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渔洋村记 戊戌之秋,酷暑已过。台风横扫之时,殷商骤雨之地。阴云层密布,耀辉隐难寻。本欲户外山林,舒心释压,难奈连日降雨,落石重重。林滤山洪如瀑,塌方阻路关停。遂游漳河古渡,豫北渔洋村行。 车行乡间道,西北二十里。北临险漳河,东览大平原,西倚矮丘陵,南依古殷商。初看极其普通,细观村史厚重。明朝成化年间,修得券门数座。村寨依此安防,居民乐业安康。楼门上建有文昌高阁,寓意为修心齐家治国。耕耘书读不误,中庸和谐欢歌。重整街径,曲折延伸无尽,家家相连。新砌房舍,门楼高大宽阔,户户怡颜。 古人临水而居,择墟为上。耕种建房,就地取石。村中古屋墙壁,均以鹅卵石垒砌。地高土厚,又和以泥坯辅之。外观其墙面,卵石齐整排列,深浅颜色不均,远观层次分列,唯美之极。外石内坯,房墙厚实,处其中,颇有冬暖夏凉之感,适于居,品茗博阅自乐。可惜,老屋居住者甚少,改革,新人外出者更多。利益当前,互有取舍,住新板楼房,弃旧居无顾,最终使得,门楼年久失修,椽梁瓦当失落,如鳏寡无助者,经年逝矣。 闲游与村人相聊,闻村中有“土博士”,其名龙振山。收集考证文物,贯穿华夏六千年。其人闲来找遍四周,寻寻觅觅碎片,别家丢弃瓦当,邻村或有陶罐,走街串巷淘宝,野地荆棘探找。上有仰韶土陶,又有商代卜骨,西周钢带钩,战国箭簇头,明清青花器,近代农技用品,革命文物,应有尽有。利用自家四和院,修葺改造成为私家“博物馆”。 展室不大,文物颇多。氤氲灯光射处,纹理清晰亮泽,深浅曲折线条,青花人物风韵,细细观赏物品,件件令人心醉,精读文物介绍,尤如历史长河览绘。西门豹治邺,七十二疑冢,重温儿时河伯娶妇故事,亲听三国孟德墓穴辨析。 现今小小渔洋村,传统村落国家级。正逢改革新时代,迎来发展新契机。 [attach]43945184[/atta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