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2218

主题

户外知识汇 你真的会徒步么?

[复制链接] 查看:431 | 回复:0
发表于 2016-12-23 21:19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户外徒步,除了具备良好的体能和坚强的意志外,合理的节奏和科学的技巧也尤为重要。常言道“不怕慢,就怕站”,龟兔赛跑寓意即在其中。例如:部队在队列行军时要求每分钟116步,即是一种节奏。行进时合适的节奏,不仅可以合理的保存体力,还可以迅速使疲劳缓解。

驴友们在负重徒步穿越时,切忌忽快忽慢,忽而狂奔、忽而长时间的休息。

一般而言在走平路时,应匀速行走50分钟左右,休息10分钟;爬山时应坚持20分钟左右,休息10分钟。当然,这只是就一支队伍来说。休息应以身体还没有感到发凉为宜,否则容易感冒。在爬山时,体力消耗过大,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这时应稍停片刻,待呼吸放缓,心跳减慢以后再继续前进。



注意事项:
1、出发前热身,扭扭手、扭扭脚。
2、身体弱的在前面,不能以你的能力来判断别人的能力。
3、传话,提醒。
4、行走的姿势,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5、保持间距,不宜太近。如果太近容易前面的人将树枝拔动后打到后面人的眼睛,也不宜太远,转弯时注意路标,以免走失,前后应关照。
6、女生扎紧头发,以免被树枝挂住,同时注意树上的小虫。
7、不怕慢,就怕站。

不同路面的技巧:


1
土路


(1)路面特点:
这种路面很常见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石头风化和没有植被覆盖的山皮经过人们的长时间踩踏形成的。也许你觉得这是最好走的路,有什么可注意的!那是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雨季时这种路面就是传说中的烂泥路,非常容易跌倒,伤到膝盖。

(2)行走经验:
大雨后经过太阳的曝晒,土路表面已经被晒干,但实际上已经吸足了水分,这个时候上下山时很容易出现危险,走这种路面时鞋底一定要抓地,要充分利用登山杖作为支点,以免不注意一脚踩进很深的烂泥里。另外,春秋两季昼夜温差大,雨雪天后土路路面非常容易结冰,危险系数比较高,遇到这种情况上下山时要充分利用登山杖和可以攀扶的东西,注意攀扶物体时要先确保该支点是牢固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2
石板路


(1)路面特点:
这种路面主要是清末、民国时期修建的。主要就是古香路,是由大小不等的青石板人工铺设而成。由于年代久远,走的人比较多,这种青石板路的路面已经变得非常光滑。一旦遇到雨雪容易发生事故,轻则跌跤、崴脚,重则骨折重伤。

(2)行走经验:
雨后,上山时除了穿防滑的鞋以外,心情还要放松。行走时重心不要太靠前,重心方向要和地面的石板垂直,尽量使用登山杖。背大包时包的重心应该是中部偏下,手尽量扶着岩壁或树木。下山时一定要用登山杖,重心略微前倾。脚的落点尽量踩在石板之间的缝隙,或者路旁的草木上。两个人之间一定要拉开距离,避免一个人跌倒后铲倒好几个。雪后,最好用四齿的冰爪,如果不用冰爪,脚一定要落在路旁树根或草木上,登山杖必不可少。

3
跳石


(1)路面特点:
所谓的跳石就是没有明显的路,所谓的“路”主要由山谷沟壑经长期雨水冲刷和山洪暴发形成。在这种路面上行走,需要在石头上跳来跳去前进,细纱、小溪、巨石参差交错, “杀机”四伏。

(2)行走经验:
克服对跳石的恐惧心理是最主要的,这就要求注意力集中。雨季,大雨来临之前、大雨刚过时不要去峡谷跳石,小心山洪爆发。准备好一双底厚一点硬一点的登山鞋,在跳石之前要先检查鞋带是否松动,然后要把背包肩带和腰带拉紧,让背包紧贴背部,以免跳跃时背包晃动、重心不稳导致失足。跳石时眼睛要注意观察前方的情况,准确判断下一个落脚点,注意观察某些石头上留下的长期作为落脚点的暗痕。另外,一定要把鞋底清理干净,如果鞋底粘上了沙子,就要小心你的膝盖和门牙喽。

4
灌木丛
(1)路面特点:
灌木丛包括很多种,大致可以划分为自然灌木丛和人造灌木丛。自然灌木丛主要分布于茂密丛林中,灌木种类较多且较为低矮,一般土质湿滑松软,可能会有沼泽,危险性较大;人工灌木丛主要分布气候较为干燥的山麓坡地,是人为栽种防风固土用的,所在地一般土质干燥、含沙土较多、貌似坚硬其实一踩就滑,部分区域存在流沙的情况。

(2)行走经验:
走灌木丛要带上眼镜、帽子、拉上冲锋衣的拉锁,队员之间至少要保持1.5米的距离,防止前面的队友带倒的树枝反弹回来伤到自己。时刻提醒后面的队友注意距离,距离过远容易迷路!徒步经过自然类灌木丛时最好有辅助设备及经验丰富的领队或当地向导探路先行,要注意灌木多带短刺、蚊虫较多,建议穿高帮防滑鞋底、纹路大且凹凸较深的丛林靴,要穿长袖、长裤,注意脸部的保护。

人造灌木丛较自然灌木丛灌木高且多刺,建议准备手套(最好皮质)、长袖高领防刮衣裤和防滑抓地能力好的登山鞋,在徒步此类灌木丛时尽量走土质不滑、较宽的路,最好扶着枝干新鲜且可以支撑手力的活树枝,换手扶枝要牢固,落脚要稳要慢。

5
陡坡攀爬

(1)路面特点:
陡坡分类:城市道路陡坡、公路陡坡、水工陡坡、耕地陡坡。每种陡坡涉及一个领域。户外陡坡路面坡度较大,多山石,地形复杂。

(2)行走经验:
面对山区复杂的地形和路线,不能光埋头走路不抬头看路,要合理的选择前进的方向和路线。记得一段登山要诀“要走不要跳,要匀不要急,走路不走坡,走硬不走软,前紧后松,快去慢回。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在陡坡攀爬时,上山时应选择脚跟落在坚硬突起石块上,使整个脚掌在局部形成平面;下山时则相反,前脚掌应选择突起的石块作为落脚点。这样既可保持身体平衡,又可以节省体力。另外,在较陡的山路上,每迈出一步,都应脚踏实地,因为如果脚下滑动,你要保持平衡,需要付出比平时更多的体力。

探客TANK007手电筒,专业智造手电筒!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