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吃瓜群众 于 2017-10-26 14:58 编辑 第一楼:装备规划 第二楼:装备使用感受 线路没什么难度,不过因为比较期待还是认真的准备了一下,同样的装备也适合国内南方,20~30度气温,2~3天的线路。 这次属于北极狐办的徒步活动,之前走过两次在瑞典的,后来看宣传说第一次要在亚洲办,当时想着反正也没跟香港走过,脑子一热就决定报名了。 线路起点从麦径第四段开始,后面走的地方也不太熟悉,全程大概47公里。 这次线路比较成熟,路径清晰,还有官方提供的地图,所以行前除了跟Google Earth上看了下两个营地的位置外,其他也没做太多准备。 关于气候,问了下香港的朋友说那段时间比较凉快,天气预报三天气温在22-29摄氏度期间,基本还是夏天的感觉。 装备的选择上,其实我也算这个牌子的脑残粉,不过手上的他们家薄的东西不多,就算短裤也是G-1000或者G-1000拼接的,它们相对接近30度、爬升较多的环境来说还是厚了点,所以还是决定这次先带适合温度较高环境的轻量的装备来走,顺道过程中也观察一下其他人用他们家夏季装备的情况。 装备 服装 上衣:以透气、速干以及潮热环境下抑制汗味为主,所以两件速干短袖都选了美丽诺羊毛混纺材质的。鸟的A2B短袖平时穿得比较多,虽然是定位城市生活和骑行用的衣服,但是试过几次徒步发现发现也不错——比一般羊毛材质含量高的衣服耐磨和速干,同时也具有羊毛抑制味道的特性。Icebreaker的短袖羊毛含量较高,计划作为备用、在皮肤衣下穿着和睡觉用。 保暖:本来计划带一件鸟的薄棉服Atom SL但问了下其他人说如果不遇到特殊气候,早晚皮肤风衣就够了,所以仅带了一件鸟的皮肤衣备用(也考虑过更轻的patagonia HOUDINI,但是这件皮肤衣更倾向于防风,透气性实在是不太好,所以没带)。 裤子:Houdini的Crux短裤是年初BC上折扣不错的时候入的,用后发现很好穿(轻量、有弹性、耐磨、超级速干),导致后来夏天别的速干短裤都很少穿……当时本来很想再买几个别的颜色,不过可惜已经没有了。 鞋:鞋子没什么悬念,那种环境带GTX的不太适合,chaco的凉鞋曾经也考虑过,但是毕竟要走三天,考虑到鞋底进小石子的问题还是放弃了,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穿越野跑鞋。当初入La Sportiva Ultra Raptor的原因是因为Section Hiker博主的力荐,收到试穿后发现真不错——虽然比之前穿的Soucony重了点,但是保护性,特别是中底的减震好很多,另外这个鞋的外底在潮湿的石头上和泥巴地的防滑也不错,之后一段时间内,用于徒步的越野跑鞋我应该都会使用它。 包 背包:山与道mini——这两年2~3日轻量化徒步主要用的包,这次用自带的发泡垫做背负。优点是比较轻,肩带宽大厚实,容易磨损和扎漏的位置(包底、正面)用的x-pac复合面料,其他地方用70D尼龙降低重量,我自己背的感觉总背负8kg内比较舒服,因为是软背负,如果背硬背负的包较多背这个开始需要适应下。另外这个包自带的弹力绳较细,绑东西不是太稳,一些位置我已经换成了更粗的,同时自己也加了些别的扣具。 附包:一般超轻包腰带只有根带子没口袋,轻量包腰带上的包的容量一般也比较小,所以我轻量化出行的时候都习惯带个胸包来装需要快速取用的小东西和部分路餐。另外就是在营地的时候胸包可以随身带一些比如头灯、工具、纸巾之类的东西,比较方便。还有就是胸包在冷的时候可以给胸口挡下风,热的时候因为包的位置可调和并不是紧贴身体,其实并不会让人觉得太热。 睡眠系统 帐篷:Locus Gear Kuhufu金字塔——其实带纱网的双层三季帐更合适,不过手上目前就一个双人的,收纳有点大所以只能带这个。用鬼总做的Z杖做A字支撑(也带了根配套的5cm延长管备用做单杖支撑),还没在湿热环境下用过金字塔,回头写感受。 睡袋:SP1估计是会热,不过带内胆也轻不了太多,所以还是带这个了。 睡垫:山与道mini自带的做背负四折泡沫垫子(打开后90*45*0.5cm)+山与道100*50*1cm垫子组合,实际重量126g。厚的垫子用在上半身,薄的下半身,薄垫子可以折叠,可以是45*45*1cm或者一部分折起来加厚,薄的部分配合背包或者其他东西使用。 地布:球总的热缩膜,轻,防潮性能好,结实 枕头:KLYMIT的充气枕头,带收纳袋不到60g,比市面上一些别的枕头轻50%左右。其实这个带的必要不太,不过这次线路短,没想太追求轻量,请假出来不容易,为了睡得舒服一些还是带上了。这个枕头分为四个气仓,中间可以让头陷下去,比较舒服。 防雨 身体防雨:考虑到是湿热环境下徒步,较高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下防水透气膜的性能会受很大的影响,并且估计长款雨披也会闷,所以这次的方案是雨伞+防雨裙,雨伞是euroschirm的轻量涂银徒步伞,给背包的背带上加了两个扣具用来用登山杖的时候固定雨伞。三峰15D防雨裙透气性不错,用来配合雨伞做下半身防水,虽然时间长了越野跑鞋还是会湿,但是裙子也有效可以防止过多的雨水顺着腿流到鞋子里; 包内防水:三个防水袋,分别装:睡袋和备用衣服,湿衣服或换下来的衣服,电子设备和其他怕水的东西,这次没用背包内置塑料袋内防水,因为粗苯防水袋重量也不大,分三个袋子便于整理分类和干湿分离; 厨具、餐具 炉:soto OD-1R+防风盘,在起点和沿途都有主办方的气罐补给,所以就不用酒精炉了,炉头是重了点,但方便。 锅:雪峰mini solo钛套锅,主办方全程提供冻干食品,主锅用来烧水,小锅当杯子和碗,虽然这套组合比千橡树或者铝锅重些,但是好收纳,也不用带其他的碗,可以减少收纳体积。 餐具:雪峰叉子+勺子组合——以前每次带叉勺要考虑收纳,这个虽然重10多克但尼龙套收纳很方便,也可以同时吃两个东西(比如吃饭和喝汤) 桌子:大F做的碳纤维腿小桌,算腐败用品。 饮水:主办方会提供一个500ml带过滤的水壶,据说可以1分钟过滤两升水,不过查了下这个东西有点重,另外觉得对这次线路来说这个东西会有点局限性(营地有干净水源用不上,路上也不总是有水,过滤了也得用别的东西装),所以还是准备了另一套饮水组合——sawyer mini滤水器和两个2L的水袋,分别装未处理的和处理过的水 电器 电源:4个3400mAh的18650电池+nitecore F2充电器,两个接口可以同时充两个设备,这次能给iPhone、头灯、相机和mini USB灯使用 头灯:Petzl Zipka+Core电池,最高亮度200流明徒步够用,收纳体积小,配合CORE锂电池重量不错,54克,这个头灯不足是不能调整垂直角度。 饮食 主食:主办方提供的冻干食品(三午两早,其他在补给点或营地领取,某北欧牌子,没注意是具体哪个国家的),吃过的同学称它们为“狗粮”,不过这次也就三天,露营点还能买到其他吃的,所以还能忍……因为沿途有垃圾箱,就没用自封袋分装,另自带8袋苏伯汤; 路餐:主办方提供的5条谷物条,其他看情况购买; 水:根据主办方的提示,包内保持有1L以上饮用水 包括身上穿着和携带在内,全部物品重量5882g,加上主办方提供的、钱包和要到当地购买的东西(比如打火机)后应该会超过6kg,装完消耗品后总重量应该在8.5公斤左右,具体明晚打完包再称。 |
本帖最后由 吃瓜群众 于 2017-10-25 19:08 编辑 出发时背包包含消耗品称重为6.32kg,未包含手机、胸包以及胸包内的一些小物件。 出发时消耗品为: 230g液化气体(以前估计主办方会提供G2气罐,结果提供的是G3气罐) 5袋冻干食品(2顿早餐、3顿晚餐) 6根谷物能量棒(含水分,较重) 1.27升水 线路情况:基本在西贡东边的山上转一圈,全程50公里,总爬升1600左右,除了热一点其他都比较简单,三天无降雨,营地基本没蚊子,全程没有用内帐。经过了麦径2、3、4段和其中一些别的徒步径,地形有丛林、最高400米出头的山、海边沙滩和小村子,路径清晰,沿途水源补给很多(需过滤),村子可以吃饭和购买补给品,自动贩卖机可以刷八达通,小店只能用现金。气温白天最高31度,夜间16度风大。 挑一些值得说的装备: 服装 和北京20~30度左右桑拿天活动差不多,行进中短裤+短袖,休息和早晚肤衣也能胜任保暖。 两天的露营都没在高处,其中一天在海边的成熟营地,虽然有风,但周围的树林起到了很好的挡风效果,皮肤衣坐到后面稍微感觉有点凉,另一天是在海边沙滩上露营,风比较大,皮肤衣扛不住,所以10月底在香港露营特别是要在高一些的营地,薄的排骨羽绒、棉服或者抓绒衣还是有必要的。 鞋袜 考虑到炎热的天气和可能下雨,所以还是穿的越野跑鞋,这次虽然没下雨却遇到了一些道路在涨潮的时候被淹了的情况,所以跟平时一样也是不脱鞋直接就淌过去了,在接近30度左右晴朗的天气下(50%左右湿度)走几个小时,加上休息时晒晒基本就完全干了。不过跟海边用越野跑鞋也需要注意:海水、无缝不钻的沙子和太阳的暴晒也会更多的消耗鞋子的寿命,这次回来发现鞋子沧桑了好多…… 在沙滩上的搭非自立帐(金字塔) 最好还是带沙钉、雪钉或者用袋子装沙。一般棒钉在沙子上如果按正常的搭法可能会比较惨,那天吃完晚饭回来路上看到好多被吹飞吹塌的…… 我的做法是先正常搭,把金字塔撑起来后,重新在原来每个钉子的位置挖坑,把绳子放长一些后把钉子打进去(沙滩表层往下深一些的沙子是湿的),调好风绳后填沙子埋起来踩实再拉紧风绳。这个时候帐篷高度会相对平时低一些,推沙子把除了开门位置半条边以外的边全部压住,这样一来可以用沙子压住帐篷进一步增加防风性,也可以防止起风在里面被吹一脸沙,最后进帐篷后把开门那半条边也总里面推沙子挡一下。 那天晚上海边的阵风的确挺厉害,不过睡得还是比较踏实的,早上起来看即没有钉子被拔出来,也没有像其他一些三季帐内帐全是沙子的问题。不过也要注意的是这个做法因为封闭性高,导致帐篷内温度较高(外面需要穿排骨羽绒,里面一件短袖不用用睡袋),和结露感人。 防雨 三峰15D雨裙:全程未下雨没有用到 euroSCHIRM的轻量涂银徒步伞:没下雨,不过遮阳也不错,在没有遮挡的地方休息以及暴露的地方徒步,遮阳效果很好,没有不透气的问题,使用和收纳都很方便,在需要登山杖的时候可以用两个固定登山杖的绳扣组合把伞绑在背包带上解放双手。 睡垫 山与道的两个垫子组合,全部重量126g,两个垫子组合长度2米左右,薄垫子44克,0.5厘米厚,平时四折在背包里做背负垫子,睡觉的时候给下半身用;上半身1cm厚,休息时坐坐垫,睡觉时给上半身用,不用时收纳卷起来体积很小,可以根据需要绑在背包不同的地方(坐车、通过林子密的地方竖向外挂,平时横向外挂)或内置;这个组合配合热缩膜地布在这次海边晚上最冷16度左右,北方12度以上露营没有感觉到后背冷。 背包 这个包优点是轻(30L不到400克),对各个位置选用面料考虑得比较周全(容易磨损和被打湿的部位用不同厚度的x-pac,轻量的部分是70D尼龙,后背连接背带的承重部分是更厚的尼龙(D数忘了),背心的位置是透气材料,肩带加宽加厚),所以对线路的兼容性比较好(包括城里用),挂点多,扩展能力不错,配合他们家或者第三方的东西可以玩出很多花样; 不足是它真的是一个UL包,所以需要里面装的东西都是轻和小的,否则很容易装不下或者超重不舒服,自带的弹力绳和扣件比较脆弱,不容易绑好重的东西或者扣件容易坏; 背这个包感觉我自己的舒适负重在8kg以内,这次全包6公斤所以全程没用腰带,没有觉得压肩膀。另外虽然背包后面是透气材料,但是用0.5cm睡垫做背负在这个温度和湿度下用有点热,第一天晚上发现衣服和裤子上有汗渍,也许下次这种线路多带100克用更透气的那个“丝瓜瓤”垫子会更合适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