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2191

主题

国庆天台山游玩全攻略

[复制链接] 查看:443 | 回复:1
发表于 2019-9-27 14:45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华 顶 山

华顶山是天台山的主峰,山中风光堪称一绝,且一年四季,各有风情,云海、日出、杜鹃、雾凇,被誉为“华顶四绝”。站在山顶,只见四周群山如莲花般绽放,妙不可言。华顶国家森林公园植被覆盖率高达92%,号称“天然氧吧”,空气清冽,山中植物种类丰富,多达1000多种。



华顶山山水清秀,环境清幽,是修行参禅的圣地,山中的华顶讲寺盛名在外,自建寺以来,引得万人朝拜。华顶寺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刹,始建于五代后晋时期,于唐朝时期迎来鼎盛之况,吸引了高丽、日本等国僧人来朝。寺前有一块“拜经石”,相传智者大师曾在此面朝西天竺,拜读《严楞经》,所以华顶山的另一个名字“拜经台”便是由此而来。





座山不仅流传着佛家故事的传说,更是与名人文士有着难解的情缘。王羲之曾旅居天台山,在山中得遇高道、书法家白云先生指点,研读《黄庭经》,传授“永”字八法,才有了后来《兰亭序》的万古流传。时间再往后倒退百年,“诗圣”李白因仰慕司马承祯而登上天台,最终却因天台的美景不忍离去,在华顶山中读书静修。



石 梁 飞 瀑

石梁飞瀑是天台山景区八大景之一,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属于花岗岩地貌,风景奇特,集天台山水风景名胜之精华,被称为“天下第一奇观”。清初诗人潘耒曾作有一诗,留下“峰峦一一插霄汉,涧瀑处处奔虹雷”千古名句,“中国第一代驴友”徐霞客也曾六次造访石梁飞瀑。



世界上有石桥的地方很多,有瀑布的地方也很多,但既有瀑布又有石桥的,且石桥和瀑布如此完美结合的地方,就只有天台山这一处,它更是一座天生的石桥。



石梁飞瀑,终年流水不断,就是大旱年间依然瀑布飞泻,两旁松竹掩映,令人心旷神怡。横架在瀑布之上的花岗岩石桥是天生于此,险峻壮丽。金溪之水从这座石桥下穿过,沿着30米高的峭壁直泻而下,声势如雷,飞瀑如雪。



琼 台 仙 谷

“五岳归来不看山,琼台归来不看谷”,这便是浙东绝美峡谷——琼台仙谷。天台山的“广告语”,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笔下的那句“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描绘的就是这里。



琼台仙谷位于天台县城西北方向,素有“小黄山”之誉,是一处典型的花岗岩峡谷景区,“琼台夜月”居天台山八大景区之首。相传这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从仙人九元子受金液神丹的地方。南端的天然石椅则是葛玄、吕洞宾、白玉蟾等高道炼丹之处,故名“仙人座”。最高处,黄帝祭坛、祭天坛、祭地坛屹立峰巅,人与自然,和谐一体。沿峡谷北行,山崖对峙,清泉石上。八仙湖之清秀,双阙峰之雄奇,悬空廊之精巧,龙潭瀑之壮美,跨鹤台之孤耸,通天栈道之俊俏,仙人座之灵气汇聚成一座最美峡谷。



龙 穿 峡


龙穿峡风景区位于国家5A级风景名胜天台山景区,地处天台县白鹤镇境内。龙穿峡景区风光以山峰的险峻和峡谷的幽深而著名,景区内怪石嶙峋,清水荡漾,最为壮观的就是那似是天上而来的瀑布,形如丝缎,声如响雷。整个龙穿峡风景区共有台岳春秋、秀溪观瀑、五泄流泉、太白临风等十个景区。





龙穿峡拥有天台山最大的瀑布群,素有“天龙八潭”之称。“旅圣”徐霞客一生中曾经三度登上天台山,写下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记》,其开篇之作《游天台山日记》中起笔“一瀑破东崖下坠,回瞰瀑背,石门双插,内有龙潭在焉”描述的就是龙穿峡的龙穿破壁。龙穿破壁为“一线天”景色,几万年前因地壳运动产生裂缝,又常年被水冲刷而成的摩崖双耸夹壁,断崖壁立,高近百米。



(目前因道路拓宽,暂停开放)

寒 山 湖

寒山湖的水面面积为6.4平方公里,相当于6个杭州西湖,湖内有秀美的小岛9座,蜿蜒曲折的港湾37处。湖区四周山峦起伏,港汊密布,岸线曲折,修竹繁茂,鸟语花香。清秀、幽深是寒山湖景区最显著的特点,青山绿水,水天一色。







桃 源 春 晓


天台县城北的白鹤镇内的桃源景区,就是刘阮遇见仙女的地方,桃源名副其实,是一处隐匿山水中的世外桃源,因传说而得名的“桃源春晓”,更是名列天台八景之一。





桃源坑是一处深邃的山谷,涧水随山势曲折,两旁峭壁参差,如列绣屏,碧潭雪瀑映带其间。诚如清代诗人袁枚所写的“五步一峰转,十步一峰变;重重天堑形,幅幅屏风面。神光果离合,青红遽隐现。”





循溪而上,绿水如湖绉舒展,泉声如佩环相叩,余韵清远。北宋县令郑至道邀约同僚学士游憩时,给它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芳名,叫“鸣玉涧”。鸣玉涧之上的山坡隐有两个山洞,是刘阮遇仙故事的原型洞,名桃源洞。





桃源以双女峰最为著名,北宋郑至道在《刘阮洞记》中首次点出:“其东峰则危峭拔,仪状奇伟,上有双石,如绾鬟髻,遂名之曰:双女峰。”游人从磨岭头村,向西南逶迤而下,爬过两山间的峭壁,架长梯可以看到“桃源洞”。附近有一处平坦。在北纵目四望,桃源山涧尽收眼底。





寒 岩

站在寒岩村口,向东眺望便是寒岩山,山中有个寒岩洞,又称“寒岩洞天”,高15米,宽48米,深78米 ,那是寒山子隐居生活的地方。寒岩山原来并不叫“寒岩山”,而是寒石山,因为寒山子在此,于是更名为“寒岩”。山中的寒岩洞,形状扁平,如一只葫芦。寒岩洞壁内有“寒岩洞天”、“小清凉”摩崖石刻,置身洞中,禅定静坐,顿有远离红尘之感。

发表于 2019-9-27 15:47 2 只看该作者
像画里的风景一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