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开都河 于 2023-10-18 20:41 编辑 先搜狗一段此次线路的相关介绍(括号内为补释):界岭口,涧谷两侧山势陡峻(实地看应该不算陡峻),下有洋河流过。在东、西两个就近的制高点上,各修了一座形体巨大、结构独特、平面呈扇面形的墩台,当地称为“金台”、“银台”。敌台以下长城分为两支,至山下河边与南北向城墙连接,构成两个三角形的围城,称东、西月城(此次东月城的内支未来得及上,需补课)。两月城之间设关(关已毁),界岭口关在喜峰口以东各关中规模最大。 界岭口多次遭到蒙古游牧骑兵侵扰,仅明朝前期就有12次。明王朝为加强这里的长城防御功能,不断加固、增修、附近长城的铭文砖如“万历三年德州营秋防造”、“万历六年宣德府造”、“万历二十一年德州营石部作头李思忠造”等,说明了这种情况。(可惜一块刻字砖也没有看见) 界岭口西2公里的旱水关附近,有几座敌楼的外墙弹痕累累,内有7处侵华日军刻字,如“昭和八年三月十六日步四十·十一志水伍长战死之所”(活该!!!),“昭八·三·十六日步四零·占领十师”等。(本次线路排序第13楼和第21楼亦有侵华日军刻字) 界岭口东5公里,有箭杆岭口(村口石碑刻“箭杆营”),堡城石砌,如今,堡城保存较好,券门犹存(东门已毁,西门犹存),堡中仍住着几十户人家,至今仍保存部分传统民居(时间关系未能拜访)。北口“鹰不落楼”海拔508米,“高楼”海拔706米(何为鹰不落楼,何为高楼?)。出口向东3公里的花果山村,为祖山西门,内有“水帘洞”、“仙人洞”、“ 鱼跃龙门”等景点(择时当去)。 时间:2019年10月13日,星期天 线路:秦皇岛抚宁县界岭口~箭杆岭长城穿越 队员:22人 天气情况:上午下了一阵毛毛细雨,虽然我带着雨披但就是懒得穿,待到抓绒衣略有浸湿快要顶不住的时候雨停了。下午小到中风为主,体感有寒意,带羽绒服的队员很有眼光估计也没感到寒冷,唯独要说的就是曹教授全程半袖真是铁打的硬汉啊。小伙伴们也很乐观,总结天气情况为:“这天还不错,一点都不热”,充分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因为上午的小雨加下午的刮风,所以全天的天气通透度很好,视野清晰,山峦景色秀丽,诚不虚此行。 话说前几天观察天气预报时就知道今天的行程有雨,但降水量1mm的预告丝毫没有动摇我出行的计划,出发又早,凌晨05:30出门时本地天还没亮,小雨淅淅沥沥的已经下上了,我一路接人,每看见阴暗的马路边站着候车的队员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及至高速口,全体队员竟没有一个掉链子的,为所有队员点赞。而一路行驶天气愈加好转及至进入秦皇岛地界时雨已经停了,不能不说坚持出行是非常正确的选择,而家里的消息是雨几乎下了一天,也就是说我们成功的避开了承德的雨天来到抚宁进行了一场天气还不错的长城穿越,超值啊。 线路情况:成熟线路,难度较低,唯独最后接近箭杆岭时要翻越一座名曰“鹰不落”的山脊,略有陡降,无甚难度。全程敌楼密集,据不完全统计,沿途共有敌楼、烽燧、马面45座,其中敌楼40座,砖砌烽燧2座,均位于敌楼外侧刀把的位置,石砌马面2座,石砌烽燧1座,当然这只是我统计的数据,肯定不能说准确,因为我查找攻略时就发现有一篇帖子提到此线路共有敌楼、烽燧及马面50座,至于差在哪了不甚清楚,有的敌楼、马面残址很残破,植被遮挡加角度的关系加疏漏就很容易遗漏。城墙则以石砌城墙较多,部分线路为包砖,全程山势较低缓,除了“鹰不落”段,这也许就是敌楼密集的原因。
本次行程记录的六只脚轨迹,总里程10.61公里,海拔总拔升650米,历时7小时11分,遍查攻略此线路一般轨迹记录的里程是9公里多的居多,我这记录的多出一公里多是为啥?主要原因在于每座敌楼我和曹教授几乎都要进去转转,能上二楼的几乎都要上去看看,另外还有两座刀把烽燧是往返路程,但不算远,一点一点加起来就多出一公里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