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0106

主题

[刃脊探险]“弯月顶”攀登过程及指南

[复制链接] 查看:4457 | 回复:16
发表于 2006-11-21 19:47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74214883.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br />带路线的等高线地图(包括木尔寨沟和双桥沟)<br />    <br />这座山最终我们按顶峰的形状命名为“弯月顶”。在山里时向户外资料网报道的时候曾命名为“C顶峰”,后来曾山这个老外说可以与月亮有关,我们刃脊的老朋友蔡先生在网上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叫“弯月峰”,后来我想还是叫它“弯月顶”吧,毕竟是它顶部的特征啊。给它命名的预案还有两个,一个是从C1开始,都能看到一块象龟的巨石正在奋力向顶峰攀登,它和顶峰间有一并不很象兔的巨石,引龟兔赛跑的典故叫它“龟追峰”,但视乎太俗。还有一个是我们攀登过程中就象进了一个巨大的迷宫,称之为“迷宫峰”,但类似的迷宫山体还会很多,而象C一样的环状山脊形成的顶峰部分却非常少见,更有代表性,所以我们认为还是叫它“弯月顶”吧。 <br /><br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74617308.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冲顶的路线为红色,蓝色为下降路线,黄色为顶峰的C型山脊。<br /><br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74946392.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从仁寿果坪看“弯月顶”,攀冰直上路线示意图(为春节期间所拍摄)<br /><br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75149126.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从C1观察山峰的路线图,W为工作人员等待处,红色为可行路线,蓝色为我们首登上攀路线和下撤重复路线。<br /><br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9051285.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从“日月宝镜”山脊看“弯月顶”C1。以上路线(为春节期间所拍摄)红色为可行路线,蓝色为我们上攀路线。W为工作人员等待处。
发表于 2006-11-21 19:50 2 只看该作者
这次攀登从等高线图来看,它的高度只有5086米,我们只是把它当成紧接着的玉兔峰攀登的热身活动,但实际的攀登却让我们深感不能轻视任何未登峰,毕竟这一座未登峰对于我们来说它没有任何的可行的路线资料,和前人曾经攀登的任何信息。<br /><br />我们这是第一次到双桥沟来登山,以前只是在冬季的元旦、春节什么的来攀冰训练,基本都是住在双桥人家,旁边就是仁寿果坪,仁寿果坪西侧正对着有一条沟叫洪水沟,冬天我们从沟口看过去有一座尖尖的、漂亮的雪山,一直想找时间去攀登,虽然地图上显示只有5086米,但从3300米的仁寿果坪算起有1800米的高差,而仁寿果坪交通非常方便,住在双桥人家出门就开始攀登,相当于下车就直接建立了大本营。尤其是从洪水沟攀冰直上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另外洪水沟口就有一座“中国移动”的手机机站,攀登过程中多数时间可以打电话或者短信与外界联系,在通讯、安全方面也是一个不错的保障。<br /><br />我们把这座山列入“GORE-TEX&amp;reg;未登峰计划”的另一个原因,是登山爱好者过多的集中在几座相对成熟的山峰,由于人多拥挤也极容易导致人为事故的发生,我们也有义务寻找几座适合初级登山者的山峰供他们选择,这只是第一次,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因为这一次攀登没有找到适合初学者的山峰,从我们这一次攀登的路线来说,难度和综合技术要求已经超过了半脊峰和四姑娘山三峰的冰雪技术和岩石操作要求,应该算是一个提高级+综合能力的山峰。<br /><br />过程及路标特点图片:<br /><br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85227369.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双桥人家,清晨<br /><br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8539619.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从牛场沟进沟<br /><br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85355214.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为防止山上牛场的牛自己下山,险要必经处被设了门卡,这里刚从牛场沟开始上坡。<br /><br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85832199.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从牛场沟钻出第一片树林后的草坡,然后向上面草梁子方向攀登<br /><br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85921543.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翻上草梁子前的路况<br /><br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8555119.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接近C1时的草坡<br /><br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85649923.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C1营地,下方约一百米有渗水沟可以取水<br /><br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85734453.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从C1观察顶峰方向路线,可以看到横向一个山梁,原以为是平坝,实际要向下一点再上升。
发表于 2006-11-21 19:57 3 只看该作者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9536876.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C1上面200米山梁向主峰方向横切的路段,直致4700米都比较平缓<br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967361.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从C1上前方的山梁,只有大约200米高差。<br /><br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9656342.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攀岩路段<br /><br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9810366.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岩壁破碎,这一段攀岩比较危险,人多通过影响速度。
发表于 2006-11-21 19:58 4 只看该作者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9838598.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岩壁破碎,这一段攀岩比较危险,人多通过影响速度。<br /><br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9935222.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一段雪岩混合的刃脊,由于五人一一通过太影响时间,此时决定找个安全的地方工作人员留下等待。<br /><br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91035230.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从等待点看幺峰,就是左起第三个顶峰,实际是横向的三个顶,比较远并不能显得比前面的“日月宝镜”高。<br /><br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91142274.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接近顶峰时马一桦正在做保护,头盔后的山脊就是上山及C1的方向。<br /><br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91226577.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顶峰的雪檐,攀登已经近在咫尺。<br /><br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91252996.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马一桦在顶峰,实际已经又向下了一点,面前的大石块是保护站,以方便曾山跟上来。<br /><br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91340965.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顶峰的最高点,曾山在顶峰。<br /><br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91436785.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从峰顶看木尔寨沟一<br /><br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9151467.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从峰顶看木尔寨沟二<br /><br /><img src='https://www.aaic.cn/uploadfile/jpg/2006-11/20061121191538578.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在主峰顶上看“幺峰”,感觉只比“日月宝镜”高一点。下面就是人参果坪和景区公路。
发表于 2006-11-21 19:58 5 只看该作者
这次我们的队员共五人,我和曾山、泽郎头、张俭、井发馗。其中井发馗是两天前新来的工作人员,原是竞走的运动员,但对登山基本不懂,这一次也主要是带他去体验一下。<br /><br />我们8号进山,车就停在双桥人家的院里,我们这次的主要目标是玉兔峰,所以要为这之前的热身活动准备好装备。<br /><br />9号一早不到8点就出发了。山上有放牛的草场,所以一路上都有不错的牛路,我们走到4300米建立C1,这时候才下午两点,也下起了大雪,搭好帐篷做点吃的顺便休息一会儿,5点我们又向上走了走,顺便考察路线。我们上到4500多米的一个原以为是坝子的山梁,从这里通往主峰是平缓且非常宽的坡,从C1以上就已经有了积雪,也就是说从4300至峰顶的800米都是雪岩结合地形了。<br /> <br />10号一早我们拆了帐篷,出发的时间是早上8点,沿着昨天看好的路线,我们很快攀登到了4600多米的一处雪台,本想继续往上至一处宽广的(季节性)冰川平台部,再向上直上,至上面另一处冰雪台地,但有一次小型的雪崩就在我们前面不远发生,我们开始从另一条沟直上,地图显示的平缓坡面实际都是各种沟壑的组合,我们上到沟顶时发现上到了一处刃脊上,需要大量的攀岩过程沿刃脊攀登才能翻到上面的平台去,而且岩石表面非常破碎,好在坡度在60度左右,我们比较容易控制重心。这种攀岩在我们有五人的时候非常消耗时间,我们发现2点多了距离顶峰还有很远的距离,只好决定三人留下等待,我和曾山两人去冲顶以便节约时间。<br /><br />我们上到一个大雪台,海拔大约4900米,这里也是我们选定的下降点,然后三位工作人员留下等待,我和曾山以全行进保护的方式继续上攀。<br /><br />路线这时已经很清晰,仍是雪岩混合地形,有两段比较陡,无冰,雪又不够硬,总是容易踩虚,很费力。<br /><br />我们登顶时发现顶峰是由一个C型的山脊组成,我们沿着C字的笔划绕上去,雪很松软,上C字时很难设置锚点,C型脊顶是刃脊,有雪檐。<br /><br />曾山在C字中部内侧保护我上来,然后我接着沿雪檐去冲顶,能够看到西侧木尔寨沟的大路,和双桥沟一侧一样,都有大坡可以到4700米的位置,最后冲顶一段比较陡。<br /><br />我探着很窄而且有雪檐的刃脊向顶尖渡过,雪很软,大块的岩石间有空洞要格外小心。我到了顶,看不到在4900米雪台等我们的工作人员,泽郎头一直在用摄像机拍摄,我又向他那边移动,这时实际已经开始向下一点,也是伸出头来才能够看到他们,然后我做好一个保护站保护曾山上来,我自己的相机刚才和工作人员分手时穿羽绒服放到了包里,没能带上来,也只能等曾山上来后拍摄顶峰的环拍照片。<br /><br />到顶时已经是6点40分,这一天可以说天气非常好,能够看到双桥沟里的几乎全部的山峰(除被前峰档住的后峰),我们站立的山顶对面就是日月宝镜,它的后面就是幺峰的东山脊,这也是能够看到的长坪沟右山脊唯一的山峰,毕竟它在这一带是最高的。<br /><br />我们下撤花了相当长的时间,主要是我们尽可能利用自然条件,不留装备,我们从顶峰刚刚下降了两个绳段天就黑了,打着头灯共下降了5段30米,结组下撤大约3段。与三位工作人员会合后下降了两段各60米,然后就是大大的雪坡不再需要保护,下撤时覆盖有薄雪的碎石坡非常难走,撤回C1时已经是半夜2点。本想直接返回双桥人家,但这一天我们紧张的攀登都没有吃喝什么食品,所以还是再次搭起帐篷,大家补充了大量饮水就昏昏睡去。<br /><br />11号我们中午返回双桥人家,可以说是还算顺利,但这一次的攀登值得总结的是我们对这座不高的未登峰没有足够的重视,第二天技术攀登的高程达到500米,如果无技术操作,我们不可能花去那么多的时间,这也是我们听信当地人的话导致的失误,当地人说他们上过顶,以我们了解的难度,下来后再次问起,他们只到过4700左右无雪季节时的台地。<br /> <br /><b>攀登指南:</b><br /> <br />“弯月顶”位于四姑娘山景区双桥沟中部仁寿果坪西侧,仁寿果坪在双桥沟进沟十二公里处,景区有旅游专车往返接送客人。<br /><br />我们上山是走的牛场沟而不是洪水沟,双桥人家在两沟之间,接待能力较强,能够接待三、四十人的食宿,牛场沟口还有几户人家,沟口原有一处硅铁矿,所以能够清楚的看到卡车车辙印。<br /><br />从双桥人家3300米出发,至4500米甚至至4700米,理论上马匹都可以到达,但因为这里以前除少数牧民要上山放牧外,人们并没有考虑过这里的开发价值,所以牛路有些地方需要整理,有树的地方也不能骑马上山。以目前的路线条件,暂时没有可能用马匹代替步行,但是可以请当地山民协助背运装备上山。<br /><br />4260米处有一条渗水沟,我们的营地设在4300米处也是为了取水方便,这样比化雪快和节省燃料。<br /><br />建议设两个营地,即C1在4200米或4300米处;C2在4600米或4700米主峰正下方的台地上。然后从C2轻装冲顶。这样攀登按四天计划,按这个上升的高度差来计算可以采用纯阿尔卑斯方式完成。<br /><br /><b>攀登路线及难度:</b><br /><br />公路至C1,一路平缓,牛路清晰,个别较陡路段不超过40度。要注意的是刚进牛场沟不久的滚石坡横切。建议请当地人背运物资顺便带路。<br /><br />C1至C2,路线平缓,但碎石坡行走相对困难,好在可以让当地民工背负一直送至C2,无需采用任何行进间确保方式,但要注意雪崩和岩崩落向自己,可向外侧一些以利于观察崩落物体的方向并互相提醒回避,因山脊高差等原因,雪崩规模不会太大,采用观察回避的方式基本能够回避雪崩的危害。<br /><br />C2至冲顶,我们下降的路线相对比较容易,雪岩混合地形,平均坡度40度,极少路段在60或70度,个别路段有80-90度两三米高台阶,上下都需要大量的岩塞或岩锥等操作,熟悉的绳伴可以采用行进保护方式确保,较陡的路段建议交替确保方式。冲顶可从C字的缺口上攀,也可从C型峰顶外直接攀岩上顶。需确保路段约为8X60米。整个冲顶部分要注意领攀者导致的落石。<br /> <br />装备要求(以两人计):<br /><br />机械塞中至小号5-7只;Nuts一套;岩锥5枚;120扁带3条;60扁带10条及配套锁具;60米结组绳一根。锤头冰镐、安全带、头盔、上升器等。<br /> <br />攀登时间:3-4天,建立C2的情况下容易冲顶后直接撤回大本营,最好在C2留当地老乡,带路下撤,如无老乡带路请勿天黑后钻树林。<br /> <br />攀登季节:四季均可,春季为雪岩混合地形,夏季纯岩石操作攀登。<br /> <br />大本营接待:双桥人家主人叫王明家,手机13882496384。<br /> <br /><b>注意事项:</b><br /><br />1、“弯月顶”山体为沉积岩+页岩结构,比较破碎,存在落石等危险。主要是人为落石。<br />2、冲顶部分须技术操作,加落石危险攀登者不宜过多,同时攀登者以三至四人为宜。<br />3、阿尔卑斯方式攀登前最好在双桥人家适应一天后再开始攀登。
发表于 2006-11-21 20:02 6 只看该作者
因为老马他们明天就要去攀登雅姆雪山了,所以我替他先发出“弯月顶”的这篇登山报告出来。 <!--emo&&lt;_&lt;--><img src='style_emoticons/default/dry.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dry.gif' /><!--endemo--> <br /><br /><br /><br />平安......
发表于 2006-11-21 20:12 7 只看该作者
<!--QuoteBegin-紫笛依扬+2006年11月21号 , 12:02 PM--><div class='quotetop'>QUOTE(紫笛依扬 @ 2006年11月21号 , 12:02 PM)</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因为老马他们明天就要去攀登雅姆雪山了,所以我替他先发出“弯月顶”的这篇登山报告出来。 <!--emo&&lt;_&lt;--><img src='style_emoticons/default/dry.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dry.gif' /><!--endemo--> <br />平安......<br />[right][snapback]541186[/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br />[刃脊探险]“弯月顶”攀登过程及指南 <br />在攀登雅拉时的C5拍摄的<br />[刃脊探险]“弯月顶”攀登过程及指南 <br />在攀登雅拉时的大本营方向拍摄的<br /><br />这是去年我们攀登雅拉下山那天拍摄的。

雅姆_缩小大小.jpg

发表于 2006-11-21 20:12 8 只看该作者
好野!又见马大侠 <!--emo&:--><img src='style_emoticons/default/laugh.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laugh.gif' /><!--endemo-->
发表于 2006-11-21 20:15 9 只看该作者
又拿美丽的雪山照片诱惑我~~~~~期待平安攀登归来<!--emo&&lt;_&lt;--><img src='style_emoticons/default/dry.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dry.gif' /><!--endemo-->
发表于 2006-11-21 20:19 10 只看该作者
3 名用户正在浏览该主题 (1 名游客 和 0 名隐身用户)<br />2 名用户: 猪立业, 独行马<br />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