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乡

本周日8月16日南太行骑驴小分队访古寻悠休闲骑一区三县[河南新乡市北环新中大道十字东北角]

[复制链接] 查看:8764 | 回复:485
发表于 2015-8-14 09:42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8264户外保险频道

骑行

  • 开始时间:2015-08-16
  • 活动地点:河南牧野区 卫辉市 淇县 浚县
  • 集合地点:河南新乡市北环新中大道十字东北角
  • 性别别: 不限
  • 活动性质: AA
  • 报名截止:2015-08-21
13 报名人数
13 人 通过 查看通过人员
  • 雲巔漫步
  • guo7678
  • 新乡福哥
  • 4117613
  • 万年黄
  • 青青草更青
  • 阿彪0373
  • 石头刘@
  • 蓊郁!
本周日8月16日南太行骑驴小分队访古寻悠休闲骑三县,早7:00北环新中大道路口出发,行程路线:卫河大桥—卫河北河堤—过107以后往北过共渠—唐庄—农业路—太公泉—芳兰—向东上S226—马胡同—三皇庄—上庄—下庄—北阳—淇县—浚县卫贤镇—枋城—卫辉小河口—上乐村—卫辉—北环新中大道路口,全程120km(以出发点计算),中午卫贤镇AA午餐。全套骑行装备,可以带上吊床。
19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7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8-14 09:51 2 只看该作者

历史军事重镇——枋城

淇河口逆行3公里,东岸有三个呈形分布的行政村,分别叫前枋城、后枋城、东枋城。放眼眺望,三个村与周围村庄没有什么区别,一样的平畴沃野,一样的阡陌小道,一样的青砖瓦舍,因何名?何以名?如果不是白纸黑字的史书记载,打死我也不敢相信,这里的文化这样厚重,这里的历史这样辉煌。

                    

追根寻源话枋城

枋城原名枋头,始得名于汉末。建安九年(204),曹操在淇河口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漕运(《水经注·淇水》)。枋头村地处枋堰东头,因名枋头。当地人曾在淇河干涸时,于河底见到过枋堰基础,巨大长方形青石垒砌,有榫头连接,非常坚固。至于遏淇水东入白沟的目的,清嘉庆浚县志记载为借水运兵马粮草,以伐乌桓,并引白沟水于同山坡灌田7000余亩。通漕运,借水运兵马粮草的说法是可靠的。因为当时曹操准备北攻袁尚、袁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精于用兵的曹操自然会考虑并解决粮草运输问题。至于伐乌桓,是三年以后的事,当时能否攻克邺城还不确定,怎么会考虑伐乌桓?事实上,后来因为袁尚、袁熙兵败逃到乌桓,才讨伐乌桓的,所以伐乌桓的目的不可靠。至于灌田7000余亩,可能是后来的事,当时战士那么紧张,断然不会考虑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

回头还说枋头。这时的枋头其实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村落,到东晋后赵时期,因羌族首领、龙骧将军蒲洪的驻守而名声大振,频见史册。先是蒲洪以枋头为根据地、大本营,筑城兴建。后蒲洪在枋城建国称王,兴建宫室,枋城实际成为国都。虽然不到一年,前秦便移师关中,建都长安,但枋头城却从此成为军事重镇和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太和五年(370)前秦苻坚破邺灭燕,还军长安时路经枋头城,宴请父老,于枋头城建立永昌县,后改名昌水县。东魏时,汲郡治所从卫县迁到枋头城。北周宣政元年(578),改汲郡为卫州,枋头城又成卫州治所。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淸淇县。之后,清淇县几经兴废,于唐神龙元年(705年),最终罢废入卫县,枋头城始废 。至此,枋头城存续360余年。此后,枋头城建制没有了,旧城也渐渐湮没,但枋头城的名称保留了下来。后人为称呼简便,去掉字,改称枋城。至今,后枋城村东北尚可见枋头城遗址,似乎在向人们诉说枋城当年的辉煌。

石勒北上大败向冰于枋头

晋怀帝永嘉六年(312),石勒修造舟船,谋攻建业,赶上天降大雨,三个月不停,军队饥乏并流行疾病,死人超过大半,又闻晋军将至,乃听从张宾之计,引师北上,图谋河北。一路上地方百姓坚壁清野,军中非常饥饿,士卒相互杀食。到达东郡,听说汲郡人向冰聚集几千人坚壁于枋头。石勒要渡黄河,担心遭到向冰阻击。张宾说:听说向冰的舟船停泊枋堰下河渎中,应派遣轻兵抄小道偷袭,夺取其舟船,用来渡大军过河。大军渡河后,定能擒获向冰。

秋季七月,石勒派支雄、孔苌从文石津绑扎木筏偷渡,夺取向冰船只。石勒率大军从棘津渡过黄河,攻打向冰,把向冰打得大败,得到向冰的全部物资储备,军队士气重新振作,长驱直入到达邺城。进而占据襄国,以之为都城,东攻西伐南征北战,于晋元帝太兴二年(319),建立后赵国,即后赵王位。

前秦国始兴之都在枋城

前秦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一度非常强盛,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并问鼎东晋,大有统一全国之势。淝水之战遭到惨败,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三个成语即源于此。

众所周知,前秦国都在长安,其实,前秦初立之时却是建都于浚县枋城(时称枋头),而且前秦国从始至终与枋城联系密切,渊源颇深。这事还得从苻洪说起。

苻洪原姓蒲,字广世,略阳临渭(今甘肃天水东)人,氐族,晋怀帝永嘉年间被部族首领推举为盟主。成帝咸和八年(333年),后赵中山王石虎讨伐石生,攻占长安,蒲洪率二万户投降。石虎拜他为光烈将军、护氐校尉。蒲洪早有图谋中原之心,劝石虎迁徙关中豪强和氐、羌部落充实东方。石虎听从蒲洪建议,任命蒲洪为龙骧将军、流民都督,率秦州、雍州士民及氐族、羌族十余万户迁居关东,并让蒲洪驻守枋头。此后,蒲洪作为后赵将领,南征北战,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影响。

晋穆帝永和五年(349年),石遵即后赵位,听从石闵(冉闵)进言,罢免蒲洪都督官职。蒲洪大怒,回到枋头,便派使者投降东晋。十一月,石鉴杀石遵即帝位。石氏家族为了争夺帝位互相杀伐。秦州、雍州流民见后赵乱起,相率西归,路经枋头,共推蒲洪为主,民众聚至十余万。蒲洪长子蒲健当时在赵都邺城,亦斩杀关守投奔枋头。

翌年正月,石闵占领邺都。蒲洪拥兵十余万据守枋头,图谋关右,拒不归附。二月,与蒲洪同迁中原的羌族首领、后赵右丞相姚戈仲派其子姚襄领兵五万攻打蒲洪,蒲洪迎头反击,大败姚襄,斩杀三万多人,遂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改姓苻氏。可见枋头是前秦初建国之地,也是苻氏始得姓之地。《晋书·传》载:洪亦以谶文有艸付应王,又其孙坚背有艸付字,遂改姓苻氏。”可见蒲洪改苻姓,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巫师、方士预言艸付应王,二是其孙子蒲坚后背上有艸付二字。为篆文字,艸付合写,即为。蒲洪去蒲姓改苻姓,意在应谶,建国称王。

苻洪称王改姓不久,降将麻秋为夺苻洪兵众,设宴在酒中下毒鸩杀苻洪。苻洪世子苻健见情况有异,带兵斩杀麻秋。苻洪临终对苻健说:中原不是你们兄弟能占据的地方,关中形胜险要,我死后可鼓行西进。

苻健代父统领兵众,准备西迁关中。为麻痹窃据长安的杜洪,苻健去掉大都督、大将军、三秦王称号,在枋头修建宫室,督促百姓播种小麦,以示无意西向。不久,率众西进,兵分两路,分别以其弟苻雄、侄苻菁为统领,进攻杜洪。十月抵达长安。次年,僭称天王、大单于,立国号大秦,史称前秦、苻秦。

枋城是前秦兴起之地,也是前秦乃至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军事重镇,在前秦历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太和五年(370年),前秦王苻坚攻占前燕国都邺城(安阳北)后,专程到枋头城,宴请枋头父老,改枋头城为永昌县(亦名昌水县),并永世罢免枋城百姓徭役赋税(《资治通鉴·卷一二0》)。

淝水之战后,前秦一蹶不振,原来降服的各部族首领纷纷反叛。太元九年(384)前燕慕容垂进军邺城,苻丕被迫逃至枋城,重整旗鼓,不久收服邺城。次年苻丕又率邺城一带饥民就食于枋头城。

东晋桓温第三次北伐败北枋头

东晋桓温大将军军政大权在握,一直思忖进行第三次北伐,于公是要收服北方失地,统一中国;于私要建立军威,夺取司马家皇位。但人算不如天算,战场上风云突变,胜负决于呼吸之间,不是想打胜仗就能打胜仗的。

东晋太和四年(369)五月,桓温自领徐州、兖州刺史,率步骑五万,从姑孰出发,开始他的第三次北伐。

七月,桓温行至金乡,由于天旱水绝,水路不通,派人在钜野凿河道三百里,引汶水与清水交汇,大小军船相继,连绵数百里。

谋士郗超献计说:清水入河,难以通运。如果敌人相持不战,运道断绝,我们就会陷入危境。不如率全军直驱邺城,鲜卑敌寇畏惧明公威名,必定望风逃溃。若敢近战我军,也可立见胜败。如果燕军坚守不出,四周百姓皆为我军所用,易水以南尽在我们掌握之中。

桓温摇头。一战而决胜负,过于轻率,不敢尝试。

郗超又献计:我们还可以屯兵于黄河、济水一带,控引漕运,待资储完备,明年夏天再进兵。

桓温又摇头。他怕时间久长,燕军得以严备,师出无功。

桓温不听郗超的建议,继续北上。开战皆捷,湖陆一战(今山东鱼台),擒燕将慕容忠;黄墟一战(今河南开封以东),大败燕将慕容厉两万劲骑;林渚一战(今河南新郑),又败燕将傅颜。不久,燕国高平太守举郡投降晋军。

八月,桓温屯军于武阳(今山东莘县),因当地人起事接应,桓温很快进抵枋头(今河南浚县)。前燕国主慕容暐及太傅慕容评大惧,商议逃奔燕国故都和龙(今辽宁朝阳)。

正当前燕上下惶惧之时,吴王慕容垂自告奋勇说:请命臣率众击之,如果不胜,走未晚也。

慕容暐当断即断,以慕容垂为南讨大都督,征司徒左长史申胤、黄门侍郎封孚及尚书郎悉罗腾从军,率兵五万以抵拒晋军。以悉罗腾为前锋,正面迎敌;遣燕王德率轻骑绕道温军之后,断其粮道。同时,派散骑侍郎乐蒿到前秦请救兵,答应割虎牢以西之地作为酬谢。

前秦王苻坚听从王猛建议,派将军苟池、洛州刺史邓羌率步骑二万前去支援前燕。

桓温逡巡观望,耽误了大好时机,一切皆如郗超所料——先前开凿的水道(桓公渎)因为干旱水位下降,不能运粮。因燕王德阻击,晋将袁真又没能如期打通石门(汴口)那条水路。延至十月,燕将李邽又率兵切断了桓温的陆路粮道。

正面战场在同山坡展开。燕将慕容宙率一千骑兵与晋军相遇,两百多燕军骑兵前来挑战,刚一交手就佯装败逃。晋军随后猛追,正陷慕容宙埋伏圈,一战就损失几千人。悉罗腾迎战晋将段思,段思败阵被擒。桓温又遣原赵将李述出战,被悉罗腾与虎贲郎将染干津夹击斩杀。桓温数战皆败,粮储不接,听闻前秦援军又要赶到,无奈之下,只得下令焚毁舟船,尽弃辎重,从陆路急行军撤退。从东燕(今河南汲县)出仓垣,沿途不敢喝河水,怕燕军下毒,每每派兵士凿井取饮。又累又饿只有一肚子水饱的晋兵仓皇回逃,日夜兼行,七百里马不停蹄。

燕将个个摩掌擦拳,自告奋勇要追杀晋兵。燕国吴王慕容垂老谋深算,说:现在不可急追。桓温撤兵惶恐,必定挑选精锐军士殿后,不易得手。不如悄悄尾随,晋兵必庆幸我们没有追击。等他们跑累了,我们一举攻击,肯定大胜。

于是,慕容垂不慌不忙,亲率八千精骑行蹑于晋军之后,一路尾随。数日之后,思忖晋兵已力乏,慕容垂下令攻击。燕兵个个扬缰跃马,手持利矛,在襄邑(今河南睢县)追及晋军。晋军惶急之下,挣扎抵抗,不久,先前到襄邑的燕国范阳王慕容德四千伏兵忽然大叫杀至,双方夹击,大破晋军,斩首三万余级。逃至谯郡,桓温军又遭燕将苟池截击,又损失上万人马。

十一月,桓温收集散余兵士,在山阳(今江苏淮安)屯军,才稍稍喘口气。此次北伐,以桓温完败而告终。

桓温深以枋头之败为耻。太和六年(371),桓温打败投降前燕的袁真,收复寿春后,问参军郗超:此役足以雪枋头之耻乎?

8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8-14 09:57 3 只看该作者
裴营村位于浚县卫贤镇正北2.5公里处,这里土质肥沃、灌溉便利,是卫贤镇比较富裕的村子之一。在抗日战争期间,该村群众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写下了不朽篇章,永载史册。

  时间回到上世纪四十年代,由于连年灾荒,加之侵华日军的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土匪们又趁火打劫,闹得老百姓难以度日,苦不堪言。为了保家自卫,1942年,裴营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以赵明亮、徐丙河为首成立了大仙会十二分团和特务大队两个自卫组织,购置80余支枪支。没有枪的青壮年男子,每人配备一把大刀或者一支红缨枪,并立即进行战备训练。

  其间,皇协军二十三师卢朝元部派3名匪兵经常到裴营村要粮、催款,屡屡欺压百姓。1943年1月20日,裴营村联系了周围二十余个村的乡亲,对卫贤镇的伪军进行了围攻,这下惹恼了敌人。

  1943年2月2日(农历壬午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各村群众正欢欢喜喜准备过春节时,皇协军二十三师、土匪扈全禄从三面包围裴营村,面对敌人的包围,裴营村群众立即组织反击,用石磙堵住村周围路口,分人把守。

  进攻的敌军对准村内枪炮齐发,在一阵猛烈炮击后,敌人开始全面进攻,企图一举攻进村子,当他们接近村边时,村内一阵枪弹打出去,敌人狼狈逃回阵地。随后敌人又多次组织冲锋,均被打退。直到傍晚,一群伪军在一名日本指挥官的督战下,才从村子寨墙的一个豁口处冲进村里。村民们拿起大刀、长矛同敌人展开激烈巷战。裴营村群众越战越勇,把日本指挥官打死,敌人乱成一团,仓皇逃出村外。

  第二天,敌人继续围攻裴营村,先用机枪封锁村内平房上的枪眼,再以迫击炮向村里进行猛烈炮击,当天下午两点多钟,敌人冲进了村子。大仙会成员上到房顶上继续抵抗,打光了子弹,他们就用灰罐子(装满石灰粉的罐子)、砖头、石块当武器,与敌人进行血战。下午四时许,大仙会十二分团团部被敌人攻破,不少成员当场战死,参谋长王青山被日军从头上砍了一刀,昏死过去,副团长赵明亮被俘,惨遭杀害。

  战斗持续了两天一夜,日军、伪军多有伤亡,敌人杀死50余名群众,烧毁房屋500余间,骡马、财物等被洗劫一空。

  这次自卫战虽然失败了,但裴营村群众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英雄篇章,永远激励着后人。

  回忆

  在裴营村文化广场上,有一个长8米、高2.8米的纪念壁,该纪念壁详细记载了农历壬午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侵华日军对裴营村进行大屠杀的经过,也记录了裴营村群众英勇抗击日军的历史和55名殉难志士名录。

  为纪念壁撰文的两位老人名叫赵建楹、徐令富。大屠杀时,年幼的他们在乡亲们的掩护下得以幸存,当时的惨剧在他们心中成为永远的烙印。为了纪念牺牲的志士,教育后人不忘历史,2004年,时年77岁的赵建楹和86岁的徐令富把10年来节衣缩食积攒的25000元钱全部拿出来建成了这座纪念壁。两位老人的举动受到当地群众和政府的称赞。目前,该地已成为国防教育基地。

  12月10日,记者来到裴营村文化广场,看到有两位老人正拿着抹布擦拭纪念壁。今年71岁的徐建绪老人告诉记者,他儿时常听父亲讲起当年战斗的惨烈经过。“我父亲徐法贞当年带领抗日武装不畏强敌,与敌人血战到底。据父亲说,裴营村群众与敌人真枪真刀、实打实拼的英雄壮举曾刊登在当时的报纸上。”徐建绪说,纪念壁撰文者赵建楹的父亲就是当时大仙会十二分团副团长赵明亮,赵明亮被俘后,敌人用铁丝穿过他的两个肩胛骨,百般折磨,最后将其杀害。“那场战斗过后,村里大街小巷尸体横陈,血流成河。”讲到此处,这位年迈的老人落泪了。

  村民赵建成对记者说,他出生于1941年,小时候茶余饭后经常听父母说起那时候的事情。“我母亲说当年腊月二十八晚上,村中的老人、妇女、小孩儿都出村避难,青壮年男子留下守卫村子。当时我还有一个刚刚3个月大的妹妹,为了逃命,母亲用铺盖将妹妹卷起来,从一人高的墙头扔到墙外,所幸妹妹没有大碍,就这样我们逃到了火龙岗的姥姥家,这才逃过一劫。”

  “1942年,我已经5岁了,我清楚地记得,同村经常一起玩的二孩儿在家门口探出头往外看,被冷枪打中当场倒地,那场面真是吓人。我们小孩子都躲在了大路沟里面,不敢露头,饿了也不敢哭闹。”据村民徐令禄回忆,当时村里最大的一个九门相照的房子被占领后,敌人搬来好多柴草,洒上汽油,将房子点燃。据外村人讲,半个月后往裴营村方向看房子还冒着烟。

  传承

  裴营村文化广场上原本正在打篮球的村民看到记者前来采访便围了过来,村干部徐琳对记者说:“俺村的前辈们自发组织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国壮举,不仅鼓舞了当时人们的抗日热情,而且还激励着我们后代人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刚上小学四年级的王孝天同学说:“我们在课本上、电视上学到和看到过抗日英雄的事迹,在村里这座纪念壁上看到这么多抗日志士的名字时,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徐建绪说,每年清明节,村里的学生都会到纪念壁前祭奠这些逝去的志士们。“今年清明节,我还给学生做了‘牢记历史、缅怀先烈、振兴中华、做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报告,同学们了解到,正是无数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徐建绪对记者说,当年有个叫王庆的洛阳人在裴营村造枪,他是一位造枪能手,有胆有识,并且枪法很准,他在那场战斗中幸存下来。两年前他还专程从洛阳来到裴营村祭奠先烈。

  和所有村庄一样,现在的裴营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43年发生在这里的一切都成了往事,但人们不会忘记那些曾为这片土地献出鲜血和生命的志士们。
6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8-14 09:59 4 只看该作者
  浚县卫贤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浚县县城西南部,东临小河镇,南连新镇镇,北接钜桥镇,西界淇河与淇县相望,东北与白寺毗连,总面积81.1平方公里,辖48个行政村,5.9万口人。是鹤壁市发展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先进乡(镇)、河南省奔小康科普示范乡(镇)、“河南省科技示范乡(镇)”。
  卫贤镇历史文化悠久,素有“文化之乡”之美誉。镇政府所在地卫贤集历史上曾有“集贤庄”之称,隋时起称卫县,新中国成立后,卫县改为卫贤。原座落在卫贤集的恩荣坊为全县仅存石坊,具有较高的艺术、文物价值,系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卫贤集西距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仅5公里,境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电力通迅发达;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集镇设施及功能日臻完善。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8-14 10:06 5 只看该作者
淇门飞雪指在新镇镇淇门村南口有一古塔,于清代,塔高10米,八面七级,青砖砌成,基部周长14米。塔东门题额“风雪避”。 每当下雪时,唯独这里不落雪花。相传西汉末年,刘秀逃避王莽追杀至此,大雪挡路。刘秀祈祷曰:“此地能无雪乎?”祷毕,积雪纷纷离去,周围数十米之内不再落雪,而几十米之外却大雪迷漫,王莽追兵迷失了道路,刘秀终于逃过一劫。后人以为这是块风水宝地,人间仙境,就造了座塔,叫“升仙塔”想借此升仙得道,又因塔周围不见落雪,又故曰“风雪避”。
7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8-14 10:30 6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发表于 2015-8-14 10:32 7 只看该作者
蓊郁! 发表于 2015-8-14 09:42 本周日8月16日南太行骑驴小分队访古寻悠休闲骑三县,早7:00北环新中大道路口出发,行程路线:卫河大桥—卫河 ... ...

支持好活动
发表于 2015-8-14 10:39 8 只看该作者
蓊郁! 发表于 2015-8-14 09:42 本周日8月16日南太行骑驴小分队访古寻悠休闲骑三县,早7:00北环新中大道路口出发,行程路线:卫河大桥—卫河 ... ...

支持精彩户外活动。
发表于 2015-8-14 11:57 9 只看该作者
蓊郁! 发表于 2015-8-14 09:42 本周日8月16日南太行骑驴小分队访古寻悠休闲骑三县,早7:00北环新中大道路口出发,行程路线:卫河大桥—卫河 ... ...

支持好友好活动
发表于 2015-8-14 12:12 10 只看该作者
蓊郁! 发表于 2015-8-14 09:42 本周日8月16日南太行骑驴小分队访古寻悠休闲骑三县,早7:00北环新中大道路口出发,行程路线:卫河大桥—卫河 ... ...

支持好友好活动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