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9-2-3 14:28 编辑 七亘,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座落在晋冀两省交界处,属山西平定县东回镇管辖。全村下辖 4个自然村庄,共12个小组,340户,1036人,土地面积22602亩,有耕地1178亩。主要产业以种植为主,2010年人均收入达 4451元。 七亘立村于唐代,至今忆有上千年历史,至今村里仍保持有大片的清朝及民国时的老建筑,这些建筑基本全是用当地产的石头建造,使的整个村子别有特色,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在各省(区、市)推荐基础上,经专家委员会审查,将七亘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七亘地形十分独特,它的南北两侧是两座立陡立陡的山,就象两条腾空而起的巨龙,一南一北的将七亘村夹当中,其中的北山又向东西两侧各伸出一道弧形的山脊,两道山脊恰好合成一个大大的C字形,C形山脊面对中心的一侧是数十米高的山崖,崖壁陡如刀劈,C字崖墙的开口处恰好面对着更高更险的南山,两座山就象神仙打造的一座圆形的城堡。把个七亘村紧紧的环绕在当中,更今人叫绝的是,南北二座山围成的圆形盆地中间还有一座拔地突出的小山,名珠珠山,从空中看,整个七亘的地势就象是二龙戏珠一般。 七亘地理位置重要,一条翻山而来的古商道穿村而过,这条古道虽不如太行八径有名,也是连通晋冀两省的重要通道。而七亘村自古就是这条交通要道上最重要的一环,就象人的哽嗓咽喉一样。千百年来,在这条古道上发生过很多的大大小小的战斗,说七亘是兵家必争之地,一点也为过。 |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9-2-4 08:48 编辑 我曾两次去七亘,一次是2012年,一次是今年。只是两次去机会都不好,都赶上了雾气沼沼的天,虽然陆陆续续拍了一些照片,都很不理想。本游记中,题头照片是12年那次拍的旧照,下边的多数照片是今年冬天去时拍的,但为了尽可能完整的介绍七亘,也穿插着用了一些以前的老照片。 从河北一侧去七亘,进入山西地界时间不长,看到左前方山脊上有道城墙,城墙上有一门洞,在天窗的映衬下非常 醒目,那就是七亘的东大门,——东口古塞。 |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9-2-4 09:22 编辑 东口古塞,顾名之意是七亘村的村东的老东口,那么走要翻梁,今天已没人那么走了。解放后,在东口古塞的正下方,大约20米深处开凿了一条穿山的隧道, 成为新的进村路,从那以后东口古塞就没有人走了。改开以后,为了改善交通,又在更低的位置,在老隧道北边约百米处开凿了一条新隧道。如今过往的车辆多走那条新路,但新路绕远,所以很多村民包括知道内情的人还是会走老隧道进村。 东口古塞下的老公路隧道 |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9-2-4 09:16 编辑 所谓东口古塞位于七亘村东,环形山崖的最低处,东口外是50米高的陡坡,东口居高临下,扼守了由石门关进入七亘村的关键部位,犹如是一把天然的“锁钥”。这里原是一段3米高的崖墙,古人出行要翻越这道崖墙,才能向东进入河北。为方便出行,大约在宋哲宗赵煦元祐元年之前,村民们在山脊崖墙最薄处开挖的一个花瓶状豁口,宽约5尺、高约8尺,宋光宗赵囗绍熙5年(即1194年),村民又在缺口上方搭一粗柏梁,上筑女儿墙补缺,口内又筑了高大的档墙,使之成为一道一个宜守难攻的关卡,一个真正的锁匙。因年久失修,此口上方的石墙已经 倒塌,我们今天看到的寨墙是近年新修复的。 |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9-2-7 10:01 编辑 宣传牌上介绍,东口古塞是七亘村的第二道东大门,第一道 大门即晋冀两省分界线上在石门口关口,石门口古称石门迅,是明长城真保镇管辖下的内长城上的一个关口。石门关之西属山西,石门关东归河北。石门口自古就是连通晋冀两省间的一条交通要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300多年前,闯王节自成手下的一支部队就是在七亘村东的峡谷里遭到明军的伏击全军覆灭的。1937年,我八路军129师771团一部也曾凭借石门天险阻击日寇,击溃了敌人的进攻,在那场战斗中,石门口关门被日军的大炮炸毁。 日寇强攻石门口受阻,当夜在汉奸带领下,绕道北蒿亭,躲开我军设在石门口和七亘东口我军两条防线,偷袭了驻在七亘的771团团部。这段故事后来被搬进了电视剧《亮剑》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