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7114

主题

金昌

永昌焦家庄探路

[复制链接] 查看:36668 | 回复:18
发表于 2018-11-19 19:51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恰逢周末,应金川区户外运动协会主席星空邀约,一行五人由禅院哥开车前往永昌县焦家庄镇周边探路。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8-11-19 19:52 2 只看该作者
一路经金永高速到达,进镇政府大院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民俗博物馆。来此地多次,实不知有此馆,还是信息闭塞,宣传有待提高。



随张镇长及主管镇文化吕部长进馆参观,进门观简介得知:此馆建筑面积2046平方米,是集民俗文化、农耕文化、骊靬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悠久历史及时代变迁中的文化传承,建设民俗博物馆、弘扬民族文明,展现地域民俗风情,将成为回顾历史、存储过去、宣传永昌文化旅游重要节点。



大厅一角播放《智取威虎山》电影,带我回到儿时看的露天电影,在哪个缺少精神文化的年代,八亿人民八个戏,里面的台词都能背下来了。





内景由乡音见闻、纺声沙沙、河西印象、辙迹深深、农家庭院、庙会写意、银海逍珠、笔墨春秋、历史银集、民俗瑰宝、堂屋古韵、厨间留香、踪迹阡陌、麽坊回声、匠心独具等15个展区及非遗保护室和民俗文化学术交流厅组成。







马脖子上套的圈,禅院哥仗着当过知青,干过农活,赶过马车给我一一道来。殊不知少时的我早已见过马路上跑的马车,见怪不怪了,顽皮时跳坐马车玩耍也是常有的事。





织(毛)毯机,现在会此手艺之人越来越少了。



通过实物、图片、雕塑、摄影等形式集中展示永昌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情、方言、传统手工技艺、生产生活用具完整复原旧时人们的当年的场景及习俗,并通过图片展现消失的古罗马军团几经輾转归宿者来寨的历史和骊靬人融入中华民族的情景。



石碾子多是套上毛驴,给驴蒙上眼睛一圈圈的转,很少是人推肩拉的。



播种机



织麻机

发表于 2018-11-19 19:53 3 只看该作者










这个是男方到女方家提亲时装礼品的盒子,刻有精致的木雕花纹。

发表于 2018-11-19 19:58 4 只看该作者




文革时期的像章及粮票,我记得我还有些。小人书是儿时的快乐,可惜满满一箱子到最后连一本都没有剩下。


甚至还有战国时期的竹简,可见其悠久的历史年轮呀!




发表于 2018-11-19 19:58 5 只看该作者




1952年成立的甘肃省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永昌县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



博物馆前展示的履带式拖拉机当年可是个宝







同一个院内临街有一农作物电商展示室,特色、绿色农产品应有尽有,农民也学会了通过互联网将品种推向外界。





发表于 2018-11-19 19:59 6 只看该作者








随后大家经南泉湿地一路到老人头水库,白鹤亮翅,黄鸭戏水,一片和谐景致。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8-11-19 20:00 7 只看该作者


水库跟前的新农村建设布局合理,新颖别致,厨卫分设,上下水俱有。只是感觉房屋、院落较过去小,也是为了适应现在农村只剩老人、孩子之趋势吧。也许再过几年,农村的老式房屋慢慢消失,可能就像博物馆里的陈设,变成时光记忆了。







整个泉域湿地分布有南泉、北泉、红庙墩三大泉域,面积4342亩,泉眼1280个。处于西大河下游、金川河上游,是金昌市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发源地。承担着下游3万余亩耕地灌溉及人畜饮水需求和向金川峡水库输水重任,对维系永昌县乃至金昌市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发表于 2018-11-19 20:00 8 只看该作者




在永昌县正中渔业村,参观养殖大户王正中的渔业养殖区,惊奇地看见了中华鲟、娃娃鱼,才知道市区餐桌上的中华鲟出自这里。从张镇长口中得知,该养殖户是县里最大的养殖户,金鳟鱼就是从这里的虹鳟鱼培养、推广的,近年引进了对环境要求苛刻的娃娃鱼养殖,又培育锦鲤子等观赏鱼实属不易。





鱼鹏里的娃娃鱼喜静懒动,随手一捞便在手心。买价150元/斤,就一个鱼棚价值不菲。室外的中华鲟甚至有一米有余的鱼王……祝致富带头人王大户生意越来越兴隆!





发表于 2018-11-19 20:01 9 只看该作者




西汉县城遗址番禾(和)故城位于焦家庄镇南沿沟村,城址呈长方形,夯土版筑。东西300米,南北240米,计7.2平方米。东、西墙正中各开一宽4米城门,残高1米,夯层约0.18米。可惜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了,只是在地表散见大量灰陶片、砖瓦及后面盖起的庙宇。







发表于 2018-11-19 20:02 10 只看该作者


一旁的田间地头,一帮妇女正在捡拾废旧塑料薄膜。地膜种植及农药喷洒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但是严重的环境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在博物馆陈列的毛毡在现实生活中终于看见了,身披毛毡的老汉与田间劳动妇女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今天的现实就是明天的历史……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