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34

主题

甘洛县天梯二坪村行记

[复制链接] 查看:11472 | 回复:23
发表于 2007-4-26 10:16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乐山户外运动俱乐部听闻有一个因道路险峻陡峭而闻名的彝族村寨―――大凉山甘洛县的天梯二坪村。二坪村小学有一对为了彝家孩子而在山上教书17年的彝族夫妻,我们于2006年12月1(星期五)日组织了一次去天梯村二坪的拜访活动。
        临行前,俱乐部的会员们自行购置了铅笔、橡皮擦、本子和学习画册等,由我们三人(梁杰、詹向东、赵建)送到凉山州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的彝族村小学。
      我们一行三人,从乐山下午1点出发坐车前往峨眉山市。到达峨眉山市购当天下午的火车票到乌斯河(汉源)火车站。我们到了乌斯河已经是下午5:20了,打听到去二坪山脚下的田坪村徒步时间要二个多小时,这点路程难不倒我们这几头户外强驴。
      从乌斯河到田坪村要走五公里的公路,我们用了一个多小时走到了上田坪村的一座铁索桥,令人遗憾的是,眼前的这座铁索桥已失去了原有的风采。随着深溪沟电站的建设,已经把当年那座百年老桥变成了一座可以通车的彩虹桥。经过大桥时天就已经暗下来了,但天黑还是不能让我们停下我们的脚步。
      从铁索桥过河开始,我们上山的路就变成之字行。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我们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叫木呷的中年彝族人。当听说我们是为了山区的孩子们来的,他主动为我们带路,还主动帮我们背摄影器材。我们在陡峭的山路上行走了大约二个小时到达了田坪村,眼前是黑漆漆的一片村庄。木呷说他们整个乌史大桥乡一共七个村,至今没有一个村通电和通车。
      大约八点二十左右我们到达了村长(木乃)的家,好客的彝族村长接待了我们。当晚正巧村长家在开会,文书和乡驻村干部也在村长家,说是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率先在凉山州开始。在他们在填表之际突然来了一个彝族的青年叫阿木达铁(21岁),他由于居住偏远,在人口普查时漏掉。所以没有户口。村长告诉他没有户口办不到结婚证的,阿木达铁沮丧的呆在那里。
      我们听说阿木达铁的未婚妻也在二坪村时,就邀请他和我们一起上二坪村,我们还将为他们拍一张结婚照。阿木达铁于是爽快的答应了。好客的村长用彝族的砣砣肉热情的招待了我们,吃饭的时候我们听说田坪村也有个小学,所以我们决定明天一定要去拜访。当晚我们就住在了村长的家,晚上我们的感触颇多,由于一路的奔波和疲劳我们早早的睡下了。
      12月2 日(星期六)早上八点左右我们起床了,起床就听见了田坪村的代课老师(阿木子布)已经来到了村长家。阿木子布告诉我们田坪村学校里有五十来个学生,我们拿出学习用品和他一同来到学校。当我们一看到学校的时候心里一阵的酸楚,桌椅板凳是摇摇欲坠。当时是星期六所以我们没有看到学生,只见到几个学校附近的孩子,看见他们破烂的衣衫,我们无语,把学习用品交给老师,然后合影留念后就准备出发到我们的目的地二坪村。
      村长听说了我们要上二坪村,也决定今天不去深溪沟电站打工了,陪我们上二坪村,代课老师阿木子布也说要跟我们前往。加上阿木达铁我们的队伍一下就有六个人了,就这样我们在村长家吃了饭就开始出发了。
      当时的时间快到十一点了。村长和代课老师阿木达铁说什么也要帮我们背东西,我们没有答应,我们出来一定要把这些学习用品亲自背上二坪村。就这样走走停停用了一个多小时走到了二坪村的天梯脚下。村长和代课老师阿木达铁他们三个坚决不让我们背背包上天梯,我们盛情难却之下只好让他们帮我们背上了第一阶天梯。到了第二阶天梯我们坚决要求我们自己背背包上去,村长他们就同意了我们的要求,我们就开始爬天梯了,在爬天梯的时候说句实话我们有点后悔了。要是一不小心我们掉下去就没有命了,下面是万丈深渊想起来真有点后怕。上了天梯就没有地方放背包的了,我们一鼓足气的爬上了五阶天梯, 爬上去也是气喘嘘嘘、大汗淋漓,一到有了放背包的地方我们就迫不急待的放下背包休息,吃了点干粮补充点体力,我们的摄影师梁老师抓紧时间拍照,记录我们走二坪的画面。
      就这样我们艰难曲折的来到了一块平地,田坪村的村长告诉我们二坪村就在上面了,我当时已经不能控制我内心的激动了,眼前是一座凄凉的村庄和破落的房屋。时针显示我们这一段路程用了四个小时。
      这座村庄那大概有二十多户人家,走到了村子里没有发现一个小孩子,我就在想这些孩子们都上那里去了呢?今天是星期六的,不会小孩子们还在上课吧,就这样我怀好奇的心情边走边看。村子里的彝族同胞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我。
      突然我听到了有好多小孩子的吵闹声,我朝着声音发出来的地方走去,看见了一座整洁的学校。当时我的内心就有点失落感,在我的心里猜测中二坪村小学一定是一个破落的房屋。一到校门口,我就看见了七八十个小孩子们正在玩。有的在玩游戏,有的在跑和跳。我就用我的相机照了几张照片。
      这时李老师(李桂林)也看见了我们就为我们开校门,第一句话就说我们辛苦了的。我当时在想,是啊!我们真的辛苦,背这么多的学习用品来,终于到了(现在想起我当时的那种想法真的好丢人)。我当时也照了有十多张照片就和李老师和他的爱人陆老师(陆建芬)一起到屋里去烤火。
      过了一会儿,我们另外的两位队友和村长他们都来了,李老师招待我们坐下后就急忙去上课了。我们去看了看李老师教的学生们,他们认真的在学习专心的在听老师的讲课。本来我们不该去打扰孩子们的学习的,为了记录下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我们还是进教师为孩子们拍照。大约在四点左右学校放学了(因山区的孩子贫困中午孩子们都没有吃中午饭,所以放学的比较早)。
      李老师上完课就来和我们交谈。李老师来这二坪小学教书已经接近17个年头了。他的妻子陆老师已经代课快16个年头了,我们心里不由的对这对夫妻教师的事迹肃然起敬。
      李老师介绍他是一九九零年九月来到的二坪村小学,由于当时的停学时间太长有很多的适龄儿童不能一次性入学,只有等待来年的九月份入学。但来年入学又招一个班,又招一个班教师又不够乡政府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李老师。李老师就到处去请,一听说去二坪村谁都不敢去,还说的是只有探险家才敢到二坪教书,为了请代课老师李老师遭受的冷嘲热讽太多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只有去动员自己的妻子上二坪,当时就遭到了自己父母的反对,还是李老师的岳父岳母支持才上的二坪。
      这一上去就是16年,16年来他们夫妻就是用的一种执着来苦苦支撑着。这十几年来李老师每天的义务的接送孩子们上学和放学,而自己的妻子默默无闻的在家支持着自己的丈夫,还要教书带孩子,李老师有今天他的妻子功不可灭。
      李老师在二坪做的好事太多了,帮村民找水、为孩子们支付学费。为了修建二坪村的小学他付出的心血有多少人知道,出差购买的材料和车旅费、生活费全是自己贴,深夜三四点还在走村串户的去买做门窗和房梁的木材。两夫妻还利用早、晚和星期天义务的劳动,村民从山上背来了107吨沙子,从大渡河边背水泥、石灰13吨用时三个月修建起来了现在的这所学校。这所学校总共有三间教室和二间住房一间厨房,修建这所学校的总共费用仅花了10800元。如果是当地的村民修房,可能少了5、6万这个数是修建不起来的。
      可想而知在二坪村的村民目中李老师就他们的村支书,连续四届当选项为乡人民代表(95、98、01、06)。现在的二坪村是全县的“模范村小”学生的“三率”(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在全县的小学中名列前茅。这时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直到现在都还没有为陆老师解决代课的问题。并且还用各种借口来推脱,直到现在陆老师都还拿着每月230元的工资。通过和李老师两夫妻的交谈使我们认实了什么叫伟大,什么叫奉献。
      晚上我们久久不能入睡……………。

        第二天(2006年12月3日)08:00点起床我们等孩子们来齐了和孩子们合影留念。早上11:00点我们离开了二坪村,用了四个小时的时间我们走到了铁索桥。坐摩托车到了乌斯河车站(汉源)就这样我坐火车回到了乐山。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丑石
发表于 2007-4-26 11:14 2 只看该作者
山村的孩子 学习环境都很艰苦  哎  希望工程 什么时候才能普及
发表于 2007-4-26 11:24 3 只看该作者
现在象这样的学校在我们国家,还是有很多啊,希望大家更多的帮助。
发表于 2007-4-26 11:48 4 只看该作者
大凉山的彝族风情很不错,值得一去!

那里交通不便,教育情况令人担忧……
发表于 2007-4-26 11:56 5 只看该作者
教育,还是要靠国家啊,个人能力还是有限啊。
发表于 2007-5-16 10:29 6 只看该作者
中央电视台还做过一期节目的,但还是没有引起人们对二坪村的关注,近期我又要去一次二坪村。这是我第三次上二坪村小学了的。
发表于 2007-5-16 22:57 7 只看该作者
春节从那里路过!
感慨颇多!
心情很复杂!
发表于 2007-5-16 23:43 8 只看该作者
LZ把照片发一下,也许有许多人原因帮助他们!
发表于 2007-5-18 21:23 9 只看该作者
怎么不发点PP啊,强烈要求楼主把照片发出来
发表于 2007-6-1 18:10 10 只看该作者

20061251624966071.jpg

20061251683452368.jpg

20061251683457015.jpg

200612415102167004.jpg

200612415102167004.jpg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