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山关以麻山沟而得名,位于康乐县西南之普巴乡石墩山上,距县城50华里。关隘设在海拔2872米的石墩山口上。地理坐标东径103°32′,北纬35°11′。关东侧危崖峭壁下,前墩湾河水绕流;西边是陡坡,荆榛密织,无法穿越;南边诸峰插天,仅有一羊肠小道盘绕其间。沿石墩梁而上,可到小羊圈山、大羊圈山,向西下枇杷串林,可到青龙崖,穿尖石山,翻天顶山,即到上锅麻滩,可直通甘南藏区;向东经石扎梁进入白石山前的石锅,翻白石山腰,可到下锅麻滩,通到水磨川。关口北面有上下新路湾、山庄、豆家疙瘩、石墩壑岘。这里地形复杂,进可攻,退可守,用兵时可以设伏。只有一条小道可通至关口。关口依山据险,居高临下,若组成交叉火力,实难接近关隘。关址现存有石条、石块构筑的三道石墙和制高点,由东、西、南构成犄角之势,易守难攻。 麻山关因关隘险要,常为兵家所争。1928年(民国十七年)农历正月,康乐回族张彦明、马文秀、马相智、马得良等起事,反击国民军雷中田部时,退守麻山关,凭险作战。国民军以二十五师、十一师、十六师、暂编的兵力,分进合击,于农历正月二十八日攻开麻山关隘,张彦明、马文秀、苏尕虎(汉族)等,因寡不敌众弃关退入藏区,继续抵抗,但千余避难群众残遭国民军血洗。1949年康乐解放后,惯匪马宝(绰号大炮营长)带领三百余人,抢劫人民,扰乱社会治安,11月间占据麻山关负隅顽抗,后被歼灭。1950年5月,匪首赵凯臣占据麻山关,掠夺群众,与人民为敌。7月28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11师31团歼灭于麻山关前的槐沟小峡口。1958年8月16日,从广河县官坊乡窜来之叛匪数十人潜入墩湾村,抢劫群众牛羊粮食财物后,占据麻山关。翌日,在临洮驻军一部与康乐县民兵密切配合下,前击后剿,全部被歼。 麻山关南的白石山,横亘康乐全境,是临夏与甘南州的自然分水岭,海拔3908米,群峰苍茫,常年积雪。林区和草坡地带,野生药物丰富,其中有党参、红芪、大黄、贝母、猪苓等珍贵药材,并有野生珍稀动物金钱豹、貂、鹿、猞猁、牛羚、雪鸡、岩羊等出没。 清末民国初河州诗人祁梅仙咏有“登白石山”诗曰: 白石横两极,箫然压华封; 径幽人迹断,山半鸟飞慵。 积雪深千古,斜阳独一峰; 谁知尘外客,天地此孤筇。 2018年6月23日,山友六人,登石墩山并在麻山关附近徒步游玩。初夏时节,草长莺飞,山川如画,白石巍巍,关迹难寻。是为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