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7219

主题

中山

崖口飘色醉,雨后荷花美

[复制链接] 查看:9610 | 回复:231
发表于 2016-6-22 21:15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眩瞳 于 2016-6-23 10:08 编辑

崖口飘色醉,雨后荷花美


崖口飘色醉,雨后荷花美


崖口飘色醉,雨后荷花美

崖口飘色醉,雨后荷花美



崖口飘色醉,雨后荷花美


崖口飘色醉,雨后荷花美



活动日期:6月10日。
地点:南朗镇崖口村。
活动人员:望月,更好,小莫,阿华,风信子,眩瞳,X子。

    中山市南朗镇崖口村地处珠江出海口旁,崖口飘色这项汉族民间艺术活动源出于当地流行的一个民间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崖口一位谭姓青年因家境贫穷到邻乡做帮工,与邻村一位老郎中之女结为夫妻。有一年,因海洋发生海啸,把崖口一带淹没,造成村中很多老弱病残者和牲畜溺死,后发生瘟疫。谭氏夫妇死里逃生,在娘家避疫中得老郎中传授祖传秘方,于是夫妇俩日以继夜上山采药免费为村民治病,治好村中很多人,被村民赞为神医,誉为“活菩萨”。但由于夫妇俩忙于采药熬药,过度劳累终于把怀孕的谭妻累倒,导致流产而死,其夫也因上山采药失足跌下悬崖伤重身亡。崖口村民为他们举行隆重葬礼,在五月初六日出殡那天,村中一位纸扎艺人为纪念这位无私妇女,按其生前模样扎制1个纸人,貌似菩萨,由其4个儿子抬着纸人参加送葬。此后,崖口各村乡民在每年农历五月初六日举行巡游兴起了“耍菩萨”祭祀谭妻。

    后村中人认为,用竹、纸裱扎的“菩萨”巡游太呆板,而且在巡游完毕后将菩萨焚化实在浪费,后村中习武之人从舞狮技艺中的“骑膊马”得到启示,将“耍菩萨”演变为在一个木板中竖上铁枝,将小孩固定在铁枝上扮演“菩萨”,由人抬着巡游。

    初期人们称这种方式 的巡游为“板式”、“枭色”或“出会景”。由于在木板上难以固定铁枝上的孩童,人们就将木板改为木箱,称之为“色柜”;木箱放入石块砖块,在箱面装上铁枝,底层连接箱面的角色称为“色脚”,铁枝上的小童称为“色芯”。早期的“板色”多为一层“飘”,后逐渐改为“二层飘”。这种板色是用人抬着随巡游队伍行进,抬色人一步一颠,木箱上的小童亦随之不停飘动,故人们称之为“飘色”,或称为“枭色”。飘色集冶炼、力学、人和物的造型艺术以及刺绣、彩绘等汉族民间艺术而成。崖口飘色发展到明代,村中艺人把固定的“色芯”改进为活动的“色芯”,“色芯”在巡游中装扮成武士的小童,随着抬色人的步伐,在色板上随意翻腾、舞动,远处观之,甚象腾云驾雾凌空飘逸,更为壮观。其活动色芯,称为“千秋色”。巡游队伍还增添头牌、布绣、花篮队等。

   每年农历五月初六日,崖口村除在村内举办飘色巡游外,还应邀出外巡游表演。1935年,崖口飘色到香港参加英女皇银禧大典巡游活动。1945年,崖口飘色到澳门参加庆祝光复的巡游活动。崖口飘色的知名度从南朗一带扩大到省、港、澳乃至东南亚。


10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6-6-22 21:19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眩瞳 于 2016-6-22 22:06 编辑

崖口飘色醉,雨后荷花美

每年农历5月初6,即端午的第二天,中山市南朗镇崖口村都会举行传统的飘色巡游活动。往年的时候我都错过了,今年是第一次看飘色,所以特意起了个大早。

8点半,我们就已到达崖口牌坊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雪@儿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6-6-22 21:19 3 只看该作者
崖口飘色醉,雨后荷花美

还有旅行团来,也是醉了。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6-6-22 21:19 4 只看该作者
崖口飘色醉,雨后荷花美

先到祠堂,这里已有很多人聚集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6-22 21:19 5 只看该作者
崖口飘色醉,雨后荷花美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6-22 21:19 6 只看该作者
崖口飘色醉,雨后荷花美

几家卖云吞的已挤满了人。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6-22 21:19 7 只看该作者
崖口飘色醉,雨后荷花美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6-22 21:20 8 只看该作者
崖口飘色醉,雨后荷花美

大坝上摆满了要巡游的道具,好不热闹。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6-22 21:20 9 只看该作者
崖口飘色醉,雨后荷花美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6-22 21:34 10 只看该作者
崖口飘色醉,雨后荷花美

祠堂里,化妆师正在帮当天的小“色芯”化妆。小朋友们估计没睡醒,都面无表情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3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