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0067

主题

雀儿山

梦回雀儿山

[复制链接] 查看:1956 | 回复:2
发表于 2019-5-30 09:16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美丽的雀儿山

一批又一批的攀登者着迷于它的魅力

时至今日

它依然如同盛夏的太阳

高挂于我的心头


雀儿山登山队员付铁红手记

梦回雀儿山

[size=18.6667px]
奥太娜时,高山协作对我说“你可以去雀儿山”,那时,我刚入门,不知雀儿山,只觉得这名字挺好听,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小麻雀,当然是雄壮的;半脊峰时,格西、布清和我说“去雀儿山,你肯定没有问题”


[size=18.6667px]梦回雀儿山

(C1营地再遇格西,开心合影)

    从此,我的雪山计划中有了雀儿山,但面对6168米的海拔、超过一周的攀登周期,内心还是有点惶恐,于是也将它定为我雪山攀登的最高海拔。也许正因为这种心态,一次次去雀儿山的机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止步。元旦,在四姑娘三峰峰顶,我对自己说,今年必须去雀儿山了……



梦回雀儿山

正能量篇:雀儿山让我重新挖掘了自己的潜能

    雀儿山属于进阶级技术性山峰,乱石坡、冰裂缝、冰川、冰沟、冰壁等雪山应有的元素它都具有,也就意味着想到达顶峰必须要用到技术装备。于是,从C1开始 ,我们穿着沉重带着冰爪的高山靴、绑着安全带,犹如一条绳上的蚂蚱结组前行。

       C1到C2有很多明的、暗的冰裂缝,随时都可能掉进裂缝中,必须小心翼翼跟着协作的步伐前进,尽管前期岩羊户外已经开辟了一条前进线路,但由于连续的好天气,冰雪融化非常厉害,特别是从C2下撤到C1的过程中,正值当午,很多地方必须绕道前行,经验丰富的协作们时不时提醒我们“这里有冰裂缝,大家小心通过”,直走的我们后背发凉,但中枪的还是有,行者大哥一不小心踩进裂缝卡住了,在空间的帮助下安全出来了,跟在我后面的空间时不时喊着“为什么我踩着你的脚印,每次下去都是一大坑?”这位大哥,在180cm的男人世界里,你是个瘦子,但和我的体重相比,这坑肯定会深陷啊……事后,东北菜说他也进去2次,但都悄悄地爬了上来,果然是我们队登顶一菜哥啊。



梦回雀儿山

尽管冰裂缝是危险的,但我们跟着是经验丰富的户外组织,这种危险也被专业所化解,并没有耗费太多的体能,对我个人而言,C2到C3及从C3冲顶的那三个冰壁才是一次大挑战,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上去。关于这几个冰壁的说法有很多、看过的图片也很多,但只有站在它下面,仰头向上时,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梦回雀儿山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从C2到C3坡度50长约50米的大冰壁,我还处于无知者无畏的境界,只觉得好长好陡,等到上的那一刻才体会到好难,大部分队员都没有学过攀冰,只能借助手臂力量依靠上升器前行。对女的来说,最弱的便是手臂力量,最最悲催的是,我跟在菠萝后面,这娃是个左撇子,而且是个有点吨位的左撇子,不同的抓绳方位增加了攀登难度,看着他几次踩进前面的冰裂缝,一次次的把自己拔出来,真的哭笑不得,我后面的东北菜不停的说着“现在知道跟在左撇子后面的痛苦了吧……”,当时累的够呛,真想拿一碗米饭堵住他。因为有了这一段的攀登,内心深处开始对最后一段大冰壁有了那么一丝丝无力感。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在那一段大冰壁前,5900米的地方还有一段近60米冰壁和冰桥交织在一起的陡坡(我们后一组的到达此段时,雪桥已经崩塌),




梦回雀儿山

(我就是传说中的冰桥,请将手机向右转90度看我)

“红姐,加油啊,成都火锅等着我们”菠萝的这一声鼓励大大激发了我的斗志,在火锅的引诱下,我奋勇前行,终于攻克了这一段,看来美食对吃货的激励作用显然非常有效。在缓坡上没行进多久,便来到了最后一段大冰壁,坡度70、长约100米,这也是我到达顶峰最艰苦的一段,站在下面我已经认怂,也理解了部分山友到了大冰壁最终放弃了登顶时的无奈。



梦回雀儿山

梦回雀儿山

我是我们这条路绳的第一个,更陡的坡度使前进的速度放慢,几乎前进三步头顶着冰壁休息一步,有时候前进脚找不到着力点,甚至会后退,静静的清晨在海拔6千米的冰壁上,只能听到自己如牛般的喘气声,100米的路程也是格外漫长,那时的我并没有很大信心到达顶峰,只知道要前行。完成1/3路程时,没有想到的是我们这条路绳上竟然有一个锚点,尽管换安全锁等,我们在BC训练中都是认真学习过,但在实践中很多依赖协作或者说只能协作们帮我们看过才安心,但那时的处境,协作们不是在顶端、就是在底部,只能亲自换安全锁并确保它的安全性继续前进,也许是有点掌握了技巧,也许是后半段的雪较硬,尽管还是很累,但后半段总体比前半段好一点,如此艰难终于于7月20日上午6:48分到达了山顶,完成了人生第一座6千米雪山的攀登,也让我重新认识到自己的潜能。




梦回雀儿山
发表于 2019-5-30 09:22 2 只看该作者

负能量篇:“淡定”永远离我那么远

雀儿山位于德格县,从成都过去一般需要两天的时间,传统线路分配需要建立四个营地,为了适应海拔、学习技术,一般都会在BC适应一天,差不多需要9天的时间(我那10天的年休假实现了它的价值),这么长的攀登周期对我来说是第一次,其中C3营地更达5700米,在这么高的海拔睡一晚也是第一次,这些对我的身体来说都是挑战,当然更多的挑战来自自己的内心,在这些高海拔地区除了BC有稳定的信号外,C1和C2直接无信号,C3的信号是2E而且完全依赖于人品才能召唤到(据说电信的信号不错),已经习惯于捧着手机生活的我们,这样的日子是非常难熬的。



梦回雀儿山

于是,每天到了营地后,对美丽的雪景从一开始的惊讶、感叹,到后面的麻木不仁(当然现在面对杭州40多度的高温,无比想念山上的日子),从一开始的拍拍拍到后来连手机都懒得拿出来,烦躁不安的情绪也在蔓延着,菠萝、轻轻后退两个年轻人也和我一样,轻轻后退说“无比怀念在单位加班的日子”,菠萝说“不是度日如年,是度秒如年啊”,于是,我们三人纷纷表达着“以后再也不爬雪山了”“山上的日子又累又苦又无聊,真是花钱找虐”。搞笑的我为了坚定不爬山的信念,下撤到C1时就将雪套、头灯送人了,汗,败家啊!其实,每一次的攀登都有那么一段烦躁期,可是事后特别是登顶后,我们总能将这一段烦躁忘到九霄云外,多巴胺带来的快乐总能轻而易举战胜那不堪一击的烦躁,大自然总能用它独有的方式安抚住我们,也许是它在教导我们,也许是我们需要更多的经历,还未能摆脱俗世的诱惑。而相对于我们的不淡定,空间他们却是如此放松,一如既往拍着美照,享受着放空一切,也不受我们这些烦躁者们的干扰,感叹着这样的日子太短暂,实在值得我学习啊。




梦回雀儿山

队友篇:神态各异又无比可爱的队友们




梦回雀儿山

我们是岩羊户外雀儿山夏季登山队C组,由8名来自五湖四海的业余登山爱好者组成,3名60后、3名70后和2名80后,其中3名是半脊峰的队友,其余在集中前均不认识,但我们都有一颗热爱雪山的心,尽管性格差异、生活习惯差异这些都存在,我们在一起攀登时总是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全员登顶是对我们这支队伍最大的肯定。

梦回雀儿山

难忘行者大哥对摄影的爱好,每天都能看到你趴在雪地认真拍照,这些照片也成为我们以后怀念这段日子的最好药引;难忘牧笛大哥每次测量手指末端血氧饱和度如临大敌的紧张,以及当从44%变成74%时露出的犹如孩童般的得意神情;难忘老倪大哥沉重的背包就是哆啦A梦的口袋,总能变出让大家吃惊的美食……

对于以标准“东北大妈”打扮、每餐坐下来最关心的是有没有米饭的东北菜,只有在高反时或者用米饭能停下他那喋喋不休、不知所云的湖南普通话,让我们全队最佩服的是他拥有在高海拔地区纹丝不动躺上12小时以上的功力;幻想空间——一个完全不像上海人的上海人,一个在C3营地还想拉着我们转圈的强人(当然我们没有跟上,因为根本跟不上),是我们全队最活跃、最热心的,经历丰富,也是我们队的核心人物,为我们拍下了很多珍贵的视频和照片。



梦回雀儿山

两个85后小弟,菠萝同学的“白癜风”照,我想我会一直保存,不能怪我贴的太少,实在是你的底子太白,菠萝同学最经典是当他知道老倪吨位达100kg时,顿时表示非常的欣慰、没有压力;轻轻后退,我们队最小的青岛大男孩,在海拔6168米的顶峰单手俯卧撑的你肯定不是第一个,但绝对是少数中的少数。

美景篇:此处用图说话



梦回雀儿山

梦回雀儿山

梦回雀儿山

梦回雀儿山


[size=18.6667px]图片均来自一起登山的队友,感谢有大家的陪伴,相信有缘我们还会在一起。







发表于 2019-5-31 11:41 3 只看该作者
顶i 一个看到伙伴了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