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2198

主题

福州

城门山白云寺—下洋普济桥--梁厝村龙瑞寺—清凉山徒步(2016年6月25日)

[复制链接] 查看:12481 | 回复:93
发表于 2016-6-27 07:06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城门山白云寺下洋普济桥--梁厝村龙瑞寺清凉山徒步2016625日)


城门山白云寺—下洋普济桥--梁厝村龙瑞寺—清凉山徒步(2016年6月25日)

今天从早上十点到下午四点,估计温度在37度以上,上午11点多从福州城门镇下洋村徒步到梁厝村,估计地表温度超过45度。下午1点多从清凉公交站徒步到清凉山温度更高。地面上的石头差点被熔化。


明知气温偏高,偏偏去徒步,为的是体验一下高温下的人体感受和意志上的检验。

气温太高确实受不了,同时人的坚强意志也会受到影响和动摇。今天计划中的梁厝村村中圈越就无法实施。清凉山公园也无法圈越。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6-27 07:07 2 只看该作者
城门山白云寺—下洋普济桥--梁厝村龙瑞寺—清凉山徒步(2016年6月25日)

城门下洋村的老人看到我们大汗淋淋地徒步,觉得很惊奇、头脑有没有问题。搬来椅子请我们好好休息。我们不方便回答,只能傻傻笑之。因为越描越黑。

其实我本想对老人们说:如果与贪官们的腐败生活对比,我们确实无法对比。但如果与烈日下锄禾日当午的农民对比、与烈日下挥汗如雨、汗珠如豆珠的工人来对比我们谈不上辛苦啊!


梁厝村龙瑞寺的主持人及其寺庙内的热心人为我们端来茶水,拿来扇子,问长问短,弄得我们相当不好意思。龙瑞寺历史悠久,建寺比鼓山涌泉寺还早。涌泉寺的镇寺之宝塔还是从龙瑞寺来的。史家记载:现今涌泉寺寺内最重要的国宝级文物就是建于宋元丰五年(1082)的陶制双塔(双塔于1972年从龙瑞寺迁至鼓山涌泉寺天王殿前),东边的叫"庄严劫千佛宝塔",西边的称"贤劫千佛宝塔"。目前社会上流传兴鼓山,败龙瑞有一定的道理。

现在的龙瑞寺很破落,无钱修理,希望有钱人能出力相助。


清凉山开发老板和他的一位朋友看到我们在炎炎烈日下徒步到清凉寺非常感惊愕。他们对我们户外人非常尊重和关心,送我们矿泉水等我们坚决不要。老板很详细地告诉我们清凉山的远景规划。第一期建成后还有第二期等等。后来他和司机亲自开车送我们到三江路口公交站,我们坐上601公交车到长乐。

借此宝地向上述的朋友们致以感谢。


发表于 2016-6-27 07:08 3 只看该作者
城门山白云寺—下洋普济桥--梁厝村龙瑞寺—清凉山徒步(2016年6月25日)

下洋村旧属永南里三十六墩之一,与马尾港遥遥相对,是著名的水乡。这里曾是福州的重要海运码头、商品的集散地,因濒临江滨,面朝马尾,村民以航船居多,仅黄姓家族就曾拥有200石以上海船30艘。据清郑祖庚撰《闽县乡土志》载:“各乡族姓户口以下洋为最,严、黄两姓,各有一千余户。次则梁厝之梁,胪雷之陈,各有六七百家”,可见在当时下洋的繁荣昌盛、人丁兴旺,在永南各乡中就名列前茅。到如今,下洋村仍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不少家庭都盖起了别墅式的房屋。


普济桥,位于下洋村虎丘半塘,横跨山塘河,南北走向。初为木板桥,明弘治七年(1494年)周方等人募资改建,是福州市区仅存的大型两墩三孔石梁桥。桥南原有“普济堂”一座,桥因堂名。全桥长30米,两墩三孔,墩成船形,不等跨,墩与桥台由条石铺就,其上部层层出挑,以承石梁。两侧设护拦,栏内外侧皆有“普济桥”石刻,望柱顶上雕有石狮、宝奁、莲花。桥两头有古榕掩映,树影婆娑,桥畔有一座古民居,全木构,二楼设有美人靠,临水而坐,与古桥一同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美景。


发表于 2016-6-27 07:10 4 只看该作者
城门山白云寺—下洋普济桥--梁厝村龙瑞寺—清凉山徒步(2016年6月25日)

三角埕是大家熟悉的地名,城门镇政府和城门中学就在附近。当地曾经修建有明清知府出巡的公馆,因为地形狭窄,公馆前的埕地为三角形,俗称“三角埕”。

城门山因所处位置为城门镇,故得名。城门山不高,但美景古迹众多,历史上有108景之说。相传宋朝时官至刑部侍郎的郑湜,与朱熹是好友,十分赞赏朱子的理学思想,结果同朱熹一道被当权者视为“伪学逆党”而遭惩罚,被贬回老家。郑湜回到城门后,朱熹也曾来此隐居。他们常在城门山的古官道上边散步边议国事,并效仿西湖十景开发了城山十景,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美景大多淹没在荒草丛中,乏人问津。山上有一座千年古刹--白云寺,要从福州工业学校校园里上山,虽说寺庙不甚出名,登高望远倒也心旷神怡。


发表于 2016-6-27 07:11 5 只看该作者
城门山白云寺—下洋普济桥--梁厝村龙瑞寺—清凉山徒步(2016年6月25日)

龙瑞寺龙瑞寺大殿,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梁厝村。龙瑞寺始建于唐天复元年(公元901),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占地面积1303平方米,由天王殿、大雄宝殿等组成。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单檐歇山顶、穿斗式架构为清代重建。大殿的殿基由青犁石砌成须弥座,束腰处镶有精美浮雕图像均为唐代构件。寺内还有宋代石井、石盆、石槽等古物。寺内最重要的国宝级文物就是建于宋元丰五年(1082)的陶制双塔(双塔于1972年迁至鼓山涌泉寺天王殿前),东边的叫"庄严劫千佛宝塔",西边的称"贤劫千佛宝塔"

龙瑞寺还有许多的古迹,如唐代青梨石的浮雕,仍然镶嵌在大雄宝殿廊前石阶的两侧,从东到西依次是:双狮戏球、荣华富贵、椿萱双禄、怜子爱妻、封侯挂印、鲤跳龙门、士子游春、海族献宝、花荣枝茂、龟鹤同寿、四季长春、八蛮贡象等,富有晚唐时期生活的特征和艺术的特征。此外还有花岗石石柱、石础,都雕成"瓜楞"的形状。塔院里有两个大石槽,分别刻:"绍兴乙丑""绍熙癸丑"的年号,自然是宋代的古物了。属于宋代文物的还有石盆、石佛、石井等。石井称"甘泉井",水质清洌甘甜,宝气氤氲,实在不可多得。井圈为鼓型,是整块石头打造的。井高0.63米,外径0.8米,内径0.64米。朝东的井圈上刻有"绍兴乙丑住山广客施财重建"的字样,面西的井圈刻有"众缘造井黄干舍石"的字样。

龙瑞寺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梁厝村燕山,地处闽江边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寺院坐北朝南,依次有山门、天王殿、塔院、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等。山门额曰:龙瑞古刹。"龙瑞古刹"就是"龙瑞寺"。据宋梁克家《三山志》载:"龙瑞院,永盛里,天复元年置。旧产钱一贯七百九十七文。""天复元年"901年,比鼓山涌泉寺的历史还要早7年,真是名副其实的"古刹"。那时候还没有"梁厝村"。这里称"永盛里",宋代改为"永盛南里",但"燕山"早已经有,据说是"燕窝之穴"。龙瑞寺坐落在这一块风水宝地上至今已有1106年的历史。


"梁厝村"是宋绍兴以后才有的,始迁祖为梁汝嘉和梁汝熹。梁氏伯重从福州鼓岭茶洋(今鼓岭梁厝)迁永泰石壁,三世后又从石壁迁"永盛南里",据说是冲着"燕山"来的。相传燕山之地,乱世无忧,混战无犯,民食无愁,官逼无虑。并有预谶云:"两怀高才,理学有道,衣冠名邑,科第绵延。""两怀""两槐"。梁汝嘉,号两槐。所以宋隆兴元年(1163),同弟梁汝熹择燕山而居,后代果然人才济济,据《梁氏族谱》统计,宋代永盛梁氏成进士者13人,有"无梁不开榜"之说。明清以至于现代,梁厝村还是名人辈出,如:两江总督梁章钜、鳌峰书院教授梁鸣谦、物理学院士梁敬魁、航天院士梁守盘等等。

“梁厝有保存完整的古民居,有建于宋代的梁氏宗祠,更有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刹龙瑞寺。

梁厝前临闽江,背靠燕山,祠堂正厅上端有道光皇帝御赐的三面“福”字方匾,义姑殿有清名臣沈葆桢“女中缨臼”的题书,徐世昌、萨镇冰、王水泉等皆有题匾存于祠内,这些都见证了梁氏宗祠昔日之盛名。
大宅门:远去的富商背影
梁厝还有35座古民居,多建于清朝年间,都有百年历史了。这些宅子多占地数亩,老宅宽敞、明亮、幽静,结构紧凑,雕刻风格简洁、明朗,独具风格,而厅堂皆以贻燕堂为其堂名。走在这些大宅门中,古时富商巨贾的背影仿佛依稀可见。
但记者也看到,不少老宅已人去宅空,或因年久失修或因人为破坏,正逐渐走向破落。一些宅子虽然有人居住,也没能得到妥善的保护,有的在天井中建起新房,有的在宅边建起高楼。

村内还有座始建于唐代的龙瑞寺。



发表于 2016-6-27 07:12 6 只看该作者
城门山白云寺—下洋普济桥--梁厝村龙瑞寺—清凉山徒步(2016年6月25日)

城门山白云寺—下洋普济桥--梁厝村龙瑞寺—清凉山徒步(2016年6月25日)


发表于 2016-6-27 07:12 7 只看该作者
城门山白云寺—下洋普济桥--梁厝村龙瑞寺—清凉山徒步(2016年6月25日)

城门山白云寺—下洋普济桥--梁厝村龙瑞寺—清凉山徒步(2016年6月25日)


发表于 2016-6-27 07:12 8 只看该作者
城门山白云寺—下洋普济桥--梁厝村龙瑞寺—清凉山徒步(2016年6月25日)

城门山白云寺—下洋普济桥--梁厝村龙瑞寺—清凉山徒步(2016年6月25日)


发表于 2016-6-27 07:13 9 只看该作者
城门山白云寺—下洋普济桥--梁厝村龙瑞寺—清凉山徒步(2016年6月25日)

城门山白云寺—下洋普济桥--梁厝村龙瑞寺—清凉山徒步(2016年6月25日)


发表于 2016-6-27 07:13 10 只看该作者
城门山白云寺—下洋普济桥--梁厝村龙瑞寺—清凉山徒步(2016年6月25日)

城门山白云寺—下洋普济桥--梁厝村龙瑞寺—清凉山徒步(2016年6月25日)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