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17

主题

西南

梅里外转:寻找内心的虔诚和宁静

[复制链接] 查看:9124 | 回复:28
发表于 2010-10-14 23:51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hai-nan 于 2010-10-31 13:58 编辑

梅里外转:寻找内心的虔诚和宁静
      昨天的这个时间还是在回家的飞机上,怀着急切迫切的心情,穿行在漆黑的夜空。在外飘荡27天,远方的游子倦鸟归巢。背着沉重的行李走进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家,洗一个热水澡,洗去旅途的疲惫,洗去落寞的心情。俯视熟悉的街道,昏黄的灯光,子夜时分,没有行人,没有行驶的车辆,一切都是寂静,一切是回家喜悦的寂静。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雨季过去,迎来户外徒步的黄金时节。我带着内心沉重的负担参加了老赵大锅组织的梅里外转,8天的晓行夜宿,形神俱消,依靠内心强烈的信念和意志,终于走完全程。之后又过雨崩,浴神瀑,体验神人交流的窒息和畅快,感受藏人纯洁质朴的心灵,感受千百年藏人的宗教虔诚和古老传统,承受千百年藏传佛教的灵魂洗礼。精神昂奋,体力衰减,我独自游荡西藏,寺庙膜拜,跋涉山湖,感染藏传佛教的密宗真髓,内心内省,感悟人生,触摸沧桑,寻找内心的虔诚和宁静。  还是昏黄的灯光,还是内心放下的寂静,留下一些文字,留待未来的回忆。

上篇:梅里外转! t& ?' R2 A/
     之一:飞机惊魂
     这次出行,接受了上次到大西北误机的教训,上午10点55分的飞机我提前两个多小时就感到机场,大锅等来送行。我和太阳石、明月是先遣队,他们是傍晚的飞机.在机场,大锅给我交代了任务:到昆明后,找驴友的住宿地旅馆“大脚氏”,买气罐,买公共食品,与简老师接洽买第二天到香格里拉的长途汽车票。别说,这先遣队的任务还不少呢。3 I+ D" R. O0 e& D
    在安检处挥手分别后,终于等到了广播上飞机,飞机滑行,起飞升空,我暗暗呼出一口长气,终于起程了。我拿出一本书看起来,准备消磨这漫长的旅途时光。一声尖叫响彻机舱,“有烟味!”,男性声音,南方口音。此时我也闻到机舱里有一种电线烧焦的糊味,顿时乘客都惊慌起来,空姐也从机舱前部快步冲过来,像警犬一样用鼻子东嗅西嗅。骚动打乱了我的读书,也许是麻木,也许是故作镇静,我漫不经心看着发生的一切。气味依然存在,空姐空哥依然在忙碌,机舱里广播响了起来,让乘客不要惊慌,乘务人员正在查找原因。我眼观忙乱的一切,心里在总结我每次长途远行经验,好像每一次出远门都有点波折:去年走螯太白出咸阳机场摔了一大跤,今年8月到大西北开怀畅饮酒醉误机,这次飞机起飞又发生情况,唉,事情的开始总要有点事。2 w* t- X; h4 [5 @& ~6 W- l! @0 G
    这时飞机广播又响了,机长说已经请示,为了乘客的安全,飞机返回大连机场,并分析可能是空调主机的电线烧焦的原因。才不长时间发生了伊春空难,人们的心理都有些脆弱,如惊弓之鸟,况且原因排除不了,谁也不敢拿飞机上300多人的生命开玩笑。10点03分飞机起飞,10点06分“有烟味!”,10点20分,飞机在大连上空转了一圈,又回到大连机场。  我们乘摆渡车回到候机楼,一直等到下午1点08分,换了一架大一点的飞机,才再次起飞。下午2点半经停常州机场,傍晚5点47分终于落到昆明巫家坝机场,这一颗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 l0 @, b& M7 N
    大锅、姐夫、幽谷、老朱等后队4人晚上11点半到达机场,12点半才见到他们的身影。我向大锅汇报了气罐、车票,购买公共食品等情况,等睡下时已经是12点55分了。
    本来我答应请太阳石和明月吃饭,太阳石在昆明的同学请我们吃了云南的“菌子”,又改为在丽江请她们吃“腊猪排”。最后的结果是转完梅里雪山在丽江古城,我声明请吃饭不容易,“咱大大方方请一次,上高级馆子,点最好的菜”。可能大锅心疼我花钱,他亲自找了一家当地特色“眼镜大理酸辣鱼庄”,吃了两盆酸辣鱼,腊猪排没有吃上,消费252元,差一点成了二百五。
之二:梅里转山4 ?; Z" ]6 P, s: }: B
     梅里外转的起因是大锅在论坛发的一个讨论帖,原来时间定在5月末6月初,可是大锅一次爬大黑山体能锻炼偶感风寒,病痛缠绵一月有余,错过转山的最佳时间。到了雨季,无法成行,便把时间定在了9月中下旬。我是大锅的文字记者、绝对粉丝和跟屁虫,凡是长线一般都要参加,自然没有悬念的加入。自4月始开始每周的大黑山魔鬼锻炼,储存体体能以备长线,锻炼之余还炒作出“一个人的大黑山”“强哥帅不帅?”“茶水版”等花边新闻,而且在大锅的言语刺激下投稿《新商报》大赚稿费。8月因公到大西北开会,顺便漫游新疆,消耗了部分体能,又一次爬大黑山大意失荆州下山摔在台阶上,尾骨受伤,严重打击了自信心,造成心理障碍。在临行前的饯行晚宴上,我向走过梅里外转的论坛超强驴封建探询,“我能不能走完梅里转山?”封建给了我肯定的回答,但我还是怀着忐忑的心情走上了梅里外转的路途。* l* _: B& D% Y/ z( B7 f! Q1 K4 o
梅里转山就是朝拜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梅里雪山是横亘在云南省德钦县西部的一座南北走向的庞大雪山群,全长150公里,耸立于怒江与澜沧江大峡谷之间,是怒山山脉的中间部分。梅里一词为藏语的汉译,意思是“药山”,因盛产名贵药材而得名。$ _8 r; ?: Y: [1 x7 q" j+ g0 o
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云南第一高峰,也是藏语的汉译,意为“白色雪山”,是藏民心中的一座神山,位居藏区8大神山之首。白色在笃信藏传佛教的藏民心中是吉祥圣洁的象征,藏民把卡瓦格博视为神灵的化身,认为它不是山而是众神的现身。卡瓦格博至今仍是人类未能征服的处女峰,1902年至今,人类十多次攀登都以失败告终。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17名队员在海拔5000米处遭遇雪崩全部遇难,造**类登山史上第二大山难。朝拜卡瓦格博分内转和外传。外传按顺时针方向越过南边的海拔4479米的“多克拉”垭口和北面的海拔4815米的“说拉”垭口,绕梅里雪山一周,经过云南德钦和西藏察隅、左贡地界。内转则限于德钦境内的飞来寺、雨崩神瀑和太子庙之间。外传又分为大转、中转和小转,大外传是将卡瓦格博圣地的外围都走一圈。我们走的是大外传。
     我们参加梅里外转的队伍有7人:大锅、姐夫、老朱、幽谷、明月、太阳石、我;马帮的头兼向导名字叫阿青布,但网上都写做阿钦布,他带领的人有:阿妈(岳母)次里卓玛,68岁;舅哥格松仁亲,40岁;舅哥的岳父扎西顶珠,57岁;舅哥的岳母阿吉木,56岁;邻居小伙子格松次力。还有7匹骡子驮行李食物。# O0 N6 ^8 a" M2 i" [
朝拜队伍人员的体力,我可能是最差的。后来事实证明:大锅像一头牦牛,负重能干;姐夫像一只花豹,闪转腾挪在山间;幽谷像花蝴蝶,翩翩翻飞在绿树花丛;明月像耐力超群的马;太阳石像耐旱的骆驼;我是小白兔,惊讶地看着他们各显神通;老朱大哥为自己打造了一幅惊世骇人的形象:脸部上方是一副茶色大墨镜,头戴大红遮阳帽,帽翅迎风飞舞,肩披粉色宽毛巾,两臂胁下夹双登山杖滑雪状,健步如飞,如一只飞舞的红蜻蜓。老朱说:笨鸟先飞笨驴先行,每次都是先走一步,带领两位超级粉丝阿钦布的阿妈次里卓玛和舅哥岳母阿吉木,遥遥在前。在翻越“多克拉”垭口时,老朱精神崩溃,阿吉木为他唱起了优美高亢的藏歌,老朱顿时充满了无穷的力量,视垭口如草芥一越而过,创造了精神变物质的典型案例。
之三:奔赴起点8 H8 G0 o, q3 [! m6 z7 n
; t5 k( k: f5 ?) T6 ?3 V/ {
    17日,昆明。早6点被叫醒,到西部客运站。9点03分,长途大客车向香格里拉进发;傍晚8点28分,到达香格里拉汽车运输站,海拔3300米。向导的朋友司马平措开着面包车来接站,住宿“奔月酒店”。饥肠辘辘,一起到附近的饭店吃羊肉。羊肉不错,价钱是每斤50元,唯一的遗憾是大锅怕高反,不让喝酒。夜晚的香格里拉很迷人,街道上挂着条幅,“庆祝迪庆州第八届康巴艺术节”。7 S1 l9 D5 [2 E3 d( l
    18日,仍然是早6点起床,在黑暗中收拾行李,每个人都是两个大包,把个面包车塞得满满的。6点40分出发,向转山的起点德钦县云岭乡查里桶村奔去,向导阿钦布就是这个村的人。汽车沿金沙江北行,翻过海拔3775米的查巴拉山,又过海拔4775米的白马雪山,再过澜沧江,终于在傍晚6点多赶到查里桶村,见到向导阿钦布。& S& P9 X) s8 f. Y: }
    阿钦布今年38岁,属鼠,有两个女儿,一个16岁在香格里拉读高中,一个13岁,在德钦县读初中。资产:2004年建的房子,投资十多万元,二楼还没有建设完工;牛5头,骡子2匹,猪4头。他在2001年当向导开始带队外转梅里雪山,基本一年走5-6次,剩余的时间上山捡松茸,湿的价钱在每斤20-30元。大他4岁的媳妇在家种青稞、小麦、玉米,以及自己吃的白菜、西红柿,还负责家庭畜牧业。
       阿钦布的人生经历挺坎坷。他12岁在德钦小学毕业,是村里考上初中的唯一男生。命运多舛,在这一年,母亲去世,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只得休学回家务农。他有两个妹妹,一个姐姐远嫁他方。阿钦布是一个虔诚的藏传佛教信徒,他在经过的每一个高山哑口都挂经幡,口中祷告,还唱着好听的藏歌。他的人生经验来自父亲和佛教的喇嘛。父亲告诉他,必须找一个比他大的媳妇,大媳妇有社会经验,能干,能帮他维持这个家庭。他遵父言,娶了忠厚的妻子仁亲卓玛,结婚以来从来没有红过脸。他20岁结婚,很快有了大女儿,他26岁小女儿1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生活变故使他考虑挣钱,改变生活。开始想借钱贷款买车跑运输,最后还是选择了当向导。
      当向导危险性大,应付各种天气状况,管理马帮、骡子,与中外游客打交道,让游客满意。一次带队过雪山时,两匹骡子突然滑倒,也连带他滑下山坡,幸亏被山石拦住,但是骡子的腿却受伤了。几年来,在转山的路上,遭遇到各种风险,但他坚持走过来了,第一为了生活,为了两个上学的孩子,第二为了信仰,为了在转山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1 P; D# Z3 t! t& |; c) G
为了庆祝转山启程,晚上大锅做了野猪肉、炒肝尖、野生河鱼、炒松茸等,喝了啤酒。
     晚上10点半,在阿钦布家的二楼上,帐篷旁,我仰望夜空。天上繁星点点,云彩缓缓浮动,四周一片寂静,唯有不远处的永芝河水发出细微的声响。楼下的牛在黑暗中吃着草,骡子不时打个响鼻,响着玲音,鸡们还在散步,制造着“悉悉簌簌”的声音,平视前方,是黑魆魆的大山。我在心中默默祈祷,但愿明天是个好天,减轻我们徒步的难度,让我们平安地转山,完成心灵深处的夙愿。
    我怀着美好的祝愿入睡。
之四:走上长途
    第一天:黑暗中,早6点,起。开始收拾睡袋防潮垫、帐等,准备出发,昨晚预定的时间是7点吃饭,7点半起程。最后是8点22分出发,走上长途。& r; S以后的8天,几乎都是早6点起“床”,7点多吃早饭,8点多出发。% D  M8 f- C. l9 \1 H/ X. h/ S
     喝了阿钦布媳妇仁亲卓玛做的酥油茶,吃了昨晚的剩菜,把大包套进大锅专门定做的防雨套子里,小包上身,里面是饮水冲锋衣小食品;我还有一个腰包,里面是尼康D300相机和身份证等物品,再外挂一个随手拍的松下X2卡片相机;单杖,在天色已经大白的晨曦中,走出查里桶村,顺着听了一夜声音的永芝河,走向羊咱桥,合影,走上长途,走上漫漫转经路。$ @, k8 l' Z# Y  l4 t7 A
转经有两样事情不能少:一是见到寺庙和白塔要顺时针转三圈,祈福;第二是在高山哑口和寺庙要挂经幡,让风来传颂经文,修持你的今生来世。我们也遵从藏民的习俗,在羊咱桥买了经幡,每到高山哑口,大锅和幽谷都去挂上,祈求我们平安,祈求家人幸福。

转山是对着灵性的大山反复绕走的仪式。藏民相信:遭遇苦难的人借此能得到罪愆的洗脱与身心的净化。转山者,必须舍却己身私欲,仅为他人祈福而行。我们既然走上梅里外转之路,那么一切都要按照藏民的习俗来进行,这样才能像藏民一样虔诚,像藏民一样纯真,心灵才能得到净化,才能找到心灵的宁静。当然,在走的路途中,我还发现了经幡的另一个用途:在攀登上升的过程中,我频频向山上仰望,希望看到那飘扬的经幡,因为我知道,看到了经幡,就意味着走到了哑口,就马上可以下山了,身体就轻松了——在身体疲惫的状态下,望到了经幡,心里是怎样一种狂喜啊!当然,这是对我这样的弱驴来说的。2 L$ K6 B* P$ Y6 b" S) V( K/ ^
第一天的路是一路攀升,从海拔2015米开始,转过第一个哑口,海拔2400米;继续上升,转过第二个哑口,海拔3400米。之后的路比较轻松,一路下坡或者平坡,走起来很爽,感受到徒步的乐趣。阿钦布给我指点着:那里是永芝村,那是永芝河,远方的大山是高黎贡山。我告诉他,2007年秋天,我跟随大锅走独龙江时翻越过高黎贡山,感受过它的魅力。
      下午1点51分,到达休息地点,一个平缓的阳光灿烂的草坪,藏语叫曲刷,意为小溪流的意思。下了一上午的雨已经停了,四周的群山白雾缭绕,骡子已经卸下了包裹,正在悠闲地吃着草。阿钦布燃起材火,烧制酥油茶。大锅也点燃气罐,烧果珍水,补充维生素。我看了一下海拔表,此处海拔2895米。4 v+ A" R. d  C
傍晚4点51分到达宿营地:夏隆那,海拔2900米,一条巨溪在“牛棚旅馆”旁边咆哮着,发出“隆隆”的响声,这响声让我们烦恼了一夜,还有夜里吃草的骡儿的铃铛声,“叮叮当当”也响了一夜。最惨的是大锅,我们6人挤在一个牛棚里,支了内帐。可是面积有限,我和大锅挤在外侧,大锅一面铺的木板缺了一快,形成一个40多厘米的方形大洞,晚上大锅睡觉时脚和部分小腿就悬在洞上,想必那滋味不太好受吧。

之五:初尝痛苦
第二天,依然是黑暗中起床,收账,晨曦中吃饭,天亮后出发。$ w$ U- t3 w' c
     今天的路线先是顺着溪流上行。在大山中穿越,一般都是溯溪上行,或者顺溪下行,因为穿越中最不能少的是水,有了水,就有了生命,即使没有食物,靠喝水也能维持数天的生命。水既是生命的源泉,也是生命的动力。' V) i3 \* S: X( N5 a
中午11点31分,到达休息地:多克拉,海拔3590米。一个小时后,继续向上攀登,3小时15分,到达多克拉哑口,海拔4479米。这里在卡瓦格博的正南方,可以遥望卡瓦格博雪山,可惜神山杯云雾缭绕,看不到它神秘的面容。这个哑口也是云南和西藏的分界线,南面是云南,北面是西藏。
      我是第一个到达哑口的,为什么我一个最弱的弱驴能第一个到达哑口?我总结的经验是:一定要尊重和学习藏族人民的经验和智慧。因为藏民千百年来就行走在这条转经路上,哪里是捷径,哪里最低点,哪里的路最适宜翻越哑口,都牢牢地印在藏民的脑子里,所以才在大山上留下清晰的行走路线。开始,大锅走在前面,在海拔4000米的山上,却撇开古有的“之”字形线路,径直向哑口攀登,还误导幽谷和太阳石紧跟在他的后面。毕竟大锅是人不是牦牛,被陡峭的山坡挡在后面,我顺着“之”字路线慢慢前行,竟然把这些强驴一一甩在后面。
      阿钦布照旧在哑口挂经幡,一边挂一边唱着藏歌,狂劲的山风吹拂着经幡和风马旗,发出猎猎的声响,伴着阿钦布高亢的歌声。阿钦布告诉我,白色的风马旗是为故去的人树立的,五彩的经幡才是为活着的人挂的。阿钦布在一个白色的风马旗上写上了“尊敬的阿吉此里活佛祝早日转世”。他说,这是才去世不久的一个活佛,也是阿钦布的人生老师,活佛教育阿钦布:人要劳动,要靠劳动创造幸福的生活;现在有些人不愿劳动,好吃懒做,那样的人士没有前途的。我和阿钦布沟通思想:这是阿钦布第52次转山。通过当向导,一则可以改善家庭生活,二则可以在转上的过程中为家人祈福,为自己修行,净化自己的心灵。5 O; x2 X6 K- p4 d+ L3 E
合影后下山。下山可是我的强项。我依然走在前面,走过118道“之”字弯。我和先行的阿钦布坐在路边等大锅他们。阿钦布对我说了这118道弯的来历。. I" u5 B: \) S! A
藏传佛教的教派众多,主要有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和格鲁派。宁玛派的创始人莲花生大师是梅里雪山外转之路的设计师,当时他以神鹿引路,走出这条118个弯的山路,寓意为信仰藏传佛教,人生修行要经过118个磨难,才能修得正果。也就是俗世所说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贪恋五欲是众生堕落受苦的根源(五欲指对色、声、香、味、触的爱欲),节制五欲是众生心性净化成佛的主要手段。佛教的修行原则是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调服心性。净化心灵,彻底清除贪、嗔、痴、慢、邪见等心灵污染,达到人格的真、善、美和智慧的最高境界,是为佛。

    傍晚5点47分,到达宿营地:扎数桶。海拔3710米。找不到平整的地方扎帐,最后在略平的路中露营。阴冷,痛苦。也许是今天上升太高,下降又太快,体能损失太多,冷,钻进睡袋好长时间才感觉有些温暖,蜷缩着慢慢进入梦乡。




收藏 分享
发表于 2010-10-15 09:51 2 只看该作者
{:5_148:}
发表于 2010-10-15 10:46 3 只看该作者
{:4_111:}
发表于 2010-10-15 11:00 4 只看该作者
好人总会有佛祖保佑的
发表于 2010-10-15 13:54 5 只看该作者
之二:梅里转山4 ?; Z" ]6 P, s: }: B
    梅里外转的起因是大锅在论坛发的一个讨论帖,原来时间定在5月末6月初,可是大锅一次爬大黑山体能锻炼偶感风寒,病痛缠绵一月有余,错过转山的最佳时间。到了雨季,无法成行,便把时间定在了9月中下旬。我是大锅的文字记者、绝对粉丝和跟屁虫,凡是长线一般都要参加,自然没有悬念的加入。自4月始开始每周的大黑山魔鬼锻炼,储存体体能以备长线,锻炼之余还炒作出“一个人的大黑山”“强哥帅不帅?”“茶水版”等花边新闻,而且在大锅的言语刺激下投稿《新商报》大赚稿费。8月因公到大西北开会,顺便漫游新疆,消耗了部分体能,又一次爬大黑山大意失荆州下山摔在台阶上,尾骨受伤,严重打击了自信心,造成心理障碍。在临行前的饯行晚宴上,我向走过梅里外转的论坛超强驴封建探询,“我能不能走完梅里转山?”封建给了我肯定的回答,但我还是怀着忐忑的心情走上了梅里外转的路途。* l* _: B& D% Y/ z( B7 f! Q1 K4 o
梅里转山就是朝拜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梅里雪山是横亘在云南省德钦县西部的一座南北走向的庞大雪山群,全长150公里,耸立于怒江与澜沧江大峡谷之间,是怒山山脉的中间部分。梅里一词为藏语的汉译,意思是“药山”,因盛产名贵药材而得名。$ _8 r; ?: Y: [1 x7 q" j+ g0 o
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云南第一高峰,也是藏语的汉译,意为“白色雪山”,是藏民心中的一座神山,位居藏区8大神山之首。白色在笃信藏传佛教的藏民心中是吉祥圣洁的象征,藏民把卡瓦格博视为神灵的化身,认为它不是山而是众神的现身。卡瓦格博至今仍是人类未能征服的处女峰,1902年至今,人类十多次攀登都以失败告终。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17名队员在海拔5000米处遭遇雪崩全部遇难,造**类登山史上第二大山难。
     朝拜卡瓦格博分内转和外传。外传按顺时针方向越过南边的海拔4479米的“多克拉”垭口和北面的海拔4815米的“说拉”垭口,绕梅里雪山一周,经过云南德钦和西藏察隅、左贡地界。内转则限于德钦境内的飞来寺、雨崩神瀑和太子庙之间。外传又分为大转、中转和小转,大外传是将卡瓦格博圣地的外围都走一圈。我们走的是大外传。
     我们参加梅里外转的队伍有7人:大锅、姐夫、老朱、幽谷、明月、太阳石、我;马帮的头兼向导名字叫阿青布,但网上都写做阿钦布,他带领的人有:阿妈(岳母)次里卓玛,68岁;舅哥格松仁亲,40岁;舅哥的岳父扎西顶珠,57岁;舅哥的岳母阿吉木,56岁;邻居小伙子格松次力。还有7匹骡子驮行李食物。# O0 N6 ^8 a" M2 i" [
    朝拜队伍人员的体力,我可能是最差的。后来事实证明:大锅像一头牦牛,负重能干;姐夫像一只花豹,闪转腾挪在山间;幽谷像花蝴蝶,翩翩翻飞在绿树花丛;明月像耐力超群的马;太阳石像耐旱的骆驼;我是小白兔,惊讶地看着他们各显神通;老朱大哥为自己打造了一幅惊世骇人的形象:脸部上方是一副茶色大墨镜,头戴大红遮阳帽,帽翅迎风飞舞,肩披粉色宽毛巾,两臂胁下夹双登山杖如滑雪状,健步如飞,如一只飞舞的红蜻蜓。老朱说:笨鸟先飞笨驴先行,每次都是先走一步,带领两位超级粉丝阿钦布的阿妈次里卓玛和舅哥岳母阿吉木,遥遥在前。在翻越“多克拉”垭口时,老朱精神崩溃,阿吉木为他唱起了优美高亢的藏歌,老朱顿时充满了无穷的力量,视垭口如草芥一越而过,创造了精神变物质的典型案例。
发表于 2010-10-15 14:14 6 只看该作者
文字版,等图
发表于 2010-10-16 21:53 7 只看该作者
文字版,等图hfyanzi 发表于 2010-10-15 14:14
等忙过这阵在发照片。
发表于 2010-10-16 22:05 8 只看该作者
期待照片
发表于 2010-10-16 22:35 9 只看该作者
记号,仔细看看
发表于 2010-10-17 10:21 10 只看该作者
之三:奔赴起点8 H8 G0 o, q3 [! m6 z7 n
; t5 k( k: f5 ?) T6 ?3 V/ {
     17日,昆明。早6点被叫醒,到西部客运站。9点03分,长途大客车向香格里拉进发;傍晚8点28分,到达香格里拉汽车运输站,海拔3300米。向导的朋友司马平措开着面包车来接站,住宿“奔月酒店”。饥肠辘辘,一起到附近的饭店吃羊肉。羊肉不错,价钱是每斤50元,唯一的遗憾是大锅怕高反,不让喝酒。夜晚的香格里拉很迷人,街道上挂着条幅,“庆祝迪庆州第八届康巴艺术节”。7 S1 l9 D5 [2 E3 d( l
    18日,仍然是早6点起床,在黑暗中收拾行李,每个人都是两个大包,把个面包车塞得满满的。6点40分出发,向转山的起点德钦县云岭乡查里桶村奔去,向导阿钦布就是这个村的人,汽车沿金沙江北行,翻过海拔3775米的查巴拉山,又过海拔4775米的白马雪山,再过澜沧江,终于在傍晚6点多赶到查里桶村,见到向导阿钦布。& S& P9 X) s8 f. Y: }
    阿钦布今年38岁,属鼠,有两个女儿,一个16岁在香格里拉读高中,一个13岁,在德钦县读初中。资产:2004年建的房子,投资十多万元,二楼还没有建设完工;牛5头,骡子2匹,猪4头。他在2001年当向导开始带队外转梅里雪山,基本一年走5-6次,剩余的时间上山捡松茸,湿的价钱在每斤20-30元。大他4岁的媳妇在家种青稞、小麦、玉米,以及自己吃的白菜、西红柿,还负责家庭畜牧业。
     阿钦布的人生经历挺坎坷。他12岁在德钦小学毕业,是村里考上初中的唯一男生。命运多舛,在这一年,母亲去世,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只得休学回家务农。他有两个妹妹,一个姐姐远嫁他方。阿钦布是一个虔诚的藏传佛教信徒,他在经过的每一个高山哑口都挂经幡,口中祷告,还唱着好听的藏歌。他的人生经验来自父亲和佛教的喇嘛。父亲告诉他,必须找一个比他大的媳妇,大媳妇有社会经验,能干,能帮他维持这个家庭。他遵父言,娶了忠厚的妻子仁亲卓玛,结婚以来从来没有红过脸。他20岁结婚,很快有了大女儿,他26岁小女儿1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生活变故使他考虑挣钱,改变生活。开始想借钱贷款买车跑运输,最后还是选择了当向导。
    当向导危险性大,应付各种天气状况,管理马帮、骡子,与中外游客打交道,让游客满意。一次带队过雪山时,两匹骡子突然滑倒,也连带他滑下山坡,幸亏被山石拦住,但是骡子的腿却受伤了。几年来,在转山的路上,遭遇到各种风险,但他坚持走过来了,第一为了生活,为了两个上学的孩子,第二为了信仰,为了在转山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1 P; D# Z3 t! t& |; c) G
为了庆祝转山启程,晚上大锅做了野猪肉、炒肝尖、野生河鱼、炒松茸等,喝了啤酒。
    晚上10点半,在阿钦布家的二楼上,帐篷旁,我仰望夜空。天上繁星点点,云彩缓缓浮动,四周一片寂静,唯有不远处的永芝河水发出细微的声响。楼下的牛在黑暗中吃着草,骡子不时打个响鼻,响着玲音,鸡们还在散步,制造着“悉悉簌簌”的声音,平视前方,是黑魆魆的大山。我在心中默默祈祷,但愿明天是个好天,减轻我们徒步的难度,让我们平安地转山,完成心灵深处的夙愿。
     我怀着美好的祝愿入睡。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