篷,用了3M的防水胶带,准备这个胶带本来是遇到外伤的情况下包扎伤口的,想不到先把帐篷给包扎了一下,小胖子在帐篷里指挥,我穿着冲锋衣在外面补漏,效果不错。另外在门厅处划了一道排水槽,安然度过一晚。

B.风云:气窗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雨水都是从那个部门漏进内帐,不过这个过程很缓慢,那个哥们在里面也没有感觉太大的不适。美美的睡了一觉,本来那哥们想到我们厅里面聊聊天的,后来雨下了太大了,门厅又底,还是躺在帐篷里聊天算了。

在这场大雨中我琢磨着这顶钻石的一些设计上的不足,可能在大晴天是不会发现的,最后会和大家一起分享。风云依然稳定发挥,给使用者最大的保护。如果那晚我用隧道帐的话,不敢想象......

4.晴天

终于遇到了一个晴天,我们在海拔3800米左右的牧场上扎营。这次我用了隧道帐,考虑到这个山谷风也不是很大,因此在搭建帐篷的时候一点也不马虎,把全部的风绳都用上了,把帐篷整个都撑开,保证它的痛风性。

A.隧道帐:吃晚饭进帐篷就发现隧道帐顶部就开始结露了,结露的情况可以让人接受;第一次用隧道帐,感觉帐内空间很大,钻石的内帐有点压抑的感觉,而隧道帐真的很大。由于整个帐篷都拉开了,晚上还有小风吹进,那几天我都是把睡袋盖在身上的,不是很冷的缘故,不过那天晚上那小风还是凉飕飕的。第二天醒来发现帐顶结露严重,用毛巾吸了一下水。

B.风云:这家伙半夜打呼噜了,看样子睡的很香。

三个帐篷各有各的特点,应该说隧道帐地区不太适合多雨潮湿的环境,空间的足够大,搭建方便,轻是我非常喜欢它的理由。令人担心的就是它结露导致了体验感觉降低,不过群里有哥们说在顶部开一个气窗就能够解决结露和通风的问题,期待他的DIY杰作,我还是很喜欢这顶帐篷的。

钻石在第二次大雨的洗礼中出了一点小状况,这次旅行我用的次数最多,也为钻石2的发布想了一些细节上的修改。

1.门厅开门设计需要修改,可以仿隧道帐的那种开门方式,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开门方式在下雨环境下内帐会打湿,另外如果用隧道帐的开门方式用两个帐支撑,进出会非常方便,不过成本会有所提高,要用两根YKK的防水拉链了。要么另外一种想法是把门开到另外一侧。

2.由于户外地理环境不同,钻石搭建的门厅是没有办法左右选择的,只能固定一个方向,这个局限性是我们在通天河边露营时发现的。另外内帐弧度设计除了好看没有一点实用价值,还会觉得压抑。

3.在天窗的压胶上需要加强,不然只能在外帐上打补丁防雨了。

4.门厅过矮,不能配合HW的小椅子使用,在下雨天和结露时容易蹭到顶帐,带来的结果就是一场人工降雨。

风云的话作为四季帐来说它有坚固的结构,而且在这次旅行中它的发挥是最稳定的,相对其他四季帐来说它的重量也是最轻的。

通过这次旅行,在装备上的认识又有了一些新想法。在帐篷的需求上有了不少变化,当然“轻”是一个不变的主题,帐篷的大小对于我们小夫妻来说1.5人帐足够了,门口能够堆放两人的杂物,内帐里有一些储物的空间,简约的设计风格,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能够适应大多数的露营环境,希望能够和更多的装备达人探讨这些问题。

这次旅行的照片是有宾得K200D+16-45mm+50-200mm/佳能IXUS 95IS拍摄。


最后来一张淡总的小椅子和O2的芒果M4晒太阳的照片!
发表于 2009-10-25 23:29 2 只看该作者
好详细的评测,继续
发表于 2009-10-25 23:54 3 只看该作者
Kawadgarbo家的东西看来果然是好货 看起来也漂亮
发表于 2009-10-26 01:12 4 只看该作者
我悄悄的来过了
小子到处发帖啊
发表于 2009-10-26 01:43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皮蛋 于 2009-10-26 01:45 编辑

看照片,钻石外帐的头尾搞反了吧!

KG的衣服真不错!除了那朵花!!
发表于 2009-10-26 02:00 6 只看该作者
{:5_131:}
发表于 2009-10-26 02:15 7 只看该作者
隧道帐自己也在哭啊。。。惨
发表于 2009-10-26 09:37 8 只看该作者
兄弟,写得挺好,有参考价值!
发表于 2009-10-26 12:28 9 只看该作者
{:5_150:}
发表于 2009-10-26 12:35 10 只看该作者
kawa
我看行!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