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5574

主题

北京综合

探寻九眼楼向西的南山路边垣长城,破解更多箭扣长城

[复制链接] 查看:6518 | 回复:27
发表于 2019-10-25 16:54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酝酿了几次从九眼楼向西探路,都未能如愿。出差回来,懒得再想工作,决定要放松一下,独自从九眼楼向西探路。

年初跟随像疯一样自由群的活动,行走大地村-黑坨山-九眼楼-庄户时,见到九眼楼往西还有一段长城的时候,心中很是惊讶,这段长城通往何处?继续向西,是怎样的保存现状?只听说北京结已是内外长城的结点,九眼楼处分明又是一处结点,这处结点所连续的长城,是属于内长城还是外长城?众多的谜题在脑中纷繁浮现,等待着解答与实探。

当时没有时间一探究竟,但内心已经暗暗萌生想法,希望有机会前往探寻。

回来后即搜索资料,包括网络与书籍。

根据《长城踞北.延庆卷》,已知这段长城叫南山路边垣长城。但地图上这段长城是不连续的,驴友游记与户外轨迹鲜有涉及这段长城。


然后就是寻找机会,准备出行。

周四早上,乘6:45至庄户的公交车出发,至庄户村。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0-25 16:54 2 只看该作者

5月1日以后,基本上爬山不再受限了。庄户村铁桥边的拦路的红标语已经从路正中撤下,改挂在桥侧,路遇一位红袖箍,随口问了一句,是否可以爬山了,笑答可以了,并且告诉我到九眼楼需要两个小时;桥头值守的村支书只简单问一句,连手边的登记本都没有记录,挥手对我放行了。


沿上山步道前行,直奔九眼楼而去,开始是柏油路面,后来是青石水泥路面。一路不时有斑鸠短促的咕咕声,又不时有野鸡的短促鸣叫声,与家养的公鸡声有一定相似,却充满了防范警备的意味。

青杏已经长成,偷偷摘一个路边杏树上的果实尝一尝,味干而涩,味道似乎不怎么样;有铁丝围栏中的杏树出篱的树枝上的,再尝一个,有较多的水分,酸中带苦,令人口舌生津。或许是不同的品种,种植的果树与野生山杏的区别。

发表于 2019-10-25 16:54 3 只看该作者

沿途有开放的小花,不无妩媚。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9-10-25 16:54 4 只看该作者

行三公里余,平缓的石块与水泥修筑的步路走到尽头,转上山径。

(距离起点3.24km 当前海拔813m)


林下空气潮湿,有新鲜的动物蹄印相伴,应为今晨所留。行走间,听得悉悉窣窣的矮树丛树叶晃动的声音,抬头望去,声音渐行渐远,已看不见是何方神圣的身影。

山路转折处,林木稀疏,可以遥见远处的庄户长城(擦石口长城),耷拉边长城,箭扣长城,北京结与鹰飞倒仰。

(距离起点4.08km 当前海拔1029m)

发表于 2019-10-25 16:54 5 只看该作者



紧走慢赶,也是为了与护林员给出的上山时间做一个比较,到达九眼楼下方的城墙下的时候,用时不足一个半小时,整整节省了半个小时的时间。

(距离起点4.33km 当前海拔1080m)

发表于 2019-10-25 16:54 6 只看该作者

九眼楼附近据说有不少历史遗迹,包括大量碑刻,以及传说的樊梨花的晾马场等,上次匆匆而来,没有注意寻找,这次先奔九眼楼,寻找这些文物或历史传说的遗迹。

(距离起点5.13km 当前海拔1173m)


楼内转了一圈,没有任何发现,连同上次看到的此处通往楼顶的简易枯树枝做的木梯都不见了,是刻意不让驴友攀爬吧。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9-10-25 16:54 7 只看该作者

九眼楼北侧的城墙上,嵌着一块早期的长城保护碑,由原延庆县政府所立,名为九孔楼。


九眼楼北侧,毛石干叉墙体通往黑坨山方向,这段长城即大家平常所称外长城,明时叫东路边垣长城,属宣镇管辖。九眼楼为东路边垣和南山路边垣的结点(以及箭扣长城)。

发表于 2019-10-25 16:54 8 只看该作者

九眼楼往西,就是上次所见的那段长城,应属于重修的长城。城墙南侧,多绝壁断崖,无路可通;绝壁继续向西,是连绵的高大群山,群山面向东南的一侧,均是绝壁天险;重修的长城尽头,会是怎样的状况?这是今天所要探寻的目的。

发表于 2019-10-25 16:54 9 只看该作者

九眼楼北侧的城墙下,果然发现墙体上镶嵌有数块石碑,石碑不是平常所见的记功碑,而是诗刻碑。--根据有关长城研究人士得出的结论,这是长城之上少有的诗文碑刻,甚至可能是仅有(存)的长城诗文碑刻。

楼基的高台下,有两位年轻人,似是在此露营的驴友。转到九眼楼北侧的墙下,发现城墙上镶嵌有更多诗文碑刻,其中一位驴友正往碑刻上喷水,另一位拿出纸张,看架式是要拓印碑文。

诗碑的诗文内容,网络上可以搜索得到,就不再转述。


看到他们脱在城墙下的工作服,才知道他们是北京文物研究所的考古工作人员。与他们随便聊了几句,他们除了考古,也是喜欢长城的驴友。

发表于 2019-10-25 16:54 10 只看该作者

九眼楼的高台下,是坍塌的墙基,这墙基,应是旧有遗迹,不知原有的九眼楼处,是怎样的规格形制?已经不可确知。


没有看到樊梨花的晾马场等遗迹,从与城墙平等的台阶路下行,也没有发现。于是重新登上长城,往南山路边垣长城方向前行。

往西行过一个修复的敌楼,城墙内侧一片封闭的空间,空间里面,呈棋盘型,由残破的墙基划分为多个小方格。此处上次来时,只注意到南侧的小房子。这次仔细察看,才知应是一座城堡或营房。--有驴友游记中说,这就是老乡口中所说的马圈,如果属实,那这座城堡,即是民间传说的樊梨花晾马场了?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