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826

主题

上饶

发小之邀,榕城之旅

[复制链接] 查看:31012 | 回复:27
发表于 2019-7-2 11:26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时光悠悠,岁月如歌,半世随云烟飘去,唯独同学情更浓。年少时的率真、诚挚、任性只有在同学的一个电话、一条微信、一个招呼中暴露无遗,发小之邀,说走就走。


  5月5日一早匆匆搭上高速列车,11:30到达福州,在福州工作的同学盛宴接待。


  午餐后,沿着安泰河边的长廊欣赏老福州的韵味,不宽的安泰河中小鱼成群结对在慢悠悠的游荡,岸边的树根紧紧抱着护岸的块石,不离不弃。


  也许是阔别时间有点久了,老同学之间见面后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9-7-2 11:26 2 只看该作者
  河旁的一棵老榕树,绿叶铺天盖地像是从空中飘下了半片云雾,我们走进这云雾中,空气特别的清凉芬芳,使人开朗。


  到达澳门路林则徐纪念馆,它就在三坊七巷附近,纪念馆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祠门外围屏墙内壁有浮雕虎门销烟图,大门上额刻着"林文忠公祠"。


  进入馆内,屏墙左右两边的石拱门上,横额分别为"中兴宗衮"及"左海伟人"。仪门两侧回廊陈列了20多面执事牌。 仪门厅后有石道可以直达御碑亭,内有光绪三十一年立的道光三十年"圣旨"、"御赐祭"、"御制碑文"等3块青石碑。


  御碑亭的北边为树德堂,里面有林则徐坐像。树德堂的西面为南北花厅,厅的西面有两层的曲尺楼,原为林家子弟读书的地方,楼前有草坪、鱼池、假山、花木等。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9-7-2 11:26 3 只看该作者
   挂在祠内墙上的这幅"十无益格言",是1839年9月林公巡视澳门,在前山写的,这也是林公修身做人的准则,也是他以德存世的范本。


  全馆为古典式园林建筑,现如今,堂、厅、楼均辟为林则徐生平展室,分林则徐生平事略、林则徐与鸦片战争、林则徐与救灾、水利,放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手迹等部分。


  在后花园的合影。


  馆内正在举办福州民俗文化主题摄影展,这幅作品是在众多的展览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吧?


  来到"三坊七巷"街区,它起于晋,成于唐五代,鼎盛于明清,乃是古代官僚缙绅和文人墨客聚居之地,可谓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现己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9-7-2 11:27 4 只看该作者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


  走在三坊七巷,只见街坊纵横,巷弄相连,宅院错落,深幽雅静,布局严谨,色调淡雅,极具福州建筑的地方特色。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就曾在《道山亭记》中赞叹道:"麓多杰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居室钜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之徒,其宫又特盛。"


  坊巷石板铺地,白墙青瓦。千百年的岁月在这里沉淀和发酵,酿成一壶醇厚甘美的琼浆玉液,让人回味无穷。


  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


发表于 2019-7-2 11:27 5 只看该作者
  "三坊七巷"之光禄坊,现己改建成马路。



  "三坊七巷"之文儒坊。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此,改今名"。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附。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


  "三坊七巷"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宋初改称棣锦坊,宣和年间,又改名禄锦坊,宋淳熙年间,进士王益详退归故里后,改禄锦坊为衣锦坊。此后,坊里还出了明代都御史林廷玉、进士郑鹏程等,他们荣归故里,而"衣锦坊"的坊名也一直沿用了下来,人们取其"衣锦还乡"之意。


  "三坊七巷"之宫巷。在唐天宝元年,皇帝李隆基信奉道教,他听信一个名叫田周秀的道士的话,下令在全国的每个州都建一个紫极宫,福州的紫极宫就建在这条巷内,此巷因此得名。


  "三坊七巷"之安民巷。福州地方志记述:"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告示安民,故名"。历史上巷内人家多为社会地位较高人士,巷西侧民居旧宅仍保留匀称格局和古朴风韵。


发表于 2019-7-2 11:27 6 只看该作者
  "三坊七巷"黄巷。源自晋代黄元方(公元280-375年)又名黄允字彦丰为晋安郡守,为八姓衣冠入闽始祖之一。黄巷祖居黄姓,或商贸或垦殖,宋、元时期,特别是明、清以来,向外播迁日益增多。


  "三坊七巷"之郎官巷。因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清代名人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三坊七巷"之塔巷。旧名修文巷,有五代时闽王王审知部属琅玡安远使募缘建造的木塔,称育王塔,主"文运兴盛",因此宋时知县陈肃改巷名为"兴文",不久又改为"文兴"。


  "三坊七巷"之吉庇巷、杨桥巷现己改建为马路。


  来到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它位于福州三坊七巷南后街82号叶氏民居内,是由福建省文化厅主管,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演示、收藏、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展示机构。


发表于 2019-7-2 11:27 7 只看该作者
  博览苑结合叶氏民居的文化底蕴与空间结构,采用实物、图片、视频及光电等手段,多方位展示非遗项目,通过传承、弘扬、培训、互动、展演等活动复兴传统文化,推动福建省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担负起传播与弘扬海西文化的历史重任。


  苑内晋江掌中木偶剧团正在精彩演出,博得观众阵阵掌声。


  福建民俗博物馆是由福建省文物总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筹办,以传承、保护极具地方特色的福建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特别是福州的"闽都文化"为主旨的博物馆。


   福建民俗博物馆是结合二梅书屋的房舍布局结构,通过展示近千件的闽派各时期的古典家俱、木雕木刻、福建各窑口瓷器、名人字画、工艺精品等民俗文物,全面反映富有福建特色的民俗文化。


  在馆内,文物是和民居融为一体的,挂在墙上的字画,摆放的瓷器以及家具、摆件,没有复制品。


发表于 2019-7-2 11:29 8 只看该作者
  南后街就好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清新灵动的气息,通过三坊七巷的支脉,输送到各家各院,一个充满文化活力的闭环系统就此形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独特的文化土壤培育了林则徐、严复、林觉民、沈葆桢、萨镇冰、冰心等一大批名人,可以说,一个三坊七巷就代表了半部中国近代史。


  作为普通的游客,优哉游哉地走在青石板上,流连于白墙瓦屋之间,静静地感受当中的氛围,便已足够。


  游完"三坊七巷"后,我们在街边找了个休息的地方,坐在一起聊聊天、吹吹牛也是相当不错的。美女们永葆青春的秘方竞然在公共场合披露呀?


  继续向前徒步一公里后,我们误入了西湖公园,三个帅哥平时都很少有时间逛公园吧?


发表于 2019-7-2 11:29 9 只看该作者
  今天是"夏至",春夏季的分界点,可湖边仍然春意盎然,美不胜收。


  夕阳照西湖,别有一番韵味。


  华灯已上,夜色弥漫,我们在用餐附近漫步,慢慢感受下老福州的夜生活。


  著名的 "上下杭"。这片曾经以商业的繁华而闻名的古老街区,一直以来是民俗、史学专家们研究福州商业发展历程的重要地方。






发表于 2019-7-2 11:29 10 只看该作者
  回宾馆的途中车经闽江岸边,你看两岸一座座高楼大厦灯火通明,一条条繁华街道霓虹闪烁,一座座跨江大桥如梦似幻⋯,我们即刻下车,徒步在闽江岸边,欣赏闽江夜景。



  夜幕下华光璀璨,七彩灯光倒映水中,江面流光溢彩,目不暇接的美景仿佛是天上宫阙。


  5月6日一早,迎着朝阳,我们从下榻的宾馆出发走几分钟就是福州怡山西山禅寺了。


  西禅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为全国重点寺庙,位于西郊怡山之麓,工业路西边南侧,巍峨而壮观。古刹大门坊柱上镌刻一副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这是清代周莲撰写的联句,点明"西禅寺"是唐朝的古寺。大小建筑36座,占地7.7公顷。


  相传南北朝时炼丹士王霸居此"炼丹成药,点石为丹"。每逢饥岁,便靠卖药卖金换米救济穷苦百姓。后来王霸"服药仙蜕"人们便在他的故居建寺。


  隋末废圯。唐咸通八年重建,定名为"清禅寺",后改为*延寿寺"、"怡山西禅长庆寺"俗称"西禅寺"。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