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弥漫探古村 沁河,黄河一级支流。 沁河是山西境内第二大河流,是山西的母亲河,在沁河两岸布集着明清时期的古村落,彰显当时的繁华和富裕。早有心探访这些古村落,但时间总不允许,几年前也成坐火车到嘉峰,但2个多小时的中间时间允许不得你去看看这些古民居,只在嘉峰村转了转便赶火车回来。一直有个心病,加上从网络上看到窦庄正在开发,估计今后看不到原始的古民居,更加坚定有时间一定去转转的念头。 在网上看到有团队猴年春节前发公告大年初五组织探寻山西古堡活动,很早就报了名。但由于天气预报初五有中雨取消活动,于是大家都开始忽悠,风雨无阻,再大的雨也要出行。有人忽悠,有人帮衬,于是促成了这次活动。而且出行的人还很多,30多号人。 8:30到济源高速北站口一看,已有车辆在等,疑惑的问一问,都是去看古民居的,哈哈,很真有上当受骗的。等着等着,认识的,不认识的,已有六七两车都是去探寻古村落的。不知是古民居的吸引力还是春节人民无所事事,我想应该是古民居的吸引力占据上风吧。 9点人员车辆集合齐整,互通注意事项,天空中飘过似雨似雾,正是这氤氲中欣赏古村估计更有风味,车沿济晋高速一路北上,钻洞过桥,沿途看到的山一闪而过,但山在烟雨中如同山水画般,不在描述。 窦庄村位于嘉峰镇政府所在地的西北方向,毗邻沁河和端润公路。窦庄古村落,西依榼山,三面环水,风景秀美,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文化积淀深厚。于崇祯二年( 1629 年)历时九年告成。现存古建筑面积约40000平方米,80%的古建筑保存完好。建筑除大量民宅外,还有庙宇、楼阁、祠堂、书房、校场、法庭、地牢、城墙、城门楼、牌坊、店铺和大量的碑刻等。除佛庙主殿及配殿为元代遗构,其它多为明、清建筑。窦庄古堡,东西、南北各长均500米,修筑城墙2000余米,整体布局呈'卍'万字形,分东、西、南、北四条街和四条小巷。在街、巷与城墙交接处设城门楼,东、西、南、北四大四小共建有八座城门楼,加上祖居尚书府所修小城--'瓮城',共九门,故有九关,合称九门九关。
历史留在记忆中,随着现代经济的开放,古老的文化在冉冉重重中艰难的生存,现代文明被厚重的城墙锁住。文明在逐渐渗透的过程中也在毁灭历史。要发展,也要历史。不发展就如窦庄的历史承载的一样。本是窦家所建,张家为护茔之人。但是随着历史潮流的推进,张家逐渐取代窦家成为豆庄的承载者。 历史推进到现代,周围村庄逐渐富裕起来,厚重的城墙把豆庄和外界分割开来。还好现在一些人从中看到商机,进行维修推出旅游业。让古老的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豆庄看好你,如想了解古老文明请抓紧时间参观。当现代文明占领这块阵地后,想从中领略古老只有“忙内”才能解决。 参观完窦庄,沿沁河岸边一路南下,进入郭壁村,郭壁村是明清时期晋东南地区重要的商贸集镇,晋商来往于沁河两岸的主要通道,有“金郭壁”的美称,街长5里,商铺林立。现分为郭北村、郭壁村、郭南村。今天主要去郭北村看了看,村中民居为典型的晋东南风格,以二三层的四合院为主,大多为明末、清代遗构,青湘里和三槐里组成了郭北村的主要古民居。村北民居、古街保存相对较好,建筑和装饰水平亦较高,村西北山上的书香门第“青缃里”,俗称“王家屹洞”,显赫的王家宅院集中于此,有“堡中堡”之称,这里的巷道全用条石铺就。南侧有古书院藏书楼,为五开间二层楼,六根石质明柱高达10余米。
时间在匆匆的流逝,也不允许在这里停留太多的时间,大家在遗憾中直奔下一目的地,湘峪村。湘峪古堡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东南方向50公里的郑村镇湘峪村。湘峪,原名相谷,因为村被山水包围,故而在村名中加入了“氵”和“山”,是谓湘峪。湘峪城为蜂窝式城堡,全为砖石土木结构建造。东西长280米,南北宽100至150米,占地面积约32500平方米。该城由孙居相、孙鼎相兄弟主持修建,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竣工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于孙鼎相在孙氏四兄弟中排行第三,又曾担任过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他的府第便以“三都堂”为名,湘峪古城也因此而被称为“三都古城”。 雾在这里越聚越浓,阴雨中变成啦中雨,但是大家兴致不减。湘峪村由于离皇城相府较近,这里人也从中看到商机,逐渐修缮旧物,改造场地,修建服务中心,已基本具备旅游价值。这次已见到售票处的提示牌。
雨越下越大,雾越来越浓,以容不得你继续参观下去。下一站砥洎城留作以后去欣赏吧。赵树理故居、郭峪村、皇城相府……这些被沁河串起来的古民居承载着多少历史的厚重,不是一篇文章能够说得清楚,只有走进这里,你才能感觉历史的厚重。古民居,我还会回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