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196

主题

大同

天镇“盘山石窟”行

[复制链接] 查看:18532 | 回复:146
发表于 2017-5-14 11:25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407016249 于 2017-5-16 15:08 编辑

    常言道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次还真让我们应验了这句谚语。原来计划这个大休日和同事“小神”骑行左云摩天岭长城和基督教“八台子”遗址。临到出发的前一天,才忙着修补前几天就没气的自行车轮胎,总共两条自行车内胎,整整补了一个下午。一条是镇边堡骑行时扎破就一直没想起补,认为是条好胎出行时还当作备用胎留着。另一条估计是骑行吴城时,外胎上扎了好多“刺儿”没拔干净而又扎破的。前前后后补了好几遍,第二天出发前才发现胎竟然还是没气。只好立即电话通知小神取消骑行计划,建议坐火车去天镇徒步盘山石窟寺,并攀爬盘山。就这样我把骑行包换成户外徒步用品背包,匆匆赶往大同火车站,开始了我们一天的行程。
    我们的徒步计划其实很早就有了,只不过一直没有实行,今天正好实现。计划是早上7:30火车站碰面,和上次天镇新平堡之行一样,坐8:06开往北京的K616次列车天镇站下车,再坐公交进县城,徒步5公里左右的路程到盘山石窟寺院然后爬山,下午徒步返回县城坐公交去火车站,坐6087次张家口南-大同的17:15经停天镇的列车返同,18:49到站结束我们一天的旅途。
天镇“盘山石窟”行
    整装待发的列车
天镇“盘山石窟”行
    小神偷拍,用手机百度关于天镇盘山资料的我。
天镇“盘山石窟”行
    盘山原名叫四里岗,距县城东南8里许。清朝乾隆年间,知县张坊等文人雅士到这里敬香踏青,见山势如龙蟠吐珠,起名盘山。
    山坳如盆,水草丰茂,并有一小泉流泻。唐时建有一寺,俗称盆儿寺,植松种槐。到明宣德二年(1427年)盆儿寺建筑仅存在石幢。是年,重建释迦殿等,敕赐显化寺。后来又凿石洞二窟,名为大小石窟。在明宏治、嘉靖、万历年间,清代的乾隆、道光年间又有维修。光绪年间增建神仙洞。至此,形成座北向南、从高向低四处院落,北院有楼一幢,神仙洞为底层,上为文殊楼;右配僧舍3小间。中院韦驮殿,面阔三间,右配方形钟楼,左下方有唐松一株,松左山脚有九仙殿一小院,院内有槐抱榆一株。下院释迦殿,面阔三间,右山岩上玉皇阁,面阔一间。左山脚师房楼,面阔一间。底院,无正殿,左首观音殿,其南为一小庙,正南开山门。整个寺院东依莲花峰,峰腰从北向南有阿育王塔一座,大石洞、小石洞二窟。大小石洞间有山峰渗出细流一脉,称一线泉。寺院占地约二万平方米,楼阁亭台,松槐榆柳、牡丹桃杏俱全,有山有水,且集释道儒于一寺。清朝以降,一直是天城官吏、文人雅士、平民百姓踏青拜佛首选寺院。尤其是每年的四月初八,周围二三十里甚至五十里的群众前来踏青还愿,民国时,天城小学校放假组织师生到此郊游“踏青”。新中国后渐渐冷落,1966年七八月间被哄抢拆殿。1996年开始筹建北院文殊楼,面阔三间二层;又建中院韦驮殿和底院观音殿,又修蓄水池等。在寺周绿化美化,植松种花种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又成为天镇城四月初八踏青郊游之地,二十一世纪初,每年还有唱戏等文艺活动,每次一日不下万人,男女老少,汽车滚滚,十分热闹。
    如果说,慈云寺以历史悠久,建筑雄伟,又有中原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相融合的特征,受到政府的关注成为国家保护单位;而盘山、盘山显化寺又以它的有山有水有寺庙,寺院绿化程度高,环境优美,离县城较近,受到平民百姓的钟爱,乃至演化为“四月八逛盘山”的乡俗。
    盘山石窟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7-5-14 11:29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07016249 于 2017-5-16 08:05 编辑

天镇“盘山石窟”行
    公交车上有好心人听说我们要上盘山,就让我们距离去盘山最近的一个公交站下了车。由于小神早晨没顾上吃早饭,找“小吃摊”吃饭浪费了不少时间。朝着盘山方向刚走到这儿,天气也开始热了起来,过往的出租车不停的打听我们要去哪儿,还说去盘山远着呢!为了不影响返程,我们最后还是决定坐出租车去盘山,下午再徒步返回。
发表于 2017-5-14 11:29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07016249 于 2017-5-14 15:07 编辑

天镇“盘山石窟”行
    盘山景区入口处先留个影
发表于 2017-5-14 11:29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07016249 于 2017-5-14 15:08 编辑

天镇“盘山石窟”行
    简易门楼
发表于 2017-5-14 11:29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07016249 于 2017-5-14 17:20 编辑

天镇“盘山石窟”行
    盘山显化禅寺的传说  
    很久以前,有三位禅师,驾着三只得道修行的万年仙鹤云游四方,普度众生。
    一天,他们千里迢迢来到盘山地界,按下云头,睁眼一望,不禁同声赞道:“啊,好一派瑶池仙境!”只看岩石奇挺,峰峦叠嶂,群峰环绕,恰似一个天然的大盆儿;盆中翠绿欲滴,泉泄涧底,如蓬莱仙景一般。正当他们欣赏这迷人的胜景时,突然眼前闪出一道白色的强光,并随之传来一股扑鼻腥气。三只仙鹤知道不妙,一齐“呼”地一下俯冲到地面,瞬间化作三个小伙子,混杂在人群中。
    原来,这里有一匹修行千年的白龙马,住在盆儿山上的大石洞里,夜入村宅,偷抢食物;明进田间,践踏庄稼。还逼乡亲们三天两头给它“进贡”,如不进贡就遭伤害。
    这一天,“进贡”的人们发现有三位身强体壮的小伙子,非同一般。众乡民便胆壮起来。他们三人吩咐大家给白龙马送些东西,引他出洞后,咱自有办法。乡民们听后,遵嘱照办。
    白龙马听见洞外有人声,就大摇大摆走了出来,一见只有这么点贡品,顿时鬃毛竖起,眼射怒火,扫视着赤手空拳的人们,飞起四蹄,甩摆尾巴,要伤害村民。就在这当时,三个小伙子唰、唰、唰化作三道强光,直向白龙马猛扑过去。白龙马见势不妙,放过众人,转身慌忙应战。从洞外打到洞内,又从洞内打出洞外,难分胜败。只是三个小伙子不得不用新的招数,恢复了原型,飞回空中,猛烈地拍打着翅膀。霎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三股大风从三面围攻白龙马,使它既无伸展之功,又无招架之力,只好仓惶后退。最后重重地撞在一块巨石上,再也挣扎不起来了。乡民们为此一阵欢呼。当平静下来的时候,人们看见作恶的白龙马却变成白色的冰块,三只仙鹤在半空中盘旋,仿佛在等待着什么。只见三位禅师长袖一挥,三只仙鹤同时落下。在落脚的地方,出现了一座崭新的庙宇,人们都把这寺院叫做“显化禅寺”。离盘山寺只有五里。
    从此,寺院晨钟夕鼓,香火不断。骚人游客,来往不绝。

发表于 2017-5-14 11:29 6 只看该作者
天镇“盘山石窟”行

发表于 2017-5-14 11:29 7 只看该作者
天镇“盘山石窟”行

发表于 2017-5-14 11:29 8 只看该作者
天镇“盘山石窟”行

发表于 2017-5-14 11:29 9 只看该作者
天镇“盘山石窟”行

发表于 2017-5-14 11:29 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07016249 于 2017-5-14 15:17 编辑

天镇“盘山石窟”行
    天镇县盘山
    位于天镇县东南4公里盘山,山上有显化寺,始建于明宣德二年(1427)为儒、释、道三教混合寺院。寺院面北朝南,占地20000平方米,有韦驮殿、释迦殿、文殊楼等,院外有玉皇阁、阿育王塔。南山坡有8座十方塔,寺区有八景:一线泉、水打鼓、日落晚霞、唐松、槐抱榆,牡丹花、仙人足印、仙人桥。六十年代部分建筑拆毁,现逐步恢复修建,现存有明弘治五年(1492年)开凿的石洞,宽3.6米,深3.7米,高2.9米。洞前凿石阶30余级,约尺许,上必侧足:洞内石刻三圣坐像及十八罗汉像壁画,他们体态自然,衣饰流畅,面容丰满,造像多为瘦骨清相,衣纹下部褶纹重叠,神态各异,藻井中飞天飘逸洒脱,虽经过岁月腐化,可雕像色彩依然鲜明。最大的高1.4米,最小约0.5米北洞为仙人洞,深3.9米,宽3.5米,过桥需侧身面壁托崖,攀援而上,洞内有明,清时期文人墨客游山题诗。再以李二口一带长城和之相邻近的桦门堡、保平堡、乃至新平堡的玉皇阁及诸多烽火台,组成了边塞古战场的特有雄浑壮美。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