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1703

主题

杭州

南太行徒步见闻录

[复制链接] 查看:1698 | 回复:1
发表于 2018-12-14 17:42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孟子78 于 2018-12-14 17:49 编辑

骆驼

太行山北起河北,南至河南,全长800多公里,纵贯中原大地,其势北高南底,东峭西缓,群峰多在一、二千米之间。因其地处中原,东为华北平原,西为山西高原,从三皇五帝至今,历史上诸多重大事件发生在这里。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抗日事迹气壮山河,可歌可泣。可以说:太行山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展示着中华儿女的风采。瞻仰太行雄姿,领略太行神韵,探究太行精神,心愿久矣!国庆期间,随“游侠客”组织的一众小伙,终遂此愿。

南太行徒步见闻录


南太行途步轨迹


走马观花八里沟
十月一日下午两时,我们在郑州火车站上了大巴,于下午四时半到达辉县八里沟。八里沟处于平原与山脉的接壤处,两座千来米高峰夹峙沟口,中耸一座气势恢弘,上书“八里沟”金字的殿式建筑,履“此山是我开,留下卖路钱”之职。甫入八里沟,一坝雄峙,坝身通体由长方石块砌成,高百米,阔三百来米,坝内绿水荡漾,碧波泛漪,这便是辉县人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学习大寨,全凭人力建成的太行明珠石门水库。八里沟呈北南走向,北高南低,长八里而成其名。八里沟为国家地质公园,地形地貌独特,沟两边山峰多在千米以上,山峰多由三重以上山体组成,第一重如佛象底座,高两百来米,其壁如削,壁色褐红,寸草不生;第二重为佛象躯干,壮硕伟岸,树高草丰;第三重上,如颈似顶,树稀草衰,大多峰裸岩露。山峰形状甚异,或其方如桌,或其圆如鼓,或形若蘑菇,或状似锥体……峰下怪石豆撒,有严父训子状,孝儿跪母形,情侣拥抱貌,悍妇欺夫样,间杂象立狮蹲,龟伏兔脱,难以尽述。一溪碧水由北向南帖西边悬崖流入石门水库,公路逆溪而上,路东排列着一字长蛇形的农家和民居。八里沟奇峰异石,清水碧潭,飞瀑急湍,景点多多,被人誉为集五岳之长,兼集青城之幽,黄山之秀,号称“太行之魂,中华风骨”。八里沟历史积淀如其四周耸立之峰,上古时期,此地是共工氏属地。汉唐以来,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政客名流,蚁拥蜂攒,到此尽展风流。我们到达营地“太行人家”是日暮时分,故只是走马观花,隙中窥驹,略见其皮毛而已。

南太行徒步见闻录

当晚入住民宿



南太行徒步见闻录


八里沟山景远观


南太行徒步见闻录


八里沟山景近观

               

朝豫暮晋赛飞仙
十月二号七时半,一行人整装出发,不久达景区入口,此地四周五峰高耸,西莲、抱犊两溪合汇,溪床多为大片平整褐红色叶岩,错落有致,水流其上,飞珠溅玉。惜新添了些娱乐设施和水泥建筑,破坏了其原始风貌和自然之态。更有游人戏嘻呼叫,喧闹不已,清幽之名,荡然无剩。领队纪律严明,队伍前后有序,不敢多赏周边景色,匆匆沿抱犊溪向沟底进发。一小时后,到达沟谷崖壁。沿壁环行,一瀑如帛似练,从百余米高崖顶飞流而下,跌落脚下百来米高深潭,受谷风影响,飞瀑时缓时急,飘飘洒洒,形状变化不定,不时幻出彩虹道道,这是我平生所见最美瀑布之一。

南太行徒步见闻录


抱犊沟高达200米的瀑布


穿过飞瀑,前行数百米,壁现一隙,有鸟道顺隙转折而上,众人前呼后应,奋力顺道而上,九时半不到,攀上海拔千米余高之崖顶。顶上风光,豁然开朗,但见秋阳撒金,崖壁生辉,群峰争雄,万木竞秀。紧挨崖壁,一条半米多宽小道向左右伸展,路下千仞石壁,路上草木葱茏。

南太行徒步见闻录


去往锡崖沟路上的风景



路顺崖伸,人随路行。所幸路甚坦平,上下起伏不大,路旁咫尺外虽为悬崖,但为丰草矮树所蔽,眼不见则心不慌。同行均为八零九零后,脚力甚健,一路凭虚凌风,行三个多小时,现峰九座,其状若莲,最西峰下小村名曰西莲。西莲村海拔千余米,位处八里沟东北向崖壁之上,有几十户人家,树荫石蔽,环境清幽,一条号称“太行天河”的小溪从东北向山西境内的高山流来,到村口崖边飞身而下近二百米,水丰时宽达二十多米,气势如虹,声震数里,誉为“天河瀑布”。


南太行徒步见闻录

天河大瀑布山景



南太行徒步见闻录


200米高的天河大瀑布


据载瀑下碧潭绿水,涧底红石游鱼,涧中巨石阵列,乃景区精华所在。瀑边竖一电梯,高170米,力弱者可乘电梯而上,力强者可走之字形钢架铁梯而上,强驴更可走先人凿出的千余级陡峭石梯而上。在西莲吃饭休整,两时出发,过溪中小桥沿水泥平路前行半小时,领队下令收杖整装,小憩后沿树林中小路向上攀爬。小路陡峭,时有乱石当道,险处得手脚并用,抓石攀树。约一小时左右,到达海拔千五百米之石崖上。崖上有峰,不见其顶,峰下有百姓开凿的千米长简易隧道,经豫入晋。乘上接客小车,穿过隧道,下盘山公路,即达宿营地——地处山西陵川县的锡崖沟。
锡崖沟海拔一千一百余米,水泥公路沿溪穿村而过,两边是一幢幢漂亮时尚民宿,间有高档度假山庄,路上车来人往,连旮旯也停着各种小车,集市上商品琳琅满目,各种生产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处处洋溢着现代社会的各种生活气息。

             锡崖精神撼天地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锡崖沟还是一个完全与世隔绝的社会,村中二百多户,八百来人,散居在十一余平方公里的山沟中,大多数人从未迈出沟外一步。陵川县志载:东有马东岭之屏障,西有桦山之阻隔,北有王莽岭之险峰,南有青峰巍之对峙,四山夹隙之地曰锡崖沟,因地势险恶,绝路,沟人多自给自足,自生自灭,偶有壮侠之士舍命出入。由于锡崖沟地势险恶,村中姑娘多外嫁远乡,沟外姑娘打死不嫁沟中,村中婚嫁多以换亲而成,换不成亲的,只有一辈子打光棍。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全村光棍一百多人,人称光棍村。锡崖沟人下山唯一之路是通往河南的蚂蚁梯。此梯之险,即使壮侠之士小心万分,也难免堕崖而亡。有村民好不容易从山下娶回新娘,背着上山,结果半途新娘仍堕崖而亡。一九六二年,陵川县委书记邢德勇去锡崖沟,马到半途便被吓死。好不容易登上王莽岭,就是寻不到下到锡崖沟的路,回到县里,他从窘迫的财政中抠出三千元,用牛皮纸牢牢包好,亲书“修路”两个大字,用绳子吊上锡崖沟。
当时的村支书董怀跃,拿着钱激动得全村疯跑,见人就喊“**没有忘记我们啊!送来这么多崭新的钞票让我们修路”。并立马召开支部会商量修路,会后全村上阵,立即动工,这一修就是三年,终于在悬崖上凿出了一条可供毛驴行走的“驴道”,他们终于告别了手脚并用,舍命下山的历史。县里为了帮助脱贫,在锡崖沟收购了二十七头肥猪,请村中精壮之士帮助赶着下山,结果走出不到一里路,猪就摔死了十三头,没办法,只得把剩下的猪赶回村里。人可勉强下山,但山上的东西运不出,山下的东西运不进。为改变这种状况,锡崖沟人决定修一条能通汽车的公路。

1977年,他们决定换个方向修路,这一修又是年多,终于凿出了一段羊肠小道,但再也无法前进。公路未通却通了山路,反而把山顶的狼群引进了村。于是他们把此路叫作“狼道”。坚韧不屈的锡崖沟党支部,在1979年开了九天九夜的支部会,会议决定:既然绕山修不成路,那就打通大山出去。全村111名勇士喝了鸡血酒,对天盟誓:洞不通,人不回。当洞打到36米的时候,洞内空气不通,硝烟排不出来,无法作业,只得放弃,后来此洞成了羊圈。

三次修路失败,并未击碎锡崖沟人的信心和决心。1982年,党支部决定第四次修路,他们吸取前三次教训,提出了“依山就势,顺崖凿洞,天窗排渣,螺旋上升”的新方案。这一次,他们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村中集体财产全部抵押贷款,妇女献出了首饰,老人卖掉了棺材,青年献出了结婚钱……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成立了亲属敢死队,光棍决死队,青年突击队……喊着“不见阎王不撒手,见了阎王抬起头”的口号,重伤不下火线,轻伤继续战斗。主力队员连续五年没有回家过年,人人胼手胝足,长发覆面;个个筚路蓝缕,乱须遮喉。1991年6月10日,经十年奋战,用铁锤、钢钎、绳索等最原始的工具,长7、5公里的锡崖沟挂壁公路终于凿通通车。这一天,在外工作的锡崖沟人董春安以激动和悲壮的心情,含着泪水,抱定粉身碎骨也要把汽车开进村的决心,在全村村民的聚焦下,把一辆解放牌汽车开上了锡崖沟村,从未见过汽车的村民先是发楞,继而沉寂,最后相互抱成一团失声恸哭、欢笑!


1994年6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一个几代人用血脉筋骨铸刻成的不朽丰碑》为题,登载了锡崖沟几代人愚公移山,山穿路成的悲壮事迹,锡崖沟精神终于名扬天下。所撼的是,我们晚达晨离,无暇瞻观锡崖沟挂壁公路,无隙欣赏锡崖沟村周围神妙景点。

           一日双岭等闲渡

十月三日,一行向王莽岭进发。王莽岭,又曰天柱峰,海拔近1700米,在山西陵川县境内。传汉时王莽追刘秀于此而因名。锡崖沟村在王莽岭的南面,公路距离王莽岭八公里,乘车十多分钟可到,也可从村北崖间抄羊道徒步上,大概三小时可到,但驴友却喜欢干舍近就远的傻事。上午近八时,房东用车把我们送到村东南高峰下攀登处。路沿山脊直上,山民在石崖上凿出之字形的石梯,临崖装上护栏,虽陡峭而不险。盯着前行者脚根,耳之所闻,呼哧之声,目之所及,踵影相接。九时不到,达十字岭下千五百米左右山顶十字路口,西北而望,山障峰屏,崖阻石挡,不见王莽岭踪影。沿山顶崖壁下小径斜切,但见碎石满山,遍地灌木衰草,尽管地贫土瘠,但沿路都留有先人生产生活痕迹,乱石砌就的梯坎,全用石块垒就的石屋,从中可窥太行人民的劬劳和艰辛。山道漫漫,好在一路都有大自然的神工鬼斧,故行来并不劳累。

南太行徒步见闻录


先人生活的石屋和梯田



南太行徒步见闻录


沿路的山石耸立


南太行徒步见闻录


目之所及的风景鬼斧神工


下午二时,我等终于登上王莽岭。王莽岭山顶甚为宽阔平整,建有宾馆、车站、索道站、观景台等一应建筑,山上游人如织,热闹非常。伫立山顶四望,千五百米以上山峰达五十多个,山上千峰争雄,山下万壑纵横。诸峰之顶或广可跑马,或锐如笔尖,根据诸峰形象,当地百姓纷称为驼鸟峰、仙女峰、莲花峰、宝剑峰等等。以王莽岭峰顶为界,其南巍峨峥嵘,千仞壁立;其北青峰连绵,涌翡叠翠。人言“八百里太行,此处才是它的真正灵魂所在”,果非虚言。在山顶拍照转悠,小憩后沿平整石板铺就的米宽石径北向而下,下路始缓,奇松怪树夹道,山风微来,消暑散乏,行走其间,如闲庭信步。行个把小时,路沿峭崖陡然转折而下,幸上千石阶规则平整,行来险而不惊。崖下又壁立一崖,路在两崖叠接处向西北横切,路上千仞石壁,路下万丈深渊,险峻处有钢梯铁栏相护。经两个多小时跋涉,下午五时不到,便到宿营地营盘村。营盘村地处王莽岭北向山腰,海拔一千余米,有公路达王莽岭,因昔日王莽追击刘秀在此扎营而名。  



南太行徒步见闻录


王莽岭南面如群雄聚集般的山峰


南太行徒步见闻录


王莽岭上年轻人笑卧石碑



历晋返豫谈笑间

十用四日八时许,我们进入营盘村边上的昆山挂壁公路。挂壁公路,就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的奇险公路,远看如挂壁上而因名。它是由处于太行腹地的晋、豫人民用生命、汗水、鲜血和智慧铸就的巍巍丰碑。昆山挂壁公路建于1992年,陵川县为解决王莽岭北侧昆山村村民的出行难,由政府组织七个包工队同时开工作业并很快建成。尽管它在太行七条挂壁公路中最为年轻,但一进其间,震慑之势凛然扑面,深为太行人民的坚韧顽强精神所摧眉折腰。

南太行徒步见闻录


最纯朴的莲花村


南太行徒步见闻录


昆山挂壁公路远远望去如大蛇在山间爬行


参观完毕,小车送我们至当日徒步起点莲花村。莲花村座落于莲花峰下,几十幢用块石砌就的低矮石屋散落坡上,颇现苍桑古朴祥和,一溪在村边顺沟而下,沟边地势平缓,土肥壤沃,村民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歇的生活。原始、闭塞、静谧往往与落后相联系,尽管莲花村是此次太行之行中见到的土地最为肥沃、自然环境最好的村落,但其村容庄貌仍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样子。沿溪边小路下,经泥土路、碎石路,乱石滩,小隧道,行两小时约五公里,穿过郭亮地质公园,谈笑间便进入河南辉县的郭亮村。

南太行徒步见闻录


下山前往郭亮村的路怪石嶙立

  

南太行徒步见闻录


大家手脚并用在前往郭亮村的路上


南太行徒步见闻录


村民用双手挖出的近路


郭亮村在河南辉县境内,海拔千余米,三面高山,一面绝壁,昔几与外界相绝,现有农户八十余家计人口三百来人。郭亮村虽处太行腹地,但历史悠久。东汉未年当地村民郭亮在此率众起义,后人为纪念他而命名郭亮村,而后历代皆有村民居住,抗战时,它是辉县抗日政府所在地。现有公路直达村中,路西沿溪建有百来间整齐划一,美观雅致的商铺,经营着各种太行山宝和旅游记念品。路东散落着民居,沿路民居多为三四层楼,设计现代,外观靓丽,一层多为餐饮商行,二楼以上皆为民宿。郭亮村因其所凿挂壁公路名震天下,后又因《清凉寺的钟声》、《举起手来》等数十部影片在此拍摄,成为中国影视第一村,故每逢节假日和旅游旺季,游客摩肩接踵,相涌而来,民宿更是一房难求。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景区管理模式已与现代社会完全融合。
郭亮村村口路呈分叉,右手顺溪去挂壁公路,左手依缘崖公路通往两公里外另一小山村会逃。昔村民外出,先沿现被修成公路的崖边羊道,至会逃经天梯下。天梯不是我们此行的必经路线,因到达宿营地会逃的时间尚早,我与两位驴友专程上下了天梯,以体会郭亮人出山的艰难。天梯是在垂直二百米的崖壁上,顺着崖壁裂隙处开凿铺垫出仅供一人行走的之字形梯级石道。尽管经过无数代人的修茸扩建,路况已大为改善,但上下时得亦步亦趋,小心翼翼,拐弯转身得手脚并用。胆小者,往往在险要处坐地抚膺不敢再前。到达梯底,抬头仰望,疑从九天而降。

南太行徒步见闻录


郭亮村的天梯


          “草根”十三铸丰碑

十月五日晨七时,一行折回郭亮村,参观郭亮人创造的人间奇迹——郭亮挂壁公路。挂壁公路入口在郭亮村村口,此处东西崖壁相夹,发源于莲花峰的山溪在此跌落百丈崖下,沟底巨石如丘似刃,飞湍如瀑,急流若箭,飞鸟难绝,猿猴愁攀。挂壁公路悬挂于东向百米多高石壁上,远看如绳索箍于壁上。洞口巨石斜伸,扑面相迎,置身其间,似泰山压顶。前路或穿巨岩,或临深渊,或在崖壁打洞开窗,如此循环往复,艰难而前。在靠崖一侧开窗打洞,这可是郭亮人聪明智慧的结晶,它解决了太行人此前从末解决的在挖山打洞中的通风弃碴难题。

南太行徒步见闻录


挂壁公路入口


南太行徒步见闻录


悬崖上的郭亮村

在垂直数百米的石壁上打洞开窗,这是普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郭亮人想到并做到了。他们用绳子捆于腰间,从山顶缒而下之,一人掌钎于壁上,一人蹬壁外飞,借回荡惯性之力,挥锤击钎,慢慢凿出落脚之处,再渐渐扩大洞口,再进洞向前后凿进,水滴石穿,蚂蚁啃山,终成大功。郭亮挂壁公路始建于1972年,那正是“农业学大寨”如火如荼的年代,“战天斗地,人定胜天”的理念已渗透进国人的骨髓。郭亮人为响应号召,决心在悬崖上凿出一条路来,以造福子孙后代。于是由十三位村民带头赴险,继而妇幼老弱齐上,集全村人力物力财力,用五年时间,打秃钢钎十二吨,八磅铁锤四千个,以生命、鲜血、青春、钢铁般的意志和毅力,以原始的工具和方法,在百多米高的石壁上,凿出了一条长1300米,高四米,宽五米的挂壁公路。

南太行徒步见闻录


郭亮挂壁公路及它创造性的天窗


1977年5月1日,全国首条挂壁公路竣工通车,郭亮人从此彻底告别与世隔绝的岁月。郭亮挂壁公路,专家称是我国筑路史上的一个奇迹,是全国所有挂壁公路的鼻祖,它被评为“世界最险要的十条路”之一,“全球最奇特十八条公路”之一,被日本友人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现成为国家四A级景区的主要景点。
九时半左右,出郭亮洞,乘景区大巴,沿盘山公路,九折百弯,须臾下得沟底,踏上归路。车子驰骋,思绪纵横:纵有子孙千万代,当初谁信愚公言,太行山上挂壁路,移山原来不靠仙。

太行精神,就是愚公移山,挖山不止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凡我国人,只要永葆此精神,万众一心,那末世上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任何强大的敌人都能战胜。太行精神永放光芒!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12-14 20:03 2 只看该作者
大山好看,但是苦啊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