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烟云/kf冬少 于 2016-4-26 12:57 编辑 一、高反是什么?如何预防?你会高反吗? 【没人敢拍胸口说自己不高反!!】 影响高海拔攀登的要素,如果非要给个优先级排序那必然我会给出以下顺序: NO1. 高反、NO2.体力、NO3.技术、NO4.器械操作熟练度 这里主要讨论高原反应,至于我为什么这样排名大家可以私下与我交流,各位山友也可以给本公众号留言,谈谈自己心目中的排名。 玩了这么多年的户外亲身经历过、见过、也带过自认为牛逼哄哄,一到高原就猥琐成考拉。 其他人我就不用拿来举例了,我就把我经历的拿出来给大家乐乐。 那年,我刚大学毕业,曾经是校队散打队一员,日复一日的训练自认为自己是钢铁身躯无坚不摧。也是那年接触户外,朋友邀我去爬三峰,三峰是什么山?我不知道,有多难我不知道,你能上不?你能上我就没问题自认为比你强!!。现在想一想是多么的可怕,现在才懂得“无知者无惧”这不是一句成语而是一句“诅咒”,因为这句话是很多人用血或生命换来的。 记得当时到BC自认为很强、一路上各种跑跳,虽然自己很累还表现的很轻松。冲顶日6点到垭口等日出,风很大、很冷,勉强冲顶,冲顶后一路摇摇晃晃的下山,已经没有多余的思想去想其他事,只剩下唯一点意志力让自己还能不停的往前走。走到离大本营100米的地方躺在一个不太凸的石头上睡了2小时,后面收尾的向导下来后再继续爬回BC,随后立马倒在帐篷里混混迷迷的睡了过去,可队伍马上要下撤回日隆。“向导我要马,我不行了”我闭着眼用虚脱带颤抖的声音给向导说。 “你到大本营太晚了马都被订完了。。。”。就这样,又死撑着爬起来,走到日隆已经是晚上8点。到了日隆吃了1斤苹果,立马又恢复了元气,活蹦乱跳起来。当时我一直在给自己找理由——是在垭口等太久感冒所致,其实并不是感冒是因为垭口受冷加上高反,让自己到了崩溃边缘。这就是我的第一次无畏的高海拔攀登。第一次认识高反和认识这个成语。感谢山神这次没要去我的小命,让我更加的敬畏你! 让我们来简单直接的认识高反: 高反,是人体在缺氧情况下对环境的不适应。人体在一定氧气下可以很好的存活。但是高原因为海拔高,气压低。人体需要的氧气稀薄,使得人体机能无法很好的工作。会出现呕吐头昏的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带来的直接危害: 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视网膜出血和慢性高山病。以上这些高原病都会在短时间内要你的命。我相信能看到这篇文章的对以上高原病的危害都是非常的清楚、明了,这里就不在过多的浪费时间来阐述。我们把重点放在预防上。 什么人会高反?高反如何预防? 我想说在这个世界上95%的人会高反,如果不高反要么这个海拔高度环境你太熟悉,要么是你不是凡人。我们就拿四姑娘山区的居民来举例: 角色: 当地普通藏民越野车师傅、四姑山区高山向导。 地点:四姑娘山三峰大本营BC(4300米) 地点:慕士塔格C1(5560米) 条件:低海拔直接一天到到目的地 活动:帐篷过夜 可能出现的情况: 三峰大本营——越野车师傅可能会感觉轻微的不适,高山向导完全无任何不适 慕士塔格C1——越野车师傅和四姑娘山区向导都可能出现高山反应,后者出现的几率严重性会大大降低。 不难看出,四姑娘山向导长时间在海拔5000米的地方活动,在4000米左右的地方过夜,显然海拔5560米的地方气压、氧气环境能极快的适应。而藏民越野车师傅在海拔500米到 3000米的地方活动对于5560米的地方过夜,这里的气压、氧气环境已经和他们平时生活的地方有太大差异,所以他们发生高原反应的几率会很大。 因为我节假日都会在高原带队或自主攀登,以至于适应了这一区域的海拔高度,现在我每次去医院体检,血红蛋白一直是大量的超标。【血红蛋白的作用是:血液运输养分的载体】 举例这么多只想证明一点: 防止高原反应的唯一秘方是海拔适应。 记得那次爬半脊峰,东北的一个山友和我们一起攀登,我知道他生活在零海拔,所以我叫他先提前到成都,去四姑娘山玩几天然后爬一座山,他提前一周去把二峰、大峰爬了。果然一周后和我们去爬半脊峰状态出奇的好,我们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不同高反他能吃能睡还能跑。 那登山实践中我们如何处理? 药物治疗和应急处理不在讨论范围,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大多药物还是心理作用大一些。
1.提前到大本营适应 2.多喝水、多撒尿促进代谢,更快的适应这个环境 3.晚睡早起,让自己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深睡,比晕晕沉沉的一晚上更有效。 4.枕头垫高一点,让大脑血液更顺畅的流动 5.出发前喝一点红景天之类的茶水,至少在心理上帮助自己且并无副作用。 6.带自己平时最喜欢吃的食物、最容易入口的食物,带一点水果调整心情 7.带一点葡萄糖口服液,在不适的时候喝一点增加自己身体的糖分(很有效) 8.注意保暖,如果高反加感冒后果非常严重。 9.高走低睡,会让你有一个更舒服的夜晚 10.上升1000米以上,当天必须下撤速战速决(允许自己有一点高反),否则就不要超过 800米的上升高度。 11.出现高反最好的急救方式就是下撤没有之一 12. 在高海拔地方不管自己多牛逼,请匀速行军,别过度的跑跳 13.在高海拔地方请别喝酒,因为喝了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注意:原创作品,媒体转发需要靠知本人】 【如果你觉得总结的还可以,请动动你的手指,不求点赞只求转发,让更多的山友加入我们大家庭。也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与支持!!】 这里是自主攀登者自己的窝 这里没有一堆的培训头衔 这里有一堆的技术实践信息 这里没有牛逼的金镐奖路线 这里只有专业的适合大众的技术路线 这里没有口才家、吹嘘家 这里只有攀登、攀登 这里不是谁教谁 这里是三人行必有师 收索公众账号【PDZJ1798】或者长按下面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后面我会相续的自我总结,与大家交流 |
本帖最后由 烟云/kf冬少 于 2016-4-27 09:48 编辑 绳降总结-自主攀登技术探讨 【这篇文章假设你已经至少玩过1-2次单绳或双绳下降,所以这里对常规的绳降操作不做过多的说明,重点探讨那些我们容易忽略掉或最容易犯错的操作】 一、绳降总结: 1、绳尾打结,为防止制动手失控的情况下一坠到底,绳尾打结是有效的办法。但在抽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解开。 2、长头发的人应盘起来,避免绞入下降器中。 3、建议不要使用手套,除非特别冷的天气 4、减小抽绳的拉力。如果绳子搭在岩台上,抽绳会比较费劲,可以通过延长扁带的方式,使绳子延伸去岩台下面。 6、如果背包太重,会坠的上身后仰,容易出危险。可交叉背一条胸带,在胸前扣一把锁,绳子扣入锁中就可以有效的控制身体姿态。 7、人员好多的时候,为提高效率,可以两人各使用一根绳子同时下降。两人体重相当,两人之间通过绳套连接。 8、坡度小于70度的情况下建议左手抓握上绳保持平衡、右手抓握制动绳放于右跨 9、坡度在80——90度之间的情况,建议双手同时抓住制动绳,右手制动左手附保 10、在大于90度的的情况下建议用编带延伸下降器,左手抓握胸前右手同样放于右跨,双手同时保护下降。 11、下降的时候特别是大于80度的绳降最好加一个附保(常用法式抓结,连接制动端与安全带腿环) 12、下降的时候注意往制动端微侧转,观察下降路线做到心里有数,注意别踩落石避免砸绳。 我们来看条最新的消息,因为绳尾没打结的后果,攀登不能犯错!!任何时候!!。因为这个错我们承担不起!! 2016年3月12号,一哥们在Indian creek下降时坠落6米致死
二、下降过结点操作: 描述: 由于受到一些下降宽度的影响,没有办法通过中间锚点来连接两根主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直接将两根主绳索连接起来而不使用中间锚点。 在登山过程中什么时候可能发生: 1.下降过程中,绳子被石头砸断 2.下降时候与辅助绳链接下降更大距离 3.绳子中部出现磨损,需要在磨损处打一个结绕开磨损点 操作过程: 1.为了使绳子连接到一起,会使用到八字结,位于上端的绳索使用双八字结打法,由此产生的一个绳环就能在过结操作时为操作者提供一个挂入点。 2.下降至绳结处,操作者将牛尾一端挂入绳环中,之后将手升挂在绳结的上端位置,以便使操作者的重量从下降器转移至上升器。 3.然后将下降器转移到绳结下端,收紧下降器活动端绳索,使其更贴近绳结,再将自己重量由上升器转移至下降器。 4.在取下上升器,从绳环上取出牛尾绳端后,便可以继续下降了。 注意:下降器常使用的有:stop(探洞)、8字环(速降)、ATC(登山) 三、下降过锚点操作 1.下降到达中间锚点处,操作者将牛尾绳端挂入锚点中,由锚点承重。 2.然后将下降器转移到中间锚点下端的绳索上,并收紧下降器活动端绳索,使其更贴近 结点。 3.承受力转换到下机器上,拉住制动绳,去出锚点牛尾继续下降。 收索公众账号【PDZJ1798】或者长按下面二维码即可关注更多攀登故事 |
本帖最后由 烟云/kf冬少 于 2016-4-27 09:51 编辑 高海拔攀登过程中保护站的搭建 【每个人看事物的角度都不同,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当你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了,有一部分人会赞同,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会反对,因为没有一个人是能让所有人都赞同,所以只要是你自己的感受就无所谓要那么多顾虑,而每个人的背景都不同,感触和体会也不同——climber_li】 我很赞同这一段话,也是我坚持把我所攀登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操作写下去的动力。也是对之前所有技术的再一次温故。也许这个过程中会有山岩发现其中的错误得到及时的纠正、也许某日回头发现某些地方可以更完美或有更好的技术手段。这样反而把这些总结文章作为了山岩交流的引子吧! 我这里主要讲述我在攀登过程中用到的保护站和选择,不代表你在攀登过程中就用此方法,当然如果发现我所使用的方式有误,还请及时纠正避免事故的发生。 环境: 在高海拔要找到一个完美搭建保护的地方真的很难,有时候还会来回倒攀去审视自己的决策。你就别掂量着运动攀或攀冰那完美的建站地。 我找保护站的原则是(注意:我爬冰岩混合的时候比较多): 1、岩石稳定、能直接套扁带那是最完美 2、岩石裂缝适合身上所带的器械(岩钉、岩塞) 3、要有一个平台能容下队伍人数或是心理要有数不能容纳整个队伍的时候考虑交替攀登 4、保护站是否会被第二段攀登者岩石击中的可能。 在高海拔我最常用觉得最有效率的保护站是:活动式保护站 所谓活动保护站,我是这样定义:就是跟攀绳左右对保护站受力时,保护站自动均匀调节保证保护点的受力分配。 如图1、2、3所示:2把锁加一根扁担快速搭建,记住扁担中级打一个爱心圈把主锁挂进去。 好处:这样可以防止保护站任何一点失效的情况下还有一个有效点,并且搭建快速。 坏处:任何一点脱落会有较长距离的冲击力,在加速度下另一个点会承受成倍的外力有可能脱落。 解决办法:假如上面用的是120cm的扁担,那我会再用60cm的扁担做一个附保。 另一种解决办法是如图4,在扁担中央两端分别打一个单结其它一样,在一点失效后也会减少另一点的冲击力。但是缺点是单结受力后真的很难解开且扁担承重力会受损。 (静态保护站,图1) 当然有活动式保护站,就有静态保护站 在攀冰和攀岩低海拔地方用的比较多,因为低海拔有足够的时间去处理这种静态保护站。 注意静态保护站一般是三点同时受力。如图1 (图2) 如果是攀冰建议在二点保护站中间打一个冰洞做为第三点保护,这样即使安全的下降也是轻松的。这里就不过多的讲述静态保护站。(如图2) |
本帖最后由 烟云/kf冬少 于 2016-4-27 09:50 编辑 登山那些事(一)高海拔攀登门槛如何跨入 没有攀登经验如何才能跨入攀登山这个门槛? 随着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户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登山。总感觉登山门槛太高,无从下手,苦恼不已。 写这篇文章希望对那些热爱攀登却无从下手的山友有所帮助。 我们来分析下国内所知的登山形式,我们可以根据下面分析自行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入门攀登的途径。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纯商业攀登 参加商业队是登山入门,最捷径、最安全的一种形式。因为商业队基本都是攀登固定的几座山峰,他们对所攀登的山峰了如指掌。你在这里可以学到攀登中的基本入门知识,比如如何推上升器、如何过结点、如何下降,还可以认识和使用一堆的技术装备。如果你足够认真的去听取领队的讲解,我想入门登山并不难。 缺点:参加商业登山你不需要考虑诸如:后勤、线路、营地选择,甚至路绳都是事先铺设好的,你只需要学会推上升器,保证你的体力能撑到山顶,如果你高反适应能力够强基本都能成功登顶。所以不管你攀登多少座山、多高的山都只能算是攀登入门。 容易犯错:参加商业攀登容易思想爆棚,我分析过很多所谓登山家的攀登经历大体是这样:四姑二峰(哈巴雪山)、玉珠峰、穆斯塔格、卓奥友、珠穆朗玛峰,大神。 当自己思想爆棚后假如准备去尝试阿式攀登,出事的几率我想可能会提高N倍的,至于为什么我就不深究了想必大家都明白。 二、登山培训 选择一家有势力的登山培训机构也是攀登入门的捷径,在登山培训机构你可以接触到各种技术装备、登山基础技能知识。在短期内系统接受登山基础知识讲解。在这里你还可以认识许多的登山爱好者。 缺点:目前国内的登山培训机构主要还是以基础讲解为主,很少有机构会去深入的讲攀登思想因为讲了也是白讲,学员基本无攀登经验,且都是短期培训。 容易犯错:1、参加培训后很多学员思想会爆棚觉得自己培训后马上就可以去挑战技术型山峰,培训之前他也许只爬了个四姑娘三峰。不管多难得山峰都开始意淫,自己将如何如何把他拿下。 【案例:一个参加了某机构培训后的学员,培训后就去尝试攀登玄武峰铩羽而归,然后就发话说这次是因为天气原因,要回家好好练习好攀岩下次就去挑战博格达峰。这样爆棚的人真还不少】 2、如果培训后假如没有实践的机会,那你培训后也许就只会打个绳结,参加商业攀登你的优势还是有的。 三、技术培训+攀登 在国内也有这么一群人,自己接受过良好的专业培训也攀登过许多知名的技术型山峰。他们在国内开展阿式攀登加培训。他们往往攀登的山峰是小众的技术性山峰,国内这种方式还刚起步但已经有人在尝试。 缺点:虽然这种方式有技术培训也有攀登实践,但是往往一次活动只有一周的时间所以一般都需要连续参加几期活动你才能真正得到收获。 四、自主攀登俱乐部 在国内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靠登山养家,登山只是他们的爱好。在攀登的路上他们走过很多弯路,曾经也迷茫过、犯错过。他们认为登山圈太小众、交流太不顺畅、经验分享太过于吝啬所以他们建立起交流分享平台,让更多的山友加入得到实惠。 缺点: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参与俱乐部活动,从入门到自主并不是一次攀登就能解决的。 并且每次活动人数控制非常严格,为了安全。 【案例:曾经有人在群里问:我想参加你们俱乐部组织的雀儿山活动我没经验可以吗?我回答:不可以你可以先试着参加我们俱乐部组织的二峰、半脊峰等活动把技术练到位再来参加雀儿山不迟。他回答:我平时没时间啊就只想参加雀儿山可以吗?一个山友调侃回答:你去参加商业队啊!又想省钱、又不出力,还想当大爷这怎么可能?】 五、小团队自主攀登 所谓小团队自主攀登,就是三五好友组成的自主攀登团队,假如你有机会接触这样的团队并且别人团队认可你的人品允许你加入,我想这是一个不错的捷径。 缺点:往往这种团队都是很封闭和随意性。 六、自己摸索 这个不用多说了。谨慎 以上六种方式山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中国的山峰主要集中在西藏、四川、青海、云南,如果你平时很少时间去这些地方却又想感受登山带来的乐趣我想商业队你应首先考虑。如果你想长期的玩山或是有更多的时间去实践,我想自主攀登俱乐部是你可以考虑的(但是这种方式需要思想、耐力与忍受力的储备所以建议山友可以先去参加商业队感受下山峰的魅力是否适合你再考虑是否自主攀登)。如果你想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登山学习登山思想,阿式攀登+培训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收索公众账号【PDZJ1798】或者长按下面二维码即可关注更多攀登故事 |
本帖最后由 烟云/kf冬少 于 2016-4-27 09:50 编辑 登山我们自身需要准备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问下自己在攀登中我们需要经历什么,这问题就好解了。 首先类似于背负系统的调节、登山杖的使用、帐篷的搭建等等这些基础知识我们默认你都会。 在我们成功攀登一座山峰,大概要经历这些场景:峡谷(往往有河滩)、林道(往往有坑哇羊肠小道、灌木林)、草甸(陡坡无路)、乱石坡(凌乱,每一脚都有扭伤踝关节的危险)、雪线、技术路线(冰川或者岩壁)。 1 平衡能力: 在河滩、乱石坡、草甸和其他路线的下坡:我们需要很好的平衡才能完成快速前行。 这里的平衡很多人很难理解,难不成需要完成金鸡独立、平衡木才能去登山? 我这里举一个例子也许就明白: 我们在野外徒步的时候看到那些老鸟或者当地农民在羊肠小道、乱石坡上快步如飞,轻松协调而安全。再看看那些新手全身僵硬、机械,每一步都感觉是十拿九稳才下脚但却是一路蹒跚,偶尔还屁股朝地人仰马翻。特别是在一些稍微陡峭点的小坡,当地人只需要花费1分钟就可以安全下低,而新手们在同一个地方磨磨叽叽把所有能尝试的动作都演练了一遍,最后干脆一屁股坐地滑着倒底。我想这样的场景也许你看见过也或许你也这样干过。 这就是平衡,当地人和老鸟们经常在这样的地形行走身体平衡协调且安全,而新手们则步步维艰。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高海拔攀登,你连这基本的平衡都不拥有何谈要参与高海拔攀登活动?但往往很多人这样干了,潜在的危险不言而喻。 解决办法:平时多徒步穿越,在山间小路试着加快速度。在不危险的下坡试一试带有节奏的小跑。如果你喜欢跑步可以去野外越野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 体力与意志力: 高海拔攀登一般需要负重徒步并且海拔上升500-----1200m/天,折算成时间为4-----8小时或更久且在高原还一直在做高抬腿运动,所以不仅消耗的是我们的体力还考验着我们的意志力。 解决办法:平时多参加体育运动在安全可控的赛场把自己置身于坚持与放弃的环境,然后自己去决策。 3 敬畏大自然的心态:大自然的力量是不可预估的,就算是爬危险系数相对较低的四姑娘山大峰,假如遇到恶劣天气比如大风、大雾、大雪在急短的时间内可能让你迷失方向或失温而需要靠幸运来掌控自己的命运处境。 解决办法:任何一座山我们都要带有敬畏之心去审视它,山永远在那里我们可以有N多次的机会去接近它,不一定是这次。 我们把自己置身于这种坚持与放弃的环境,是去享受它。而不是把自己置身与这种坏境要靠幸运才能摆脱它。 总之: 以上三点你准备好了再谈是否去参加登山活动或者登山培训,不管是商业还是自主,亦然。 收索公众账号【PDZJ1798】或者长按下面二维码即可关注更多攀登故事 |
本帖最后由 烟云/kf冬少 于 2016-4-22 08:10 编辑 登山是指在特定要求下,运动员徒手或使用专门装备,从低海拔地形向高海拔山峰进行攀登的一项体育活动。 攀岩也属于登山运动,攀登对象主要是岩石峭壁或人造岩墙,基本上攀岩时不使用工具,仅靠手脚和身体的平衡向上运动。 攀岩和登山有两个最大的不同,首先攀岩可以不断的关注于克服某个难点,可以不断的去尝试失败,但是对于登山而言,失败会导致受伤甚至丧命,登山,首先要学会的是放弃,如果为了登顶而消耗了过多的精力,将没有足够的体能保障你安全的回到家里。 其次,攀岩只要落到地上,就安全了,但是登山者只有躺倒自己家里的床上才能确认自己又一次的活着回来。在登顶的时候就发出成功的消息是登山者的大忌,它会麻痹了登山者的谨慎,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的人,往往会忽略了下撤的危险。要知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遇难者倒在了回家的路上。 最后想说的是:在某些层面上说一个攀岩玩家不太适合 |
本帖最后由 烟云/kf冬少 于 2016-4-26 12:56 编辑 登山那些事(三)结组与行进间保护 【这种技术帖我们就直接了当,华丽辞藻留到登山日记里面去,白话文我想你更易懂。】 结组、行进间保护的绳结有很多种打法这里忽略掉,如果还有人不明白我们就专门拿一期来写,可好? 好我们直入话题: 什么时候结组? 什么时候行进间保护? 为什么结组要求前后队员留余绳? 结组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什么时候结组: 1、坡度小于35度,队伍中有新手不能独立制动。 2、在冰裂缝区,与坡度无关 为什么? 1、坡度小于35如果没新手可以独立前进,少去绳索的牵绊行军速度会加快,假如滑坠可以独自制动。 2、坡度大于35度不易制动,滑坠可以能发生连锁反应全军陷入危险。 3、冰裂缝我想能看到这篇文章的山友自然明白。 什么时候行进间保护: 1、坡度评估后不需要做固定保护站 2、双人攀登 3、攀登线路可以保证在行进路线做锚点 4、适用与任何可以做锚点的路线。 为什么? 双人行进保护比架设保护站更快速,行进线路做锚点保证攀登者任何时候不脱离保护。 留余绳的目的: 假如有人失足可以用余生做救援系统。 接组我们需要注意: 1、留够余绳 2、前后队员特别是最后队员,余绳易解开立即用于救援 3、中间队员保证绳索有多余,用于前后拉力缓冲(常做的方式是收一圈绳在手里) 4、准备好抓结,为固定绳索做准备,参与救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