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历史学者的研究,公元前53年的卡莱尔战争中神秘失踪的古罗马第一军团,在东移的过程中曾被匈奴收留,在后来的汉匈郅支城之战时又被汉军俘虏,最后由西汉政府安置在骊靬城定居了下来。 如今,他们的后裔在这里还保留着不少古罗马的习俗。记者发现,当地葬俗与众不同,他们在安葬死者时,不论地形如何,一律头朝西方。并且,当地人对牛十分崇尚,且十分喜好斗牛。村民在春节时都爱用发酵的面粉,做成牛头形馍馍,俗称“牛鼻子”,以作祭祀之用。放牧时,村民特别喜欢把公牛赶到一起,想方设法让它们角斗,而这正是古罗马人斗牛的遗风。 不过记者注意到,这些被别人称为“黄毛”的村民很少出外做事,只因为怕被别人议论。即使他们中有人出外,也一定会把头发染成黑色。 |
张掖大佛寺介绍 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景区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万寿木塔、明代的弥陀千佛塔、钟鼓楼以及名扬西北的清代山西会馆。其中,大佛寺(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是该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优美。这里有全国仅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世所罕见的明代手书金经,还有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在历史上大佛寺又是与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关系的古刹之一。据记载:笃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均出生于大佛寺。大佛寺经国家多次拨款修葺,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4A级景区。今天已成为集文物收藏、陈列、展出、旅游、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寺院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史载西夏国师嵬咩在此掘出一翠瓦覆盖的卧佛而初建大佛寺。现存建筑有大佛殿、藏经阁、土塔三处。大佛殿殿高33米,面阔9间,规模宏大。殿门两侧各镶以六平方米的砖雕一块,左为“登极乐天”、“西方圣境”,右为“入三摩地”、“邸园演法”。为西夏时原作,后世未加工。这种西夏时期的雕刻艺术精品处莫高窟和西夏王陵之外,张掖大佛寺是唯一的一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以砖雕形式表现佛教内容在全国也实属罕见。大殿内有木胎泥塑佛像,长34.5米,肩宽7.5米,脚长4米,耳长2米,金装彩绘,形态逼真,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佛身后塑十大弟子,头脚处各塑男女居士,两侧廊房塑十八罗汉,气势宏大。殿内四壁为《西游记》和《山海经》壁画。藏经阁内珍藏有明英宗颁赐的六千多卷佛经,经文保存完好,以金银粉书写的经文最为珍贵,为国家一级文物。寺后有一33.37米高的土塔,为张掖五行塔之一,其一、二层台座四隅各建一小塔,风格独特,为国内罕见。藏经殿内现存一块乾隆24年(公元1759年)题写的“无上正觉”牌匾,苍劲挺拔,端庄秀丽,周围镌刻梅兰竹菊、琴棋书画,金翅鸟和宝珠等图案,非常精美。这块匾额集书法、绘画、雕刻、彩绘于一体,已被收录《中华名匾》一书。 张掖大佛寺据传曾为元世祖忽必烈降生地,别吉太后的灵柩寄放于寺内。南宋末年,宋恭宗赵显被虏后为避祸而出家于此,翻译佛经,被后世称为“合尊法师”。大佛寺规模宏大,16世纪时寺内可容纳四、五千人同时朝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