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拓路苍茫 于 2010-7-25 09:55 编辑 五一峨眉后山和大瓦山之行回来后,很多朋友都在问我要PP看,那段时间因为工作上的事也没时间整理,如今空闲一点我就在此把此行的记录作个总结吧。。 峨眉山作为一个商业化的景点其实没得什么可以吸引人的,但是峨眉后山在我去年看到张排骨那个后山穿越的游记后就有了去走一把的冲动,本打算今年春节去的结果另有安排,但当时就和朋友约好了今年5.1去登峨眉后山,后来我了解到离峨眉山不远还有一座比较有名的山---诺亚方舟大瓦山时更产生了两山连登的计划。。 峨眉山就不用介绍了,大瓦山了解的人应该不多,它的传名还是从一个外国人开始的: 大瓦山屹立于四川省乐山市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北岸,海拔3236米。山顶高出东面的顺水河谷1860米,高出南面的大渡河水面2646米,其相对高度仅次于世界第一高大桌状山———南美圭亚拉高原2743米高的罗奈马山。古生代火山喷发堆积而成的玄武岩、白云岩布满大瓦山的顶部。四周环绕着50至500米不等的峭壁,仅北端的滚龙岗,通过木梯连接可以通达山顶,和“自古华山一条路”相比,其险峻陡峭有过之而无不及。远望大瓦山,如突兀的空中楼阁,又如叠瓦覆于群山之巅,与国家森林公园瓦屋山、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地峨眉山遥相呼应,成三足鼎立之势,景色奇绝,极其壮观。 神奇诡异、保存完整的冰川、角峰、冰蚀湖、冰碛物等古冰川地貌,把大瓦山顶装扮成了一个天然的“乱石公园”。在茂密的森林和起伏的草丛中,怪石嶙峋,异峰突起,奇洞迷踪,形态各异。顽猴闹山,天鹅抱蛋,美人出浴,群仙聚会,无不因势象形。人行其中,就像走进了天然的大“盆景”。由十多级层层白色高岩构成的四面峭壁,仰望如巨大的白玉屏风,在初升的阳光照耀下染成一道道金色屏障,壮观无比。山腰的万亩杜鹃林,春夏之交,数十种杜鹃花姹紫嫣红,争相绽放。山麓还有水平如镜的高山湖泊:大天池、小天池和鱼池。泛舟湖上,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上世纪初,来此考察的植物学家贝伯尔普,称赞此山为“世间最具魔力的天然公园”。 大瓦山是地形倒置的向斜山,古生代火山喷发堆积而成的玄武岩、白云岩构成整个山体。由于山顶覆盖着的垂直节理发育的玄武岩,岩层倾角小、坚硬、抗蚀力强,加之地壳断块的快速抬升与崩塌作用,形成了大瓦山山顶平缓,四周危岩嶙峋、绝壁高悬的桌状奇观。加上古冰川地貌独特而神奇的魅力,使沉睡千年的大瓦山一经苏醒,便为世人惊艳、神往。 《一个博物学家在华西》是英国著名探险家、植物学家威尔逊所著。在1899年一1918年的19年时间里,威尔逊先后5次来到中国。1903年,威尔逊从成都出发,游经乐山、峨眉山后,沿大渡河而上,来到金口河。经过4天的艰难跋涉。于7月1日登上大瓦山。在该书的第19章,威尔逊以《瓦山与瓦山的植物》为题,生动地记述了他在大瓦山的奇遇和所见所闻。 威尔逊在书中写到:“瓦山是宗教名山峨眉山的姊妹山,海拔高度为11250英尺”。“从峨眉山顶望去,瓦山象一只巨大的诺亚方舟,船舷高耸在云海之中”。“从近距离看去,瓦山是由一层层垂直的石灰岩峭壁构成,仅在一个地方存在缺口,瓦山具有一个奇特的平台状峰顶”。在大瓦山顶,威尔逊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瓦山顶是一个呈微微波状起伏的高原,面积有许多英亩。这里被高大的杜鹃灌丛所装饰,还有残余的银杉树及其幼树。许多杜鹃生长在倒下并腐烂的银杉树干上。在杜鹃之下,苔藓姿意生长,编织了漂亮的但靠不住的地毯。一些空地上生长着秋牡丹和樱草等。山顶有条小溪蜿蜓而行。”威尔逊实在找不到美丽的词汇来表达,他引用了美国自然科学家贝伯尔的话把瓦山顶恰如其分地描绘为“世间最具魔力的天然公园”。 威尔逊是植物学家,他对大瓦山的植物特别感兴趣,尤其是杜鹃。他这样写到:“那里的杜鹃花数不胜数,杜鹃灌丛大小各异,许多杜鹃高达30英尺,直径粗大。大量的杜鹃花铺天盖地,几乎把树叶都覆盖了。”“在登山的途中,我采集了16个杜鹃树种,它们包括小到4至6英寸高,大30多英尺高的不同种类。它们的花也是大小不同,颜色各异。”威尔逊还写到:“在动物学方面,瓦山及其周围地区因为野牛(又名扭角羚)的发现而引起人们的特别的兴趣。我仅仅看见它们的蹄印,它几乎和家牛的蹄印一样大。” 最后,威尔逊对大瓦山作了总体评价:“我在中国各地攀登过许多山,并进行野外植物采集,有一些山比瓦山高得多,但却没有发现比这里更丰富的冷温植物,特别是开花的灌木。总而言之,由于瓦山有丰富的植物。独特的动物,奇异非凡的地质构造,以及瓦山顶上‘壮丽堂皇的自然公园’,瓦山在许多方面都值得自然科学家去关注。” 下面就是2条此次徒步穿越简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