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236

主题

大同

长城关塞杀虎口

[复制链接] 查看:5336 | 回复:46
发表于 2015-11-13 23:45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长城关塞杀虎口
   杀虎口是明朝所筑外长城的著名关隘之一。由杀虎口向西南,长城跨苍头河。苍头河,明时为兔毛河,当时在河床之上建有桥式跨河城墙。桥式墙上设有敌楼,桥上有九个泄水门,当地称为九龙洞,今已毁。只河西岸残存条石墩座高三米左右。
  长城过苍头河向西南,一华里之外已无墙迹。长城经二十五湾村至二分关段,虽有遗址,但城墙多残断,只有零星几段存有高二米左右的夯土墙。
  由呼和浩特南经和林县杀虎口、山西右玉直至代县雁门关,沿公路两旁可见到一座座黄土夯筑的烽火台,比长城上的烽火台小一些,一般为方形墩。因墩台筑于大路两侧,以加强沿途的通讯联系,保障军队行军安全,故名“夹道墩台”。
  夹道墩台,汉代称烽燧。《朔平府志》记载杀虎口:“直雁门之北,五原之冲,为出兵要路。”到了明代则称夹道墩台,这条汉代烽燧继续沿用于明代。由杀虎口直达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是保证沿路行军安全的哨台。
  夹道墩台按地形选择而定,相距几里,也有几十里一台。从和林县城到杀虎口山谷中的公路旁,岗岭回合,视野狭窄,夹道墩台便筑得密集一些。和林格尔墩、苏家湾墩、下坝墩、窑沟墩、榆林城墩、佛岩沟墩相距均不到十里地;呼和浩特市平原地带,其视野开阔,夹道墩台则筑得疏散一些,从土默特左旗二道洼墩、沙尔沁墩、一门房墩到和林县二铺梁墩、土城子村南北墩均是十到三十多里为一台。
  明代万里长城,也称明大边,或者称明外边,沿东西两山岭间,东经凉城抵达丰镇县南境,西经和林,直抵清水河县黄河之滨的老牛湾。这里的长城原是砖石包砌,屡遭破坏,只遗留下黄土长城,但仍可以看出其长城气势非凡,烽火台林立,敌楼密集,形成唇齿相依,犄角互援之势。
  出杀虎口万里长城口外,紧靠长城门外筑有一座小城,名为八十家街,今属内蒙古和林县管辖之地。这座八十家街土城就是当年明蒙之间在长城下建立的互市场所。明朝封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为顺义王,双方协商息兵、通贡、建互市,规定在大同、宣府、山西沿线等地建立互市场所。杀虎口市场便是其中的一个。长城外的蒙古族以马匹、牛羊、皮张,换回长城里汉族农民的粮食、绸缎、布匹、锅釜等物资,促进蒙汉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使杀虎口这处开放互市,成为中原与塞外的交易中心。
  明长城次边,俗称二道边墙,它是相对山西与内蒙古交界处的明大边而得名的。在出杀虎口北二里多远的地方和林县新丰乡二道边村,有一道双墙单壕的长城,依附在明主边之外。这条二道边,东经凉城、丰镇、兴和平顶山,西延伸和林县羊群沟乡大西沟村,进入清水河境内盘山,跨清水河北部境内,插入南部单台子乡青草峁,进入山西偏关县黄龙池乡境内,店棚梁墩,黄榆梁墩,向南而去。总长达350公里。
  明次边遗迹分布在浑河谷地南部丘陵山区,或环绕于丘陵低山的北侧,或攀越于黄土丘陵山梁,或腾于山顶,取制高点和便于瞭望的地方戍守要地。长城黄土夯筑墙,夯层一般在15-25厘米之间。
  次边内侧筑有古堡,当年供士卒驻戍守边。次边也分布着许多墩台,有骑在墙上的墩台,名曰“骑墙墩台”;有沿边内侧的烽火台,名曰“沿边烽火台”;还有少见的“塞上牧火墩台”。长城侧面的烽火台外圈有一圈围墙,骑墙或紧贴墙体,可供戍卒居留或夜圈牲畜。围墙中央筑有墩台。
  明代次边是明初最早修筑的第一条长城,据丰镇县隆盛庄东山角的石碑文记载:“大明洪武廿九年(公元1396年),岁次丙子四月甲寅吉日,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建筑。”当时山西行都指挥使司设在山西大同市。这道明次边,如长龙起伏于群山之巅,其西据黄河扼鄂尔多斯高原,北望河套阴山,可防蒙古诸部骑兵南下,东面和南面与大边隔山相望,相互拱卫,护卫着明代外长城的安全,成为京师北京西北边防的屏障。又是塞外玉林卫、镇虏卫、东胜卫的前哨依托,它是保卫京师的第一道防线。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1-14 00:27 2 只看该作者
长城关塞杀虎口

发表于 2015-11-14 00:27 3 只看该作者
长城关塞杀虎口

发表于 2015-11-14 00:27 4 只看该作者
长城关塞杀虎口

发表于 2015-11-14 00:27 5 只看该作者
长城关塞杀虎口

发表于 2015-11-14 00:28 6 只看该作者
长城关塞杀虎口

发表于 2015-11-14 00:28 7 只看该作者
长城关塞杀虎口

发表于 2015-11-14 00:28 8 只看该作者
长城关塞杀虎口

发表于 2015-11-14 00:28 9 只看该作者
长城关塞杀虎口

发表于 2015-11-14 00:28 10 只看该作者
长城关塞杀虎口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