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的鱼类 序
一、鱼类眼中的世界 即使人眼也只能看到水面下很少的光线,在鱼类的世界里光线的确很有限。人类在陆地上可以看到数公里以外,而在黑暗的水里的鱼只能看到不到一英寸的距离。即使在清澈的水里鱼也看不多远。大多数鱼是近视眼,可视距离也就那么10到20英尺。 水深和光亮相关,水越深光线越暗。光线暗,颜色就更难识别。 夜进食鱼类,像鼓目鲈鱼和卡拉皮鱼在光线暗淡的夜里也能识别颜色。该类鱼眼视膜具有特殊的被称为反光色素透明层。该透明层使得光线经鱼眼两次反光从而增强。有些光线不再反射出来,从而使得鱼眼在暗处发光。夜出以及生活在深水里的鱼类一般的讲眼球比较大。 眼球大吸收的光线就多,看得就清楚。鱼类眼中的晶状体是圆形的。这就使得鱼在水中看的更清晰。人在水中睁开眼看东西时是模糊的,因为人的眼中晶状体是平面状的。鱼眼晶状体是突出于虹膜(眼睛的彩色部分)的。这使得鱼眼瞳孔即使在强光下也不收缩。 这就是在浅水中的鱼通常会隐入避阴处原因吧。鱼没有眼帘也没有泪腺,因为它们身处水中并且眼睛一直是湿润的,润眼的泪滴是没有必要的。这也意味着鱼在凝视大赛中总是夺取冠军的。 鱼眼生就可以看到水中的突出或者差异性物体,也能很好的注意到物体的动作。以水的深色作为背景中的浅色移动的物体很容易被鱼眼捕捉到。鱼虽然能够很好的观察到异物和动作,但是,大部分鱼对水深的判断能力不好。它们对看到的物体成像是平面的 -就像照片。而人类看到的物体则是三维(3-D)的,因为是向前目视的成像,所以,可以判断距离和甄别形状。而鱼类的眼睛分别长在头的两侧,因而难以判断周围物体的距离。 掠食性鱼类如虎口鱼(梭子和白斑狗鱼杂交种)它的鼻子上具有特殊的凹槽通过这个凹槽对被捕捉的猎物距离进行判断。这个凹槽还可一帮助它识别水深。 替代三维成像的是,鱼类具有一流的侧视能力,它们可以使用任何一只眼观察身侧的物体甚至靠近身后的物体。看到头上的物体更没问题。有经验的鲑鱼钓手在施钓时通常都俯下身体靠近鱼以避免惊扰它。 二、鱼会闻味吗?会品尝东西吗? 鱼类确实有鼻子却不是用来呼吸的。但是,鱼类确实有很好的嗅觉。鱼的嗅觉远远超过人类甚至超警犬。鱼的鼻孔长在嘴上而不与鱼的喉部相连。大多数鱼至少有两个鼻孔,而有些鱼长了四个甚至更多。鼻孔里数以百万计的味觉感受器将味道输送到鱼的大脑。鱼对有些味道具有本能的反应并且也可以随着时间推移学会识别。有些鱼使用味觉超过使用视觉。味觉通常用来发现食物趋利弊害。这一点掠食性和食腐性鱼类是相同的。不过食腐性鱼类使用的更多些。掠食性的鱼仅仅借助于味觉再次判断通过视觉或听觉发现的东西确实可食。还有一些鱼通过味觉判断排卵的好地方。喜好迁徙的大马哈鱼是通过鼻子闻到它们回家的水流的。 鱼也是很好的品尝家,它舌头上布满了味蕾可以品尝出水里的化学成份。有些种类的鱼的味蕾还覆盖在鱼身体的其它部位,比如,鳍上,面部和尾部,这些鱼不用把食物吃到嘴里就能品其味了。味蕾直接与支配肢体动作的大脑相通。 因此,大多数鱼对喷香的饵的吸食或啃咬是鱼类的自动反应。 很多鱼品味能力极强,鲶鱼 –实际上就是一条会“游动的舌头”。从头到尾布满了味蕾。所以,即使在暗浊的水里鲶鱼也能远远的闻到事物的味道。两只须子还可以搓进泥里发现食物。 三、鱼有听觉吗? 水的比重大于空气的比重,所以,声音在水中的传递速度大于其在空气中的速度。从而,声音对于鱼类来讲作用很大。尽管如此,谁也没有见过鱼长耳朵。这是因为鱼没有外耳,但是,它们头里确实有耳朵,耳朵是骨质的被称为耳石。耳骨随着声波产生的声压而震动。这些震动通过内耳里的毛细神经元传递给大脑。有些鱼,比如,鲈鱼会很快的逃离船上马达发出声响的区域,或者趋向于会发声的假饵。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至少有些鱼种可以通过它们发出的咕哝声,砰砰声或者尖叫声相互交流的。 四、水中的触觉 鱼类还具有另类的感受系统就是常说的侧线系统。简要的说,侧线神经元细胞可以感受到其周边生物运动产生的水压变化,可以感受低频声音信号,水流,感受到其前进方向的波浪,夜晚游动,群游,防御敌人甚至感受水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