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3513

主题

唐山

山西随笔---李家山

[复制链接] 查看:11223 | 回复:0
发表于 2018-10-3 11:57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河边柳 于 2018-10-3 12:01 编辑



李家山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处在晋西黄土高原黄河岸边的一个小山坳里,离著名的水旱码头碛口十几里地,也不算远。但是从沿黄公路盘旋而上,到这个小小的山村里还是很难走的一段路。
    我们住的就在李家山最西边的李家大院,这是一个很古老,但是也很不错的一个豪宅。主人介绍这是李家山两户财主中的一户。当年也就是因为他们两户而筹建的这个小山村。不知不觉的延续下来,给后人的世界留下了这样的一座不朽的遗产。
    我们住的这家大院里,一排好几孔窑洞,严谨气派的大院,有一个窑洞门口有一个牌子,印证着这是当年吴冠中居住的地方。

山西随笔---李家山


山西随笔---李家山


山西随笔---李家山


山西随笔---李家山

山西随笔---李家山



     李家山的人们都知道,没有吴冠中,也就没有李家山的今天。就像谢晋发现了郭亮村一样,是吴冠中发现了并宣扬出了李家山。1989年秋,吴冠中来碛口写生。当年老画家已经70岁高龄。他信步出游,沿着黄河上了南山,走了好久才走进了这个小山村。当时远远地凝视着这个镶嵌在山坡上的小村,深深地震撼了老先生。用他后来发表的话说:我在山西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就是临县碛口李家山村。从外面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却是很古老,很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了。

    李家山一带凝聚了黄土高原所有的特色。沟沟峁峁,山山梁梁,都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小山村建筑坐东北向西南,两家财主都姓李,各巨两翼,整个小村依山就型,上下叠置。从沟底到崖顶,好几层窑洞错落有致。据说当年李家山居民也是明代移民而来,当年就是李姓一家,到了清代,随着碛口发展成了全国商家聚集的水旱码头。李家经商有道,成了碛口有名的两家财主。发了财就想置办家业,他们请来风水先生,看好李家山这里的风水,地形酷似展翅的凤凰,而左右两侧正是凤翼,所以两家大兴土木,各居一翼。这才形成了今天得李家山。
    据考证,李家山的民居建筑有八种形式,无论财主家的豪华建筑还是平民百姓的穴居窑洞,无不付着中华民族的灵魂。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蕴藏着黄土民族风情和黄河文化。几百年过去了,李家山人给我们留下了几十座院落和几百孔窑洞,沧桑岁月磨炼了精美的匾额木刻,雕梁画栋。那设计精美的甬路排水,风格各异的交叉窑洞。难怪吴冠中老先生一眼就相中了这幅绝美的水墨画。也难怪老先生的画作在国际画展上能得金奖。

山西随笔---李家山

山西随笔---李家山

山西随笔---李家山

山西随笔---李家山

山西随笔---李家山

山西随笔---李家山

山西随笔---李家山



   古朴的李家山,和大多小山村一样,居住的只有部分老人了。年青一代都出去了,随着最近几年的开放,特别是旅游热的这几年,李家山也开启了几家农家院,但是像我们居住的这样的李家大院毕竟很少,小小的山村,几十度的斜坡,车进不到各家门前,吃水还得山下去挑,难怪年轻人都飘出去了。偶尔能遇到几个老人,早晨还听到了有老人在唱山歌,浓浓的陕北味道。吃饭时,我们也好奇的叫老板来几句,老板也很热情的唱了起来,坐在这古色古香的古宅,眼望着外面座座土黄色的窑洞古居,陕北民歌的豪放调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大西北的荒漠和高原。
    我们要离开了,离开这汉墓似得桃花源。回头再次凝望一眼这古朴的古村,不知道还能不能再来,那眼看要坍塌的旧居,那再也无人居住的窑洞,还有那条条石阶,挂满红枣的枣树,还有那早晨缕缕的炊烟,还能再见吗?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