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6620

主题

行者无疆端午游记:梦里水乡 - 绍兴

[复制链接] 查看:12868 | 回复:64
发表于 2010-7-16 10:07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图文来自博客:人在旅途

杭州绍兴,约一个小时的车程。
抵达宾馆,抛下行囊,再轻装上阵,搭上三轮车,不久便来到了绍兴仓桥老街。

  




春天的黄昏,请你陪我到梦中的水乡,谁也载不走那扇古老的窗……

  




咸亨酒店,成立于1894年。“孔乙己”的一盘茴香豆、一碗老黄酒。
茴香豆,豆的清香与茴香的回甘;黄酒,白酒1/3的烈性与谷物的馥郁。

在咸亨酒店,还有一道菜您不得不品尝,那就是绍兴“三乌”之一的:乌干菜,也称霉干菜。
除了乌篷船、乌干菜,“三乌”还有乌毡帽。


  




搭上一辆三轮车,车夫把我们带到另一处绍兴老街区,那里有王羲之故里与蔡元培故里。
浓浓夜色、蒙蒙细雨,为这座水乡平添了“柔濡江南”的神韵。
三轮车稍有颠簸,穿行在古道小巷,两边的灯光映照出寻常人家的日常生活。


而我所坐的三轮车的车夫,一路向我介绍绍兴的历史:

从王羲之谈到蔡元培,从陆游谈到唐婉,从“题扇桥”到“笔飞弄”,
从“天官府第”到“谢公桥”……娓娓道来。
对“兰亭序”、“钗头凤”、“呐喊”等更是倒背如流,

让我着实感受到绍兴“四乡”之“文人名士之乡”的深厚魅力。
     
“四乡”:水乡、桥乡、酒乡、文化之乡。



此行最令我神往、亦最使我难忘的莫过于“书圣”王羲之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地方—兰亭。
兰亭位于不远的市郊。当天上午空山新雨,草木润泽。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
贤士们沿溪而坐,置酒杯于荷叶之上,荷叶随水漂浮,停在谁的身前,谁就要即兴做诗,若做诗不成,便罚酒一杯。

兰亭有三个碑:鹅池、兰亭和康熙与乾隆的碑文。

  
  



王羲之生前特别喜欢养鹅。他的书法天下一绝,但绘画也同样出色。
王羲之从小学习画画就是从画鹅开始的
更令人称奇的是,《兰亭序》中,包括落款的“之”,共有21个“之”字,写法各异,无一雷同。
这其中的妙笔就在于每一个“之”字都是模仿鹅不同的体态。

  







“此地……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兰亭碑为清朝康熙所题,曾一度遭到破坏。

  



古人蘸水习文的地方。
全世界的语言五花八门,唯独汉字自成一门艺术,那就是书法!



兰亭碑之后,还有一块碑,其正反两面都刻有字,正是清朝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的手迹。
正面是康熙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背面是乾隆题字。
纵览中国皇朝,一国之君是不可能在碑的后面写字的,
所以乾隆此举足以看出他对康熙的敬重,更见得他对王羲之的欣赏。







  
兰亭后山行:“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走出兰亭,还有风景……



  
  

  








发表于 2010-7-16 10:08 2 只看该作者
王羲之故里位于蕺山街,之所以名为“戒珠讲寺”,三轮车车夫给我讲了由来:
     王羲之和屋后山上一位老和尚交往甚好。王羲之平日里除了爱养鹅,还喜欢宝珠。一日,他正在屋内玩赏一颗宝珠,和尚来访,这时家里的鹅也走了进来。
等到和尚离开后,王羲之回房发现宝珠不见了,于是怀疑是和尚窃走。后来,两人在交往中虽没有直言,但和尚隐约感觉到王羲之对他的不信任,回庙后就悬梁自尽以示清白。没过几天,王羲之家的一只鹅死了,仆人把鹅肚子剖开,竟发现原来宝珠是被鹅所吞食。王羲之愧疚难当,遂将屋宅取名“戒珠讲寺”,从此不再收集宝珠,并以此时刻警示自己再也不能随意冤枉他人。
  




“晋王右军题扇桥”,这里也有故事,同样是车夫告诉我的:
     东晋,王羲之任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一日,王羲之出门看到桥上一位老奶奶在卖扇子,但生意惨淡。王羲之忧民之忧,决定在老人的扇子上题字。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千金难买羲之字。王羲之从不轻易为他人写字。老人尚不明白王羲之此举,反而担心上面写写画画更没人买了。不料,王羲之一走,群人拥上前,有人甚至拿出一百银两交换扇子。老人乐不可支。这就是“题扇桥”的来历。但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其结局发生在“笔飞弄”。

  



蔡元培故居就在“笔飞弄”。“笔飞弄”的来历正好解释了“题扇桥”故事的结局:
     买扇子的老奶奶心生贪念,见王羲之一字千金,便每日在王羲之经过的路上截住他,希望他能再为自己的扇子题字。王羲之倍感失望,今后出门便绕道而行。不料老人穷追不舍,又在今天的“笔飞弄”堵住了王羲之。王羲之写完字后,将笔一扔,留话道:这是最后一次,今后再也不写了!“笔飞弄”由此得名。





题扇桥、笔飞弄附近还有天官府第、谢公桥、末庄……




发表于 2010-7-16 10:09 3 只看该作者

鲁迅故里

  

  


  
鲁迅纪念馆
还记得小学课本里讲到鲁迅在课桌上刻“早”字的故事吗?
  

  


我家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其间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三味书屋”最初名为“三余书屋”。
鲁迅一生最敬重三位老师:寿镜吾先生,藤野先生和章太炎先生。
寿镜吾先生就是他在“三味书屋”的启蒙老师。

“三余书屋”中的“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睛之余。
意思是劝勉学者利用“三余”之时刻苦勤学。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有不同的说法。通常的解释是:
读经书就像吃米饭一样有味;读史书就像吃菜肴一样有味;读诸子百家就像吃调料一样有味。





  
  


  



荡荡着乌篷船,不一会儿就来到沈园。


  






南宋诗人陆游与表妹唐婉的爱情因陆游母亲的反对而受挫。
陆游难违母亲之命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改嫁绍兴名士赵士程。

但两人依旧彼此牵挂。阔别十年,陆游一日到访沈园,竟巧遇唐婉。
陆游感慨万千,写下《钗头凤》;唐婉读后,也作词应答。

唐婉是绍兴“五女”之一的“才女”,其他还有美女西施、孝女曹娥、侠女秋瑾、情女祝英台。


  

  




鲁迅故居的街上有一个名为“纯真年代”的特色小店。

  

发表于 2010-7-16 17:01 4 只看该作者
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
发表于 2010-7-18 09:01 5 只看该作者
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幸福的笑 发表于 2010-7-16 17:01


欢迎来到梦里水乡
露出幸福的笑:)
发表于 2010-7-18 09:26 6 只看该作者
很有墨水味道
发表于 2010-7-18 14:19 7 只看该作者
欢迎来绍兴游玩  绍兴驴友顶你一记{:5_153:}
发表于 2010-7-19 15:00 8 只看该作者
很有墨水味道skyeken 发表于 2010-7-18 09:26


绍兴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发表于 2010-7-20 14:46 9 只看该作者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发表于 2010-7-20 16:59 10 只看该作者
{:5_153:}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