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35

主题

华北

探访中原佛教起源地

[复制链接] 查看:41227 | 回复:226
发表于 2010-5-29 20:39 71 只看该作者
墓塔八面雕有精细的人物图案



发表于 2010-5-29 21:45 72 只看该作者
哈哈,沙发
发表于 2010-5-30 11:07 73 只看该作者

所有树木
以相同的方式长大
完全相同的叶子
却永远成为一个谜
平淡的景色
因风的到来
成为了风景


发表于 2010-5-30 11:41 74 只看该作者
把春风的舞会
让给多情的柳丝
随我走向灿烂的夏天吧
如梦的岁月
绿叶之上
是凝望天空的新枝




发表于 2010-5-30 20:10 75 只看该作者
插入一下
发表于 2010-5-31 01:00 76 只看该作者
从镇海寺出来,搭乘了大约半小时的景区公交到达台怀镇;

台怀镇,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的最北端,距五台县城一百六十二华里,是一个山环水绕,约有汉、满、蒙、藏四个民族近两千人口的秀丽山镇。
台怀镇海拔1700米,属于高寒山区,隆冬时节,大雪纷飞,朔风怒号,极端最低气温可降至-42度。七月酷暑的盛夏,这里的最高气温也只有27度,每当早晚和气候突变时,甚至要穿棉农;而当地的老人,一年四季都穿着棉裤。台怀镇的夏天,山清水秀,绿草如茵,野花遍地,气候凉爽宜人,的确是“曾无炎暑”的“清凉胜境”。   台怀镇从南到北有三条街,依次是营坊街、太平街和杨林街。营坊街是清代城守厅驻军的地方,太平街的两侧从前都是为寺院和蒙藏朝山信徒生产银器、铜器和铁木器的手工业作坊和店铺,杨林街则是一条商业街。今后,台怀镇计划建成一个花园式的寺院集群区,进入寺庙集群区,清静幽雅,使人超凡脱俗,如入玉宇琼宫之中。

台怀镇地处由五台山五大高峰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形成的怀抱之中,故名“台怀”。在五台山,一人们把台怀地区(即现在的台怀乡)称为“台内”,其他。地区则称“台外”。我国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中的《游五台山日记》里,记述台怀镇的地理形势时写道:“北台之下,东台西,中台中,南台北,有坞曰台湾(湾与怀的音义皆同),此诸台环列之概也。”这样描述台怀镇与五个台项的地理位置是颇贴切的。台怀镇距东台望海峰十九公里,距西台挂月峰二十二公里,距南台锦绣峰二十八公里,距北台叶斗峰二十公里,距中台翠岩峰十九公里,是登台顶的中心。   台怀镇镇北有一小峰,人称灵鹫峰,亦名菩萨顶。所以称之为灵鹫峰,是因为它的地理形势颇似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部释迦牟尼佛说法的灵鹫峰故名。据佛教史籍记载,东汉时期,我国佛教最初的传播人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台怀镇,见今菩萨顶的形势颇似印度的灵鹫峰,因而命名之。所以也称灵鹫峰为菩萨顶,佛教徒传说文殊菩萨曾在峰顶显灵和说法。
据佛教史籍记载,台怀镇大白塔的地底下,藏有释迦牟尼的舍利,佛舍利是释迦牟尼的象征,因而最受佛教徒敬仰。   由于台怀镇有灵鹫峰和佛舍利,因此,历代以来,朝廷和佛教信徒纷纷于台怀镇及其附近修建寺庙,使这里形成了佛寺鳞次栉比、宝塔如林的五台山佛教中心区。五台山的佛教寺院,有一半以上集中在台怀镇。现在五台县共有寺庙四十多所,台怀镇及其附近就集中了三十所,这些寺庙是:显通寺、塔院寺、万佛阁、罗喉寺、圆照寺、广宗寺、菩萨顶、慈福寺、殊像寺、龙泉寺、镇海寺、南山寺、善财洞、黛螺顶、观音洞、寿宁寺、碧山寺、广仁寺、普化寺、文殊院、广化寺、三塔寺、金阁寺、三泉寺、梵仙寺、七佛寺、集福寺、普寿寺、吉祥寺、明月池。同时,台怀镇及其附近已经塌毁但遗迹尚存的寺庙还有:竹林寺、金界寺、普恩寺、栖贤寺、万佛洞、洪泉寺、宝塔寺、灵峰寺、清凉寺等。

探访中原佛教起源地
发表于 2010-5-31 01:03 77 只看该作者
留位
发表于 2010-5-31 01:12 7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冯镘而 于 2010-5-31 07:11 编辑

由于其他的队员要下午四点左右才能下撤到台怀镇会合,所以我和王大哥,禅色在台怀镇随便转转,走到显通寺门口时王大哥问我们是否进去.
显通寺票价每人十元,王大哥付的钱:

发表于 2010-5-31 01:18 79 只看该作者

显通寺位于五台山内台怀镇北侧。寺内的七处九会殿,是明代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时,神宗命妙峰法师用磨砖砌成的一座华严道场。寺宇规模宏大,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寺之历史甚古。东汉永平年间(58~75年)始建,原名大孚灵鹫寺,后魏孝文帝再建,名花园寺。唐太宗时重修,名华严寺。名太祖朱元璋重修后赐额“大显通寺”。后来历经扩建修葺,形成今日规模。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宇面积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中轴线殿宇7座,由南至北依次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殿。这些殿宇皆造型略异,各具特色,保存完好。
寺院面积8公顷(一百二十亩),各种建筑四百多间,多为明清遗物。排列于中轴线上有七座高大的建筑,很有气势。


发表于 2010-5-31 01:19 80 只看该作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