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iudiu78 于 2016-11-3 10:12 编辑 卤里脊牛肉7两: 真空包装,可保存一周,补充蛋白质;金丝馒头4个:保障碳水化物;果冻一袋:2天的维生素;葡萄糖120ml:防低血糖。以上是单个队员,进入十二背后的基本身体保证食品。从马夹岩出发前,每人检查背负物品,蛇药、静力绳、拖拽绳、绷带、金创药、军dao…“要有心理准备,万一今天有突发情况,困在地缝里,我们有两天的能量。”大散关威武的站直了那小小的身子,郑重的宣布。我虚几眼睛看看他,发现他的表情里,有一种巴不得困在里面的意思,能像这样表达的人,生存能力绝对强悍… 这种沟沟,落叶积在地面腐烂后,加上微生物的作用,它们粘在一起。表面上看很实在,脚一踩,奇滑。旅人(下图)的速度受限,深一脚浅一脚的移动。 降低重心,螃海一样的横着走。旅人(下图)的屁股抬得老高,真担心他一不注意,豆一个倒栽葱… 眼前的样子,和天坑不大一样。天坑,温度宜人,植被葱郁,生机勃勃。而这里,尽是残树干和青苔。植物,歪歪斜斜的,四处充斥着阴沉不安的气氛。犹如索路搞科研不顺利的时候,赏起个脸,同时还把头发刨乱。 停下来,回头望攀山鼠(下图1、2)。哈哈哈,我悄悄的笑。他是属大象的,由于体重太大,答几极痛,只得昆虫一样反着爬。我想象着,手里握起遥控器,按一下左键,他伸左腿,再按一下右键,他出右脚… 二师兄(下图)是只猴子,重心合理的安排,飞快转换,灵活的穿来穿去。 拍完照,挂起手机往前赶…右脚一滑,身体猛的搓下去,“皮昂”的一声,屁股答黑勒。“什么声音?!”大散关一个急停,警犬般的竖起耳朵。“不是石头的声音,嘻嘻,黑卡着答一跟斗。”攀山鼠欣喜的咧开了嘴。 坡坡太陡,大脚指姆抵得生痛。行进过程中,旅人(下图)不间断的提醒,要在口渴前补水。休息时间到… 大散关(下图左),每次都如同瘫了一样的休息,很会调养。二师兄(下图右),脚被崴,郁闷的思考着未来怎么办。今天,他必须注意了,再被伤到,就出不了十二背后。 旅人一个侧滑,栽到地上。“着答那,痛白?”“麦倒几,冲嘛。”“哈哈哈,追山狗着答那!”“喔喔喔!”旅人老实,只有苦笑… 眼前的一幕(下图)让我惊呆了,这是阿凡达里面才有的景啊。我张着嘴,哇喔…一尊石峰,神奇的拔起来。耳边,好像响起一阵嘹亮振人的号角声,于山谷中,久久的回荡。它似佛,似树,似人… 端着手机,我反复的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它,下次,我一定要爬上去,坐在顶上,像神仙一样,看着凡间… 脚底下平缓了,向右,我们绕过一片裸露的岩壁。二师兄(下图右)的脚好像问题不大,边走边四下张望。 对于这个地形,旅人(下图)已经服帖,放慢了脚步… “碎石坡到了,队形收拢哈,免得石头滚下去伤到下面的队员。”大散关大声的警告。这里坡度比前面一段更陡,落叶下藏着大大小小的石头,每移动一下,都会把石头带着往下滚。 大散关、二师兄和旅人,三个属猴的在前面,边观察周围情况边放松… 碎石坡真的滑,完全是在溜冰。 每个人的动作看起来好夸张,可是,如果双手不提前做好准备,脚下一滑,将摔得够呛。哼哼,真着摔下去,不要说穿十二背后了,可能穿鞋都困难。 随处可见,碗口大小、脸盆粗细的树,齐踝的断(下图1、2)。可以想像,滚落下来的石头,它的力道和可怕。树被砸断,能继续发芽,但是人呢?只有运到颜村去发了… 做完记录,我又往前赶。没走几步,发现大散关、二师兄和旅人停在原地。是一棵壮年的树倒了,横在一条深壑上。一架天生的独木桥,从它上面通过,可以缩短了我们到谷底的距离… 该我了,摇摇晃晃的爬上树,有点好耍喔…见下图1、2。 “注意哈,这点滑。”“这勒不要着力哈,是枯死的”队员的顺序不时的变换,队形始终保持着节奏,兼顾安全和速度。碎石坡,一直下,足足下了一个多小时。 又是一棵被砸断的大树…碎石坡是凶险。每个人心里都提起的,都准备着,一旦上方有响动,随时往就近的树后躲避。 这种滑和滚石的坡坡,第一次碰到,这也算作一个关口吧。 到达谷底,时间提前了…遍地是陈色不同的石头块,很明显,有不少是前不久才滚下来的,新鲜,边缘呈利角。攀山鼠(下图)耗了不少体力,下坡是他的弱项,接下来的寒冰潭,应该是他的骄傲。 天坑地缝标志性的地貌出现了,如一幅幅裱好的石刻画卷(下图)。 这里,是我们第一次的取水点。 毕竟脚崴了,软组织受伤,二师兄还是有点不适。旅人有经验的让二师兄躺下,进行运动恢复。 只有一条独路,朝向十二背后。不耽搁,我们继续出发… 我一直跟着二师兄,提醒他小心自己的脚拐拐。 周围,越来越原始。如果,恐龙从这里跑出来,估计我们也不会诧异的… “马上就是十二背后了,来,来个合影。”状态不错的大散关,指了指前方。从左依次:攀山鼠、二师兄、黑卡、旅人 “把你们防滑的顶级办法拿出来,这里比碎石坡还要滑得多哈。” 大散关点了只烟,有点鬼的微笑着。于是,套袜子的套袜子,捆皮筋的捆皮筋。 行走几十米,我见识了什么叫超级滑。石头的表面,有一种特殊物质,对着光线,泛出油的质感,应该是这里独特的生态造就的。恍然大悟,为什么十二背后也叫油桐溪。估计,取名字的人经历了无数的跌倒,站起,再答下去,再爬起来…我取名字的话,弄个滑,就叫鼻涕沟。 左右的山壁开始笔直起来,渐渐的靠拢。 景象越来越美,二师兄(眼镜)和旅人像老猴子和小猴子一样,拥在一起,啧啧称奇。 “绕过这一堂,就是地缝了!”大散关振臂一呼。面前,一壁巨大墨灰的岩,深邃安静,翠羽的藤条和几棵青树衬在六尺之处,天造出了这稀世的玄关。十二背后的门户都如此气宇轩昂,里面的内容一定惊世。 被石头劈下山的这棵大树,也成为了标志,它是最后的一次取水点。 “喂,大象,接水!”旅人(下图)灌满一瓶水,头一扬,回身把水抛向攀山鼠。 离它还有十丈开外,迎过来一阵的寒气。一身的汗水,本应享受这种舒适,可是,我心里嘀咕的:“白晓得里头水有好冷”。 旅人几个大步,踉踉跄跄的抢在前面,第一个站在入口,站在他一直向往的十二背后面前,沉默不语…“遇!好冷呀!这个水起码暴冷!” 二师兄也靠近了,探脑袋往里瞅,“是哈,暴冷!” 此时,人与人的关系在起作用。旅人拨开我们,立在最末的一块石头上,蹲了下来,准备往冰潭里跳。因为,他是最年轻的一个… 十二背后,第一关:佛头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