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次地理国情普查结果显示,我县岩坦镇道基村属于温州市最北的村。那么,在地理位置上,我县最东、最南、最西的村庄又是哪里?这些位于县际的村庄颜值如何?有何值得推荐之处?在此,先卖个关子。今天小编介绍的是永嘉“北极”岩坦道基村。 村里的一些老房子仍保留仙居一带的建筑风格 东经120°42'8",北纬28°36'54",海拔683米,此地标坐落于为永嘉最北村落岩坦镇道基村。 这个位于永嘉北部与台州市仙居县交接处的山谷盆地中,拥有耕地二百多亩,山场一万六千多亩,是永嘉县山地面积最广阔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村庄之一。 在媒体印象里,道基村因雪景而被人所熟悉,近期又因央视乡土栏目来拍摄了蒲瓜被而大火。那么作为最北的村落,更加接近仙居,当地的风土人情有什么特别的呢? 永嘉地 仙居风 道基村虽地理位置偏北,但交通便利。记者一行从上塘出发至道基村村口,走岩坦高速,一个小时左右。 一路向北,从岩坦高速口下来至道基村,山路蜿蜒曲折,成片毛竹,绿意盎然,清风徐徐,带来一阵凉意。 “这是道基村吗”面对村口闲坐亭中的老人,记者用永嘉方言询问。老人家一时没明白,上前细听,才道“没错,这里是道基村。”很快,记者也见到了约好的村支书林苍成。 林书记告诉记者,当地村民基本都掌握两种方言,平时交流更常用仙居方言,永嘉方言次之。 在当地老人中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过去,大永嘉开始划分区域时,作为交界处的道基村根据水流方向决定划到永嘉,还是台州仙居。最终水流向永嘉方向,道基村则归为永嘉。 改革开放前,因公路未通,道基村村民基本自给自主,很少外出。那时,村干部到原黄南乡开会,也是通过村内广播通知,方才下山。而村内的生活必需品,则都是通过永仙古道,徒步达仙居集市购买。除此之外,黄南、岩坦等地人,也常常会到仙居集市购置物品。“每个月的初二、初五、初八、十二、十五、十八、廿十,村民都会如同赶集一样,花上一天的时间前往仙居集市。” 村内老人林义金回忆说,仙居多平原,故交通便利,商品种类齐全,且价格相较永嘉地区更为便宜。再者,道基村距离仙居集市更近约10多公里,而至原黄南乡则有17公里,至岩坦地区则为30多公里。过去,许多村民连县城都没去过。 那么交通闭塞,又无其他收入来源的道基村,又是以何物换之。林义金老人介绍说,解放后,当地村民才开始外出,相互往来。那时,山上中草药材丰富,人们常常采摘换物,然现在山上草本草药已不多见、木本草药还能寻到踪迹。也有农户砍伐毛竹、林木等贩售到仙居、黄岩、温州等地,换来收入。 “小时候,生活物品非常稀缺。每当过年时,家里人才会到集市为我们买上一套新衣服,这能让我们欢喜很久。”70末的林苍成向记者回忆说。更令人意外的是,在80年代末期,村里人才开始用上牙刷牙膏,而此前他们则只用清水漱口。“现在,村里不少老人难得能看到一口好牙。” 旧时,村里孩子上学,就医看病,大多都是选择到仙居跑。76岁的林义金老人告诉记者,他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仙居上学。六年初高中课程,他连续跳级三年时间就完成,并被学校保送到浙江师范学校。不过在那年,村里数十位小孩得了天花(麻疹),无法根除,看到这样的情况,林义金老人选择放弃学业而改学医,跟着仙居一位擅长治天花的医生学习,成了当时村里最早的医生。 因与仙居往来更为频繁,村里许多风土民情、建筑风格与仙居大体相同,无论红白喜事,还是各种传统节日,基本别于永嘉。“比如村里摆酒席,不像温州摆酒席有四大盘八样冷菜,而是二三十小盘菜组成的。新人订婚时,男方彩礼除了金饰外,还有馒头、粉干之类的物品。”村民林祥云说。 三十六塘 塘塘有故事 据村谱载,道基村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当地老人林义金介绍说,林氏祖先原为福建人,官至士大夫,后辞官归隐,定居道基村。而此前,最早在村里落户,乃林坑毛姓人。村中有一处当地人称之为“上毛地”的,曾是毛氏的住址,现已是荒草地。 在过去,道基村虽地处偏远,却能自给自足,这与他们先人智慧及他们所建的山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村四周的山弯里,镶嵌着星星点点如同蓝宝石般的古老山塘,较具规模的有36座,故有道基“三十六塘”之说。在村老干部陪同下,记者迫不及待地山上一探。 由于山上多蚊虫及吸血蚂蟥,进山的村民往往都要全副武装一番,全身密封,抹上风油精,方能进山。 山塘位于村庄的西北方向,从永仙古道入山。由于长时间没有人走,杂草丛生,路面变窄许多,行走艰难。所幸山塘位置并不远,只见一处似田地,里面长满杂草,且充满了积水。 老人林义金告诉记者,此处为毛塘,是第一代居住的毛姓人而挖的,目前已弃用,无法用来灌溉农田。据传,36个山塘都有专属的名字。离毛塘不远处,便是林氏祖先建造的第一个山塘名为林塘。而后,又建造了第三个山塘,原为道者塘,后名为道基塘。 道基塘是面积较大山塘之一,目前仍用于灌溉。因近段时间无降雨,山塘水并不特别深。在道基塘边上,记者看到了一种水阀装置。当地村民介绍说,村里多处山塘都是先祖建造,修建水塘,并设计水阀装置,管道等。 水阀的装置很特别,据传最早是松木为材料所建的通水管,后改用石块到现在塑料管。下水管道呈阶梯型,每一处阶梯就设有一洞孔,共有五孔,且洞孔中间插着木头。每到枯水时期,就会把木头拔起,山塘的水自然沿着管道往农田灌溉。 除此之外,旧时,山塘水除了灌溉农田外,村民放羊、牛都会带到这里,作为牲畜的饮用水。村中的孩子放牛,也常常在酷暑午时跳到水里游泳。因此村里大部分的男孩子都会游泳。 道基塘周边,还有乌珠塘、棺材塘、筑塘,每一处都有下水管道建造,大多用于农业灌溉。不过可惜的是,因村中农田种植减少,不少山塘因为年久失修而干涸。目前,村中自来水是引用筑塘、毛塘两处。 36个山塘,记者并未能走遍,但围绕在山塘的故事却很多。林义金老人还向记者描述起了曾在这里活动的游击队等革命历史。 九月末的道基村,正是风吹稻花香的季节。一片金黄色的稻田等待收割,玉米已被采摘正在翻晒,人们蹲在家门口剥着刚从田地里采摘来的南瓜、四季豆,一幅醉美秋景图尽收眼底。 中秋即来,寒露已经不远。这个几乎每年冬天都会下雪,拿下过“冷极”称号的道基又会有怎么样的面貌、风情等待人们去观赏呢? 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 /中国永嘉微信公众号 永嘉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胡艺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