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7093

主题

崔皓景《甘肃旅游》二 兰州 (8)《兰州“八大王”》

[复制链接] 查看:9208 | 回复:26
发表于 2010-2-20 18:48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崔皓景《甘肃旅游》二 兰州 (8)《兰州“八大王”》


刚开始“八大王”是贬义,八实际是疤或巴,指无赖的意思,既无赖大王。后来是褒义,既八门大王。实际意义的变化,也表明八大王人生准则的变化。它有两个意思,一、八大王的意思是刚毅,有威望的意思,是褒义的。最早的八大王是.宋太宗第八子周王赵元俨﹐性刚毅﹐有威望﹐时人称"八大王"。 八大王是指一亲王,二良王,三忠王,四晋王,五德王,六敬王,七不参王,八不辞王。二、八大王是心毒手黑,杀人如麻,残暴著称。如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自称“八大王”,他在征战四川建立政权时,臭名昭著。

八大王是西北方言,兰州老话里有疤或巴的意思,只是时代变迁,已经不被年轻人知道了。比如“哈巴”是无赖、不怎么样的意思。还有“罢了”陕西“的意思是还行,不错的意思,而兰州话是糟糕的意思。“尕巴”在兰州话里也是狠的意思。另外,八大王还有别称,“尕八”,“小尕爸”
陈登魁,(八大王,尕爸,小尕爸),兰州市土门墩人,大约出生于清咸丰末同治初年时期,卒于民国18年,从小家境较好,也算是富家子弟,在兰州广武门邓家花园附近开有蜡、纸店。传说早年“八大王”浪门子(兰州话,意思是各门派都学了一点,但不精通的意思)也学了些拳脚,因结交多为浪荡子弟,时常参与他们的街头打斗,不过,大王天资聪明,伸手灵活敏捷,在街头打斗中脱颖而出成为他们的头领,被俗称为“大王”(有点现在黑社会头头的意思)。至于“八大王”的称呼,一说是浪荡子弟的大王,疤或八为赖的意思,故名“八大王”。还有一说是,八大王已经学会了“八门”的精髓,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出手迅捷凶狠,非常厉害,已属八门大王,故称“八大王”。
传说有一次,八大王与河州(甘肃临夏)来的把式交手,吃了亏,从此对武艺有了深刻领悟,曾虚心拜马四爷学艺,后又多次拜求甘军教头稿爷(杨稿爷)学艺,由于当时八大王的名声不好,马四爷没有传授八大王太多东西,由此还造成八大王对河州把式的偏见,稿爷尽管也没有给八大王具体的武艺,但是稿爷在武艺的道法上却给了八大王很多传授,为八大王日后人品的转变以及武艺的精赞和威震河西奠定了基础。
在得知西固王老爷(王德臣)精通八门武艺,并且是一代宗师后,八大王有心拜王老爷为师,但经历了马四爷和杨稿爷拜师的曲折后,八大王没有选择直接登门拜访的方法,而是有意通过市场纠纷将王老爷引入城内,但既是这样,王老爷也没有收八大王为徒,在拜师多次未果的情况下,八大王故意放言称对西固商贩的货不与叫卖和推迟上货,等王老爷进城,八大王又死磨硬泡要求拜师学艺,王老爷也算是文化人,也曾在总督府干过,拉不开情面最后王老爷无奈,又看着大王天资聪明,于是就收了八大王,这以后八大王不仅把王老爷请至家中供养,而且只要王老爷进城必被八大王接入家中,如果要住在别处,八大王还要找留住王老爷的人算账。八大王通过跟西固王老爷学艺,系统掌握了八门武艺的一些功法,尤其精于封手,后自己开创“封手门”,更加丰富了封手的内容。
八大王不仅跟西固王老爷学艺,而且只要是他认为好的他都有心学,在足迹踏遍河西各地的同时,通过直接的对抗较量,八大王也虚心学了其他的武艺精华,其中八大王与汴爷和严爷也学了不少的武艺精华。
至于八大王的死,一说是民国18年,甘肃饥荒的时候连饿带病最后饿死的。还有一说是民国18年,甘肃饥荒的时候八大王去偷人家地里的东西被发现打死的。对于打死一说,肯定是有问题,因从没有听人提起,民国18年后大王的后人和众多的弟子去寻仇的。只是现在,老庄子上的(土门墩村)老把式在教弟子的时候,常教育弟子的说法是“做人要善,不要积恶,积恶太多,归宿不好,八大王被打死的,六大王被狼咬哈的”。
八大王的徒弟主要有六大王陈琳、张百川、马怀德、陈七爷、杨八爷、金背蛤蟆等,其中马怀德还被甘青军阀马步芳聘请为其子马继援(国民党中将)的武艺教官。八大王的徒弟中,以六大王的传授最为全面,有“内场六大王,外场张百川”的说法。
发表于 2010-2-20 18:49 2 只看该作者
崔皓景《甘肃旅游》二 兰州(17)六大线路
晚上 大家吃完了美食,崔导看着单子犯难,这是旅游吗,这是踏遍甘肃啊!这线路设计真的很难!
第一从兰州来说那就是所有甘肃旅游的集合点,它承载着六大线路红色的枝叶。从黄河风情线来说:兰州、白银、定西,连沙坡头、沙湖。就甘肃内的景区来说就有大小景区 65处,比较知名的有黄水中白等(兰州风情线)、五泉山、兴隆山、吐鲁沟、鲁土司、黄河石林、贵青清山、陇西堂等。
第二条:民俗黄土线有大小景点 六十七处。耳熟的有崆峒、王母宫、南北双窟、周祖陵、径川温泉等。
第三条,在天水最重,寻根朝觐游。去天水人人都知道的28个。女娲伏羲、麦积山、伏羲庙、卦台山、放马滩、胡氏明居、大地湾、兴国寺、武山……
第四条:陇南与北部不同的山水佳园游。万像洞、官娥沟、阳坝、杜甫草堂、西霞颂、天池等共二十四处名景。
第五条 回藏线 去过的人都知道那里的美的一塌糊涂,而对宗教的虔诚深深震憾每一位遇见到的人。著名景点六十二处,如黄河第一湾、郎木镇、则岔、桑科、拉卜楞、松鸣岩、黄河三峡、临夏红园、炳灵石窟等。
第六条:是甘肃旅游的王牌线路,
不过也造成那我摸都没摸过的“骆驼上学”的奇怪现象。
笔着写到这里,停笔。女女们又诉苦了,真没有骑过骆驼,骆驼在干旱半干旱有啊,甘肃南部最多处降水1100mm而200mm以下您就能见驼队了,这甘肃是杂宣传的啊,崔皓景很生气!
但作为甘肃旅游的形象不可小觑,拥有大小景区105,名景有:莫高、鸣山月牙、阳关、玉门、雅丹魔鬼城、酒泉、榆林窟、嘉峪关、七一冰川、新城、大佛寺、百塔寺、马蹄寺、雷台、天梯山、天祝小三峡…… 近年来又兴起红色旅游作为赤色政权兴起的刘志丹、
会宁的长征胜利、西路军的血泪自然而然甘肃不会放弃为儿女谋福利。较著名的有:腊子口、哈达铺、岷州会议、榜罗镇、会宁、华池、高台、八路军驻兰州等一切的一切似乎在遇示这这个团队的目标,宣传甘肃旅游
发表于 2010-2-20 18:49 3 只看该作者
崔皓景《甘肃旅游》二 兰州(16)兰州一日游


8:25 牛肉面

 8.55简单车人介绍,并不是讲解我们的行程,因为他早就知道我们的底细,没有必要在转述书本知识。他只是与我们沟通,3分钟后他才开始讲解(为什么中间会有时间差呢?)。
  途中的沟通,普通话的讲解、兰州段子、小娱乐。简单的常识问问:兰州概况和风土
  9.20第一站 水车园(纯属于个人观点 看水车不如去博览元园,好看些。不过那里没有这个久)。票价我就不说了,便宜!关于水车园介绍我就不在废话了,导游告诉了我们最重要的两点1.摄影处、2.WC。让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扎羊皮筏子的师傅告诉我们,在西北吹牛皮、人拉火车是真实的,例如:先前过河都是靠肺活量吹气一褡羊皮然后就游到黄河里,而人拉火车到了?乌鞘岭,就差不多是人拉(大概将是另一个车头推上山)。我知道是很多年以前的历史,现在这些大抵是不可能的了(不过,吹牛皮可在哦)。而在一个地方我和另一位导游瞎聊,还套到黑导,有些事也不好说,凭良心的挣钱也就可以。我的梦想也只是单纯的文学与旅游完美的结合。
兰州水车介绍 段续 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俗称“排子”,是一种古老的水运工具。它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浑脱”(囫囵脱下的羊皮经浸水、暴晒、去皮、扎口、灌入食盐和香油等一系列的炮制工序制成),并排捆扎在细木架上制成。羊皮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皮筏用600多个羊皮袋扎成,长12米,宽7米,6把浆,载重量在20至30吨之间。现在,羊皮筏子已经成为黄河特色旅游项目,黄河边供游客乘坐的羊皮筏子都是用13只皮胎采取前后4只中间5只的排列方式绑扎成的小筏子,重20多斤,能坐5个人。制作羊皮筏子,需要很高的宰剥技巧,从羊颈部开口,慢慢地将整张皮囫囵个儿褪下来,不能划破一点地方。将羊皮脱毛后,吹气使皮胎膨胀,再灌入少量清油、食盐和水,然后把皮胎的头尾和四肢扎紧,经过晾晒的皮胎颜色黄褐透明,看上去像个鼓鼓的圆筒。用麻绳将坚硬的水曲柳木条捆一个方形的木框子,再横向绑上数根木条,把一只只皮胎顺次扎在木条下面,皮筏就制成了
  
  9.40第二站 黄河母亲到了那里(我是没有什么可讲的导游词就三行,而剩下的也就是我个人的文章的转述),导游讲的也不错,毕竟干了几年。介绍也就在此删减。
  
  10.25 第三站中山桥 所有的重头应该从这里开始,我是这样认为。中山—仿古街—白塔整体相连。导游从铁桥的历史开始说起,又穿插里面的重要人物(谁知道?)导游在这里不前面更加细腻,我仔细看了听了旁边的导游讲的也就导游此里的东西,可是,在我们的导游那里大都是简化后的自己的叙述,他从七里河桥,再从迁址浮桥,最后是纪念国父的“中山”大抵都是如此,不过他融入了自己的风格(将很多历史插入历史知识,并为以后设伏)。最真诚的是他告诉我们,导游词只是基础,很多地方都用不了,应该有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谁也会说,但是如果是同行还会说吗?)
  10.40 第四站 白塔山白塔山不是原址是后建的(不是当代),那是什么时间?我们从头开始,从大门入,没有讲述他一亭的牌楼(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看的),而他的重点是正道两边的雕刻与壁龛。钟馗——我已经知道很多他的纪录,但是,今天给我加入了些新的知识。蝙蝠,西方黑暗的象征,而在中国却改变了,那是什么呢?还是我说吧,遍地是富。学习别人是我特点,我认为人人都有优点,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然后就是壁龛里的宝贝,即安平利禄、吉祥如意等。
上二台是 带大家去了 黄河奇石头馆
然后,到了法雨寺,我又回想很多年前的大朋友告诉我的经典话“你不信佛,你在山门可以大声喊,进了里面小声的都不要”。我无神论,我就不相信。幸好我们没有进去,不过兰州佛山我是必须到的。
最后,就是白塔山(中国就两个同类型的塔:一在北京,一在兰州)讲解相关知识,问白塔山的白塔为什么不是白色的?不过旅游的业的发展也有叫我不舒服的地方(到了白塔山三台你也就知道我指的是什么)。
之后就西藏回归,如此云云

12.50        甘肃陇萃堂营养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月9日。公司集陇原精品、土特产品、文化养生、药膳滋补产品的展销及生产加工、餐饮与一体,是目前西北经营丝绸之路旅游文化产品、甘肃名优土特产品规模最大的新型产业公司。养生滋补产品:陇萃堂独创的药膳养生滋补系列产品——冬虫夏草、锁阳、红景天、雪莲花、藏红花、当归、党参、黄芪、红芪、肉苁蓉等160余种;祁连鹿产品系列:鹿茸、鹿角、鹿胎、鹿尾、鹿鞭、鹿筋、鹿血等。
地方名优特产:兰州百合系列、陇萃堂三泡台系列、苦水玫瑰系列、甘南人参果系列、红宝枸杞系列、祁连山冰红酒系列、莫高干红、干白系列、陇南茗茶系列等。
丝绸之路黄河文化工艺精品:铜奔马、佛头、夜光杯、兰州微雕葫芦、大梦敦煌、庆阳剪纸及香包、黄河水车、环县驴皮影、皋兰太平鼓等具有极强收藏价值的工艺品系列2000余种。

13.25          手抓
14:30   休息
15:30   西部欢乐园
 坐落于兰州市第二中心区——七里河秀川黄河之滨的西部欢乐园,始建于1996年,占地300多亩。在乐园走过的近12年的日子里,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已经成为了西北最大的一家主题游乐公园,而且凭借优美的园林环境、适合多种层次消费的游乐项目,特别是园区内西北唯一的国际标准室内冰场(爱斯基摩村)和室内水上乐园(夏威夷海滨世界)的开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青睐。 据了解,目前西部欢乐园每年的客流量为50多万人次,门票年收入为200多万元。西部欢乐园相关负责人表示,西部欢乐园免费开放是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开放式休闲、游乐主题乐园的好地方,“通过敞门入园将会吸引更多的客流量,2008年7月,在二期项目建设中,西部欢乐园投资近2000万元,增添了飓风飞椅、空中脚踏车、飞旋、旋风骑士等13项新颖刺激的游乐设施,使游客们享受到了高科技游乐设施带来的快乐;2009年,公司还将继续投资2000万元,再增加七到八项大型户外游乐设施,以丰富园区内的游乐设施项目,让广大游客享受更多、更好的游乐设施的快乐。并将在环境的提升和设施的改善方面也将投入近千万的资金。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多、更全、更新的休闲游乐项目。”
  。
18:00   晚餐 兰州小吃
19:00   黄河风情线

19:50 相关业务程序
返回
发表于 2010-2-20 18:50 4 只看该作者
崔皓景《甘肃旅游》 二 兰州 (15) 黄水中白 下
公元1247年在中国西部凉州(今甘肃武威)西藏纳入中国版图完成祖国和平统。公元13世纪初,蒙古汗国西凉王阔端在奉父王之命率蒙古大军挺进吐蕃雪山脚下时想起10多年前战争给吐蕃带来的灾难和被藏族姑娘卓玛所救的往事时,他毅然决定抗旨撤兵。为了祖国和平统一,阔端忍辱负重,放弃汗位,以汗国名义颁发诏书,亲派助手多达那布将军为金子使者和女儿萨日朗一起前去邀请西藏高僧萨班来凉州会谈。 吐蕃高僧接受了邀请,并说服众僧族人,毅然率侄儿八思巴和那多吉等僧人赴凉州与阔端举行了举世瞩目的“凉州会盟”。从此使西藏纳入了中国版图,实现了蒙藏汉及多民族之间的世代团结和睦。
而大家看到的白塔正与此有关.
白塔山公园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的白塔山上,因山头有一元代白塔而得名。白塔山山势巍峨起伏,蟠结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势。
  宋末元初,白塔山一带为西夏占据。相传,成吉思汗为完成统一大业,曾致书吐蕃乌斯藏地区的萨迦派法王,希望通过会议,和平统一藏区。萨迦派法王遂派一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行至兰州时不幸病逝。元朝在1226年冬灭西夏国后,将兰州纳入其版图。为纪念这位死去的喇嘛,在白塔山巅建有佛塔一座垩饰如雪,并修有寺院,白塔山由此得名,并成为宗教胜地。可惜原塔至元末时塌毁。据《重修白塔寺记》载。
  现存白塔系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54年(1715年),巡抚绰奇补旧增新,扩大寺址,起名慈恩寺。白塔七级八面,高约17米,下筑园基,上着绿顶,各面雕有佛像,檐角系有铁马铃。塔外通涂白浆,如白玉砌成。 白塔山1958年辟为公园,总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为三台建筑群,依山而筑,飞檐红柱,参差有致,各建筑以亭榭回廊相连,四通八达。山上原有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古称“镇山三宝”,现紫荆树已枯死。 白塔山经过多年绿化,树高林密,曲径通幽。公园内独特的“黄河奇石馆”和裕固族接待帐房为别处少见,独具风格。山下为中山桥,使二者已连为一体,成为兰州旅游的必游之地。
  关于白塔山的来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白塔山上的白塔是明代刘永诚在原遗址上修建的”,这是昨日记者从白塔暨白塔寺历史文化研究会了解到的。此研究会由兰州园林局、白塔山公园共同举办,省地方志、省博物馆等相关单位的专家教授参会,但会上对白塔的建成地确切年代仍无定论。
  会上,专家们一一推翻了以前的一些说法,提出了一个比较中庸的观点,建议如果重新修筑白塔的时候,在碑上写“不知何人建塔,重修于 年”,留给后人更多想象空间。同时,专家也提议,要把白塔作为兰州的一个文化旅游标志来推广。
  白塔山树高林密,曲径通幽。站在山上,便可一瞰全市景观及九曲连环的母亲河。又因有一元代白塔而成为兰州旅游的必游之地。每年6月初到9月中旬是避暑、休闲的最佳时节。逢至周六、周日,更是人们聚集之地
发表于 2010-2-20 18:50 5 只看该作者
崔皓景《甘肃旅游》 二 兰州 (14) 黄水中白 中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
  黄河害,黄河险;
  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
  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
  可见当时要渡过黄河是多么的艰难。南北两岸的人要过黄河,夏秋凭小船和羊皮筏子横渡,冬天河面结冰,只能在冰上行走。
  黄河铁桥
  光绪三十二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一个英国人从河西走廊出来后,沿黄河河谷进入兰州,大约在公历3月10日到达兰州。这个叫布鲁斯的英国人先是站在黄河北岸,很抒情地对当时兰州的北城墙进行了“风景如画,给人印象很深”的赞美后,接下来便对如何过黄河进入“风景如画”的城里感到头疼了,他这样写道:
  根据季节的变化,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经过西北部的船桥或乘渡船来到兰州。城市对面的河宽将近有300码,我们途经时,河水尚未解冻。冬天人们就在(河水)冰面上直接经过,听说每年解冻的时候都会淹死很多人。在河面早就不再安全的时候,这些人还坚持走这条冰面上的路,疏忽了潜在的危险。对此,兰州诗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河冰桥的情形:一夜河凝骇神异,碎玉零琼谁委积?错落元冰大壑填,经过漫步如平地……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约4.5米),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开,用大木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围上围栏,两岸各立2根将军柱(大铁柱)、6根大木柱,又用两条各长120丈的铁索将船固定在河面上。但这种浮桥属于季节性的桥,因为黄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黄河结冰前必须拆除。英国人布鲁斯紧接着又这样描写了每年春天浮桥落成时的宏大场而:
  每年组建船桥的开幕仪式都热闹非凡,主要的官员和社会各界都来参加这次盛会。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与古老的威尼斯一年一度的风俗相媲美,那是国王杜格娶亚得里亚的仪式。
  冬季,黄河结冰,行人和车马要过黄河,就只有靠冰“桥”。翌年,河冰消融,又重新搭浮桥,不但十分麻烦,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建了又拆,耗资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与元将廓扩铁木尔(王保保)作战时,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黄河大桥西500米处)搭造了浮桥,这是兰州地区最早的黄河浮桥。但这座浮桥当时只是为了方便军队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卫国公邓愈率军平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桥,以运送粮饷,命名为“镇远浮桥”。12年后的洪武十八年(1384),兰州卫指挥佥事扬廉,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近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为靠近城区,除了军事用途外,这座黄河浮桥也成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可供民众过河的浮桥。
  1906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06年10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价德国泰来洋行,合同规定,铁桥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黄河铁桥竣工之后,实际耗银30.66万两。
  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
  一个清晨,数十辆大马车浩浩荡荡从新乡火车站简陋的货场里潮水般涌了出来,车轮声,马蹄声,铃铛声,还有梆子,秦腔,花儿,马的嘶鸣,汇成了一曲众声混杂的交响乐,响彻漫漫古道,从新乡到西安,从西安到兰州,从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到第二年五月……
  桥建成后,两边建了两座分别刻有“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的大石坊,分别有楹联: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第一桥。
  天险化康衢直入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蠕开画本安得云梯天外作如是观。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中山桥不但经受了三次黄河特大流量的考验,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解放兰州战役中,炮弹击中了过桥的两辆国民党军车,车上弹药爆炸,大火烧毁了桥南端18节木桥面和部分纵梁。军管会组织了300多人星夜抢修。
  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将原有的梯形拱架换成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将原来的木板桥面全部换成现在的铁板桥面。现在兰州市的桥梁已达十余座,使自西固达川入境从榆中与白银交界的乌金峡出境,在兰州境内全长152公里的黄河成为桥梁最密集的河段。
  铁桥古渡老斜阳,塔影河声寻旧梦……
发表于 2010-2-20 18:51 6 只看该作者
崔皓景《甘肃旅游》 二 兰州 (13) 黄水中白
“黄河母亲”雕塑,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优秀奖。
  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由"母亲"和"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该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黄河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源自甘肃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雕塑背后的黄河河面游艇翻波,河岸情人漫步;水色波光,相映成辉;佛塔道观,隔岸斗法。
兰州水车,又名天车、翻车、老虎车。为明嘉靖年间(公元一五二二年至一五六六年)进士段续所造。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兰州水车是一种利用黄河水流自然的冲击力的水利设施,水车轮幅直径达16.5米,辐条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安装有等距斜挂的长方形水斗。水车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将水提升20米左右,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这种通过水车转动,自动提水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是古代的"自来水工程"。
  溯源
  据《重修皋兰县志》记载,是由明代兰州段家滩人段续所创。"续里居时,创翻车,倒挽河流,以灌田,致有巧思。船河农民皆仿效焉。"段续,字绍先,明嘉靖二年进士。博学多才,曾宦游南方数省,多有惠政。他在出任云南道御史期间,对当地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后来因为他在朝廷疏奏论事获罪,被贬为河南郾城县县丞,又迁为杞县知县。在此期间,由于他革除积弊卓有政声,又被擢升为湖广参议、密云兵备副使等。晚年回归故里,致力于水车的仿制,经过多次反复,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获得成功。
  公元1556年,段续借鉴云南通河的筒车灌溉技术,在兰州创制了适合于本地的水车。开始架设在现今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以后又在现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以灌溉附近的六百年多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
  黄河水车利用水流冲力工作,成为一种廉价高效的灌溉工具。水车小者直径十七八米,大者二十多米,有单辆车、双辆车和多辆车等类型,一辆水车可灌溉农田七八百亩。明末以后,大水车在黄河流域的皋兰、白银、泾川、平凉、银川及陕西得到了广泛使用,促进了这些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主要特点
  与南方的龙骨水车不同,兰州水车酷似巨大的古式车轮。轮幅半径,大的将近10米,小的也有5米。可提水达15—18米高处。轮辐中心是合抱粗的轮轴,轮轴周边装有两排并行的辐条,每排辐条的尽头装有一块刮板,刮板之间挂有可以活动的长方形水斗。轮子两侧筑有石坝,其主要用途,一是为了固定架设水车的支架,二是为了向水车下面聚引河水。水车上面横空架有木槽。水流推动刮板,驱使水车徐徐转动,水斗则依次舀满河水,缓缓上升,当升到轮子上方正中时,斗口翻转向下,将水倾入木槽,由木槽导入水渠,再由水渠引入田间。
  虽然它的提灌能力很小,但因昼夜旋转不停,从每年三四月间河水上涨时开始,到冬季水位下降时为止,一架水车,大的可浇六七百亩农田,小的也能浇地二三百亩,而且不需要其他能源,所以很受农民欢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期内,成为兰州黄河沿岸唯一的提灌工具。
  水车的构造,完全以木作成,由车轴的中心向周围辐射出并行的一根根的辐条,辐条的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装有一个长筒似的水斗,在河中筑有V形的石坝,使河水向水车下聚涌,急流推动刮板,水车便转动,同时舀满河水的水斗,便陆续升上来,将水倒入水槽,然后引进农田。兰州市广武门外水车园的水车,便是段续完成的第一部,就以水车园命名该地,并沿袭至今。
   
  兰州黄河两岸,曾普遍使用水车,夏秋水涨时,水车日夜不停地转动,颇为壮观。因灌溉数量不同,水车的大小不等,大水车可灌溉六、七百亩,小的可灌溉二、三百亩。水车的转动,大致在每年三、四月水涨时开始,冬季水落时为止。
  那个时候,上自青海贵德,经兰州,下至宁夏中卫都使用水车,据统计共有水车三百五、六十辆。现在水车已被提灌机械所代替,只保留了为数不多的水车,既点缀着黄河两岸的风光,又给我们留下了时代前进中的脚印,使人们追昔而抚今。
  黄河大水车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为中国农业文明和水利史研究提供了见证。水车的发明为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基础。
  1952年,兰州黄河岸边仍有水车252辆。自电力灌溉技术普遍应用后,水车逐年减少,制作者后继乏人,面临濒危状况,对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进行保护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兰州水车园
  兰州水车园地处滨河中路东段黄河南岸带状公园,东临中山桥、黄河索道;西连"黄河母亲"、"绿色希望";南依西湖公园;北与九洲台,白塔山公园隔河相望,与黄河"白马浪"为邻,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园中之园。
  兰州水车是古老黄的提灌设施。她巧取黄河之水,灌溉农田,为黄河两岸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推动了各项生产的发展。兰州水车由明代兰州段家滩人段续所创。段续,明嘉靖二年进士,曾任云南道御史。云南多水且用简车灌田,段续回故里后借鉴云南简车致力于水车的创制。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第一轮水车在广武门外黄河北岸制作成功。历经四百余年,段续所创水车日臻完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她雄浑粗犷,悠悠旋转,日复一日倒挽河水灌溉万亩良田。至一九五二年,二百五十二轮水车林立黄河两岸,流水欢歌不绝于耳,蔚为壮观,给金城增添了独特风韵。由此,兰州被誉为"水车之都"。

发表于 2010-2-20 18:51 7 只看该作者
崔皓景《甘肃旅游》 二 兰州 (12) 兰州黄河风情线

黄河(Yellow River)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它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发展。黄河流程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3平方公里,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相连,犹如无数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它长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3平方公里,流经9个省区,呈巨大的“几”字型。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源头于巴颜喀拉山脉的雅拉达泽峰,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
而在兰州这里水流平缓,河面宽度在8到12米,黄河兰州段38.4公里的主航道.
 兰州是全国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在兰州市里,黄河宛若一条飘落人间的飞天锦带,蜿蜒东去,依托黄河两岸风光和名胜古迹兴建的融山水、人文胜迹于一体的“百里黄河风情线”,则如同镶嵌在飞天锦带上的一串明珠。
兰州是一个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城市,夹于南北两山之间,黄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脚 下穿城而过。沿黄河南岸,开通了一条东西数十公里的滨河路。因路面宽阔笔直,两旁花坛苗圃,星罗棋布,被誉为绿色长廊,现已成为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 因路面宽阔笔直,两旁花坛苗圃,星罗棋布,被誉为绿色长廊,现已成为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游客游览滨河路,可以欣赏黄河风情,参观沿途点缀的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众多精美的雕塑;并参观中山铁桥、白塔山公园、水车园等景点。在旅游旺季,可看到古老的皮筏摆渡,体验“吹牛皮,渡黄河”的古韵;也可乘坐橡皮艇在黄河上漂流。滨河路被誉为兰州的“外滩”,已成为老年人晨练和年青人浪漫的场所。外地游客来兰州旅游,必先到滨河路,从东到西一游。
  游客游览滨河路,可以欣赏黄河风情,参观沿途点缀的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众多精美的雕塑;并参观中山铁桥、白塔山公园、水车园等景点。在旅游旺季,可看到古老的皮筏摆渡,体验“吹牛皮,渡黄河”的古韵;也可乘坐橡皮艇在黄河上漂流。滨河路被誉为兰州的“外滩”,已成为老年人晨练和年青人浪漫的场所。外地游客来兰州旅游,必先到位滨河路观看沿途的雕塑及景色。
  黄河母亲 位于滨河路中段,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枣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优秀奖”。由“母亲”和二“男婴”组成构图。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
  绿色希望 位于黄河母亲雕塑东180米处。它是由甘肃130多万青少年捐资兴建的,建于1987年7月。主像由高11米、8米、3米三株汉白玉圆锥体变形树组成,高低参差,疏密有致地矗立于园林绿地中,寓三木成“森”之意,反映甘肃人民种草种树,绿化陇原的伟大壮举,象征陇原青少年茁壮成长。
  筏客搏浪 位于滨河路东段“白塔远眺”小游园中,为1986年10月1日由汪兴中所作。雕塑由钢筋混凝土基座镶嵌以黄河卵石,呈黄河巨浪翻卷状。皮筏斜飞于浪尖之上,破浪而飞;有搏浪追风之感。青铜铸成的筏客跪姿昂首挥桨,其后有一跪姿少女,右手拢鬓,神态安详。这一雕塑再现了昔日黄河上以皮筏为渡的交通方式,是兰州黄河文化的主要内容。
  丝路古道 位于城关区黄河大桥南端,滨河路南段。雕塑截取丝路古道的一峰骆驼为核心,由花岗岩雕成,高6米,长7米,重百余吨,集中反映了盛唐时期的丝路盛况。雄驼满载绸缎,上骑一着披风,右手搭凉篷睫望的长者。驼右前部一深眼隆准虬髯的胡商牵僵倒行。驼右后方一青年右手作喇叭状呼喊后续驼队。雕塑构图古朴,整体凝重,气势恢宏,令人顿生朔漠苍凉之感。
  平沙落雁 又名“芳洲思雁”,位于滨河路东段,雁滩尖子南面。雕塑为在不规则形浅水塘中,大小不等的三只不锈钢大雁离水展翅奋飞,塘西畔点缀以五枚“雁卵”,错落有致。总体采用抽象派手法,略加变形,显得新颖别致。这一雕塑取材兰州新十景之一的“芳洲思雁”景观和雁滩的传说,寄寓兰州生态恢复平衡,大雁重返雁滩的愿望,并使人能联想到大雁从孕育到雄飞的生命演替过程。
  兰州黄河风情线
  黄河发源于青海,流经兰州城内水域并不像其下游那样开阔,但兰州人近年投入巨资打造的四十里黄河风情线却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就连一些南方的游客也盛赞其美丽。近年才建成的七里河黄河大桥,气势雄伟,造型独特,其主桥墩虽仅有三个,却依仗桥面上有两束起牵拉作用的钢管,从而使大桥更加坚固悦目。位于大桥不远的“黄河母亲”雕像可谓天下闻名,故而每天都吸引着众多游人在此摄影留念。而离“黄河母亲”不远的“兰州水车园”,那两轮高达数十米的水车虽已“赋闲”不用,却似在诉说兰州黄河的过去。水车系明代兰州段家台人段续所创,曾悠悠灌溉了黄河两岸的万亩良田。然最令人感奋的当属离“水车园”不远的黄河索道。远远望去,只见载人的电缆车正徐徐从河南岸向河北岸滑去,而滚滚奔涌的黄河则被飞越而过。河对岸的白塔山,巍峨起伏,大有拱抱金城之势。立白塔下,可俯瞰山下的黄河及兰州全城,虽无“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势却犹如一幅现代的“清明上河图”,让人面对美景,赞叹不已。 兰州沿河而建的黄河风情线,像一串璀璨夺目的珍珠,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
发表于 2010-2-20 22:55 8 只看该作者
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你了,
发表于 2010-2-20 23:30 9 只看该作者
楼主 欢迎你在这儿发帖  如果都配上图片就好了。另外 你今天发的这几帖其实可以合并成一个帖子的 建议以后同类型的可合并为一帖发  有利于大家看:handshake
发表于 2010-2-20 23:47 10 只看该作者
{:5_130:}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