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52

主题

华东

为了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穿梭于江南古镇(215楼继续更新)

[复制链接] 查看:43781 | 回复:270
发表于 2010-5-31 10:00 261 只看该作者
这墓果然隐蔽,穿过几处树林才到

为了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穿梭于江南古镇(215楼继续更新)
发表于 2010-5-31 10:11 262 只看该作者
别看这墓前的山涧以及上面的桥都很小,但它却又个不同凡响的名称,竟叫金水河、金水桥

金水河与金水桥是皇帝阴宅(陵寝)与皇帝阳宅(皇宫)等建筑群中的必备组成部分,据当地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讲,金水河上至少有三座金水桥,其中较大的一处,前些年山洪大爆发将冲毁了。


为了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穿梭于江南古镇(215楼继续更新)
发表于 2010-5-31 10:14 263 只看该作者
到了目的地,看个简介先

为了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穿梭于江南古镇(215楼继续更新)
发表于 2010-6-2 07:49 26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伍哥 于 2010-6-2 08:24 编辑

从墓的主体是个舍利塔来看,墓主是个僧人,但常识告诉我们,僧人只建塔不修墓。距此处不远的闽侯雪峰寺,是福建著名的佛教中心,那里高僧云集,但僧人的塔陵规模就比这小多了,而且做工粗糙,简直就不是一个等级的。

而且,此墓形制处处显示墓主非同凡可的身份,正北正南朝向,九级台阶,三进六阔格局,墓碑有碑亭,墓前设拜亭,路面是花岗岩铺成,连瓦片都是花岗岩雕成的。附近正好有座一品大员的墓葬,墓主是明成化年间刑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林聪,其规模、规格、精致度也远不如此处。

墓主是谁?这是第一个要揭开的迷。去年8月,南京电视台到此拍专题,当摄相机从古墓上方往下拍时,摄制组成员连连惊呼,整个古墓造型像极南京的明孝陵,“活生生一个明朝皇陵的缩小版。”

第三进是主体,核心是圆形印状舍利塔,墓壁是条石砌成,呈圆弧形交椅状,就像是龙椅正中供着一枚玉玺。

为了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穿梭于江南古镇(215楼继续更新)
发表于 2010-6-2 07:53 26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伍哥 于 2010-6-2 08:43 编辑

舍利塔上的文字,原本是断定墓主身份的重要标志,但此处文字却透着诡异。塔碑上刻着“御赐金佛日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之塔”十九个字,成为争论墓主身份的焦点。

一种观点认为,“御赐金佛日圆明大师”指的是宋末元初高僧印简,是忽必烈的老师之一,圆寂后御赐“佛日圆明大师”;“第三代”代表墓主人是印简的第三代传人;“沧海珠禅师”是墓主的法号,指的是古墓不远处金邶住持。但该住持是谁,身份却又扑朔迷离,当地村民说是南京城里来的贵人。有的专家就考证出他就是朱允炆。

另一种观点认为:“圆明”是“明朝的功德圆满”之意,是指朱元璋;“第三代”是孙辈之意,与“朱允炆是朱元璋之孙暗合”;“沧海”是法号,暗喻神州一统的帝王心理;“珠”是俗家名字的后一字,是“墓主姓朱”的隐喻。但有人认为,这是玩文字游戏,牵强附会。

孰是孰非,自个儿判断。

有趣的是,碑上不署年代。按照古代社会的规制,像建造墓碑这样的“正事”不署年号,就意味着不承认当朝的皇帝,乃“大不敬”之罪。偏偏,这古墓的建造者就是这么大胆,“无君无父”。这又是何意呢?
专家认为,建文帝及其随从当然是不承认永乐年的,而他本人又是被篡权之人,原有的年号自然也就无法再沿用,故不署。


为了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穿梭于江南古镇(215楼继续更新)
发表于 2010-6-2 08:05 266 只看该作者
塔的基座是莲花状须弥座,由佛座演变来的,《中国建筑史》称其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如宫殿,皇家坛庙的主殿及塔、幢的基座等。

明初,只要老朱家的人,才能在其陵墓上使用这种造型,如安徽凤阳明皇陵以及淮安明祖陵,用的也是莲花状须弥座。

为了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穿梭于江南古镇(215楼继续更新)

为了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穿梭于江南古镇(215楼继续更新)
发表于 2010-6-2 08:10 26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伍哥 于 2010-6-2 08:11 编辑

墓顶上有一处莲花座托着的火龙珠雕刻,“火龙珠”是藏传佛教的标志性器物。
在明朝初期,朝廷以尊崇藏传佛教为重要国策,藏传佛教也成为当时最“高级”的宗教,能用“火龙珠”罩顶的,绝非凡人。
明史专家马渭源等认为,火龙珠用在此处实则隐喻墓主的身份,珠=朱,龙象征皇权,火纹暗合“炆”,而且朱允炆五行缺火,用“火龙珠”罩顶正是恰当。


为了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穿梭于江南古镇(215楼继续更新)
发表于 2010-6-2 08:39 268 只看该作者
墓手上的这只闭嘴龙(原件已藏博物馆),是判定墓主人身份的重要证据。

龙是皇权象征,而朱元璋是平民皇帝,由一乞食游僧而荣登皇帝宝座,处事一贯低调,故他家的龙一律闭嘴。如:藏在台北故官博物院里朱元璋穿绣龙袍画像,其胸前的团龙是闭嘴龙;南京下马坊出土的明初神烈山碑亭遗物中龙纹石雕构件上的龙,是闭嘴龙;明孝陵享殿台基四周的龙、金水桥两侧的龙、博物馆内陈列的几十件瓦当上的龙,都是闭嘴龙;南京四方城神功圣德碑(记述朱元璋一生事迹)碑额上六条盘龙,下关天妃宫《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碑额上四条盘龙,均为闭嘴龙。

这种闭嘴龙只存于明朝早期,因为元代的龙是张口龙,明万历年间的龙嘴也是张口龙(如明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金丝冠冠顶上二龙戏珠),却又是五爪张口龙。

这种龙,民间是不可能用的吧。但也有专家指出,这不是龙,而是魑首,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常用于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的装饰。

为了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穿梭于江南古镇(215楼继续更新)

为了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穿梭于江南古镇(215楼继续更新)
发表于 2010-6-12 12:45 269 只看该作者
ding ge
发表于 2010-9-7 15:01 270 只看该作者
就去西塘了,周庄乌镇留着其他人玩吧。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