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046

主题

其它

一个深山区教师的情操 【山梁】拍摄十三年后的寻访

[复制链接] 查看:2903 | 回复:10
发表于 2010-2-4 19:40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1996年,中国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纪录片“山梁”,获得了中国电影纪录片的最高奖项“华表奖”,影片纪录了河北省涞源县民办教师丁武,1996年在东团堡乡桃木疙瘩小学任教时的生活。小学校位于2000多米的高山之上,一个桦树皮做顶、石块垒起的四面漏风的教室里,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师,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在这里,丁武老师一干就是十年,用他那金子一般的心,勤勤恳恳,呕心沥血,谱写出一曲感人肺腑、气壮山河的人性赞歌。
看过了,只觉得心灵受到一种震撼,无法言表,激动莫名。
    电影中,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背着些玉米面、土豆块独自攀援在大山深处,但他却并不寂寞孤独,因为,山顶上有他爱着,并且也爱着他的一群可爱的孩子——他们需要他。
    电影中,寒冬,窗外狂风呼啸,在这个山顶小山村里,丁老师的课堂转移到炕头上,把面板翻过来挂到墙上,(面板背面就是丁老师的黑板)孩子们蜷缩在丁老师的被子里听课。那个可敬的老师啊,跪坐在冰冷的炕头上,满身的补丁,蓬乱的头发,粗糙的大手,满脸的虔诚。
电影中,丁武老师的儿子急性肺炎发作,妻子一个人带着孩子进不了城(她没有走出过大山),而等丁老师得到消息,赶下山来的时候,孩子已经耽误了……想那些深深的夜里,一对被穷苦生活折磨得精疲力竭的夫妇,看着儿子留下的痕迹,向隅掩泣……
    十三年后的今天,我和保定三中的刘洪舟老师北京的朱默涵等爱心人士,来到了太行山深处的东团堡乡,寻访当年的主人公---丁武老师……
在颠荡起伏的山区公路上,行驶了五个多小时,在距离桃木疙瘩10公里的卸甲村,我们见到了迎在路边的丁武老师。原来桃木疙瘩教学点撤销,丁老师已随学生下撤到卸甲沟村,现在卸甲沟小学教四年级。
    丁老师已53岁了,还是那么憨厚朴实,慈眉善目,纯净如水。
    大山深处的卸甲沟小学朴实的连个招牌都没有, 1.5米高的石头墙围着的校园,有一亩多,3间教室是1977年国家扶贫项目援建的。冬季为保暖在窗户上加了朔料膜。门窗,桌椅已陈旧,教室中央有一个普通照明电灯泡。引人注目的是黑板两边贴着的两幅奖状:
08、09年全部4科考试成绩在全乡十几所小学里均为第一;期末考试在全县第一、第二。
    墙角里有一个图书角,整齐的码放着20多本课外书。教室后边有两个专栏,一个是孩子们画的画,画的特别有情趣,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一个是同学们写的田字格的书法字,写的特别工整,认真。
     丁武老师教的孩子成绩好,全县闻名,附近几个村子的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到这里来读书,但这里只有三名教师,三个教室,现有七十多名学生,五个年级(加学前班),教室、宿舍都远不能满足要求。
    学生是老师们的心肝宝贝,课上是老师,课下是父母。照顾着他们的衣食住行,给他们洗衣做饭,看病拿药辛勤的培育了四年。学校负责人李老师和丁老师舍不得送他们离校,怕他们上学离家太远,怕他们学习成绩下降,影响了孩子前途。可要开五年级却连个教室都没有。为这可愁坏了老师们。
这的校长室简直是太有意思了:里边有五张旧单人床挤在一起,床上放着八床被子,旧写字台上放着一些教学书籍和电锅,里面煮着学生吃的面条,有4个家太远和3个父母外出打工者共七个孩子住在这里,李老师把妻子叫来照顾孩子,为他们洗衣做饭已经四年多了。{常年用搓板洗大量衣服,累出了毛病,李老师妻子随我来保定看病,是膀胱收缩无力导致的排尿困难}
    老师办公室里有一台旧电脑,是五年前捐赠的,靠着它孩子们学会了简单打字,低年级学拼音变得有意思了。里面装有两个小游戏,一个孩子操作大家一起参观,给孩子课余添了不少快乐。学校没有固定电话,还不能上网。有一台捐赠的小电子琴,丁老师弹个曲子教个歌用。李老师拉着胡胡吹着笛子伴奏,经常开个音乐会。山里的学生好学聪颖,一教就会,单纯可爱。每周一早晨全校师生都隆重的升国旗唱国歌,熏陶孩子的爱国热情。现在还没有任何体育用品。刘洪洲老师在树上栓了一个吊床,几个孩子探头探脑的研究了一会,很有礼貌的询问是否能让他们玩会,石头.剪子.布的胜者便躺在吊床上享受其余孩子推着晃荡的快乐,他们推让着,公平的轮换着,笑着,快乐着,纯净的眼神那麽透明,那麽干净。
丁武老师的家
    丁武老师家距离小学只有50米远,石头垒的小院,一溜五间盖了31年的破旧石头和土坯房,破旧的门窗已经朽了,窗子一部分是玻璃,一部分糊纸,屋里一刮风就进土,一下雨就漏水。左边一间住着三个寄宿学生,炕边堆满了丁老师妻子马淑华为7个孩子们洗干净的衣服,孩子们小,调皮好动,有时一天就得洗换一次,缝缝补补的活挺多。靠墙的长桌子是孩子们学习的地方,桌子上方挂着一幅丁老师画的荷花出水图,左配一联:挥毫常做乡间画命笔爱写田园诗;右书一对:练太极强身健体写书画怡情舒心。第2间屋放着收获的粮食,腌的咸菜,种地的家伙。第四间屋大炕上住着四个年龄小的学生,马淑华夜里跟着他们睡,晚上得给他们洗脚洗脸,早上得给他们穿衣穿鞋。有的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孩子就成年的住在老师家,孩子交给丁老师父母放心。天刚亮,孩子们还在沉睡中,丁老师趁着清净已经在备课批改作业了。他连个书桌都没有,就在孩子们睡觉的屋里,白天吃饭的圆桌上工作。这间屋里有一台小电视,却很少有时间看。第五间屋是厨房,做饭烧灶,没有液化气灶具。这却有一个双缸洗衣机,是专为给孩子洗衣服刚买的。中间的堂屋,迎门挂着一幅大教育家孔子的彩墨人物肖像,下书:丁武学画。站在破旧的陋室里,站在孔子肖像前,我久久凝视,不由得泪如雨下,我体会到了一个山村教师的高尚情操宏伟抱负。
    十几年前,丁老师还在桃木疙瘩山顶上教书,距离仅十几公里的山路,他一个月才回家一次。他才5个月大的孩子病了,得了肺炎。他在山上照顾着他的学生没能及时回来,他没能及时送孩子去50多公里外的医院,孩子的妈妈眼睁睁的看着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大病了一场。这是丁老师心里永远的痛,愧对自己的亲人。马淑华这位善良朴实的山里女人,有着大山一样的胸怀,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辛劳,仍然默默的支持着丈夫的神圣信念
丁武老师扎根深山区教育已经近30年了,他呆的地方都是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生活极其艰苦的穷山僻岭。他踏踏实实的教学,他教的学生成绩都是出类拔萃的。他的学生是当地第一个走出深山进入高等院校的学子,他的学生曾两次高高的举起奥运火炬。他的心愿就是让他的学生都能走出大山,都能进入高等院校,都能有出息。为了这个愿望80年代初他考入了涿州师范,脱产学习两年。因为这两年脱产,他的工资比同工龄教师低几百元。丁武老师是快乐的,他为他的学生骄傲,他为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在奋斗。他安于贫穷,乐于奉献。他有金子般的心灵。
    山还是那座山 ,梁还是那座梁,人还是那样的人. 十三年了,什么都没有变。
    在离开卸甲村前,丁武老师紧紧拉着我们的手,眼里满是真诚。我.刘洪洲.朱默涵眼含热泪发誓 ,一定要让这颗金子般的心灵感到温暖,一定要设法改善卸甲村小学的办学条件。




                                                               肖姐    路过          2009.5.4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2-4 19:48 2 只看该作者
后来,我.刘洪洲.朱默涵三进卸甲沟,为孩子们送去了一些书籍,文体用品。时常牵挂着丁武老师和他的学生。我们计划5.1再去看望他们。
发表于 2010-2-4 19:48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肖姐 于 2010-2-4 20:09 编辑

我感谢公益爱心版倡议捐助图书角,感谢咱们8264的朋友的真诚投票,我替山里的孩子谢谢大家。希望山里的孩子有光明的前途,幸福的童年。
发表于 2010-2-4 19:52 4 只看该作者
感人至深,大家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
发表于 2010-2-4 20:21 5 只看该作者
感谢所有朋友的支持。
有朋友想去卸甲沟小学路线:北京---易县--涞源---东团堡乡---卸甲沟小学
                          保定---保涞线--涞源---东团堡乡---卸甲沟小学
                          保定---易县--紫瑾关--乌龙沟---东团堡乡---卸甲沟小学
发表于 2010-2-5 15:15 6 只看该作者
全力支持肖姐的活动
我跟味精不会落后
3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2-5 20:54 7 只看该作者
感谢所有朋友的支持。有朋友想去卸甲沟小学路线:北京---易县--涞源---东团堡乡---卸甲沟小学                          保定---保涞线--涞源---东团堡乡---卸甲沟小学                          保定---易县- ...肖姐 发表于 2010-2-4 20:21 [url=https://bbs.8264.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940 ...


三月底,我会过去看看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3-8 21:20 8 只看该作者
支持,如果去也算我一个。我的QQ568656373
发表于 2010-3-8 22:17 9 只看该作者
{:5_143:}
发表于 2010-3-9 12:58 10 只看该作者
支持爱心活动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