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35

主题

青山不老,为雪白头-----71冰川一瞥(原装图文版)

[复制链接] 查看:14694 | 回复:52
发表于 2007-3-28 12:50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青山不老,为雪白头



——七一冰川一瞥(原装图文版)


    七一冰川在哪里?
    从行政区划和地理因素上讲,七一冰川不折不扣的属于张掖。具体位置应该在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文藏族乡祁文村辖地内,是祁连山脉北大河流域托来山黑大坂之西北一隅。那里群山嵯峨,冰河纵横,几乎无路可走,属于西北经济极不发达地区。但从当地人的习惯和地缘经济的角度上讲,七一冰川又应该属于嘉峪关。“亚洲离城市最近的冰川”所指的那个城市,就是嘉峪关市。二者间距仅128公里,有S215公路和嘉镜线铁路直联。交通便捷,工矿林立,经济发达,是河西走廊仅次于兰州的富庶之地。这种“双重身份”使七一冰川目前的处境非常尴尬。由于张掖和嘉峪关在旅游资源开发、行政管理和环境保护等重大利益上面长期无法协调一致,因此,尽管七一冰川是中国最早向游客开放的冰川之一,并拥有“亚洲离城市最近的冰川”的头衔,但她一直没有受到过度的商业开发,始终人气不旺,远不及它在青、藏、川的兄弟们,如绒布,如米堆,如海螺沟那样赫赫有名。七一冰川不是冰雪世界的贵族,她更象一位遗世独立,不染铅华,醇净空灵的绝美少女,厮守着自然和安详。
      2007年2月25日星期日(农历正月初八)13:20分,我和驴狗狗成功登上了七一冰川4360米标志处。那一刻,我们真的飞了起来!

冰川1.jpg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07-3-28 12:55 2 只看该作者
     七一冰川的名字充满了特定时代特有的革命激情。在今天看来,这个全无诗意和浪漫的名字显然不能有效的唤醒人们到此一游的消费欲望。
       1958630,由苏联地质专家和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的地质学者组成的联合考察在黑大坂一带进行野外工作时,意外发现了大面积的冰川带。按照苏联专家的习惯,地质勘察的新发现要给予命名,且多以人名冠之,他们提议将新发现的冰川用考察队苏联专家的名字予以冠名。考察队的中国专家认为,新发现的冰川是中苏专家共同辛勤工作的结果,不是某个人单独勘察发现的,并且冰川在中国境内,对以苏联专家的名字为冰川冠名提出异议。鉴于此,中方地质专家们经商议,将发现新冰川带的情况和冠名争议的详情,向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进行了汇报,并建议用"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生日为冰川命名。19587月, 中方对外公布了中苏联合考察队在祁连山科考中发现新冰川带的消息,冰川被冠名为七一冰川,一直沿用至今。

施雅风先生,中国著名冰川专家,七一冰川的发现者之一。当时他是中苏科考队的中方队长。

20070323_ac8f6ebffcd2d0ce580fa1mlGcsHlIZe.jpg

发表于 2007-3-28 13:00 3 只看该作者
翻越土大坂时,我在车上拍到的祁连雪山。这里是71冰川的必经之路,海拔已超过4000米。大家都有了轻微的高山反应。

DSC07329.jpg

DSC07330.jpg

发表于 2007-3-28 13:02 4 只看该作者
2楼的字怎么那么大,编辑不了?
发表于 2007-3-28 13:04 5 只看该作者
吊大坂风光。这又是一个海拔超4000的山。
      祁连山的奇特之处就在于,他沿着西北——东南方向延伸1000多公里,但山体的高度变化并不剧烈,平均高度在4500以上,好似卧龙的身躯。这就决定了祁连山的冰川发育很均衡,几乎每隔100公里,就有一条河流出现。正是这些河流养育了祁连山北麓的绿洲,成就了一条丝绸之路。
      ——知识来源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DSC07331.jpg

DSC07332.jpg

DSC07333.jpg

发表于 2007-3-28 13:06 6 只看该作者
路从这里分岔。往右,是通往铁镜山矿的公路,还要走40分钟(平均时速40KM/H),那是一座世外桃源。而从此下坡,穿过中间那座山下的谷地,就可以看到71冰川了!

DSC07334.jpg

发表于 2007-3-28 13:08 7 只看该作者
71冰川近在眼前!
先介绍下他的基本情况吧!
71冰川斜挂于坡度小于45°的山坡上,冰层平均厚度78,最厚处达120,冰峰海拔5150,冰舌前沿海拔4300七一冰川旅游区域约4平方公里,每到夏秋季节,冰峰在蓝天丽日下分外晶莹耀眼,与潺潺溪流及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高山牧场,共同构成一幅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迷人画卷。由于冰川海拔较高,游客登临时常常会遇到阴、晴、雨、雪等天气,在一日之内经历四季,堪称一生中难忘的体验。七一冰川还以亚洲距离城市最近的可游览冰川被编入了部分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教科书。
2003919,由嘉峪关市旅游局负责,在冰川下3700处修建落成了登山探险大本营,名为冰川环保探险旅游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50万元,建筑物主色调由白、红、蓝、绿四种颜色组成,占地面积545.8平方米,建筑面积236平方米冰川环保探险旅游服务中心采用组装移动式彩钢结构,内设接待室1间,客房7间,救护用房和管理用房及工作人员宿舍、厨房各1间,并配备了两厕位环保型免冲式厕所两组,15千瓦柴油发电机和5千瓦汽油发电机各1台。建筑物内辅助设施和客用品,均参照星级宾馆标准并结合冰川旅游景区实际进行了配备。在冰川环保探险旅游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旅游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购置了足够数量的垃圾箱和垃圾桶,组织施工人员对冰川沿线的垃圾进行了清理和掩埋。
冰川环保探险旅游服务中心服务项目
为游客提供酒水饮料、袋装食品、胶卷、电池零售服务;提供氧气袋、防寒服、照相机、太阳镜、太阳帽出租和卫星电话服务;向小型旅游团队或散客(14人以内)提供住宿服务。景区内现有3家藏族民族帐包,可为游客提供手抓羊肉、羊肉粉汤以及凉拌、炒菜、米饭、面食等民族特色餐饮服务,游客还可以欣赏民族歌舞表演。
                                                                 呵呵,以上资料来自佚名网友,对他们的无私付出表示敬意!

DSC07335.jpg

发表于 2007-3-28 13:10 8 只看该作者
71冰川的冰碛物堆满河床。这可是她把山顶的巨石生生劈开后搬运下来的!

DSC07336.jpg

发表于 2007-3-28 13:12 9 只看该作者
71冰川登临出发点,311级台阶。这是第一个考验人体素质的地方,是测试高山反映大小的标尺,上去没事就没事了,上不去或上去后难过,就赶紧下。别指望回嘉峪关的医院,不可能。唯一可去的是镜铁山矿的诊所,不过也得两个小时。因此,严重提醒:旅游淡季不要独自上山!一有反映千万别勉强,命要紧!!!

DSC07337.jpg

发表于 2007-3-28 13:14 10 只看该作者
高山草甸,已经有浅浅的嫩黄色了!

DSC07338.jpg

DSC07339.jpg

DSC07343.jpg

DSC07345.jpg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