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1703

主题

温州

永嘉深山居然藏着一条枫景连连的千年古道,当年谢灵运曾至,留下诗篇!

[复制链接] 查看:14536 | 回复:3
发表于 2019-3-6 15:36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秋意诗画古道行,孤山穿越北坑

文&图  兄弟炊饭


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

永嘉太守 谢灵运

[p=28, null, center]我行乘日垂,放舟候月圆。
沫江免风涛,涉清弄漪涟。
积石竦两溪,飞泉倒三山。
亦既穷登陟,荒蔼横目前。
窥岩不睹景,披林岂见天。
阳乌尚倾翰,幽篁未为邅。
退寻平常时,安知巢穴难。
风雨非攸吝,拥志谁与宣。
倘有同枝条,此日即千年。

叶,落了。
枫,红了。柿,熟了。秋,浓了。每当深秋时节,思念终于按捺不住,涨起那条古道的模样。秋风絮絮叨叨,是否已将沧桑斑驳的古道铺满了黄叶。枫红醉了牵念,是否已让山峦染上了火红的色彩。思之念之,不得寐之,古道上一路的柿子是否已挂满了枝头。天上不会掉馅饼,孤山穿越北坑的古道上,有一路免费的柿子。  


永乐交界处,有个叫孤山的地方。瓯北码头,坐岩头方向中巴,枫林路口下,转孤山村中巴,可至。


孤山车站,前行百余米,古道路口正对着两颗柿子树。



思念的背包出现在幽长曲折的古道。开启了一段秋天的童话之旅,孤山不再孤单。



红装点缀着秋的故事,古道在红叶的脉络里升腾。这个季节红叶如花,一树枫红,一地思念。



悠长的古道,红叶在两侧恣意地肆虐着,枫红中靓丽的身影,共同谱写了秋的乐章。




山里起雾了,依稀中,蜿蜒的古道 ,歇脚的凉亭,迎客的红枫,有了一层朦胧 ,仿佛太多的文明,遗落在乡村山野 ,遗落在曾经人流如织的古驿道中。






云海在人间,仿似天上行。一副人间仙境的美丽画卷。白云深处有人家,霜叶红于二月花。红柿与红枫在云海边相映争艳,转眼间,便是加兰。加兰,古时称归濑。谢灵运有诗《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归濑就是加兰,三瀑布就是北坑三瀑,谢灵运游北坑,走得便是此路线。如今的加兰已是废村,就连度娘亦未可知了,只有村口的柿子林,便宜了我们,也让我牵肠挂肚,时而挂念。






加兰到老庵,古道不长,却非坦途 。城市的繁华,使曾经的村道,变成曲幽小径。备受冷落,少人问津的幽径,在秋雨的鞭策下,茅草疯了一样地滋长,隐藏的荆棘,如蜀中唐门的暗器,防不胜防。弗生持杖如刀,劈草开路。青竹把笑容留在了茅草中。琦建的思绪还在穿不穿长袖中纠结,茅草已在手臂上留下了道道印记。






上了机耕路,便是老庵。老庵已整村移民到山下,早年则是娄山、黄轱山、孤山、新村、陈田村通往鹤盛大山底的必经之路。如今,只有村口的土地庙,依然坚守在迎四方客的十字路口。当年老庵盛产柿子,有资料记载,80年代鹤盛东皋、枫林孤山一带的柿王就在老庵,树龄150多年,每年均可收530多斤。柿王树现在位置,已无从考究了。随手可摘的柿子,又怎么可以错过。





翻上山岭,遇一新建电线塔,直往下走,便可见大山底村,半个时辰的山路,由于背阳,略显湿滑。





大山底村地处鹤盛镇东皋乡,顾名思义 四面环山,交通极为不便。全村500多人家,常驻人口则不到100人,大部分人外出经商和务工,也将大山底敦厚淳朴的民风带到了城市。全国模范、“中国好人榜”上榜人物谢岩斌,其“千里寻人,只为还17年前欠下的18万债”的事迹,至今仍被大众津津乐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刻,大山底村的空气分外的清新,便连泥土都透出一股淡淡的芬香。




正值午时,饥肠辘辘,寻一山里人家,略做休整。兄弟炊饭、温州经典小笼包、秘制蒸饺,狼吞虎咽起来,“好吃、好吃”,不绝于耳。







大山底到北坑要翻过一道山岭,一颗杨梅酒下肚的青竹,边走边说“晕啊、晕啊”。琦建则在湿滑的古道上,走起了迷踪步。问道“几颗”,琦建喘着大气说“五六颗”。走过多次的古道,开路的弗生,左突右冲,反复反复,两个折回,额头直冒汗,汗出了,酒也散了,路也宽了。






深秋的北坑,无花也斑斓,深秋的北坑,无花也灿烂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 ,红叶似火,银杏金黄,青山绿树,层林尽染迷彩装。



  
“五六月间收暑气,二三更天听龙吟”晚清监察御史徐定超 ,形容的是北坑瀑布夏天的奇和幽、壮观。深秋时节 ,北坑的瀑布则显得秀美妩媚,别有一番韵味。北坑其实三瀑相衔,一瀑一潭,瀑奇潭幽。最美的瀑布在最深处,此次路过,适逢路口处重建北坑宫,泥泞不堪。思量一番,未至。借口牵强,只是为下次的重返,多个念想。




别了,北坑 ,离开,情非得已。再见,孤山,牵挂,来年深秋。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3-11 11:41 2 只看该作者
柿子好吃!
发表于 2019-3-14 16:56 3 只看该作者
照片拍的真好看
发表于 2022-2-26 17:46 4 只看该作者
浙江在全国率先为古道保护立法 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2022年02月26日 07:18:21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祝梅
  浙江在线2月26日讯(记者 祝梅)记者从25日下午召开的浙江省古道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浙江省古道保护办法》将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也是全国第一部专门保护古道的地方立法。

  古道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良好,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根据省林业局此前组织的全省森林古道资源普查,浙江省现存古道1200余条,总长9000多公里,目前已作为文物保护的古道有53条。“浙江的古道多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区,沿线自然景观优美,人文古迹资源丰富,还记载着生动的民间传说。”省林业局局长胡侠介绍,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古道资源,对促进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赋能山区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

  “办法规定由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作为古道主管部门。”胡侠介绍,浙江的古道大多是森林古道,为此办法突出古道原真性、连通性的保护要求,以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明确除古道路基、路面路石外,附属的古亭等资源、设施以及文学作品、典故传说等历史文化内容,还有沿途森林植被、地质景观等周边环境都在保护范畴内;古道的修复、管护等所需必要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为更好贯彻落实办法,省林业局还制定了《浙江省古道分级保护办法》与《浙江省古道保护修复导则(试行)》。前者将根据古道本体情况、周边环境、非物质文化价值、历史遗存、基础设施和影响力等因素,将全省古道评定为3个等级,实现分级保护;后者则要求各地推进古道交通衔接设施、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标识系统、连接线等五大方面的配套设施建设,规范古道修复行为,注重提升古道游的体验感。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