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redleaf371 于 2018-3-29 14:21 编辑 序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 作为骊歌不二经典——李叔同的《送别》广为传唱,相信不少人都能哼上两句;长亭、古道、芳草……虽不得知法师所描述的意境为何处,却深为这样的画面感所向往。 3月底,正值中原大地春意正浓,我与驴友相约走云台千年古道,一朝步入大师笔下《送别》画卷,驿站、古道、山花……竟与诗歌描述的画面有许多相同,只不过不同的是心绪罢了。 穿越线路图: ![]() 云台古道——又称清口古道、修陵官道,修建于公元908年的宋代,是当时山西通往首都汴梁城最近的一条大道,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据说为中国十大最美古道之一。 走云台古道早已在2016年7月列入计划,没想到计划出行那天南太行遇到据说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计划搁浅,这一放已经快过去两年了。1月份走完汾酒古道,深为太行壮美所陶醉,心里暗暗立下目标: 本年要徒步12次写12篇游记。2月因年末春节等杂事未出行,眼看再不出行3月就要过完,赶快软磨硬泡老铁宋哥,得到响应,加上我俩朋友、家人俩小孩子共十一人出行。 01 上铁匠庄——关帝庙 因为是早已计划好的线路,攻略已经熟记于心。车行至上铁匠庄,便四处留意上山的小路,在一个丁字路口,见到熟悉的蓝牌子,肯定就是上山的路了。 铁匠庄既是古道山路段的终点又是起点,顾名思义就是给来往晋商马队打铁掌的地方,昔日穿行村中,定是叮叮当当声不绝于耳,一派热闹繁华。 由于要找停车的地方,向老乡打听附近停车场,烙饼大姐说不要停附近,可以再往山上开3里远。 沿小路一直上山,在一处开阔地方路向左侧延伸,前行是一处开阔的民房,刚好可以停车作为徒步起点。 徒步起点: ![]() 路遇穿行大部队: ![]() 沿机耕乱石小路向上拔高,在一山谷处始见古道痕迹,前行时断时续,多为自然雨水冲断导致人为改道。 山谷口: ![]() 沿途风景: ![]() ![]() 连翘正艳: ![]() 古道改道: ![]() 古道: ![]() ![]() 转过一道山梁,就是清口坡了,此处有一处新盖的民房,主体已建好,奇怪的是成了半拉子工程,门口书“这是我家”,真正的房主何须以此方式声明,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几株桃花含苞待放,细看居然还有舂米的石臼、石碾及长满荒草的几陇薄地,相必古时这里也是有人居住的地方。 清口坡: ![]() ![]() 石臼: ![]() 石碾: ![]() 荒地: ![]() 清口坡稍事休息,补充些水及食物。又踏上行程,这段古道保存的相对较好,宽约2-3米,人工摆放的石头经岁月洗礼已变的十分光滑。抬头可看到前方古道变的更加曲折起来,定是72拐了,此时太行山风景变的更加壮美,壁立如墙,间或点缀几株崖柏,充满诗意。细细端详远方山体,有层层叠叠白色似雾凇的植株,同行驴友说是草,待走近看才知道是一树树的白色花朵。 古道72拐处,曲曲折折,路边侧开始出现精心砌就的石墙,一方面可以防止雨水流动直冲对道路破坏,另一方面还可以保护过往行人及骡马,可谓一举多得。经过一段长达1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来到一垭口处,曰夹驴缝,夹驴缝一听名字便知其意,是一段宽约3米,长约20米经人工凿就的通道。古代没有施工机械能开辟出来这样一处通道,真可谓不简单。 云台古道: ![]() ![]() ![]() 万卷书: ![]() 满山花海: ![]() ![]() 夹驴缝: ![]() 过夹驴缝,又是一段让人崩溃的拔高,平时这样的小坡自然不在话下,可是走过72拐后,真的是太累了,但一想到马上登顶,便咬牙坚持下来了。 保存最好的一段古道: ![]() ![]() ![]() 回望夹驴缝: ![]() 转过最后一道拐,便远远看到了闻名遐迩的关帝庙,此处与山下风景迥异,山体变的舒缓开阔起来,满山荒草,驴界称云台大草甸。 据传此处原本也是树木茂盛,密林遍布,商贾往来大多会选此处埋锅造饭,久而久之树木就砍光了。 关帝庙建于何时无从所考,门口两通石碑有乾隆53年及光绪20年,分别为公元1788年及1894年,据此可以说明一百来年前古道尚且繁荣,没落废弃也就近几十年罢了。 关帝庙旁有废弃的房屋数间,疑为驿站或他用,一些石构件散落期间,不知所用何处。 云台大草甸: ![]() 关帝庙: ![]() 石碑: ![]() ![]() 废弃房屋: ![]() 石构件: ![]() 春花: ![]() ![]() 02 关帝庙——兴隆掌 从关帝庙继续西行,古道在密林中穿行。道路非常平缓,这会儿想爬坡都难觅。行至三叉路口,原计划此处左转走小路至百家岩走环线返回,但看同行人员比较累带的补给较少,加之还有小孩子,遂决定至兴隆掌老董家吃饭走修陵公路返回。丁字路口直行是去兴隆掌的路,古道继续向前延伸,路遇几处绝壁,深不可测,风景甚好。 经过一片杨树林,到达一处废弃院落,名曰三抢,地名很奇怪,似与匪徒有关。房子均为石头砌就,小青瓦屋顶,路旁有一古井,居然还有水。 沿途风景: ![]() ![]() ![]() 三抢: ![]() 继续前行,到达一处谷地,远远能看到兴隆掌老董家百年石屋。在一条干涸的小溪边,有一处规模很大的废弃石屋,古道与石屋有一石桥相连,石桥上似有马蹄踏就的石臼,推测为古驿站。走近参观,房屋顶早已坍塌,墙壁用石非常规整,几米长的石条凿的有棱有角,有的还在原位,有的已坍塌地上。 古驿站: ![]() 驿站内部: ![]() ![]() ![]() 石条: ![]() 石桥上的马蹄印: ![]() 参观完古驿站,前行就是老董家了,隔壁正在建房子,完全是突兀的现代建筑,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由于前行驴友的到来,老董家显得热闹非凡,门口有打牌的、院里有正在就餐的、门厅顶上有晒太阳的,院里人来人往,也分不清楚那是老董,但见一妇女忙上忙下,肯定就是董嫂了。 据说老董家的招牌是咸米饭,走近厨房,石墙早已被熏黑,褐色的米饭盛放在一口巨大的大黑锅中,不过看着还是蛮可口的,每人15元,咸米饭我也经常做,不过比起老董家的咸米饭确实差了一个档次,一般做也就配料萝卜炒肉,老董家的居然还有花生、土豆等,吃起来也非常入味。 饭毕打量老董家的房子,据说已经三百多年,是纯正的太行山民居,通体石墙,小青瓦覆顶,门窗雕花显得很是讲究。 门口牌子: ![]() 招牌咸米饭: ![]() 老宅: ![]() 雕花: ![]() 03兴隆掌——铁匠庄 酒足饭饱准备继续赶路,原本以为要租车走修陵公路返回,就向董嫂打听返回的路,没成想董嫂说可乘景区免费公交,真是出乎意料,具体细节不表,相信去过的驴友大部分都知道这个秘密了吧。 离开兴隆掌,按董嫂支的招,用宋哥的话来说像做贼一样,一行人过五关斩六将忐忑上车,顺利返回百家岩停车场,然后又租车至铁匠庄驾车,于晚7:30分左右顺利返郑,结束充实、自虐、快乐的一天行程。 返回路上随拍: ![]() ![]() 春和景明、草木复苏 古道沧桑、旧驿犹在…… 注:部分照片来自驴友刘亚民拍摄,特此致谢! ——THE END 2018-3-29 |
走了几个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