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蓝天上的白云悠悠飘去,当清凉的晚风拂动树梢,当炊烟从黛瓦中袅袅升起,当窄窄的巷子那头跑来一条黄色的狗...... 你或者记得,或者已经淡忘,或者从未遇见过 夕阳西下,人们捧着碗,端着茶,坐在门边的石凳上,微笑着,从容又慈祥。 这不是世外桃园,却如世外桃园般宁静。 九月七日下午,我与天行健俩人背包走进了这样的"国度"。 下午6点多到的仁里古镇,这里是我们路过的一个点,已经开发成景区了。开发成景点不清楚对当地民众的生活可有所帮助,但作为一个行路人会从人们的眼神中觉察到一份温情的流失,觉察出乡村人原有的朴厚淡了。人是古村落的灵魂,是村落文化的传承者,如果民风变了,剩下涂脂抹粉的建筑还能叫古村落吗? 原打算在仁里河堤上过夜,因时间尚早,我们作了一下调整,准备步行8km到大山中的汪坑扎营。 沿着坝堤行走,(这里提示一下后行者,坝堤上杂草丛生,碎石遍布,不利行走,应下到河道边的简易通道上前行。)走了一段路后,由于实在难行,我们依着一棵大树下到河道边,走起来轻松了不少。 6点40分到达古镇胡里,这是一座破败的村庄,几乎所有豪宅都坍塌了,只剩下巷子中一条长长窄窄的石板路。遇一老者,他向我们介绍了一座最气派的断壁残垣~~~这里是真正的胡家大院,曾经有位浙江商人要开发胡里,想买下这座豪宅,但当地一位"豪强"说,你买下可以,一部份产权归我所有,商人觉得水深,退却了,后来,胡里古镇遭遇白蚁侵蚀,很多房屋坍塌了,包括这座大宅子,其实你们去景区看到的很多牌匾,以及雕梁画栋都是从四面八方拼凑过去的......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老者所有的语言,眼前所有的一切,只让我想起了一句话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离开胡里,约走半小时便到达中王桥,桥旁有个中王村,记得上次路过此地刚好十一月,天还挺热,但令人惊讶的是很多村里人都挂上了火篮,这让我想起了儿时,下雪天,过年时,我们也会拎着火篮,有时在火篮中放根山芋或几粒花生壳,直到嗅到香味,便喊来小伙伴,均匀的分开,快乐的吃起来,直至每个小伙伴满脸碳灰,然后那些大一点的有知识的孩子便会领着我们高喊
"你们是旅行的吗?" "是的。"我笑着回答。 "累吗?" "累哟。" "你们去周坑吗?" 我笑着伸出大拇指。 这时有位大哥很形象地说:"到周坑还有这么一丢丢,到汪坑只有这么一丢丢。" 他一边说着一边伸出拇指和食指,拇指与食指间张开一条大约1厘米的缝隙,我们都笑了,笑得很暖心。...... 过了中王村,走20分钟就到周坑村了,此时天已黑了,同行的天行健是个行走如飞的人,堂堂正正,威风凛凛,如果拿一个历史人物来比较,那只有行者武松了! 过了周坑,进入山区,我不禁哼了几句歌 "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我要人们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谁......" 汪坑村 晚上8点到达汪坑。这是绩溪县延深到大山中的一个村落,可以说村子四面环山,只有一条狭窄的出口。 村头有一凉亭,如果用户外帐篷来说亭子的大小,它可以扎四顶双人帐篷。说到凉亭,这边的乡村村头与村尾都有一座大大的亭子,即使是汪坑村这样四面环山的庄子,在窄窄的山道上也会开垦出一片地,做个大大的亭子。这是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情义。它给我一种温暖!我就想,它总是让客人们从容的来,进入庄前,整理整理衣冠,拂去身上尘垢,然后以一种阳光般的姿态进入或者路过,尊重了别人也尊重了自己。当客人们离开,沿着悠长的石板路,终至凉亭,回望村庄,留下一份记忆,一份怀念,于是才有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才有了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汪坑村,村子中间有条溪涧,从山谷间流出,四季不断。清凌凌的水像大大小小的滚珠,拥挤着激起一串串气泡。我情不自禁的趴下,用舌头舔了舔溪流,那种甜就象你走在山道上,拐过一个山脚,突然看到一轮洁白的月亮,浸润全身。村后四周是一大遍农田,梯形,像个大大的月牙,包裹着村庄,把房屋与大山隔开,既遮不住人们的视野,又阻隔了野兽的侵扰。 村子中间有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延伸到田野,延伸到山林。 山里面黑的早,但凉亭里依然坐着几位村民,大家了解到我们的意图,很自觉地挪到一边,建好了帐篷,村民们向我们介绍了卫生设施,村况村貌。 我就奇怪为什么胡雪岩选择这一条路下浙江,高山峻岭,茂林修竹。 村里人告诉我,从前这里有位大家小姐,知书达理,美貌如花,她家的门分内外俩道,打开外面的大门里外还有一扇半截高的门,因为大户人家很讲礼仪,女眷不能让外人看见下身,但就是那么不小心,或者说就是那么幸运,大小姐被胡雪岩手下一个跟班撞上了,不能坏了礼义廉耻,于是大户人家出资,小跟班经商,最后终于富甲一方,成就了美满姻缘。听了这个故事,我一宿没睡踏实,早晨起来,绕着村子转了几圈...... 第二天早晨,一位大姐拎来暖水瓶,给我们的水杯倒满。 你们去过这样的景点吗?听过村民们给你讲的故事吗? 你们在那些粉饰了的"古村"看到过村民那份平静,祥和,仁慈的眼神吗? 你们是否听到一位壮实的汉子告诉你去那里还有一丢丢路? 你们能否看到村民们围坐在门边的石凳上聊着家长? 当炊烟从黛瓦中升起,当老汉牵着牛去田野,当大姐拎来暖水瓶,当大爷给我讲故事......所有的这些都让我读到了温情,使我感到温暖,即使闭上眼睛也掩饰不了我的笑意。 2018.09.07夜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